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 代谢物 肌肉收缩(机械能) 神经传导生物电(电能) 热能(散失) 解 利用 合成代谢(化学能) 能 转移 吸收分泌(渗透能) 谢 (化学能 维持体温(热能) 其他 ADP C02+H20 (无机磷酸)八P所 C代表肌酸:CP代表磷酸肌酸 图61体内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供能,而可以用其他三磷酸核苷。如UTP 用于多糖合成、CTP用于磷脂合成、GTP用于蛋白质合成等。但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通 常是必须先合成ATP,然后AITP可使UDP、CDP或GDP生成相应的UTP、CTP或GIP, 而ATP又转化为ADP
第二节 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作用。又称组织呼 吸或细胞呼吸。 ★在整个生物氧化过程中,有机物质最终被 氧化成CO2和H,O,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
第二节 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作用。又称组织呼 吸或细胞呼吸。 ★在整个生物氧化过程中,有机物质最终被 氧化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形成ATP
生物氧化的特点 (一)氧化还原的本质 电子转移 电子转移的主要形式: 1.直接的电子转移 Fe2++Cu2+→Fe3++Cu+ 2.氢原子的转移 AH2+B←A+BH2 (H→Ht+e) 3.有机还原剂直接加氧 RH+O2+2Ht+2e←→ROH+HO
一、 生物氧化的特点 (一)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转移 电子转移的主要形式: 1. 直接的电子转移 Fe2+ + Cu2+ ↔ Fe3+ + Cu+ 2. 氢原子的转移 AH2 + B ↔ A + BH2 ( H ↔ H+ + e ) 3. 有机还原剂直接加氧 RH + O2 + 2H+ + 2e ↔ ROH + H2O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1.在细胞内,于体温、近于中性的含水环 境中由酶催化。 2.能量逐步释放,部分存于ATP中。 3.分为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1. 在细胞内,于体温、近于中性的含水环 境中由酶催化。 2. 能量逐步释放,部分存于ATP中。 3. 分为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二、生物氧化中CO,的生成 生物体内CO,的生成来源于有机物转变为含 羧基化合物的脱羧作用。 (1)直接脱羧 丙酮酸脱羧酶 CH:CCOOH CH:CHO+CO> (a-脱羧) 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 HOOCC H2C COOH (阝-脱羧) 草酰乙酸
(1) 直接脱羧 CH3CCOOH O CH3CHO + CO2 丙酮酸脱羧酶 (α-脱羧) 丙酮酸 HOOCC H2C COOH 丙酮酸羧化酶 CH3CCOOH + CO2 O ( O β -脱羧) 草酰乙酸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有机物转变为含 羧基化合物的脱羧作用。 二、 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