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八章历史的哲学观 批判的历史哲学派 ……293 早期的重要代表 293 2.克罗齐 3.柯林武德…… …………300 4.阿隆 …304 5.马鲁… 、分析的历史哲学派 ……310 波普尔 亨佩尔 3.关于解释模型的争论…… ………………316 4.历史的客观性问题 5.个体论与整体论…… ……328 三、存在主义历史哲学派… 1.雅斯贝斯 2.萨特…………334 四、结构主义历史哲学派… 1.列维一特劳斯… 2.福科…… 第九章历史的新领域………… 心理历史学派 1.个人传记 2.家庭史………………………………………356 集体心理史… 360
第 八 章 历 史 的 哲 学 观 … … … … … … … … … … … … … … 2 9 2 一 、 批 判 的 历 史 哲 学 派 … … … … … … … … … … … … … 2 9 3 1 . 早 期 的 重 要 代 表 … … … … … … … … … … … … … … 2 9 3 2 . 克 罗 齐 … … … … … … … … … … … … … … … … … … 2 9 6 3 . 柯 林 武 德 … … … … … … … … … … … … … … … … … 3 0 0 4 . 阿 隆 … … … … … … … … … … … … … … … … … … … 3 0 4 5 . 马 鲁 … … … … … … … … … … … … … … … … … … … 3 0 7 二 、 分 析 的 历 史 哲 学 派 … … … … … … … … … … … … … 3 1 0 1 . 波 普 尔 … … … … … … … … … … … … … … … … … … 3 1 0 2 . 亨 佩 尔 … … … … … … … … … … … … … … … … … … 3 1 3 3 . 关 于 解 释 模 型 的 争 论 … … … … … … … … … … … … … 3 1 6 4 . 历 史 的 客 观 性 问 题 … … … … … … … … … … … … … 3 2 3 5 . 个 体 论 与 整 体 论 … … … … … … … … … … … … … … 3 2 8 三 、 存 在 主 义 历 史 哲 学 派 … … … … … … … … … … … … 3 3 1 1 . 雅 斯 贝 斯 … … … … … … … … … … … … … … … … … 3 3 1 2 . 萨 特 …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四 、 结 构 主 义 历 史 哲 学 派 … … … … … … … … … … … … 3 3 7 1 . 列 维 — 特 劳 斯 … … … … … … … … … … … … … … … 3 3 7 2 . 福 科 … … … … … … … … … … … … … … … … … … … 3 4 2 第 九 章 历 史 的 新 领 域 … … … … … … … … … … … … … … 3 4 5 一 、 心 理 历 史 学 派 … … … … … … … … … … … … … … … 3 4 5 1 . 个 人 传 记 … … … … … … … … … … … … … … … … … 3 4 5 2 . 家 庭 史 … … … … … … … … … … … … … … … … … … 3 5 6 3 . 集 体 心 理 史 … … … … … … … … … … … … … … … … 3 6 0 目 录 — 5 —
目录 计量历史学派…… 1.在法国的最初进展………… …366 2.在美国的充分发展 375 第十章历史的世界性… ………387 历史观念的变动 西方中心论 387 2.人类文化多元论……………… 391 宏观的世界史新学派 1.巴勒克拉夫的学术生涯……………… 395 2.倡导全球历史观………………… ……397 3.一次成功的实践… …400 三、世界通史体系的重建… 410 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学术生涯… 410 新的探索,新的体系…………………………………413 第十一章现代西方史学在中国(上)…………427 梁启超的功业……………… …427 二、何炳松与现代美国新史学派……………432 三、李大钊与近代西方史学派 436 四、傅斯年与兰克学派…………………………441 五、“战国策派”与文化形态史观…… 445 第十二章现代西方史学在中国(下) 、周谷城对欧洲中心论的批评 452
二 、 计 量 历 史 学 派 … … … … … … … … … … … … … … … 3 6 6 1 . 在 法 国 的 最 初 进 展 … … … … … … … … … … … … … 3 6 6 2 . 在 美 国 的 充 分 发 展 … … … … … … … … … … … … … 3 7 5 第 十 章 历 史 的 世 界 性 … … … … … … … … … … … … … … 3 8 7 一 、 历 史 观 念 的 变 动 … … … … … … … … … … … … … … 3 8 7 1 . 西 方 中 心 论 … … … … … … … … … … … … … … … … 3 8 7 2 . 人 类 文 化 多 元 论 … … … … … … … … … … … … … … 3 9 1 二 、 宏 观 的 世 界 史 新 学 派 … … … … … … … … … … … … 3 9 5 1 . 巴 勒 克 拉 夫 的 学 术 生 涯 … … … … … … … … … … … … 3 9 5 2 . 倡 导 全 球 历 史 观 … … … … … … … … … … … … … … 3 9 7 3 . 一 次 成 功 的 实 践 … … … … … … … … … … … … … … 4 0 0 三 、 世 界 通 史 体 系 的 重 建 … … … … … … … … … … … … 4 1 0 1 . 斯 塔 夫 里 阿 诺 斯 的 学 术 生 涯 … … … … … … … … … … 4 1 0 2 . 新 的 探 索 , 新 的 体 系 … … … … … … … … … … … … … 4 1 3 第 十 一 章 现 代 西 方 史 学 在 中 国 ( 上 ) … … … … … … … 4 2 7 一 、 梁 启 超 的 功 业 … … … … … … … … … … … … … … … 4 2 7 二 、 何 炳 松 与 现 代 美 国 新 史 学 派 … … … … … … … … … 4 3 2 三 、 李 大 钊 与 近 代 西 方 史 学 派 … … … … … … … … … … 4 3 6 四 、 傅 斯 年 与 兰 克 学 派 … … … … … … … … … … … … … 4 4 1 五 、 “ 战 国 策 派 ” 与 文 化 形 态 史 观 … … … … … … … … 4 4 5 第 十 二 章 现 代 西 方 史 学 在 中 国 ( 下 ) … … … … … … … 4 5 2 一 、 周 谷 城 对 欧 洲 中 心 论 的 批 评 … … … … … … … … … 4 5 2 — 6 — 目 录
日录 、“南耿北齐”与“史学史热” …456 三、吴于廑的整体世界史观…… 四、张芝联与现代法国新史学派 五、陈启能与《史学理论研究》…… 六、回顾之后的几点思考 475
二 、 “ 南 耿 北 齐 ” 与 “ 史 学 史 热 ” … … … … … … … … 4 5 6 三 、 吴 于 廑 的 整 体 世 界 史 观 … … … … … … … … … … … 4 6 0 四 、 张 芝 联 与 现 代 法 国 新 史 学 派 … … … … … … … … … 4 6 5 五 、 陈 启 能 与 《 史 学 理 论 研 究 》 … … … … … … … … … 4 6 9 六 、 回 顾 之 后 的 几 点 思 考 … … … … … … … … … … … … 4 7 5 目 录 — 7 —
现代西方史学 第一章西方史学的演化与转折 20世纪即将走完它的最后一段行程。在这新旧世纪交替 之际,人们最能感受到时代的变革和历史的演进,从而更深 入地回首过去,思考现实,预测未来。在世纪之交,以揭示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并寻求其规律为旨趣的历史学,正面临着 新的课题,这对西方史学说来也是如此 现代西方史学已发展得相当宏富,我们将在以下的篇章 中,逐一展示它在西方各个国家与地区、各个方面与领域所 取得的成就。但是,现代西方史学在其发展中的繁荣与问题 并存,目前又正在蓄积与酝酿着新的变化。时下,中外学界 对现当代西方史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了种种评论,见仁 见智,众说纷纭。本书作者为了表述自己的看法,也为了使 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内容庞杂的现代西方史学,透析它的特 征与未来走向,故先要对西方史学作一番简略的历史回顾。我 们的回顾从西方史学的源头开始,亦即从古希腊史学说起 、古典史学的业绩 在世界史学发展史上,西方史学也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传统,从公元前5世纪西方古典史学的创立,迄今经历了 2500年左右漫长的发展进程
第 一 章 西 方 史 学 的 演 化 与 转 折 2 0 世 纪 即 将 走 完 它 的 最 后 一 段 行 程 。 在 这 新 旧 世 纪 交 替 之 际 , 人 们 最 能 感 受 到 时 代 的 变 革 和 历 史 的 演 进 , 从 而 更 深 入 地 回 首 过 去 , 思 考 现 实 , 预 测 未 来 。 在 世 纪 之 交 , 以 揭 示 人 类 文 明 发 展 进 程 并 寻 求 其 规 律 为 旨 趣 的 历 史 学 , 正 面 临 着 新 的 课 题 , 这 对 西 方 史 学 说 来 也 是 如 此 。 现 代 西 方 史 学 已 发 展 得 相 当 宏 富 , 我 们 将 在 以 下 的 篇 章 中 , 逐 一 展 示 它 在 西 方 各 个 国 家 与 地 区 、 各 个 方 面 与 领 域 所 取 得 的 成 就 。 但 是 , 现 代 西 方 史 学 在 其 发 展 中 的 繁 荣 与 问 题 并 存 , 目 前 又 正 在 蓄 积 与 酝 酿 着 新 的 变 化 。 时 下 , 中 外 学 界 对 现 当 代 西 方 史 学 的 现 状 及 发 展 趋 势 作 出 了 种 种 评 论 , 见 仁 见 智 , 众 说 纷 纭 。 本 书 作 者 为 了 表 述 自 己 的 看 法 , 也 为 了 使 广 大 读 者 更 好 地 认 识 内 容 庞 杂 的 现 代 西 方 史 学 , 透 析 它 的 特 征 与 未 来 走 向 , 故 先 要 对 西 方 史 学 作 一 番 简 略 的 历 史 回 顾 。 我 们 的 回 顾 从 西 方 史 学 的 源 头 开 始 , 亦 即 从 古 希 腊 史 学 说 起 。 一 、 古 典 史 学 的 业 绩 在 世 界 史 学 发 展 史 上 , 西 方 史 学 也 有 其 源 远 流 长 的 历 史 传 统 , 从 公 元 前 5 世 纪 西 方 古 典 史 学 的 创 立 , 迄 今 经 历 了 2 5 0 0 年 左 右 漫 长 的 发 展 进 程 。 现 代 西 方 史 学 — 1 —
现代西方史学 公元前5世纪,不仅是西方古典文化繁荣兴旺的年代,也 是它的历史学形成的历史时期。而这,是与古希腊两位卓越 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 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西方史学取得了最初的也是颇具当时 世界水平的出色创造。 希罗多德 HErodotus,约公元前48←前425年)诞生 前,西方史学经历了一段很长的童年时代。在古希腊神话与 史诗(尤其是著名的“荷马史诗”)中,人们可以看到历史意 识的最初的萌芽,但它却覆盖在神话传说的层层纱幕之下。稍 后,出现了赫西俄德的诗作《田功农时》,透过文学的渲染, 可以发现诗篇所显示的古希腊人对历史的初步认识。公元前 6世纪初,在小亚细亚西岸爱奥尼亚诸城邦出现了一批史话 家(也称“散文史家”),他们的作品已采用散文体,舍弃韵 文体,所写内容渊源于口头传说,多系转述世人之言,涉及 神话传说、家族谱系、各邦制度、风土人情等,那是一些半 真实、半故事性的作品。这些史话家还不能把神话传说与现 实生活区别开来,在传说与信史之间也界限不清。不过,他 们却为大史家希罗多德及其《历史》的问世准备了条件,此 类史话家可以看作是希罗多德的直接前辈。 天道远,人道迩。”随着原始图腾观念的消失,神话色 彩的逐渐淡薄,多采的世俗生活取代了浪漫的神仙世界,就 这样,到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出世,古希腊史学终于走完 了几个世纪“前希罗多德”的童蒙阶段。在希罗多德出生前 几年,震撼古代世界并绵亘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公 元前492—前449年)发生了,这场战争客观上为希腊史学注
公 元 前 5 世 纪 , 不 仅 是 西 方 古 典 文 化 繁 荣 兴 旺 的 年 代 , 也 是 它 的 历 史 学 形 成 的 历 史 时 期 。 而 这 , 是 与 古 希 腊 两 位 卓 越 的 历 史 学 家 希 罗 多 德 与 修 昔 底 德 的 名 字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正 是 由 于 他 们 的 努 力 , 才 使 西 方 史 学 取 得 了 最 初 的 也 是 颇 具 当 时 世 界 水 平 的 出 色 创 造 。 希 罗 多 德 ( H e r o d o t u s , 约 公 元 前 4 8 4 — 前 4 2 5 年 ) 诞 生 前 , 西 方 史 学 经 历 了 一 段 很 长 的 童 年 时 代 。 在 古 希 腊 神 话 与 史 诗 ( 尤 其 是 著 名 的 “ 荷 马 史 诗 ” ) 中 , 人 们 可 以 看 到 历 史 意 识 的 最 初 的 萌 芽 , 但 它 却 覆 盖 在 神 话 传 说 的 层 层 纱 幕 之 下 。 稍 后 , 出 现 了 赫 西 俄 德 的 诗 作 《 田 功 农 时 》 , 透 过 文 学 的 渲 染 , 可 以 发 现 诗 篇 所 显 示 的 古 希 腊 人 对 历 史 的 初 步 认 识 。 公 元 前 6 世 纪 初 , 在 小 亚 细 亚 西 岸 爱 奥 尼 亚 诸 城 邦 出 现 了 一 批 史 话 家 ( 也 称 “ 散 文 史 家 ” ) , 他 们 的 作 品 已 采 用 散 文 体 , 舍 弃 韵 文 体 , 所 写 内 容 渊 源 于 口 头 传 说 , 多 系 转 述 世 人 之 言 , 涉 及 神 话 传 说 、 家 族 谱 系 、 各 邦 制 度 、 风 土 人 情 等 , 那 是 一 些 半 真 实 、 半 故 事 性 的 作 品 。 这 些 史 话 家 还 不 能 把 神 话 传 说 与 现 实 生 活 区 别 开 来 , 在 传 说 与 信 史 之 间 也 界 限 不 清 。 不 过 , 他 们 却 为 大 史 家 希 罗 多 德 及 其 《 历 史 》 的 问 世 准 备 了 条 件 , 此 类 史 话 家 可 以 看 作 是 希 罗 多 德 的 直 接 前 辈 。 “ 天 道 远 , 人 道 迩 。 ” 随 着 原 始 图 腾 观 念 的 消 失 , 神 话 色 彩 的 逐 渐 淡 薄 , 多 采 的 世 俗 生 活 取 代 了 浪 漫 的 神 仙 世 界 , 就 这 样 , 到 公 元 前 5 世 纪 希 罗 多 德 出 世 , 古 希 腊 史 学 终 于 走 完 了 几 个 世 纪 “ 前 希 罗 多 德 ” 的 童 蒙 阶 段 。 在 希 罗 多 德 出 生 前 几 年 , 震 撼 古 代 世 界 并 绵 亘 达 半 个 世 纪 之 久 的 希 波 战 争 ( 公 元 前 4 9 2 — 前 4 4 9 年 ) 发 生 了 , 这 场 战 争 客 观 上 为 希 腊 史 学 注 — 2 — 现 代 西 方 史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