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在文化上呈现出多元的特色。文化交流和文化共享对文化进步和社会整合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现代化并非“汉化”与“西化”。现代化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民族传统。在当前 的建设中,必须保持和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点,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中国的现 代化是各族文化共同繁荣前提下的社会进步,决不能以牺牲某一民族文化为代价。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文化? 2.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3.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 2.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什么叫做社会化: 2.掌握社会化的主体与过程: 3. 了解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1.社会化的定义 在社会学研究中,对社会化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 程。当前,对有关广义社会化的解释又出现了两种新的倾向。 2.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从个人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 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从社会方面 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结构的角度 第二节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1.人具有思维能力: 2.人具有语言能力: 3.人具有学习能力: 4.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6 局在文化上呈现出多元的特色。文化交流和文化共享对文化进步和社会整合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 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现代化并非“汉化”与“西化”。现代化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民族传统。在当前 的建设中,必须保持和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点,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中国的现 代化是各族文化共同繁荣前提下的社会进步,决不能以牺牲某一民族文化为代价。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文化? 2.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3.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 2.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什么叫做社会化; 2.掌握社会化的主体与过程; 3.了解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1.社会化的定义 在社会学研究中,对社会化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 程。当前,对有关广义社会化的解释又出现了两种新的倾向。 2.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从个人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 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从社会方面 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结构的角度 第二节 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1.人具有思维能力; 2.人具有语言能力; 3.人具有学习能力; 4.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第三节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1.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 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 2.社会化的社会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 社区等。 第四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1.社会化过程的划分 最有影响的两种方法是E·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划分法和R·哈维格斯特的六阶 段划分法。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第五节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2.社会失范与再社会化问题 3.社会变迁与成人的继续社会化: 4.代差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1.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有哪些发展? 2.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 2.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社会角色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2. 掌握社会角色的类型: 3.了解社会角色的扮演与失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1.社会角色理论的四个来源 芝加哥学派:林顿的角色理论:完形主义心理学:社会戏剧论。 2.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义
7 第三节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1.所谓社会化的社会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 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 2.社会化的社会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 社区等。 第四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1.社会化过程的划分 最有影响的两种方法是E·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划分法和R·哈维格斯特的六阶 段划分法。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正确的自我观念;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第五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2.社会失范与再社会化问题; 3.社会变迁与成人的继续社会化; 4.代差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1.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有哪些发展? 2.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 2.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社会角色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2.掌握社会角色的类型; 3.了解社会角色的扮演与失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1.社会角色理论的四个来源 芝加哥学派;林顿的角色理论;完形主义心理学;社会戏剧论。 2.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义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3.角色集 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角色集包括了两种情 况。 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3.期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第三节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的确定 角色确定的含义:角色确定不当 2,社会角色的表现 角色表现即通过利用一些环境因素和个人的表演,反映所扮演的角色的权利 义务及其行为规范和形象。角色表现的环节:布景与道具: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从动态的角度看,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 常见的角色失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 失败。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分析社会角色的各个类型? 3.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 2.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社会互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理论。 2.了解社会互动的情景和过程 3.了解什么是集合行为
8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3.角色集 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角色集包括了两种情 况。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的确定 角色确定的含义;角色确定不当 2.社会角色的表现 角色表现即通过利用一些环境因素和个人的表演,反映所扮演的角色的权利、 义务及其行为规范和形象。角色表现的环节:布景与道具;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 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从动态的角度看,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常见的角色失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 失败。 (三)思考与实践 1.简述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2.分析社会角色的各个类型? 3.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 2.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社会互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理论。 2.了解社会互动的情景和过程。 3.了解什么是集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