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引种 引种(Introduction)是指将植物从原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栽培的方 法。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只需采取简单的 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而正常生长发育,不改变遗传性的称作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 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改变才能适应新环境 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对于这类植物,一 般不能直接推广应用,而是作为遗传资源在进一步育种中加以利用。 2.1引种的意义和作用 引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相比,所需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是一种最经济地丰富 本地植物种类的育种方法。因此,在制订育种计划时,首先要考虑引种的可能性,只有在没 有类似品种可供引种时,才着手采用其它育种方法创造新品种。 我国园艺植物的引种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将核桃、石榴、蚕豆、 黄瓜、油橄榄、葡萄等引入内地,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各大城市种植较多的世界著名行道树、 庭园树一一悬铃木,相传1600年前(晋代)由鸠摩罗什引入陕西户县。我国园林植物的引 种遍及世界五大洲,木本植物有来自日本的龙柏、黑松、赤松、日本冷杉、日本五针松、日 本晚樱、鸡瓜槭等:来自印度的有雪松、柚木等:来自北美的有铅笔柏、池杉、湿地松、火 炬松、香柏、广玉兰、北美鹅掌揪、刺槐等:来自地中海的有月桂等。草本花卉来自美洲的 有霍香蓟、蒲包花、波斯菊、蛇目菊、花菱草、银边翠、天人菊、千日红、含羞草、紫茉莉、 月见草、矮牵牛、半支莲、茑萝、一串红、万寿菊、金莲花、美女樱、百日菊、大丽菊、晚 香玉等:来自欧洲的有金鱼草、雏菊、彩叶甘蓝、矢车菊、桂竹香、飞燕草、香石竹、三色 堇、金盏菊、香豌豆等:来自亚洲的有鸡冠花、雁来红、曼陀罗等:来自大洋洲的有麦秆菊: 来自非洲的有天竺葵、马蹄莲、唐菖蒲、小苍兰等。 在生产上占重要地位的苹果、葡萄、番茄、甘蓝、马铃薯等果树、蔬菜种类也均是在不 同时期从国外引入的,其中引入较早的种类,如欧洲葡萄己选育出不少当地的品种,引进较 晚的种类,如洋梨、甜樱桃、青花菜、石刁柏等,至今仍以直接应用外引品种为主。 我国国内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的引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北京引种梅花、苦楝: 上海市植物园从南方引进南岭黄檀、南酸枣、橘子,从北方引进黄波罗等均获得成功。野生 植物的引种驯化是丰富现有栽培品种的另一重要途径,如沈阳林业科学研究所在长白山及辽 宁地区引种野生花卉70余种获得成功,并在公园推广应用达20余种。 通过引种有时可使种或品种在新的地区性状表现更优,获得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如原 产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后,现在其产量占世界第一位:防城野生金花茶引种到南宁新竹 苗圃后,花色更艳,花瓣增多等。 引入种质资源是进一步育成更多、更好新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如北京林业大学用中国 原产的野生蔷薇属植物与中国古花月季或现代月季远缘杂交,培育出了抗性强的“刺玫月季” 新品种群:中国原产的华栗引入美国后,成为该地区抗栗疫病育种的重要资源
1 第二章 引 种 引种(Introduction)是指将植物从原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栽培的方 法。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只需采取简单的 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而正常生长发育,不改变遗传性的称作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 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改变才能适应新环境 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对于这类植物,一 般不能直接推广应用,而是作为遗传资源在进一步育种中加以利用。 2.1 引种的意义和作用 引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相比,所需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是一种最经济地丰富 本地植物种类的育种方法。因此,在制订育种计划时,首先要考虑引种的可能性,只有在没 有类似品种可供引种时,才着手采用其它育种方法创造新品种。 我国园艺植物的引种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将核桃、石榴、蚕豆、 黄瓜、油橄榄、葡萄等引入内地,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各大城市种植较多的世界著名行道树、 庭园树——悬铃木,相传 1600 年前(晋代)由鸠摩罗什引入陕西户县。我国园林植物的引 种遍及世界五大洲,木本植物有来自日本的龙柏、黑松、赤松、日本冷杉、日本五针松、日 本晚樱、鸡瓜槭等;来自印度的有雪松、柚木等;来自北美的有铅笔柏、池杉、湿地松、火 炬松、香柏、广玉兰、北美鹅掌揪、刺槐等;来自地中海的有月桂等。草本花卉来自美洲的 有霍香蓟、蒲包花、波斯菊、蛇目菊、花菱草、银边翠、天人菊、千日红、含羞草、紫茉莉、 月见草、矮牵牛、半支莲、茑萝、一串红、万寿菊、金莲花、美女樱、百日菊、大丽菊、晚 香玉等;来自欧洲的有金鱼草、雏菊、彩叶甘蓝、矢车菊、桂竹香、飞燕草、香石竹、三色 堇、金盏菊、香豌豆等;来自亚洲的有鸡冠花、雁来红、曼陀罗等;来自大洋洲的有麦秆菊; 来自非洲的有天竺葵、马蹄莲、唐菖蒲、小苍兰等。 在生产上占重要地位的苹果、葡萄、番茄、甘蓝、马铃薯等果树、蔬菜种类也均是在不 同时期从国外引入的,其中引入较早的种类,如欧洲葡萄已选育出不少当地的品种,引进较 晚的种类,如洋梨、甜樱桃、青花菜、石刁柏等,至今仍以直接应用外引品种为主。 我国国内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的引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北京引种梅花、苦楝; 上海市植物园从南方引进南岭黄檀、南酸枣、橘子,从北方引进黄波罗等均获得成功。野生 植物的引种驯化是丰富现有栽培品种的另一重要途径,如沈阳林业科学研究所在长白山及辽 宁地区引种野生花卉 70 余种获得成功,并在公园推广应用达 20 余种。 通过引种有时可使种或品种在新的地区性状表现更优,获得比原产地更好的发展,如原 产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后,现在其产量占世界第一位;防城野生金花茶引种到南宁新竹 苗圃后,花色更艳,花瓣增多等。 引入种质资源是进一步育成更多、更好新品种的重要物质基础。如北京林业大学用中国 原产的野生蔷薇属植物与中国古花月季或现代月季远缘杂交,培育出了抗性强的“刺玫月季” 新品种群;中国原产的华栗引入美国后,成为该地区抗栗疫病育种的重要资源
2.2引种的理论基础 引种虽是一种简便的育种方法,但它并不是简单的迁移栽培。引种植物必须遵循一定的 规律,经过试验以后,方可应用于生产,切不可盲目乱引,以免由于失败而造成经济损失。 要使引种获得成功,必须认真总结前人引种的经验教训,用科学理论指导引种实践。 2.2.1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是品 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方面的反应规范(reaction norm)。由于自然界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多 样,因此不可能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己知基因型的全部适应范围。但是对品种的反应规范了解 愈多,就愈能使这个品种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关很大,如 垂柳,无论在夏季温度26.5℃或43℃,冬季温度-6.5℃或-29℃,无论在亚热带或温带的日 照长度条件下都生长良好:而适应性范围窄的榕树,当引种到1月份平均温度低于8℃的地 区就不能生长。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反应规范的差异,如桃品种白 风的适应性广,南到福建,北到辽宁均表现丰产优质:而肥城佛桃则适应范围狭窄,在北京、 江苏、杭州都不适于经济生产。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品种,常具有较强的自体调节能力,表 现为对异常外界条件的影响有某种缓冲作用。K.Mather(1942)认为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 种基因型的杂合性程度有关,杂合程度大的品种,如温州蜜柑、贵妃梨、苹果梨等均具有较 大的适应性:D.Le Wis(1955)研究了番茄自交系E.P及其正反杂种一代在不同光温条件下 的结果情况,发现杂种比自交系更易获得果实。因此,认为杂合程度高的类型与较低的类型 相比,有更高的合成能力和较低的特殊要求。 植物种类或品种对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通常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这种 现象叫饰变(modification),如落叶树种在节律性日照长度和温度的变化下引起的秋季落叶, 这是植物本身表现的自体调节,有利于增强其对冬季严酷条件的适应性。反之,植物对其进 化过程中很少发生的环境条件,则很少具有适应能力,对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反应叫形变 (morphoses),如秋季多雨引起的枝条徒长,农药引起的药害等。引种中应善于区分饰变和 形变,适应性饰变反映植物种类或品种在扩大适应范围上的潜力,而形变则反映适应范围的 狭窄。 2.2.2生态学研究与引种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自然环境、栽培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环境通常包括温度、 光照、水分、大气、土壤、生物等因素。植物与所处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是指生态环境对植 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变化着的环境产生不同反应及多种适应性。生态型 (©cotype)是植物在指定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 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同一生态型的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 适应性方面常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生态型一般可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 型三种。气候生态型是在温度、光照、湿度等气候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土壤生态型是在土壤 的理化特性、含水量、pH、含盐量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共栖生态型是植物与其它生物(病、 虫等)间不同的共栖关系影响下形成的。 引种时,不仅要注意各种生态因素对植物的综合作用,找出影响引种适应性的主导因子
2 2.2 引种的理论基础 引种虽是一种简便的育种方法,但它并不是简单的迁移栽培。引种植物必须遵循一定的 规律,经过试验以后,方可应用于生产,切不可盲目乱引,以免由于失败而造成经济损失。 要使引种获得成功,必须认真总结前人引种的经验教训,用科学理论指导引种实践。 2.2.1 引种的遗传学基础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是品 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方面的反应规范(reaction norm)。由于自然界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多 样,因此不可能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已知基因型的全部适应范围。但是对品种的反应规范了解 愈多,就愈能使这个品种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关很大,如 垂柳,无论在夏季温度 26.5℃或 43℃,冬季温度-6.5℃或-29℃,无论在亚热带或温带的日 照长度条件下都生长良好;而适应性范围窄的榕树,当引种到 1 月份平均温度低于 8℃的地 区就不能生长。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反应规范的差异,如桃品种白 风的适应性广,南到福建,北到辽宁均表现丰产优质;而肥城佛桃则适应范围狭窄,在北京、 江苏、杭州都不适于经济生产。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品种,常具有较强的自体调节能力,表 现为对异常外界条件的影响有某种缓冲作用。K.Mather(1942)认为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 种基因型的杂合性程度有关,杂合程度大的品种,如温州蜜柑、贵妃梨、苹果梨等均具有较 大的适应性;D. Le Wis(1955)研究了番茄自交系 E.P.及其正反杂种一代在不同光温条件下 的结果情况,发现杂种比自交系更易获得果实。因此,认为杂合程度高的类型与较低的类型 相比,有更高的合成能力和较低的特殊要求。 植物种类或品种对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通常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这种 现象叫饰变(modification),如落叶树种在节律性日照长度和温度的变化下引起的秋季落叶, 这是植物本身表现的自体调节,有利于增强其对冬季严酷条件的适应性。反之,植物对其进 化过程中很少发生的环境条件,则很少具有适应能力,对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反应叫形变 (morphoses),如秋季多雨引起的枝条徒长,农药引起的药害等。引种中应善于区分饰变和 形变,适应性饰变反映植物种类或品种在扩大适应范围上的潜力,而形变则反映适应范围的 狭窄。 2.2.2 生态学研究与引种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自然环境、栽培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环境通常包括温度、 光照、水分、大气、土壤、生物等因素。植物与所处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是指生态环境对植 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变化着的环境产生不同反应及多种适应性。生态型 (ecotype)是植物在指定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或适应能力, 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的品种类群。同一生态型的品种在生育期、抗逆性和 适应性方面常具有较多相似的特点。生态型一般可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 型三种。气候生态型是在温度、光照、湿度等气候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土壤生态型是在土壤 的理化特性、含水量、pH、含盐量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共栖生态型是植物与其它生物(病、 虫等)间不同的共栖关系影响下形成的。 引种时,不仅要注意各种生态因素对植物的综合作用,找出影响引种适应性的主导因子
同时还应分析引入品种类型的历史生态条件,正确判断适应可能性。 2.2.2.1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引种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客观规律。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引种, 特别要注意原产地区与引种地区之间生态环境相似性。一般来说,从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引 种容易获得成功,相反则困难得多。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由于生长季节短,虽然各地自然 条件不同,但通过人为调整生长期,改进栽培措施,完全可以从热带、亚热带引种到温带, 甚至寒带:而多年生植物,它不仅要经受栽培区全年各种生态条件的考验,而且要经受不同 年份经常变化的生态条件的考验,这些条件又不易人为控制和调整,因此,引种不同气候带 的多年生植物,更应特别注意了解其自然分布区,注意对原产地和引种地生态条件相似程度 的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地点小气候和土壤条件有时相差甚大,引种时要慎重选择小气候和土 壤条件,尽可能在新区条件下为植物提供近似原产地的条件。如杭州植物园引种喜凉爽阴湿 的夏蜡梅,只有种植在树丛下的显示了旺盛的长势。 地理位置是影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其中纬度的影响最大。受纬度影响的环 境因素主要有日照、温度、雨量等,纬度相近的地区,其日照时数、温度、雨量等亦相近似, 相互引种较易成功。但中国各地与欧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1月份的月均 温中国东北要偏低1418℃,华北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左右,华南沿海偏低5℃ 左右,因此,引种时仍需注意分析具体气候特点。 2.2.2.2主导生态因素的分析 温度、日照、降水、湿度、土壤酸碱度及土壤结构等生态因素是限制植物引种的主要因 素。引种时除对植物原产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外,还应对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 进行分析和确定,这对植物引种成败常起重要作用。 (1)温度温度是植物生存的重要因子,限制着植物的分布。其影响主要包括年平均 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及其持续时间,季节交替特点,积温等。温度不仅随纬度而变化,而 且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温度下降0.5~0.6℃。 在植物引种工作中,首先应考虑原产地与引种地的年平均温度,若年平均温度相差过大, 引种则很难成功。但是,有些植物的引种,从原产地和引种地的年平均温度来看基本相似, 引种是有成功希望的,但最高最低温度却成了限制因子,例如菠萝一般品种的临界低温为 -1℃,韶关从1960-1971年的11年中每年都有0℃以下的低温持续1~8天,其中有4年出 现-2.3~-3℃,故引入品种都不能适应。 引种时,除考虑最高最低温度外,还要注意它们的持续时间。例如,蓝胺可忍受-73℃ 的短暂低温,云南省陆良县1975年12月持续低温5天,日平均温度变动于0.6~4.0℃之间, 最低温度仅-5.4℃,但大部分遭受严重冻害。 季节交替的特点也往往是引种时的限制因子之一。中纬度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较长的 冬季体眠,这是对该地区初春气温反复变化的一种特殊适应性,即它不会因气温暂时转暖而 萌动。而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因原产地没有反复多变气候,因此不具备对反复气候的适应性 所以,当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后,由于初春天气不稳定的转暖就会引起植物 休眠中断而开始萌动,一旦寒流再度侵袭就会造成冻害。如朝鲜杨引种到北京,正因为该原 因而生长不良
3 同时还应分析引入品种类型的历史生态条件,正确判断适应可能性。 2.2.2.1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 引种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客观规律。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引种, 特别要注意原产地区与引种地区之间生态环境相似性。一般来说,从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引 种容易获得成功,相反则困难得多。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由于生长季节短,虽然各地自然 条件不同,但通过人为调整生长期,改进栽培措施,完全可以从热带、亚热带引种到温带, 甚至寒带;而多年生植物,它不仅要经受栽培区全年各种生态条件的考验,而且要经受不同 年份经常变化的生态条件的考验,这些条件又不易人为控制和调整,因此,引种不同气候带 的多年生植物,更应特别注意了解其自然分布区,注意对原产地和引种地生态条件相似程度 的比较。同一地区不同地点小气候和土壤条件有时相差甚大,引种时要慎重选择小气候和土 壤条件,尽可能在新区条件下为植物提供近似原产地的条件。如杭州植物园引种喜凉爽阴湿 的夏蜡梅,只有种植在树丛下的显示了旺盛的长势。 地理位置是影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其中纬度的影响最大。受纬度影响的环 境因素主要有日照、温度、雨量等,纬度相近的地区,其日照时数、温度、雨量等亦相近似, 相互引种较易成功。但中国各地与欧洲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明显偏低,1 月份的月均 温中国东北要偏低 14~18℃,华北偏低 10~14℃,长江以南偏低 8℃左右,华南沿海偏低 5℃ 左右,因此,引种时仍需注意分析具体气候特点。 2.2.2.2 主导生态因素的分析 温度、日照、降水、湿度、土壤酸碱度及土壤结构等生态因素是限制植物引种的主要因 素。引种时除对植物原产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外,还应对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 进行分析和确定,这对植物引种成败常起重要作用。 (1)温度 温度是植物生存的重要因子,限制着植物的分布。其影响主要包括年平均 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及其持续时间,季节交替特点,积温等。温度不仅随纬度而变化,而 且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海拔每升高 100m,平均温度下降 0.5~0.6℃。 在植物引种工作中,首先应考虑原产地与引种地的年平均温度,若年平均温度相差过大, 引种则很难成功。但是,有些植物的引种,从原产地和引种地的年平均温度来看基本相似, 引种是有成功希望的,但最高最低温度却成了限制因子,例如菠萝一般品种的临界低温为 -1℃,韶关从 1960~1971 年的 11 年中每年都有 0℃以下的低温持续 1~8 天,其中有 4 年出 现-2.3~-3℃,故引入品种都不能适应。 引种时,除考虑最高最低温度外,还要注意它们的持续时间。例如,蓝胺可忍受-7.3℃ 的短暂低温,云南省陆良县 1975 年 12 月持续低温 5 天,日平均温度变动于 0.6~4.0℃之间, 最低温度仅-5.4℃,但大部分遭受严重冻害。 季节交替的特点也往往是引种时的限制因子之一。中纬度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较长的 冬季体眠,这是对该地区初春气温反复变化的一种特殊适应性,即它不会因气温暂时转暖而 萌动。而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因原产地没有反复多变气候,因此不具备对反复气候的适应性。 所以,当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后,由于初春天气不稳定的转暖就会引起植物 休眠中断而开始萌动,—旦寒流再度侵袭就会造成冻害。如朝鲜杨引种到北京,正因为该原 因而生长不良
有效积温能否满足引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也是北引时必须认真分析的因子。喜温蔬 菜的多数种类、品种,在10℃以上有效积温值相差200~300℃以内地区间引种,对其生长 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一般不太明显,如越过此值,偏离越大则影响越大。葡萄的不同成熟期品 种对活动积温的要求不同,极早熟品种群2000~2400℃:早熟品种群2400~2800℃:中熟 品种群2800~3200℃:晚熟品种群3200~3500℃:极晚熟品种群3500℃以上,引种时可根 据当地活动积温度来选择能满足需要的相应品种。 对于有些植物种类,引入地区是否有足够的低温以满足其通过休眠,或二年生植物的春 化阶段需要,常成为能否经济栽培的一个限制因子。植物要求冬季低温通过休眠的程度依种 类、品种而异。例如,要求15℃以下的天数油松为90~120天,赤松60天,毛白杨75天, 白榆75天,北京小叶杨35天。又如桃要求7℃以下的低温时数因品种而异,最短的仅200~ 300小时,最长的要求1000小时以上。在甘蓝的引种中应注意品种冬性强弱,作春甘蓝栽 培的必须选用春化阶段长的品种,否则易发生未熟抽墓现象。 (2)日照日照对植物的影响大致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日照强度和时间。日照的 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而不同,赤道附近一年内昼夜大体相等,随着纬度的增高,夏季日照时间 增长,黑夜时间缩短,因此,高纬度地区是夏季昼长夜短,冬季夜长昼短。而低纬度地区, 四季昼夜相差不大。长期生长在不同纬度的植物,形成对昼夜长短有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 称为光周期现象。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营养生长,到短 日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并开花结实的叫短日照植物,如一品红、长寿花、秋菊等。相反, 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营养生长,到长日照条件才开花结实的叫长日照植物,如唐富蒲、金盏 菊、洋葱、甜菜、胡萝卜等。植物的自然分布反映了植物对日照的不同需求,当低纬度地区 的植物引种到高纬度地区后,由于受长日照的影响,使生长期延长,影响封顶或促进枝条萌 生,从而减少养分的积累,妨碍组织的木质化和入冬前保护物质的转化,降低了抗寒性,如 江西的香椿种子在山东泰安播种,由于不能适时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常常被冻死。而植物从 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时,如北树南移,因日照长度缩短,促使枝条提前封顶,过早的封顶缩 短了生长期,抑制了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北方的银白杨、山杨引种到江苏南京地区,封顶早, 生长缓慢,常遭到严重病虫感染,但有时北树南移反而因不适当的延长了生长期,造成二次 生长而致害。 光强和光质也随纬度、海拔、地形、坡向等而改变。光照强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弱,随海 拔升高而增强:北坡的光照比平地弱。光质的变化是低纬度短波蓝紫光多,随着纬度的增高, 长波红光增多:随着海拔升高短波光逐渐增加。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有阳性植 物和阴性植物之分。阳性植物有桃、核桃、臭椿、悬铃木等:阴性植物有杜鹃、兰花、山茶、 海桐、八仙花等。光质的不同,对植物生长也有不同影响,红光能促进种子萌发,促进茎干 延长;而蓝紫光能抑制植物生长,并影响植物向光性:高山上气温低,紫外线较多,生长的 植物一般叶面积小,茎干低矮,毛茸发达,花色鲜艳。总之,引种时必须掌握以上规律或引 种后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如遮荫)来提高引种的效果。 (3)降水和湿度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降雨在我国不同纬度地区相差很悬殊, 其规律是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降水对植物生 长发育的影响,包括年降水量、降水在四季的分布和空气湿度。以木本植物为例,降水量的
4 有效积温能否满足引种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也是北引时必须认真分析的因子。喜温蔬 菜的多数种类、品种,在 10℃以上有效积温值相差 200~300℃以内地区间引种,对其生长 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一般不太明显,如越过此值,偏离越大则影响越大。葡萄的不同成熟期品 种对活动积温的要求不同,极早熟品种群 2000~2400℃;早熟品种群 2400~2800℃;中熟 品种群 2800~3200℃;晚熟品种群 3200~3500℃;极晚熟品种群 3500℃以上,引种时可根 据当地活动积温度来选择能满足需要的相应品种。 对于有些植物种类,引入地区是否有足够的低温以满足其通过休眠,或二年生植物的春 化阶段需要,常成为能否经济栽培的一个限制因子。植物要求冬季低温通过休眠的程度依种 类、品种而异。例如,要求 15℃以下的天数油松为 90~120 天,赤松 60 天,毛白杨 75 天, 白榆 75 天,北京小叶杨 35 天。又如桃要求 7℃以下的低温时数因品种而异,最短的仅 200~ 300 小时,最长的要求 1000 小时以上。在甘蓝的引种中应注意品种冬性强弱,作春甘蓝栽 培的必须选用春化阶段长的品种,否则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 (2)日照 日照对植物的影响大致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日照强度和时间。日照的 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而不同,赤道附近一年内昼夜大体相等,随着纬度的增高,夏季日照时间 增长,黑夜时间缩短,因此,高纬度地区是夏季昼长夜短,冬季夜长昼短。而低纬度地区, 四季昼夜相差不大。长期生长在不同纬度的植物,形成对昼夜长短有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 称为光周期现象。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是不同的,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营养生长,到短 日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并开花结实的叫短日照植物,如一品红、长寿花、秋菊等。相反, 在短日照条件下进行营养生长,到长日照条件才开花结实的叫长日照植物,如唐富蒲、金盏 菊、洋葱、甜菜、胡萝卜等。植物的自然分布反映了植物对日照的不同需求,当低纬度地区 的植物引种到高纬度地区后,由于受长日照的影响,使生长期延长,影响封顶或促进枝条萌 生,从而减少养分的积累,妨碍组织的木质化和入冬前保护物质的转化,降低了抗寒性,如 江西的香椿种子在山东泰安播种,由于不能适时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常常被冻死。而植物从 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时,如北树南移,因日照长度缩短,促使枝条提前封顶,过早的封顶缩 短了生长期,抑制了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北方的银白杨、山杨引种到江苏南京地区,封顶早, 生长缓慢,常遭到严重病虫感染,但有时北树南移反而因不适当的延长了生长期,造成二次 生长而致害。 光强和光质也随纬度、海拔、地形、坡向等而改变。光照强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弱,随海 拔升高而增强;北坡的光照比平地弱。光质的变化是低纬度短波蓝紫光多,随着纬度的增高, 长波红光增多:随着海拔升高短波光逐渐增加。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有阳性植 物和阴性植物之分。阳性植物有桃、核桃、臭椿、悬铃木等;阴性植物有杜鹃、兰花、山茶、 海桐、八仙花等。光质的不同,对植物生长也有不同影响,红光能促进种子萌发,促进茎干 延长;而蓝紫光能抑制植物生长,并影响植物向光性;高山上气温低,紫外线较多,生长的 植物一般叶面积小,茎干低矮,毛茸发达,花色鲜艳。总之,引种时必须掌握以上规律或引 种后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如遮荫)来提高引种的效果。 (3)降水和湿度 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降雨在我国不同纬度地区相差很悬殊, 其规律是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降水对植物生 长发育的影响,包括年降水量、降水在四季的分布和空气湿度。以木本植物为例,降水量的
多少是决定树种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降水量在450~550mm的地区为寒温带落叶针叶 林区:年降水量在500~1000mm的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年降水量在1000~2000mm 的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年降水量在1200~2200mm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区:年降水量 在150-500m的地区为温带草原区,该区树种很少,多为禾本科、豆科、莎草科等草本植 物。地处胶东半岛的昆嵛山区从南方引种杉木时,虽气温与南方各省相差很大,但由于降水 和大气湿度相差小,而获得成功。中国的珙桐在欧洲引种成功,而北京却因冬季干旱而难以 成功。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也影响引种驯化的成功与否,如苹果品种国光,引入江苏黄河故 道地区后,有的年份由于成熟季节遭遇过多的降水,致使大量的果实果皮开裂而失去商品价 值,损失惨重。广东湛江地区引种原产热带、亚热带的夏雨型加勒比松、湿地松生长良好, 相反,引种冬雨型的辐射松、海岸松等则生长不良。又如非洲南部把辐射松、海岸松种植到 冬季降水的西海岸,把夏雨型长叶松种植到夏季降水的东海岸,结果生长良好。 各地的大气相对湿度不同,也是植物种时应予以注意的。我国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有 三种类型:即沿海各地初夏最高,秋冬最低,对植物生长有利:华北、东北、西北干燥地区, 夏季相对湿度最高,春季最低,对植物生长不利:四川一带10~12月份的相对湿度最高, 夏季最低,对成熟种子的贮藏不利。通常阳性树种适于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生长,阴性 树种适于在相对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如果植物自然分布区与引种地的相对湿度相差很 大,则会限制植物的引种成功,如热带雨林中白天的低湿度可以保持在80%以上,而荒漠 地区白天的低湿度在10%以下,相对湿度相差太大,两地植物很难相互引种。 (4)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pH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会影响园艺植物种类 或品种的分布。土壤影响引种的最主要因素是酸碱度的差异。土壤酸碱度决定了植物分布范 围,从而形成各种不同植物群落。植物根据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分酸性土植物(如马尾 松、杜鹃、栀子花、山茶等),中性土植物(大多数植物)和碱性土植物(如柽柳、紫穗槐、 桂香柳等)。在引种时,如不注意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常致失败。如栀子花从华 中引种到华北后,由于土壤碱性大,栽培一、二年后叶片渐黄,终至枯死。对于采用嫁接繁 殖的园艺植物,引种时可通过选用适宜的砧木种类来增强栽培品种对土壤的适应性,例如在 黄河故道地区的苹果,当用东北山荆子作砧木时,因不耐盐碱土而黄化病严重,甚至烂根死 树,而用湖北海棠作砧木则生长发有良好。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许多植物的根部与土壤中的真菌共生,如兰花、 松树等。这种植物引种时,往往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失去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从而影响 其正常生长发育和成活。如1974年广东从国外引进的松树,当年夏、秋季发生大面积死亡 或黄化现象,仅加勒比松死亡就达1334hm2,湿地松黄化和成活的达2667hm2,调查证明, 死亡的幼树都没有菌根,而生长青绿的都有菌根。1909年Bernard和Burgeff首先研究了兰 花种胚和真菌的共生关系,确信真菌能将淀粉转化为糖类,溶解脂肪,提高渗透压,起生理 生化刺激生长的作用。 (5)其他生态因子不同地区引种时还有一些当地特殊的生态因子可能成为引种的限 制因素,主要有难以控制的某些严重病虫害和风害等。如浙江、广东某些柑橘产区溃疡病猖 獗,限制了甜橙的发展:在普遍栽培桧柏类植物的地区引种中国梨时,梨赤星病危害严重
5 多少是决定树种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降水量在 450~550mm 的地区为寒温带落叶针叶 林区;年降水量在 500~1000mm 的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年降水量在 1000~2000mm 的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年降水量在 1200~2200mm 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区;年降水量 在 150~500mm 的地区为温带草原区,该区树种很少,多为禾本科、豆科、莎草科等草本植 物。地处胶东半岛的昆嵛山区从南方引种杉木时,虽气温与南方各省相差很大,但由于降水 和大气湿度相差小,而获得成功。中国的珙桐在欧洲引种成功,而北京却因冬季干旱而难以 成功。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也影响引种驯化的成功与否,如苹果品种国光,引入江苏黄河故 道地区后,有的年份由于成熟季节遭遇过多的降水,致使大量的果实果皮开裂而失去商品价 值,损失惨重。广东湛江地区引种原产热带、亚热带的夏雨型加勒比松、湿地松生长良好, 相反,引种冬雨型的辐射松、海岸松等则生长不良。又如非洲南部把辐射松、海岸松种植到 冬季降水的西海岸,把夏雨型长叶松种植到夏季降水的东海岸,结果生长良好。 各地的大气相对湿度不同,也是植物引种时应予以注意的。我国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有 三种类型:即沿海各地初夏最高,秋冬最低,对植物生长有利;华北、东北、西北干燥地区, 夏季相对湿度最高,春季最低,对植物生长不利;四川—带 10~12 月份的相对湿度最高, 夏季最低,对成熟种子的贮藏不利。通常阳性树种适于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生长,阴性 树种适于在相对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如果植物自然分布区与引种地的相对湿度相差很 大,则会限制植物的引种成功,如热带雨林中白天的低湿度可以保持在 80%以上,而荒漠 地区白天的低湿度在 10%以下,相对湿度相差太大,两地植物很难相互引种。 (4)土壤 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pH 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都会影响园艺植物种类 或品种的分布。土壤影响引种的最主要因素是酸碱度的差异。土壤酸碱度决定了植物分布范 围,从而形成各种不同植物群落。植物根据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分酸性土植物(如马尾 松、杜鹃、栀子花、山茶等),中性土植物(大多数植物)和碱性土植物(如柽柳、紫穗槐、 桂香柳等)。在引种时,如不注意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常致失败。如栀子花从华 中引种到华北后,由于土壤碱性大,栽培一、二年后叶片渐黄,终至枯死。对于采用嫁接繁 殖的园艺植物,引种时可通过选用适宜的砧木种类来增强栽培品种对土壤的适应性,例如在 黄河故道地区的苹果,当用东北山荆子作砧木时,因不耐盐碱土而黄化病严重,甚至烂根死 树,而用湖北海棠作砧木则生长发育良好。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许多植物的根部与土壤中的真菌共生,如兰花、 松树等。这种植物引种时,往往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失去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从而影响 其正常生长发育和成活。如 1974 年广东从国外引进的松树,当年夏、秋季发生大面积死亡 或黄化现象,仅加勒比松死亡就达 1334hm2,湿地松黄化和成活的达 2667hm2,调查证明, 死亡的幼树都没有菌根,而生长青绿的都有菌根。1909 年 Bernard 和 Burgeff 首先研究了兰 花种胚和真菌的共生关系,确信真菌能将淀粉转化为糖类,溶解脂肪,提高渗透压,起生理 生化刺激生长的作用。 (5)其他生态因子 不同地区引种时还有一些当地特殊的生态因子可能成为引种的限 制因素,主要有难以控制的某些严重病虫害和风害等。如浙江、广东某些柑橘产区溃疡病猖 獗,限制了甜橙的发展;在普遍栽培桧柏类植物的地区引种中国梨时,梨赤星病危害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