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镇海中学2008年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第|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12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然是朴素的唯物思 想。同时,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作用 生是指生成、促进、助长、发扬等作用。克是指克制、束缚、挫折、摧毀等作 用。生的模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画出来就是一个圆 圈。克的模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画出来成为一个星 形 在历史上,五行思想曾被作过“神学目的论”的曲解,又被用于迷信活动。这是 应该剔除的糟粕。五行思想不仅指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 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 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都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所以,世界上决没有 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谁想独霸天下, 必然狼狈不堪。而且,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生或者克,做过了头又都会引发反 生或反克。这更加发人深思。 直接的反生:如水生木,但如果灌水太多,也能把植物(木)淹死。又如父母 爱子女是生,但如果是溺爱,反而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直接的反克:如用斧劈柴, 劈多了,斧也受磨损。又如一味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必然为群众所不容, 间接的生、克后果更加复杂多变:例如水克火,火却可以生土,而土却可以克 水。又如木生火,火太旺了又生土,而土却是木的克制对象。在各种生克关系中, 克之反以生之的现象更发人深思:如金克木,木因而成器。火克金,金因而成为纯 金、精钢。做人“修身克己”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这都说明克可能导致更髙 境界的生。 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诠释,人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 多么严厉,而其运动变化又是多么生动。它使我们高度戒惧,也使我们充满希望 中国人为此一再明确声称“不称霸”,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和而不同”,不 论国力多么强大也决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中国就成为世界上非常真诚 的巨大和平力量。这种真诚是深深植根于传承悠久的民族智慧之中的,是决不会动 摇的。 1、下列对“五行思想”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行思想是指认为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的一种朴素的唯 物主义思想。 B.五行思想强调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之间存在着生克的联系 五行思想表明了生的模式,这种模式画出来是圆圈:也表明了克的模式,这种 第1页共12页
第 1 页 共 12 页 浙江省镇海中学 2008 年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然是朴素的唯物思 想。同时,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作用。 生是指生成、促进、助长、发扬等作用。克是指克制、束缚、挫折、摧毁等作 用。生的模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画出来就是一个圆 圈。克的模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画出来成为一个星 形。 在历史上,五行思想曾被作过“神学目的论”的曲解,又被用于迷信活动。这是 应该剔除的糟粕。五行思想不仅指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 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 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都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所以,世界上决没有 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谁想独霸天下, 必然狼狈不堪。而且,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生或者克,做过了头又都会引发反 生或反克。这更加发人深思。 直接的反生:如水生木,但如果灌水太多,也能把植物(木)淹死。又如父母 爱子女是生,但如果是溺爱,反而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直接的反克:如用斧劈柴, 劈多了,斧也受磨损。又如一味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必然为群众所不容。 间接的生、克后果更加复杂多变:例如水克火,火却可以生土,而土却可以克 水。又如木生火,火太旺了又生土,而土却是木的克制对象。在各种生克关系中, 克之反以生之的现象更发人深思:如金克木,木因而成器。火克金,金因而成为纯 金、精钢。做人“修身克己”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这都说明克可能导致更高 境界的生。 通过对阴阳五行思想的诠释,人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是 多么严厉,而其运动变化又是多么生动。它使我们高度戒惧,也使我们充满希望。 中国人为此一再明确声称“不称霸”,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和而不同”,不 论国力多么强大也决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样,中国就成为世界上非常真诚 的巨大和平力量。这种真诚是深深植根于传承悠久的民族智慧之中的,是决不会动 摇的。 1、下列对“五行思想”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行思想是指认为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的一种朴素的唯 物主义思想。 B.五行思想强调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之间存在着生克的联系。 C.五行思想表明了生的模式,这种模式画出来是圆圈;也表明了克的模式,这种
模式画出来是星形 D.五行思想自身具有糟粕,故曾经受到过曲解,曾被一些迷信活动利用 2、下列对“生与克”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被其他事物生或克,并生着或克着另 外的事物。 B.事物之间不仅有生或者克的关系,而且如果行为不当,还有可能引发反生或反 克关系。 C.事物之间存在直接的反生或反克关系,也存在更加复杂多变的间接反生或反克 关系。 D.在生克中,有一种情况是一事物克着另一事物但却可能导致被克事物更高境 界的生。 3、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是指促进等作用,克是指束缚等作用,世界上任何两事物之间都普遍存在 着生与克的关系 B.看到世界各种事物之间严厉的相互制约能让人高度戒惧,而看到事物生动的运 动变化又能让人充满希望。 C.事物间既存在生的关系,亦存在反生的关系;谁想独霸天下,必为天下所不容, 这表明了这一道理。 D.如果没有古人的五行思想,就没有中国人现在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 “和而不同”等现象 4、依据原文,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五行生克”理论的一项是 A.任何新物质,都是在化合过程中分解和产生,以此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也给 人类带来了福祉。由这里我们得到了启示:如果把废弃物善加处理,它是可以变 成财富的。 B.林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薛宝钗前往探视时说道:“昨儿我 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 C.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 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 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D.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恩生于害”这句话,举例来说,像父亲打儿子, 儿子挨打很痛,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18分)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 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 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 第2页共12页
第 2 页 共 12 页 模式画出来是星形。 D.五行思想自身具有糟粕,故曾经受到过曲解,曾被一些迷信活动利用。 2、下列对“生与克”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被其他事物生或克,并生着或克着另 外的事物。 B.事物之间不仅有生或者克的关系,而且如果行为不当,还有可能引发反生或反 克关系。 C.事物之间存在直接的反生或反克关系,也存在更加复杂多变的间接反生或反克 关系。 D.在生克中,有一种情况是一事物克着另一事物但却可能导致被克事物更高境 界的生。 3、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是指促进等作用,克是指束缚等作用,世界上任何两事物之间都普遍存在 着生与克的关系。 B.看到世界各种事物之间严厉的相互制约能让人高度戒惧,而看到事物生动的运 动变化又能让人充满希望。 C.事物间既存在生的关系,亦存在反生的关系;谁想独霸天下,必为天下所不容, 这表明了这一道理。 D.如果没有古人的五行思想,就没有中国人现在主动坚持韬光养晦、大力宣扬 “和而不同”等现象。 4、依据原文,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五行生克”理论的一项是 ( ) A.任何新物质,都是在化合过程中分解和产生,以此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也给 人类带来了福祉。由这里我们得到了启示:如果把废弃物善加处理,它是可以变 成财富的。 B.林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薛宝钗前往探视时说道:“昨儿我 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 C.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 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 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D.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恩生于害”这句话,举例来说,像父亲打儿子, 儿子挨打很痛,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10 题。(18 分)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 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 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
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 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 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 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 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 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 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 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 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 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 山,见昆山犹之见严嵩也:以严嵩教严嵩,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 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侯方域《马伶传》) 注]①梨园部:戏班。②《鸣凤》:指明传奇《鸣凤记》,演夏言、杨继盛诸人 与权相严嵩斗争故事。椒山先生: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 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弹劾严嵩被害。③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 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辄:立即,引申为随便 B.奉一日欢 奉:敬献 C.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责备 D.严相国俦也 俦:同类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论数十辈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第3页共12页
第 3 页 共 12 页 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 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 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 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 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 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 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 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 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 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 山,见昆山犹之见严嵩也;以严嵩教严嵩,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 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侯方域《马伶传》) [注] ①梨园部:戏班。②《鸣凤》:指明传奇《鸣凤记》,演夏言、杨继盛诸人 与权相严嵩斗争故事。椒山先生: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 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弹劾严嵩被害。③两相国论河套:指《鸣凤记》第六出《两 相争朝》,情节是宰相夏言和严嵩争论收复河套地区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 辄:立即,引申为随便 B. 奉.一日欢 奉.:敬献 C. 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责备 D. 严相国俦.也 俦:同类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论..数十辈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耻其技之不若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马伶演技精妙的一组是() ①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②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③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④察其举止,聆其语言 ⑤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⑥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伶本来就是非常出色的演员,深得当时金陵城两大戏班之一的兴化部器重,演 技也和李伶旗鼓相当,只是演到“论河套”时才不敌李伶。 B.马姓演员因演技不能胜人而负气出走,兴华部因此不再演出,由此使华林部在京 城独大 C.马伶在顾秉谦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观察相国的举止言语,从而演技大进,扮 演人物非常逼真。文章赞扬了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D.文章写马伶走事昆山,以昆山为师学习表演严嵩的技艺,因为老师找得好,他的 演技精进,也就不值得奇怪。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分) (2)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2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3分)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 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教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 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第4页共12页
第 4 页 共 12 页 B.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耻其技之.不若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马伶演技精妙的一组是( ) ①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②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③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④察其举止,聆其语言 ⑤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⑥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伶本来就是非常出色的演员,深得当时金陵城两大戏班之一的兴化部器重,演 技也和李伶旗鼓相当,只是演到“论河套”时才不敌李伶。 B. 马姓演员因演技不能胜人而负气出走,兴华部因此不再演出,由此使华林部在京 城独大。 C.马伶在顾秉谦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观察相国的举止言语,从而演技大进,扮 演人物非常逼真。文章赞扬了马伶不甘失败,不怕吃苦,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 D. 文章写马伶走事昆山,以昆山为师学习表演严嵩的技艺,因为老师找得好,他的 演技精进,也就不值得奇怪。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3 分)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 此盗相君壁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 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③。 【注】①墟落:村落。②雉雊:野鸡鸣叫。③《式微》:《诗经·邶风》中的一首, 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回答不超过15个字)(2分) 12、诗家评说:末句是全诗的灵魂,它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请联系全诗作简要赏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旁宫赋》) ,情不胜其欲,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四十三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梧桐 或日光,或月色,地上大部分浓阴是梧桐的身影。如果你曾在风景自然的乡村 居住,记忆的青瓦上就少不了这层厚绿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灵通;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 梧桐之树,丰富不能把握,浑圆只可拥抱。因为他怀间藏着一张古琴。外表粗 枝大叶,内里却聪明灵秀,雅致奇异 第5页共12页
第 5 页 共 12 页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③。 【注】①墟落:村落。②雉雊:野鸡鸣叫。③《式微》:《诗经·邶风》中的一首, 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回答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12、诗家评说:末句是全诗的灵魂,它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请联系全诗作简要赏析。 (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旁宫赋》) (3) ,情不胜其欲,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四十三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梧 桐 或日光,或月色,地上大部分浓阴是梧桐的身影。如果你曾在风景自然的乡村 居住,记忆的青瓦上就少不了这层厚绿。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灵通;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 梧桐之树,丰富不能把握,浑圆只可拥抱。因为他怀间藏着一张古琴。外表粗 枝大叶,内里却聪明灵秀,雅致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