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 的整体素质。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徳、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 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思考: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任何人都是社 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 互帮助。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 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 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公德,是爱 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 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 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3、爱护公物。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公民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 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 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 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 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相反,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全体人民 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毎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样,精心保护公共财物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毎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 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能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多,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 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內容。热爱 自然、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负责任。作为有较高文 化素养的一代有为青年,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 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5、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 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 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对于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纪律观念强不强,法制意识 强不强,体现着他的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 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被破坏,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大学生 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 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对以往 社会公德进行扬弃的结果。我国的社会公德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当 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少数人缺乏
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民族 的整体素质。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 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 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思考: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任何人都是社 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 互帮助。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 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 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公德,是爱 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正在成长成才的一代有为青 年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 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3、爱护公物。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公民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 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 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 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 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使其物尽其用,用有所值。相反,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全体人民 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应当像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心爱之物一样,精心保护公共财物。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 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源、能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多,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绿色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 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热爱 自然、保护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负责任。作为有较高文 化素养的一代有为青年,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身体力行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 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5、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 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 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对于一个公民来说,是否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纪律观念强不强,法制意识 强不强,体现着他的道德风貌。遵纪守法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 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容易被破坏,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大学生 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 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对以往 社会公德进行扬弃的结果。我国的社会公德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当 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比如,少数人缺乏
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 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是根植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而产生的,也是 对以往社会公德观念的优良成分进行扬弃所取得的成果。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礼让”、“诚信”、“惜物ν以及强调人和 自然和谐相处等,就都属于优良公德传统。我囯的公徳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批判继承优良传统道德的成分 是密不可分的。 (2)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也 使得公共生活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一些新的社会公德规范和要求在实践中形成并被人们 所接受。例如,人们在相互交往及公共场所活动时更加注意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一些行为礼仪已被人们了解、接 受并逐渐成为习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 变化,等等。 (3)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从20世纪50年代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公德教育,60年代在全 国掀起的学雷锋活动髙潮,80年代初的五讲四美三热爱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9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 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暧”、“志愿 者”、“手拉手”、“舂蕾计划ˆ丶、“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丶“保护母亲河、“爱心送考ν等活动,都成为社会公 德建设的良好载体,使人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了践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2、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 违背公德,甚至有的行为导致了损人不利己的结果,加大了社会运行成本,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一个低效率的社会, 有碍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资料 (1)鲁迅先生描述过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 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却不很多 (2)我国公民岀境旅游的不文明表现:随处抛丟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在教堂 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案例1 据报载,美国爱荷华州德威特市,有一个名叫斯万森的男子,为了利用自己的身体资源赚钱,于2002年8月1日 在网上宣称将拍卖自己的脸皮,任何有意向的广告口可以进行投标,购买下他脸皮的所有权。后有一名叫波多米尼 克的毒品商人表示愿出10万美金的价格,条件是在斯万森的脸上永久性地刻上一片大麻叶子,并在叶子下面写一句 标语“让它合法化!”,后被斯万森拒绝。国内也有类似的报道。 案例2 据《辽沈晚报》2003年1月30日报道,2003年1月21日,一个名叫孙庆坤的小伙子出现在郑州市街头,其额头写着两 个黑字:卖脸。两侧脸庞各有一字:招、商,下巴上是联系电话。当天下午,河口卫生巾生产厂商找到孙庆坤,准 备出5万元钱在他脸上做卫生巾广告,但被其拒绝,因一是厂家出钱太少;再者厂家的条件太苛刻,必须在他脸上 刻下卫生巾的样品,有损他的尊严。对此种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7条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和 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8条规定:“广告不得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案例3 据《信息时报》广州市花都区一名为云海阁的酒楼其10多名保安的服务形象是头戴一顶礼帽,上穿丝绸马褂,下穿 大裤头,屁股上还挂着把木制驳壳枪,点头哈腰,顾客进门时无论男女均叫大爷,其言谈举止完全模仿上世纪30 年代大上海的情景。此举遭到一些客人的强烈不满和指责,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革命不能忍受目前岀现的汉奷形 象,对他们挥以老拳。该酒楼的保安身穿怪异的服装,打扮成汉奷形象,无论从感情上说还是从道德上讲都使人不 易接受
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 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违背社会公德。 1、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是根植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而产生的,也是 对以往社会公德观念的优良成分进行扬弃所取得的成果。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礼让”、“诚信”、“惜物”以及强调人和 自然和谐相处等,就都属于优良公德传统。我国的公德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批判继承优良传统道德的成分 是密不可分的。 (2)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也 使得公共生活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一些新的社会公德规范和要求在实践中形成并被人们 所接受。例如,人们在相互交往及公共场所活动时更加注意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一些行为礼仪已被人们了解、接 受并逐渐成为习惯;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 变化,等等。 (3)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从20世纪50年代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公德教育,60年代在全 国掀起的学雷锋活动高潮,80年代初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90年代及其以后以“讲文明 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 者”、“手拉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护母亲河”、“爱心送考”等活动,都成为社会公 德建设的良好载体,使人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了践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2、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人对社会丑恶现象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常常为图一时方便或一己私利而 违背公德,甚至有的行为导致了损人不利己的结果,加大了社会运行成本,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一个低效率的社会, 有碍生产力的顺利发展。 资料: (1)鲁迅先生描述过公德意识缺失的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 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却不很多” (2)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表现: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在教堂、 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案例1: 据报载,美国爱荷华州德威特市,有一个名叫斯万森的男子,为了利用自己的身体资源赚钱,于2002年8月1日 在网上宣称将拍卖自己的脸皮,任何有意向的广告口可以进行投标,购买下他脸皮的所有权。后有一名叫波多米尼 克的毒品商人表示愿出10万美金的价格,条件是在斯万森的脸上永久性地刻上一片大麻叶子,并在叶子下面写一句 标语“让它合法化!”,后被斯万森拒绝。国内也有类似的报道。 案例2: 据《辽沈晚报》2003年1月30日报道,2003年1月21日,一个名叫孙庆坤的小伙子出现在郑州市街头,其额头写着两 个黑字:卖脸。两侧脸庞各有一字:招、商,下巴上是联系电话。当天下午,河口卫生巾生产厂商找到孙庆坤,准 备出5万元钱在他脸上做卫生巾广告,但被其拒绝,因一是厂家出钱太少;再者厂家的条件太苛刻,必须在他脸上 刻下卫生巾的样品,有损他的尊严。对此种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7条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和 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8条规定:“广告不得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案例3: 据《信息时报》广州市花都区一名为云海阁的酒楼其10多名保安的服务形象是头戴一顶礼帽,上穿丝绸马褂,下穿 大裤头,屁股上还挂着一把木制驳壳枪,点头哈腰,顾客进门时无论男女均叫大爷,其言谈举止完全模仿上世纪30 年代大上海的情景。此举遭到一些客人的强烈不满和指责,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革命不能忍受目前出现的“汉奸”形 象,对他们挥以老拳。该酒楼的保安身穿怪异的服装,打扮成汉奸形象,无论从感情上说还是从道德上讲都使人不 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