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东调、引黄济青改扩建等工程相继建成,骨干水网总长度达 到1459公里,供水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获批创建国 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成开通5G基站5.1万个,居全国第4 位,实现16市主城区全覆盖。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深入实施精准脱贫方略,省标以下 251.6万人全部脱贫,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多层 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维持在 80%左右,全面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 会保险的制度体系。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比2015年末分别增长 55%、98%。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成 效明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75%,康复大学获批筹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成招生,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加快融合。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尼山世界 文明论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成为全球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妇 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消防安 全、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达到新水平, 依法行政制度持续完善,基本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妥善处置和化解金融债务、安全生产、 交通运输、食品药品、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矿山地质等重点领 域风险,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 -13
黄水东调、引黄济青改扩建等工程相继建成,骨干水网总长度达 到1459公里,供水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获批创建国 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成开通5G 基站51万个,居全国第4 位,实现16市主城区全覆盖. 民生 福 祉 持 续 增 进.深 入 实 施 精 准 脱 贫 方 略,省 标 以 下 2516万人全部脱贫,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多层 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维持在 80%左右,全面建立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 会保险的制度体系.城乡低保平均标准比2015年末分别增长 55%、98%.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额成 效明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75%,康复大学获批筹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建成招生,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加快融合.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尼山世界 文明论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成为全球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妇 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地震气象、消防安 全、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达到新水平, 依法行政制度持续完善,基本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妥善处置和化解金融债务、安全生产、 交通运输、食品药品、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矿山地质等重点领 域风险,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 — 13 —
丰硕,安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 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落地见效, 重点突破攻坚,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妥善解决的难题,突破了许 多长期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 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务实高效的政务生态、高质量发展的 经济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文 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奠定 了坚实基础。 第二章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 有,机遇大于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 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 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 升,经济长期向好,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社会 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特征新要求,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 -14
丰硕,安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 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落地见效, 重点突破攻坚,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妥善解决的难题,突破了许 多长期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 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务实高效的政务生态、高质量发展的 经济生态、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文 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奠定 了坚实基础. 第二章 新发展阶段面临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 有,机遇大于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 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 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 升,经济长期向好,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社会 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特征新要求,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 — 14 —
能,社会生产力水平持续跃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 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强大国内市场加速形成,发展的动力 强劲、空间广阔。 我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各种积极因素加速 集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区位优 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赋予重大机遇;新 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一 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战略叠加优 势凸显;产业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创新资源不断聚集,改 革红利加速释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向上、求变求强,干事 创业热情高涨,完全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在新发展阶段实现 更大作为。但也要看到,我省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 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不 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需要持续深化, 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 项。全省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提升斗争本 领,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高 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第三章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2035年,山 -15
能,社会生产力水平持续跃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 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强大国内市场加速形成,发展的动力 强劲、空间广阔. 我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各种积极因素加速 集聚,深度参与共建 “一带一路”、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区位优 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赋予重大机遇;新 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 (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 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战略叠加优 势凸显;产业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创新资源不断聚集,改 革红利加速释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向上、求变求强,干事 创业热情高涨,完全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在新发展阶段实现 更大作为.但也要看到,我省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 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不 足,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需要持续深化, 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 项.全省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提升斗争本 领,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高 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第三章 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2035年,山 — 15 —
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全省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 体水平,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教强省、人才强省;基本实 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率先形成现代产 业体系,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新能源新材料强省、数字强省; 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山东建设达到更高水 平,基本建成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文化软实力全面 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成为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高地,建成文化强省、健康强省、体育强省;绿色生产生活 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建成改革开放新 高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塑成,参与国际经济合 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城乡融合、陆海联动发展水平显著提 高,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面形成,建成现代农业强省、海洋强 省、交通强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城乡区域发 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 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 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展示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 第二篇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 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实现重大突破 16—
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全省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 体水平,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教强省、人才强省;基本实 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率先形成现代产 业体系,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新能源新材料强省、数字强省; 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山东建设达到更高水 平,基本建成法治山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文化软实力全面 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成为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高地,建成文化强省、健康强省、体育强省;绿色生产生活 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建成改革开放新 高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塑成,参与国际经济合 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城乡融合、陆海联动发展水平显著提 高,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面形成,建成现代农业强省、海洋强 省、交通强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城乡区域发 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 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 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展示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 第二篇 聚焦 “走在前列、全面开创” 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实现重大突破 — 16 —
第四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 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 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实施八大发展战略,聚力突破九大改革攻 坚,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 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 龙头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 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第五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 一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 领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7
第四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 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 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实施八大发展战略,聚力突破九大改革攻 坚,做强做优做大 “十强”现代优势产业,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 能,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 龙头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 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第五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 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 ,切实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 领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