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 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C.李白 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 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 次召见宴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 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 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 无处施展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与“孤帆远 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 迁徙盛举。冬季来 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 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 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 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 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 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冋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
D.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12.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李白 l0 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 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 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C. 李白 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 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 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 次召见宴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 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 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 无处施展。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 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孤帆远 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 迁徙盛举。冬季来临, 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 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 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 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 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 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
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 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 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B.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D.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 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 赠鲜花一東,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 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凭什么”怀疑批判 拒绝 好吧”郁闷挫败 “为什么”分析再尝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远方 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便远方 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 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以“到远方去”为话题写
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 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 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B.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D.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 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 50 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 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1.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 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远 方 汪国真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便远方 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 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以“到远方去”为话题写 拒绝 “好吧” 郁闷 挫败 “凭什么” 怀疑 批判 “为什么” 分析 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