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完善现代化教育支撑体系。建立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 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 实施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 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动“双 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强化优质学校带 动作用,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实施 青少年学生“法育工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 划,建设全省一体的“互联网十教育”平台。完善终身学习体 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严防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专栏2:重大教育工程 基础教育:(1)消除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程(2)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3)农村中 小学卫生厕所改造工程(4)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5)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 提升工程(6)义务教育强镇固基计划(7)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8)普通高中强科培优行 动计划(9)名师培育体系优化工程等。 职业教育:(1)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程(2)职业教育资源扩增及办学条 件提升行动计划(3)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工程(4)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 馆项目(5)大型智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6)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7) 产教融合提升工程(8)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9)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程(10)社区教育 办学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等。 高等教育:(1)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2)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3)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4)高等学校公共安全保障提升项目(5)高等学校智慧校 园建设项目(6)康复大学(7)研究生教育改革重大工程(8)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计划(9)中 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10)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11)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12) 中国教师博物馆项目(13)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扩建项目等。 28
成长. 完善现代化教育支撑体系.建立健全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 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 实施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 义务教育教师 “县管校聘”改革,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推动 “双 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强化优质学校带 动作用,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实施 青少年学生 “法育工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 划,建设全省一体的 “互联网+教育”平台.完善终身学习体 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严防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专栏2:重大教育工程 基础教育:(1)消除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程 (2)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 (3)农村中 小学卫生厕所改造工程 (4)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 (5)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 提升工程 (6)义务教育强镇固基计划 (7)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8)普通高中强科培优行 动计划 (9)名师培育体系优化工程等. 职业教育:(1)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程 (2)职业教育资源扩增及办学条 件提升行动计划 (3)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工程 (4)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 馆项目 (5)大型智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6)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 (7) 产教融合提升工程 (8)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 (9)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10)社区教育 办学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等. 高等教育:(1)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 (2)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3)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4)高等学校公共安全保障提升项目 (5)高等学校智慧校 园建设项目 (6)康复大学 (7)研究生教育改革重大工程 (8)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计划 (9)中 外合作办学示范工程 (10)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11)山东大学龙山校区 (创新港) (12) 中国教师博物馆项目 (13)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扩建项目等. — 28 —
第九章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党管人才,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 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完善普惠性 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新兴、复 合交叉和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健全高端人才梯次培育机制,加大 优秀青年人才引育力度,优化提升泰山、齐鲁人才工程,选拔省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扩大博士后平台规模,打造一流领军人 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 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实施知识更新工 程,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壮大高水平工程 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培育具 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理念的“世界儒商”。持续鼓励引导人才 向基层一线流动,加强“乡村振兴合伙人”建设。 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来鲁建设实 验室,对重点产业急需、掌握“卡脖子”技术或填补省内国内学 科空白的帅才型科学家和团队,“一事一议”量身打造扶持政策。 加强海外离岸研发基地建设,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 机构,健全直接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机制。完善“人才山东” 推介机制,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 -29—
第九章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党管人才,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 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突出 “高精尖缺”导向,完善普惠性 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新兴、复 合交叉和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健全高端人才梯次培育机制,加大 优秀青年人才引育力度,优化提升泰山、齐鲁人才工程,选拔省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扩大博士后平台规模,打造一流领军人 才和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 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实施知识更新工 程,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壮大高水平工程 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培育具 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理念的 “世界儒商”.持续鼓励引导人才 向基层一线流动,加强 “乡村振兴合伙人”建设. 大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来鲁建设实 验室,对重点产业急需、掌握 “卡脖子”技术或填补省内国内学 科空白的帅才型科学家和团队, “一事一议”量身打造扶持政策. 加强海外离岸研发基地建设,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 机构,健全直接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机制.完善 “人才山东” 推介机制,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 — 29 —
度,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落实技术移民、外国留学生创新 奖励和创业国民待遇。建设一批国际医院、学校、公寓、社区, 为高层次来鲁人才提供优质服务。高标准建设青岛院士港、国家 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和国际人才港。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 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 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制度。全面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 使用权“三权下放”,健全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享机制。 建设济南、青岛人才特区,探索人才价值资本化、股权化路径, 打造全国人力资本产业高地。因地制宜发展人才住房,多渠道、 多方式满足人才住房需求。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推进省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 团队,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激励、社会上给荣誉。 第十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 结合的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打造创新型企业梯队。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大企 业牵头建设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扩大开展基 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国企研发 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 面,实现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0—
度,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落实技术移民、外国留学生创新 奖励和创业国民待遇.建设一批国际医院、学校、公寓、社区, 为高层次来鲁人才提供优质服务.高标准建设青岛院士港、国家 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 (济南)基地和国际人才港.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 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 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制度.全面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 使用权 “三权下放” ,健全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收益分享机制. 建设济南、青岛人才特区,探索人才价值资本化、股权化路径, 打造全国人力资本产业高地.因地制宜发展人才住房,多渠道、 多方式满足人才住房需求.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推进省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和 团队,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激励、社会上给荣誉. 第十章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 结合的创新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打造创新型企业梯队.鼓励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大企 业牵头建设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扩大开展基 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国企研发 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 面,实现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30 —
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梯次培育更多“单项冠军” “瞪羚”“独角兽”企业,推动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 发源地。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 达到2.5万家和3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比重达到50%左右。 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 园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小微企业综 合服务中心、科教产教园区和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发展天使投 资、创业投资,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 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创新品种。创新财政投 入方式,更多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科技项目实施。健全技术经纪 人制度、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制度,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 技术成果交易平台、科技中介服务企业集团。建设济青烟国家科 技成果转移示范区、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科创 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打造青岛全球创投风投中心。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 科研作风学风建设,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 学素质。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高 标准建设国家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高水平举办“双创活动周”, 丰富高峰论坛、创意设计、展览展示、银企对接载体内容,积极 参加“创响中国”“校企行”等重大活动。鼓励发展众创空间、 网上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和数智工坊等新型孵化器,建设创 -31
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双倍增”计划,梯次培育更多 “单项冠军” “瞪羚”“独角兽”企业,推动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 发源地.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 达到25万家和3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比重达到50%左右. 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 园区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小微企业综 合服务中心、科教产教园区和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发展天使投 资、创业投资,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 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创新品种.创新财政投 入方式,更多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科技项目实施.健全技术经纪 人制度、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制度,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性 技术成果交易平台、科技中介服务企业集团.建设济青烟国家科 技成果转移示范区、国家(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科创 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打造青岛全球创投风投中心.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 科研作风学风建设,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全民科 学素质.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高 标准建设国家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高水平举办 “双创活动周” , 丰富高峰论坛、创意设计、展览展示、银企对接载体内容,积极 参加 “创响中国” “校企行”等重大活动.鼓励发展众创空间、 网上创新工场、虚拟创新社区和数智工坊等新型孵化器,建设创 — 31 —
业大学、创客学院、返乡创业孵化基地。 第十一章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科技领域项目、基 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 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和创新环境 营造职能,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完善财政稳定 投入机制,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创新科技评价机制,优化 科技奖励项目结构,完善项目产生程序。深化国有单位职务科技 成果权属制度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 用权试点、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试点。深化高校、科研院 所内部治理改革,赋予科技创新、编制使用、人才使用等更大自 主权,推行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绩效工资倾 斜等灵活分配模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 度,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推进中国 (山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 试验区建设。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试点,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 合作、专利收购等模式,构建产业化导向专利组合,培育专利密 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提升创新主体运用 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能力。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建立技术调查 -32
业大学、创客学院、返乡创业孵化基地. 第十一章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科技领域项目、基 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 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和创新环境 营造职能,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完善财政稳定 投入机制,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创新科技评价机制,优化 科技奖励项目结构,完善项目产生程序.深化国有单位职务科技 成果权属制度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 用权试点、二级事业单位正职领导持股试点.深化高校、科研院 所内部治理改革,赋予科技创新、编制使用、人才使用等更大自 主权,推行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绩效工资倾 斜等灵活分配模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 度,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推进中国 (山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 试验区建设.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试点,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 合作、专利收购等模式,构建产业化导向专利组合,培育专利密 集型产业.鼓励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提升创新主体运用 国际知识产权规则能力.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建立技术调查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