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2018年9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 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 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 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 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 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 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 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 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 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 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 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 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 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 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 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 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2019 届 2018 年 9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尚象观念从《周易》开始。易象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审美意象的 源头。伏羲通过对自然万物的仰观俯察,探索出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并取万物之意, 创制出了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八卦图,以象喻意。八卦如此, 审美意象的创构同样如此,两者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王羲之《兰亭 集序》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的说法。这种游目骋怀,正是在俯仰体悟之间获得审美的愉悦。通过仰观俯察, 主体在立象尽意之中进行审美的体悟和创造。 中国自古以来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体验方式和创造方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其观其取,都体现了古人的尚象精神。立象尽意乃 以象见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在上古的器物和艺术创造中,主体观物取象的目的 在于制器和创构艺术意象。《周易·系辞上》所谓“制器者尚其象”,《左传·宣公 三年》所谓“铸鼎象物”,说的都是尚象制器。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中国 的器物创造和艺术创造都体现了尚象的精神。 象是感性生动的,以其张力不断生成和创构。观物取象本身不仅是一种感悟方式, 而且还借助想象力进行意象创构。同时,象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借助于虚实相生等 手法,使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得以呈现。 汉字中包含着尚象的特征。汉字如诗如画,是以象形表意为基础的文字,包含着 意象的形态及其组合,体现了审美的思维方式。汉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象表意,是观 物取象的产物,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物象和事象,充满着情趣和意味,借以表意,具 有直观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在用字 的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 象与情意相统一。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和使用,促进了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 这种审美特点,尤其表现在作为文字运用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中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 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 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 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 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 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 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 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 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 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 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 点 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有条不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 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 B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 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 C.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 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
审美的创造包括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取象于自然中的物象和社会生活 中的事象,在此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进行拟象,并且借助想象力进行象的组合和创造。 拟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增强了表达的张力,由此创构而成意象,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 使象具有类比和象征的意味。早在史前时代,玉器、陶器和岩画创造就为我们提供了 大量意象创构的物化形态。其中的象生造型,往往带有象征的意味。意象创造的思想 从《周易》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开始发展到南北朝《文心雕龙》“窥意象 而运斤”,意象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的审美范畴。 (摘编自朱志荣《论中华美学的尚象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伏羲创制的八卦图与后世审美意象的创构都是采取以象喻意的方法,两者的结 果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B.观物取象包含着审美的观照方式,立象尽意突出了象的表意功能,因此说观物 取象、立象尽意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汉字尚象特征的确立和发展,取决于汉字在中国的形成、完善与使用,这在诗 歌等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其鲜明。 D.器物的创造和文学艺术的创造都是审美创造,都包含取象和拟象的过程,两者 的区别在于有无借助想象力进行组合和创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兰亭集序》中的相关说法,论证俯仰体悟可获得审美愉悦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引用《周易》《左传》中的内容,论说观物取象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象与审美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中华美学具有尚象精神的观 点。 D.文章解说尚象观念缘起,阐述取象、立象的审美方式,尚象的表现等有条不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从《周易》开始就有了尚象观念,从史前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开始就体现了 尚象精神,这表明,中华尚象传统历史悠久。 B.如果象不能借助虚实相生等手法而产生丰富的象征性,那么人们在使用象时就 难以把丰富的意味和情趣借助象得以呈现。 C.在使用汉字过程中,主体常常使文字承载着主观的情意,使象与情意相统一, 这说明汉字的表意可以随汉字的使用而不断丰富
D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 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都市里的野菊花 罗捷媚 在桂城居住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去过了,唯独紫荷苑没有去过。每次经过门口, 只是扫一眼,以为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园,没什么好看的。 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光煦暖。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走进去, 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却都没有睡,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 淡紫、深紫、全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 “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如 分币,颜色却很纯正。在墨绿的花茎 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宛若含笑 的亭亭少女。阳光照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 律动的美。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 露出一点金黄。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 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 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耀眼的野菊花。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 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 沁吐着芬芳。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野菊花,不是因为“此花开后更无花”,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药 材,摘下来晒干能换钱。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每年中 秋以后,大人们开始忙着收割晩稻,孩子们就开始采摘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深秋的清晨,野菊花的花瓣上都染了一层淡淡的霜,太阳出来后,霜渐渐变成露 珠挂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晶莹的钻石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滴到手上冰凉冰凉的。山 上的野菊花长得很密,每次弯腰采摘,都要跟花朵进行一次亲密接触。采着采着,衣 袖和头发也就粘上许多花瓣,看着同伴的头发和衣服满是缤纷的“落英”,有的连睫 毛上都有,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山野间充满了我们欢快的笑声。笑归笑,手脚却 都不停下来,手脚麻利的一天能采到十来斤。尽管晒千的野菊花只卖五分钱一斤,可
D.史前时代的玉器、陶器和岩画中的象生造型的意象,往往带有象征意味,这表 明这些意象创造超越了使用价值,都属于艺术创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都市里的野菊花 罗捷媚 在桂城居住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去过了,唯独紫荷苑没有去过。每次经过门口, 只是扫一眼,以为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园,没什么好看的。 一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光煦暖。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走进去, 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却都没有睡,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 淡紫、深紫、全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 “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如 分币,颜色却很纯正。在墨绿的花茎上,一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宛若含笑 的亭亭少女。阳光照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 律动的美。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 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 露出一点金黄。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 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 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耀眼的野菊花。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 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 沁吐着芬芳。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野菊花,不是因为“此花开后更无花”,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药 材,摘下来晒干能换钱。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每年中 秋以后,大人们开始忙着收割晚稻,孩子们就开始采摘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深秋的清晨,野菊花的花瓣上都染了一层淡淡的霜,太阳出来后,霜渐渐变成露 珠挂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晶莹的钻石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滴到手上冰凉冰凉的。山 上的野菊花长得很密,每次弯腰采摘,都要跟花朵进行一次亲密接触。采着采着,衣 袖和头发也就粘上许多花瓣,看着同伴的头发和衣服满是缤纷的“落英”,有的连睫 毛上都有,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山野间充满了我们欢快的笑声。笑归笑,手脚却 都不停下来,手脚麻利的一天能采到十来斤。尽管晒干的野菊花只卖五分钱一斤,可
是一个秋天下来,也能为家里挣到几块钱。几块钱拿到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那 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离开家乡快四十年了,我一直没再见过野菊花。眼前的野菊花,和儿时家乡的野 菊花一模一样,花朵虽小,却清香四溢,“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诗 句突然涌上心头。寒露成霜,无损其清香,它甘于寂寞,乐观生存,给这个寒秋平添 了几多的温暖和妩媚 长期以来我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惑着。小时候,我们虽饱受贫困和饥饿的困扰,却 能乐观向上,快乐地生活,如野菊一样独立寒秋,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委屈,相反却为 给家里挣回几块钱而感到无比自豪。如今,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我们再也不用 为挣几块钱而辛苦劳作了,可我们却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了,这究竟是怎 么了 如今,在这都市的一角,在这喧闹城市的夹缝中,多年不见的野菊花竟顽强地生 长了起来,它虽远不如紫荷那般耀眼繁盛,却像一位老朋友,在时隔四十年之后与我 重逢,让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那些郁结在心中的困惑不觉间消逝了。野菊花绽放出 的暖意和清香,悄悄地融入了我的心里,相信也会融入更多人的心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写作者以为紫荷苑“没什么好看的”是欲扬先抑,目的是为突出野菊花之 美 B.第二、三段写睡莲的娇艳、作者和友人对野菊花岀现感到惊喜,是为衬托野菊 花的魅力 C.文章用大量笔墨写儿时采野菊花的情景,主要是因为它曾给困苦的人们带来了 帮助。 D.作者相信野菊花的暖意和清香会融入更多人心里,是说野菊花的精神定会发扬 光大。 5.文章第四段和第六段都写野菊花,请分析作者在写作角度上有哪些不同,并写出 这样写的好处。(6分)
是一个秋天下来,也能为家里挣到几块钱。几块钱拿到现在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在那 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离开家乡快四十年了,我一直没再见过野菊花。眼前的野菊花,和儿时家乡的野 菊花一模一样,花朵虽小,却清香四溢,“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诗 句突然涌上心头。寒露成霜,无损其清香,它甘于寂寞,乐观生存,给这个寒秋平添 了几多的温暖和妩媚。 长期以来我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惑着。小时候,我们虽饱受贫困和饥饿的困扰,却 能乐观向上,快乐地生活,如野菊一样独立寒秋,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委屈,相反却为 给家里挣回几块钱而感到无比自豪。如今,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裕了,我们再也不用 为挣几块钱而辛苦劳作了,可我们却找不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存的意义了,这究竟是怎 么了? 如今,在这都市的一角,在这喧闹城市的夹缝中,多年不见的野菊花竟顽强地生 长了起来,它虽远不如紫荷那般耀眼繁盛,却像一位老朋友,在时隔四十年之后与我 重逢,让我感到说不出的亲切,那些郁结在心中的困惑不觉间消逝了。野菊花绽放出 的暖意和清香,悄悄地融入了我的心里,相信也会融入更多人的心里。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段写作者以为紫荷苑“没什么好看的”是欲扬先抑,目的是为突出野菊花之 美。 B.第二、三段写睡莲的娇艳、作者和友人对野菊花出现感到惊喜,是为衬托野菊 花的魅力。 C.文章用大量笔墨写儿时采野菊花的情景,主要是因为它曾给困苦的人们带来了 帮助。 D.作者相信野菊花的暖意和清香会融入更多人心里,是说野菊花的精神定会发扬 光大。 5.文章第四段和第六段都写野菊花,请分析作者在写作角度上有哪些不同,并写出 这样写的好处。(6 分)
6.文中的野菊花有怎样的精神品格?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地表现它?(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 智能。有人把人工智能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符号智能,一类是计算智能。符号智能是 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推理进行问题求解,也即所谓的传统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是以数 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进行问题求解。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 进化程序设计、人工生命等都可以包括在计算智能之内。 人工智能从1956年提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功。1976年 Newel1和 Simon 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认为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这 样,可以把任何信息加工系统看成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如人的神经系统、计算机 的构造系统等。 Minsky从心理学的研究出发,认为人们在他们日常的认识活动中,使 用了大批从以前的经验中获取并经过整理的知识。该知识是以一种类似框架的结构记 存在人脑中。因此,在70年代他提出了框架知识表示方法。到80年代, Minsky认为 人的智能,根本不存在统一的理论。1985年,他发表了一本著名的书《 Societyofmind (思维社会)》。书中指出思维社会是由大量具有某种思维能力的单元组成的复杂社 会。以 Mccarthy和 Nilsson等为代表,主张用逻辑来研究人工智能,即用形式化的 方法描述客观世界。逻辑学派在人工智能硏究中,强调的是概念化知识表示、模型论
. . 6.文中的野菊花有怎样的精神品格?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地表现它?(6 分)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 智能。有人把人工智能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符号智能,一类是计算智能。符号智能是 以知识为基础,通过推理进行问题求解,也即所谓的传统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是以数 据为基础,通过训练建立联系,进行问题求解。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糊系统、 进化程序设计、人工生命等都可以包括在计算智能之内。 人工智能从 1956 年提出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功。1976 年 Newell 和 Simon 提出了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认为物理符号系统是表现智能行为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这 样,可以把任何信息加工系统看成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如人的神经系统、计算机 的构造系统等。Minsky 从心理学的研究出发,认为人们在他们日常的认识活动中,使 用了大批从以前的经验中获取并经过整理的知识。该知识是以一种类似框架的结构记 存在人脑中。因此,在 70 年代他提出了框架知识表示方法。到 80 年代,Minsky 认为 人的智能,根本不存在统一的理论。1985 年,他发表了一本著名的书《SocietyofMind (思维社会)》。书中指出思维社会是由大量具有某种思维能力的单元组成的复杂社 会。以 Mccarthy 和 Nilsson 等为代表,主张用逻辑来研究人工智能,即用形式化的 方法描述客观世界。逻辑学派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强调的是概念化知识表示、模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