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5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北京大学中文泵语文教育研究所 人AA“成社
致 同学们 ZHI TONGXUEMEN 亲爱的同学们: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你们已经顺利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 任务,一定有不少收获。现在,将要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另一个阶段 选修课的学习。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 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探索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 空间。对于雄心满怀的同学们来说,这些选修课程力求能促进你们各自特 长和个性的形成,适应你们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你们未来学习和 就业的需要。 我们提供给大家的选修课程是丰富多样的。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你 κ们或者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外国诗歌散文、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中外戏剧名著,涵泳这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将极大地拓展你的语文视 野,使你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或者阅读中 外传记作品,这将拉近你们与仁人志士的距离,启迪智慧;或者学习先秦 诸子的犀利论辩、深沉晢思,它们将引领你们走近先贤圣人,领略这些思 想家的风采;还可以探究语言文字的应用,进入奇妙的语言世界,进一步 体会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 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选修课程同样指 向这一目标。和必修课程比起来,选修课程的学习应当更加放开思路,发 展个性,更加需要主动地学习。这套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源,几个平 台,大家完全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 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这 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为你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 发展奠定基础 祝你愉快地踏上新的语文学习之旅!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2005年6月
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 千多年历史,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这笔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的 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和散文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古人抒情、言志、记事,乃至交际应用,都离不开这两种文体。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 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许多优秀作品,到现在还家喻户晓。“床前明月光”“春眠不 觉晓”,是中国人从刚刚学语时,就学会背诵的。从小学起,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语 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逐年增加。我们已经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 许多篇章和格言警句。但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这还只是初始阶段,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扩 展阅读,以求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为了适应同学们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它着重从文学鉴赏角度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阅读古代诗文。让同学们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 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全书共 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 发展概述”。这样将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同时, 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 的大致了解。 对于诗歌、散文,历代鉴赏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相当分散。单是鉴赏,就有许多名 目。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 歌的旨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 歌的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 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跟两种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
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在具体步骤的安排上,是从学习过程着 眼,每章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 法。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 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第三项“自主赏析”是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 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 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作 品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第 四项“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外阅读之用 文艺鉴赏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这本教材的“赏析指导”“赏析示 例”,以及课文后的“探究·讨论”题目,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兴趣,而 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则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主性。文学作品是多种 因素的复合体,教材在一章之中列举一些作品,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章所提供 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具体阅读和在今后的理解运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获 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一些作品内涵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理解时不必 限制过死,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有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 同学们,但愿这本教材能够做你们的好朋友,能够在你们和古代优秀的诗文名作、名 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大家既感到有浓厚的兴味,又有探胜取宝的眼光和方 法,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中国古代名家、名作之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 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使自己的思想情操、鉴赏能力和语言素养都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