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选修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人人点A“社
致 同学们 ZHI TONGXUEMEN 亲爱的同学们: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你们巳经顺利完成了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 任务,一定有不少收获。现在,将要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另一个阶段 选修课的学习。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 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探索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选择 空间。对于雄心满怀的同学们来说,这些选修课力求能促进你们各自特长 和个性的形成,适应你们兴趣和潜能的发展,进而满足你们未来学习和就 业的需要 我们提供给大家的选修课程是丰富多样的。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你 们或者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外国诗歌散文、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中外戏剧名著,涵咏这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将极大地拓展你的语文视 野,使你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得到提高;或者阅读中 外传记作品,将拉近你们与仁人志士的距离,启迪智慧;或者学习先秦诸 子的犀利论辩、深沉晢思,将引领你们走近先贤圣人,领略这些思想家的 风采;还可以探究语言文宇应用,进入奇妙的语言世界,进一步体会汉语 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 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选修课同样指向这 目标。和必修课程比起来,选修课的学习应当更加放开思路,发展个性, 更加需要主动地学习。这套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些资源,几个平台,大家 完全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 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这样,你们 的语文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为你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 基础。 祝你愉快地踏上新的语文学习之旅!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 2007年5月
前言 戏剧艺术是诸种艺术门类中历史悠久、成就显著的一个门类。两千多年来,人类在小 小的舞台上展现了变幻无定、异彩纷呈的社会与人生。整部戏剧史就是人类的精神史、情 感史和文明史。戏剧的发展始终同整个文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与小说、诗歌、散文的潮流 相激相荡、相汇相融。到了20世纪,戏剧又把自己的生命延伸到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 中,成为这些新兴艺术门类的血脉。了解一些戏剧文学的初步知识,学会从戏剧经典中洞 察社会与人生,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与艺术修养无疑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中学的戏剧教育不同于大学的专业戏剧史教学,它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具体作品 的解读,初步把握戏剧艺术的精髓。因此,本书采取了“一条红线串若干珍珠”的结构。 全书由“概论”和九个单元的经典剧本的研读构成。“概论”简约地概述了戏剧的基本美 学特征和发展线索,学生在拿到这张脉络清晰的地图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戏剧人生”的 旅行:从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汤显祖的《牡丹亭》到老舍的《茶馆》、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九个精选的戏剧经典就像是人类精神长河中的九个航标,而每一个航标又是 一个关于戏剧与人生的丰富而深邃的惊叹号和问号,一个极富文学光彩的碑石 戏剧是一门高度成熟的艺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整而丰富的理论和技巧体系。俗话 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在一般的戏剧观众大都停留在“看热闹”的水平。如 果想引导学生“看出门道”,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戏剧作品只做诸如“主题思想”“人物性 格”“语言技巧”等一般的文学分析上,而必须掌握一定的戏剧理论武器。戏剧理论说起 来深奥,其实,它就寄寓在每一部戏剧经典之中。我们的做法是,不以理论为先导,而是 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一些戏剧知识和技巧的点拨。如结合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介绍 了戏剧的结构特点,结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介绍了戏剧的独白,结合莫里哀 的《伪君子》介绍了喜剧的一些要素,结合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介绍了西方现代派戏剧 的特点…这样做,目的是寓理论于具体的剧作,结合选文讲解这些对同学们来说比较难 懂的戏剧知识,克服我们对理论的畏惧感,激发对戏剧的兴趣,引领大家领略戏剧的
魅力。 戏剧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是实演性。本书强调在经典导读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 进行富于启发性的课堂讨论和力所能及的艺术实践。这种实践包括朗读经典台词、表演精 彩段落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小品或剧本的创作、演出。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 以进一步掌握戏剧经典的神髓,而且可以学会体察不同人物的各异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在 “对话”与“独白”中把握不同性格与情态下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从而学会设身处地地理 解人、尊重人,提高自我表现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的技巧 戏剧大都带有结构紧凑、动作连贯的特点,这给所选片段的导读带来困难。如果学生 对整出戏剧缺乏全盘的了解,面对所选的片段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每一章 的“相关链接”是进门时不得不迈过的“门槛”。“剧作选读”是课堂讲授和实践的主要部 分。“赏析指导”的教学要求最好在朗读、表演与讨论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到,而 不是单靠教师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大体相当于“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在 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演”获得启示。 教材中所选的九个经典作品并不要求全部讲授。教师可以自行选择部分单元作为教学 内容,其他部分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不作教学要求。“探究与实践”也是提供给教师参 考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行设计 编者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