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5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文 选修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③人点社
致州 同学们 ZHI TONGXUEMEN 亲爱的同学们: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你们已经顺利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 任务,一定有不少收获。现在,将要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另一个阶段— 选修课的学习。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側重于 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探索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 空间。对于雄心满怀的同学们来说,这些选修课力求能促进你们各自特长 和个性的形成,适应你们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你们未来学习和就 业的需要。 我们提供给大家的选修课程是丰富多样的。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你 们或者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外国诗歌散文、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中外戏剧名著,涵咏这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将极大地拓展你的语文视 野,使你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或者阅读中 外传记作品,将拉近你们与仁人志士的距离,启迪智慧;或者学习先秦诸 子的犀利论辩、深沉晢思,将引领你们走近先贤圣人,领略这些思想家的 风采;还可以探究语言文字应用,进入奇妙的语言世界,进一步体会汉 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 感的宄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选修课同样指向这 目标。和必修课程比起来,选修课的学习应当更加放开思路,发展个性, 更加需要主动地学习。这套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源,几个平台,大家 完全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 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这样,你们 的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为你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 基础。 祝你愉快地踏上新的语文学习之旅!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比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前言 在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中,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既有中国古代的 诗文名篇,也有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然而,与中国的文学作品相比,同学们对外国文 学,尤其是外国诗歌、散文的了解,还相对有限。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选编了这一本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在浩如烟海的外国诗歌散文中,挑选了一些名家名篇,希望能够打 开一扇窗子,让同学们领略更多的异域文学之美 早在二百多年前,德国伟大的诗人、作家歌德就曾预言,一个“世界文学”时代即将 来临。在歌德看来,随着文明的发展,不同的民族、地域的文学只有相互交流、相互理 解,才能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同时,融会成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歌德的预言,可以说已经 变成了今天的现实。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想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丰富心灵世界,对这样 一份精神财富的领受,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在学习本国文化传统的同时,阅读一些外国 文学的精品佳作,相信会受益良多:一方面,可以借此了解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扩展 自己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在与经典、大师的对话中,丰富自己对人生、世界的感 受 当然,在外国文学的长廊中,外国小说是最受关注的文体,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 更斯、卡夫卡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相比之下,外国诗歌、散文对于中国读者来 说,还有些陌生,但是它们同样是“长廊”中一道绚丽多彩、不可或缺的风景。虽然没有 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也没有小说、戏剧那样对社会人生广阔的包容力,但诗歌、散 文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诗歌,一般说来,都体现了各民族语言的精粹、热烈的情感、 瑰丽的想象,以及对人类经验的深层揭示,是审美价值非常高的一种文体。散文则更为自 由,不拘一定的格套,可议论,可抒情,可叙事,大到自然宇宙、社会历史,小至日常琐 事、草木虫鱼,都可纳入散文的天地。古往今来,不仅是文学家,很多思想家、学者甚至 政治家,都能写一笔漂亮的散文。因为自由,散文的天地是无比广阔的;也因为自由,散 文更能体现作者的个性和趣味。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在欣赏作品精妙的语言、丰富的意蕴的同时,还可注意两种
文体之间的区别,辨析其中不同的艺术规律。法国大诗人瓦雷里曾有一个十分精当的比 喻,可供大家参考。他说:散文就像走路,而诗歌就像跳舞。散文的写作,以内容的传达 为主,语言形式的经营要服务于这一目的,就像走路一样,瞄准一个确定的目标,目的是 达到这个目标;而舞蹈,正如诗歌,是另外一种行为,它不朝向任何地方走去,其目的就 在其自身,通过多样的变化与动作,激起一种兴奋。当然,诗歌与散文也并非泾渭分明, 有创造力的作家,往往能够逾越既定的文体界限,发现新的表达可能性,比如,诗歌中就 有散文诗这一重要的体式,而很多散文作品,虽然不分行,不押韵,但却一样充满诗情。 除了注意诗歌、散文在文体上的不同外,在阅读这些外国作品的时候,还可以将它们 与自己读到的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体味一下中外文学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从普遍性的 角度看,中外文学有很多共通之处,譬如歌咏生命、赞美自然、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等,都是人类永恒的文学主题。但由于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在观察世界的角 度、思维的方式以及具体的风格上,中外文学之间还有许多区别,诗文的情趣也随时随地 而异。譬如同样是抒写人伦、自然,依照朱光潜先生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 的说法:“总观全体,我们可以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 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妨也运用一点比较 的眼光,看能不能也有一点自己的收获。 编者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