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 第一、二章 第一章 民族主义的困惑 前不久一个周日的早上,我步行前往西雅图的弗里蒙特区(Fre mont)农贸市场,去买些当地的农产品。作为当地民众生活最为放 纵的地区,弗里蒙特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思潮时期 的随意与散漫。在市场的西南边缘,经过破破乱乱的废旧家具和旧衣 服摊区,一个正向地平线注目远望的人的巨大铜像即隐约呈现在人们 的面前。这个人是列宁。此前一年,当地一位企业家把铜像从某个俄 罗斯小镇的垃圾堆里抢救出来,带回到西雅图的家里。人们可以想 象,当得知这位企业家要绕半个地球将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遗物运到 美国后,这个小镇的官员们会是什么反应。至于这个铜像为什么最后 会出现在弗里蒙特,对于我来说则是个谜。另外,不知是哪个喜欢搞 恶作剧的人在列宁的帽子顶上放了一个红色的锥形橡胶交通路标。这 个小小的装饰极大地改变了铜像的外观:本来是一位火热的革命煽动 者,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无辜的低能儿形象。列宁在西雅图弗里蒙特区 的命运,只不过是世界政治沧海桑田的一个小小缩影。 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者,列宁是国际工人运动诸多领 导者中最成功的象征。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以阶级为基础的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 第一、二章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第一、二章 政治运动一 特别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无论其朋友还是敌 人,都将其视为国内和国际秩序的主要敌人。仅仅就在60年前,美 国也曾受到了这个政治变动巨大幽灵的困扰,在新政时期,国家不 得不通过一系列各种各样的社会政策,大幅增加政府提供的公共产 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发生革命。在西欧,许多国家出于同样的忧 虑,广泛建立起了福利国家体系。支持和反对工会的激烈斗争一直 是媒体热心报道的对象。直到20世纪70年代,约翰·L·刘易斯 (John L.Lewis)、哈里·布里奇斯(Harry Bridges)、吉米·霍法 (Jimmy Hoffa)和其他劳工领袖都在美国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也是从那以后,阶级政治的突出地位开始式微,而且这绝非是 美国独有的现象。1)其中的一个标志是工会权力长期持续下降。自 1935年以来,美国劳工力量在工会中的比例一直在降低;今天只占 到大约17%。现在有多少美国人能够记得哪怕一个劳工领袖的名字 呢?即使在英国,这个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受阶级观念影响最为严重 的国家,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于l995年废除了党章第四条, 成功地扭转了工会支配工党的局面。当然,阶级政治消亡最重要的标 志是1989年后苏联及其附庸国的崩溃。在我的孩提时代,学校举行 过强制性的空袭演习,以免我们受到共产主义危险的威胁;今天,只 有最聪敏的美国学童才会对共产主义有些许了解。这个话题已经成为 了历史。总之,现代工业社会的工人阶级已经拒绝在革命事业中扮演 自己注定应担当的角色。锥形交通路标以及列宁铜像在弗里蒙特古里 古怪的放置,无声地说明了这一切,乃至更多。 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意识形态的终结。在阶级政治退出舞台的 同时,种族政治走向舞台的中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种族问题日 益突出的趋势,无论是在通俗文化领域还是在国际政治领域都十分明 显。好莱坞的明星们曾经为了掩盖自己的种族背景而取盎格鲁一撒克 逊人的名字,但现在使用带有鲜明种族特色的名字却成为时髦。迪斯 尼动画片 一可能是美国儿童们唯一共享的文化体验一过去通常将 带有鲜明种族特色的人物刻画为大熔炉的志愿参与者,可是,近些年 2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 第一、二章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 第一、二章 来,明确的种族认同已经在动画片中占据了主流。《小飞象》(Dwbo) 中喜欢嘲弄别人但乐于助人的乌鸦们,为《狮子王》(The Lion King) 中说话声音刺耳的辛巴(Simba)所取代(Rothstein,l997)。 不仅通俗文化受到了政治趋势的广泛影响,而且,民族主义及其 李生兄弟一 族群问题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政治力量。为了更 直接地体会时代的变迁,我们可以1994年的世界为例。世界在这一 年里发生了23场战争,其中有18场是因为民族主义或族群问题对国 家的挑战而触发的。世界上约3/4的难民因族群或民族冲突而背井离 乡,流离失所。在联合国开展的13次维和行动中,有8次是为了将 族群政治冲突中的对立双方隔离开来(Gur,1994:350)。更有甚 者,这种趋势在此之后愈演愈烈。 如今,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现代通信技术日趋成熟,它虽然大大降 低了集体行动的成本,却加剧了这种冲突。2)以前广播媒体在大多数 国家都是由政府控制的,或者在其他一些地方基本上是由大公司控 制,然而,现在新的通信技术使得个人或社会组织都能够设立自己的 广播平台。无论是瓦哈卡(Oaxacan,墨西哥南部地区)的萨柏塔主 义者(Zapatistas),还是科索沃的民族主义者,他们都使用了数字 通信技术向国际社会诉说他们在政治上的冤屈。因而,他们得以获得 来自世界各地支持者们的人力和财力支援。而历史上以前发生这种同 样的事件,根本就不存在造成这样结果的可能性。所以,数字通信技 术会削弱国家的权力,而且可能在将来会导致更多的民族主义冲突 (Castells,1997:254-255,257).3) 当然,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并非无人注意。最近发表和出版的有关 民族主义的文章和书籍浩如烟海,而且至少有两种关于民族主义的新 学术刊物创刊。因此,我们对某些国家或历史上的众多民族主义运动 和冲突的认识也得以大大加强。 不过,总的来说,我们对民族主义的了解还是有限的。尽管近些 年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重视迅速增加,但是,一些基本问题仍然没 有得到解决。本书将集中讨论其中的三个问题。首先,对于民族主义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 第一、二章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 第一、二章 形成于过去两个世纪的一般结论,没人提出异议,但是,对于民族主 义为何成为一种现代性问题,却并未达成共识。其次,人们都承认民 族主义在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比在另外一些国家(如美国)更盛 行,可是,对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研究者却各持己见。4们最后, 既然民族主义常常与可怕的暴力联系在一起,那么,有没有办法遏制 其阴暗面呢?本书就是要探讨这三个问题。 有些人否认这种一般性的问题有什么意义,更不用说去解答它们 了(Hal1993;Calhoun1997)。这些人认为,既然每个民族主义的 具体事例均发生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那么,也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才能了解它。如果民族主义并非是由分析家所建构,而是由人民 所创造并长期受到人民的影响,那么,任何偏离这些特定条件的讨论 注定是要失败的。我并不否认民族主义是一种社会建构。但是,我认 为,探讨这种社会建构一般发生在何种条件之下是非常有意义的。5) 然而,这方面的探讨迄今为止还并不多见。有关民族主义的研究 文献中出现这种空白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这类研究文献中,历史 个案研究远远超过比较分析研究,尽管确实也有过几项重要的比较研 究,但它们并未就这些问题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而之所以没有出现 令人满意的结论,是因为对民族主义的真正含义还存在争论。 因此,虽然可能看起来有些烦琐,但要分析民族主义形成的一般 原因和所造成的后果,首先就要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民族 主义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所谓的民族主义现象,一般都是由诸多文化 和政治事件组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什锦。就文化而言,其中包括设立 民间传统节日、〔6们以及艺术、〔)文学、(8]音乐9)乃至服饰作品的创作 (Bogatyrev,1971),它们都是为了给民族歌功颂德.1o)甚至考古学 和古人类学这样一些学科,也被用来美化一些民族的起源。 如果说民族主义是更加现代的文化的组成部分,那么,民族主义 政治所涵盖的范围就十分广泛,从平常事件到暴力冲突,不一而足。 以平常事件来说,在美国,所有体育和文化事件开幕之前,观众都要 起立高唱“星条旗永不落”。这种做法大概是为了激励拥有众多不同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 第一、二章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第一、二章 文化背景的移民“成为”美国人。除了美国国歌和国旗外,还有其他 更神圣的美国标志吗?参加竞选和投票支持合法的民族主义政党可能 是最为普遍的民族主义政治行为。 不过,暴力也常常伴随着民族主义。令人悲哀的是,这样的关联 不胜枚举一 传说中以色列人在马察达(Masada)对罗马入侵者的 顽强抵抗、希腊人在马拉松战胜波斯人、法国圣女贞德反对英国侵略 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过去在欧洲发生的浩劫、近年来在前南斯拉 夫与卢旺达和布隆迪发生的大屠杀,以及爱尔兰、以色列和斯里兰卡 的恐怖主义政治,数不胜数。目前民族主义的暴力程度可能要比人们 通常所意识到的严重得多。例如,自1983年以来,在斯里兰卡内战 中,已有超过30000名泰米尔人被杀害: 在过去五年里,泰米尔人的战斗多数是由以年轻妇女和学龄 儿童为主体组成的部队承担的。这场现代史上最为血腥的内战的 主角是年龄最小只有14岁的青少年:这些孩子在求死与殉道的氛 围中长大…现在至少有3000名泰米尔年轻人为反政府的猛虎组 织战斗…最近几年令斯里兰卡政府头痛的是…无论是在战场 上,还是在针对政府机构或政治领导人的攻击中,毁灭性的自杀 式袭击持续不断。成百上千的泰米尔人以这种方式战死,其中很 多人是女性;而且,她们几乎都只有十几岁或者二十出头… (McGirk,1995).12) 鉴于以上提到的众多事实,界定民族主义的概念绝非易事。 民族主义的界定 “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774年赫尔德 (Herder)的作品中(Alter,1989:7);从那以后,它一直被用来描 5
《遏制民族主义》迈克尔·赫克特 第一、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