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以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5)7日将5日购进的甲乙两种材料验收入库 (6)8日向光华木材公司预付购丁材料款500000元; (7)9日用3个月期商业汇票支付前欠世纪公司材料款; (8)10日收到光华公司发运来的已预付货款的丁材料5吨,单价40000元, 总价200000元,相应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分析及解答: 业务(1)是购入需要进一步安装的固定资产。这项业务使公司的“在建工 程”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又因货款尚未支付,使公司的“应付账款” 也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20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应付账款一亨通公司 234000 业务(2)是将4日购进的设备作进一步安装调试,以使其达到使用状态。这 项业务一方面使“在建工程”的成本继续增加,另一方面支付安装调试费会导致 银行存款减少。同时,由于购进固定资产需要支付增值税,这项业务也会使得公 司的应交增值税减少,应借记“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1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设备经过安装调试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因而需要将在建工程结转到固定资产 以备生产。此时,“在建工程”账户的借方余额为21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210000 贷:在建工程 210000 业务(3)一方面使得甲乙两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使得企业银 行存款减少。且涉及到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问题。按题意,选择甲乙两种材料的 买价进行分配,单位买价分配到的采购费用=220000/(10×100000+15×80000) =0.1元。所以,甲乙两种材料各自分配到的采购费用为: 甲材料所应分配的采购费用=10×100000×0.1=100000元, 乙材料所应分配的采购费用=15×80000×0.1=120000元 甲材料的总采购成本=10×100000+100000=1100000元 乙材料的总采购成本=15×80000+120000=1320000元 由于材料尚未验收入库。因此,这项业务涉及“在途物资”、“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银行存款”三个账户。分别引起“在途物资”账 户借方増加、“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减少及“银行存款
16 元,以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5)7日将5日购进的甲乙两种材料验收入库; (6)8日向光华木材公司预付购丁材料款500 000元; (7)9日用3个月期商业汇票支付前欠世纪公司材料款; (8)10日收到光华公司发运来的已预付货款的丁材料5吨,单价40 000元, 总价200 000元,相应增值税进项税额34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分析及解答: 业务(1)是购入需要进一步安装的固定资产。这项业务使公司的“在建工 程”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又因货款尚未支付,使公司的“应付账款” 也增加,应记入该账户的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000 贷:应付账款--亨通公司 234 000 业务(2)是将4日购进的设备作进一步安装调试,以使其达到使用状态。这 项业务一方面使“在建工程”的成本继续增加,另一方面支付安装调试费会导致 银行存款减少。同时,由于购进固定资产需要支付增值税,这项业务也会使得公 司的应交增值税减少,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1 700 设备经过安装调试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因而需要将在建工程结转到固定资产 以备生产。此时,“在建工程”账户的借方余额为210 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210 000 贷:在建工程 210 000 业务(3)一方面使得甲乙两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增加,另一方面使得企业银 行存款减少。且涉及到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问题。按题意,选择甲乙两种材料的 买价进行分配,单位买价分配到的采购费用=220 000/(10×100 000+15×80 000) =0.1元。所以,甲乙两种材料各自分配到的采购费用为: 甲材料所应分配的采购费用=10×100 000×0.1=100 000元, 乙材料所应分配的采购费用=15×80 000×0.1=120 000元 甲材料的总采购成本=10×100 000+100 000=1 100 000元 乙材料的总采购成本=15×80 000+120 000=1 320 000元 由于材料尚未验收入库。因此,这项业务涉及“在途物资”、“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银行存款”三个账户。分别引起“在途物资”账 户借方增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减少及“银行存款
账户减少,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一甲材料 1100000 在途物资一乙材料 132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74000 贷:应付账款一世纪公司 2794000 业务(4)是只购入丙材料一种,因而不存在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问题,其 采购成本即为买价加上相关运杂费。同时该业务的货款已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 故此使得公司的“应付票据”增值。因己验收入库,所以不涉及“在途物资”账 户,而是增加了“原材料”账户,应借记。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一丙材料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 贷:应付票据 1170000 业务(5)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库存材料成本增加,应当借记“原材料”账户 另一方面使得在途物资减少,应当贷记“在途物资”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一甲材料 1100000 原材料一乙材料 1320000 贷:在途物资一甲材料 1100000 在途物资一乙材料 1320000 业务(6)所涉及到的账户是“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预付的购货 款使得公司存放在光华木材公司的货款增多,需要通过木材公司将来用货物来偿 还债务。而因为是直接用银行存款支付,所以这项业务还会使得公司的银行存款 减少。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5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业务(7)是用3个月期商业汇票支付前欠世纪公司材料款。前欠材料款形成 的是应付账款,用商业票据支付之后就使得公司的应付账款减少,同时应付票据 增加。这项业务引起负债内部发生变化。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一世纪公司 2794000 贷:应付票据一世纪公司 2794000 业务(8)收到了光华公司发运来的材料,不过这个材料的价款已经提前支 付,不需要公司再支付新的价款或形成新的负债,直接冲减前期的“预付账款” 即可。而发来的材料己验收入库,则使库存原材料增加。所以,这项业务引起了 “原材料”的增加和“预付账款”的减少。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一丁材料 200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17 账户减少,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1 100 000 在途物资—乙材料 1 3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74 000 贷:应付账款—世纪公司 2 794 000 业务(4)是只购入丙材料一种,因而不存在共同采购费用的分配问题,其 采购成本即为买价加上相关运杂费。同时该业务的货款已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 故此使得公司的“应付票据”增值。因已验收入库,所以不涉及“在途物资”账 户,而是增加了“原材料”账户,应借记。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丙材料 1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 000 贷:应付票据 1 170 000 业务(5)的发生一方面使得库存材料成本增加,应当借记“原材料”账户; 另一方面使得在途物资减少,应当贷记“在途物资”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1 100 000 原材料—乙材料 1 320 000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1 100 000 在途物资—乙材料 1 320 000 业务(6)所涉及到的账户是“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预付的购货 款使得公司存放在光华木材公司的货款增多,需要通过木材公司将来用货物来偿 还债务。而因为是直接用银行存款支付,所以这项业务还会使得公司的银行存款 减少。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500 000 贷:银行存款 500 000 业务(7)是用3个月期商业汇票支付前欠世纪公司材料款。前欠材料款形成 的是应付账款,用商业票据支付之后就使得公司的应付账款减少,同时应付票据 增加。这项业务引起负债内部发生变化。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世纪公司 2 794 000 贷:应付票据—世纪公司 2 794 000 业务(8)收到了光华公司发运来的材料,不过这个材料的价款已经提前支 付,不需要公司再支付新的价款或形成新的负债,直接冲减前期的“预付账款” 即可。而发来的材料已验收入库,则使库存原材料增加。所以,这项业务引起了 “原材料”的增加和“预付账款”的减少。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丁材料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 000
贷:预付账款 234000 四、生产准备业务图示 上述生产准备过程各项业务的逻辑关系如图4-3所示 银行存款 原材料 在途物资 (4)1000000 (6)5000-11、(3)2420000 (5)2420000 (5)2420 (8)200000 应付账款 在建工程 (1)2340011F--+(1)2000 固定资产 (3)2794000- 21)10000 7)2794000 应交税费 应付票据 --,11L-(1)34000 预付账款 (7)2794000 (3)374000 (650000 (4)1170000 (8)34000 图4-3:美家公司生产准备过程业务图示 专栏45采用实际成本时的材料计价方法 材料实际成本,是指企业所用材料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相 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材料采购成本的费用。 企业对材料进行计价,主要是对材料的购入和发出进行计价。由于企业分批购进和发出 材料,每次购买和使用的数量和单价都不相同,因此在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法时,就存在究竟 按哪一批单价来计价的问题,即材料的计价方法。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入库的材料先发出为假设,据此对发出材料成本计价的方法。采
18 贷:预付账款 234 000 四、生产准备业务图示 上述生产准备过程各项业务的逻辑关系如图4-3所示。 图4-3:美家公司生产准备过程业务图示 专栏 4-5 采用实际成本时的材料计价方法 材料实际成本,是指企业所用材料从采购到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价、相 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材料采购成本的费用。 企业对材料进行计价,主要是对材料的购入和发出进行计价。由于企业分批购进和发出 材料,每次购买和使用的数量和单价都不相同,因此在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法时,就存在究竟 按哪一批单价来计价的问题,即材料的计价方法。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1.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入库的材料先发出为假设,据此对发出材料成本计价的方法。采 (1)34 000 (2.1)1 700 (6)500 000 (2.1)11 700 (8)34 000 (7)2 794 000 在途物资 银行存款 应付账款 原材料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 应付票据 预付账款 应交税费 (1)234 000 (1)200 000 (2.1)10 000 (2.2)210 000 (2.2)210 000 (3)2 420 000 (3)374 000 (3)2 794 000 (4)1 000 000 (4)170 000 (5)2 420 000 (5)2 420 000 (7)2 794 000 (8)200 000 (8)234 000 (4)1 170 000 (6)500 000
用先进先出法时,每批发出材料的成本,按材料中最先入库的那批单价计算,若发出材料的 数量超出了最先入库的那批数量,则超过部分依次按下一批入库材料的单价计算。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月)的期末以材料的数量为权数来计算平均 单价,并据以计算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计算公式为 (期初结存成本+本期购进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数量+本期购进数量) 本期发出成本=本期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成本=期末账面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公司20××年1月31日,A材料库存的有关资料如下:期初(1月1日)结 存50件,单价2元:1月共购进两批,第一批1月7日购进75件,单价3元:第二批1月 19日购进125件,单价5元。1月共发出两批,第一批1月10日发出100件:第二批1月 22日发出75件,请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 (1)用先进先出法 本期发出材料成本为:50×2+50×3+25×3+50×5=575(元) 期末的库存成本为:(125-50)×5=375(元) (2)用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50×2+75×3+125×5)/(50+75+125)=3.8(元) 本期发出材料成本为:175×3.8=665(元) 期末的库存成本为:(50+75+125-175)×3.8=285(元) 先进先出法可随时计算发出的材料成本,将计价工作分散在月中进行,但在物资收发频 繁、单价经常变动的情况下,工作量比较繁重。加权平均法往往在月末进行,减轻了计价的 工作量,但账上不能随时反映材料的发出数量和结存数量,不利于材料的管理 3.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假定材料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将某批材料收入时的实际单价作为 该批材料发出时的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时,要逐一辨认各种材料的批次、数量、单价、 金额,并且每批物资都必须有编号,以便分别计算其发货成本。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材料成本 比较准确,但操作难度较大。该方法只适用于数量少、单位成本高的材料计价,如珠宝、贵 金属等 采用实际成本时的材料的计价方法,也适用于产成品、库存商品等其它存货。 专栏46采用计划成本时的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材料计划成本,是指企业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无论是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 均按照计划成本进行计价的方法。其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明细 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即材料成本差异通过“材 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月份终了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 际成本 1.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
19 用先进先出法时,每批发出材料的成本,按材料中最先入库的那批单价计算,若发出材料的 数量超出了最先入库的那批数量,则超过部分依次按下一批入库材料的单价计算。 2.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个月)的期末以材料的数量为权数来计算平均 单价,并据以计算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计算公式为: (期初结存成本+本期购进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 ———————————————— (期初结存数量+本期购进数量) 本期发出成本=本期发出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末库存成本=期末账面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例:××公司 20××年 1 月 31 日,A 材料库存的有关资料如下:期初(1 月 1 日)结 存 50 件,单价 2 元;1 月共购进两批,第一批 1 月 7 日购进 75 件,单价 3 元;第二批 1 月 19 日购进 125 件,单价 5 元。1 月共发出两批,第一批 1 月 10 日发出 100 件;第二批 1 月 22 日发出 75 件,请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 (1)用先进先出法: 本期发出材料成本为:50×2+50×3+25×3+50×5=575(元) 期末的库存成本为:(125-50)×5=375(元) (2)用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50×2+75×3+125×5)/(50+75+125)=3.8(元) 本期发出材料成本为:175×3.8=665(元) 期末的库存成本为:(50+75+125-175)×3.8=285(元) 先进先出法可随时计算发出的材料成本,将计价工作分散在月中进行,但在物资收发频 繁、单价经常变动的情况下,工作量比较繁重。加权平均法往往在月末进行,减轻了计价的 工作量,但账上不能随时反映材料的发出数量和结存数量,不利于材料的管理。 3.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假定材料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将某批材料收入时的实际单价作为 该批材料发出时的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时,要逐一辨认各种材料的批次、数量、单价、 金额,并且每批物资都必须有编号,以便分别计算其发货成本。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材料成本 比较准确,但操作难度较大。该方法只适用于数量少、单位成本高的材料计价,如珠宝、贵 金属等。 采用实际成本时的材料的计价方法,也适用于产成品、库存商品等其它存货。 专栏 4-6 采用计划成本时的材料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材料计划成本,是指企业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无论是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 均按照计划成本进行计价的方法。其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明细 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即材料成本差异通过“材 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月份终了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 际成本。 1.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主要反映在材料的收入入库和发出领用等环节。材料的收入入库 环节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归集。材料发出领用环节,是对材 料成本差异在库存材料和发出领用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调整发出领用材料为实际成 材料采购入库时,按核定的材料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ˆ账户,按材料实际成本贷记“材 料采购”账户,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其中 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为“超支差额”;而贷记的为“节约差额”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使用 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 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十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x材料成本差异率 2.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核算,主要分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等环节。 (1)材料成本差异归集的核算。材料成本差异归集的核算,是指材料验收入库时发生 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成本差异,应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下,按照原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等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例1:××公司,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20××年2月5日购入合金材料100吨,每 吨单价40元,价款400000元,进项税额68000元,货款尚未支付。另以银行存款支付 运杂费等37200元。该批合金材料己运到,并验收入库。合金材料的计划成本每吨4100元。 要求,计算该批合金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合金材料材料成本差异=(400000+37200)-100×4100=27200(元) ①结算货款及支付运费时 借:材料采购 437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468000 银行存款 37200 ②合金材料运到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合金材料 410000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27200 贷:材料采购 437200 (2)材料成本差异分配与结转的核算。材料成本差异分配与结转的核算,是指在月末 先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然后,将发出领用材料按照发出领用对象分 别以计划成本乘以材料成本差异率,得出各对象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再经过结转将发出 领用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2:××公司20××年2月初材料成本差异余额为借方79300元,库存材料计划成 本为350000元。本月多批材料验收入库,材料成本差异表现为“超支差异”的总计为145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表现为“节约差异”的总计为20000元;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 20
20 材料成本差异的计量,主要反映在材料的收入入库和发出领用等环节。材料的收入入库 环节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归集。材料发出领用环节,是对材 料成本差异在库存材料和发出领用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调整发出领用材料为实际成 本。 材料采购入库时,按核定的材料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按材料实际成本贷记“材 料采购”账户,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其中: 借记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为“超支差额”;而贷记的为“节约差额”。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按月分摊。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使用 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 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为: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100% 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发出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2. 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核算,主要分为材料成本差异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等环节。 (1)材料成本差异归集的核算。材料成本差异归集的核算,是指材料验收入库时发生 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成本差异,应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下,按照原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等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例 1:××公司,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20××年 2 月 5 日购入合金材料 100 吨,每 吨单价 4 000 元,价款 400 000 元,进项税额 68000 元,货款尚未支付。另以银行存款支付 运杂费等 37200 元。该批合金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合金材料的计划成本每吨 4100 元。 要求,计算该批合金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合金材料材料成本差异=(400000+37200)-100×4100=27200(元) ① 结算货款及支付运费时 借:材料采购 437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00 贷:应付账款 468000 银行存款 37200 ② 合金材料运到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合金材料 410000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27200 贷:材料采购 437200 (2)材料成本差异分配与结转的核算。材料成本差异分配与结转的核算,是指在月末 先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然后,将发出领用材料按照发出领用对象分 别以计划成本乘以材料成本差异率,得出各对象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再经过结转将发出 领用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 2:××公司 20××年 2 月初材料成本差异余额为借方 79 300 元,库存材料计划成 本为 3 500 000 元。本月多批材料验收入库,材料成本差异表现为“超支差异”的总计为 145 000 元,材料成本差异表现为“节约差异”的总计为 20 000 元;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