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 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 庙。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 极。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 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 来了。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 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随着祭司阶级 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稳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 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 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 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 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 式。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 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 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 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 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僧侣阶级权势 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甚至晚至希腊人统治埃及时(约公元前330年至前30年),神庙僧侣仍 然拥有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这对托勒密王朝统治者无疑是一种强大的震 慑。为了有效地统治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不得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甚至对祭司们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 凡此种种表明,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使埃及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 只能是一个成绩不菲的先行者,却不可能对西亚地中海世界进行深度的整合,这 项工作只能留给后起的文明来做了。 这就是为什么较之“发迹”之前的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所 掌握的物质和文化资源虽然多得多,却没能表现出长久维系一个强大国家、使文 明不断成长壮大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埃及文明作为最早的文明之一,虽然创造 了一个了不起的帝国,虽然以种种方式包括军事行动启动了西亚地中海世界的整 合进程,却注定只能是开个头而已。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毒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庆市 2018 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第 1 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 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 庙。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 极。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 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 来了。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 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随着祭司阶级 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稳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 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 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 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 式。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 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 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 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二 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僧侣阶级权势 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甚至晚至希腊人统治埃及时(约公元前 330 年至前 30 年),神庙僧侣仍 然拥有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这对托勒密王朝统治者无疑是一种强大的震 慑。为了有效地统治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不得不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甚至对祭司们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 凡此种种表明,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使埃及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 只能是一个成绩不菲的先行者,却不可能对西亚地中海世界进行深度的整合,这 项工作只能留给后起的文明来做了。 这就是为什么较之“发迹”之前的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埃及人所 掌握的物质和文化资源虽然多得多,却没能表现出长久维系一个强大国家、使文 明不断成长壮大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埃及文明作为最早的文明之一,虽然创造 了一个了不起的帝国,虽然以种种方式包括军事行动启动了西亚地中海世界的整 合进程,却注定只能是开个头而已。 (摘编自阮炜《文明的毒瘤》,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热衷于追求死后的永生,执着于来世,他们建金 字塔,修神庙,在追求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B、最初的僧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国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领导,又是最大 的僧侣,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僧权从王权中分离了出来 C、古埃及人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得祭司阶层成为古埃及一个特殊的寄生 阶层,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极大。 D、祭司与国王之间既存在着合作关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关系,二者的势力 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又维持着起码的平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埃及人民的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和庞 大的祭司阶层的双重经济压迫和剥削 B、祭司靠新神学强制埃及社会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并为各种各样的神举 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高昂的仪式。 C、祭司利用控制古埃及人民的精神世界来实现对国家的控制和对社会的掠夺, 而且随着僧侣势力的增大,这种控制和掠夺越发变本加厉。 D、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阿蒙高僧的职务改为世袭制,并出现了一次审判的十 名审判员中有九名都是僧侣的情况,可见当时僧侣阶级权势之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司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是埃及社会的毒瘤,即使是 在埃及国势日衰之际,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B、由于僧侣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为有效统治 埃及,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极力巴结讨好祭司们。 C、古埃及人把大量人力、物力浪费于虛无缥缈的来世关怀,这种对死后永生的 执着追求,使埃及文明只能是一个先行者,而不能对西亚地中海地区进行深度整 合 D、王权与僧权纷争不断,所以埃及虽掌握大量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却不能长久 维系一个强大的国家、使文明发展壮大。 答案:1、D。“二者的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又维持着起码的平衡”有误。原文 只是说“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 2、B。被强制崇拜的是法老,“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也是为法老举行 的。文中说“同时,埃及人还为…祭拜仪式” 3、D.因果关系不当,原因应是埃及人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武风子传 (清)方享咸 武风子者,滇南武定州人也,名恬。先世以军功官于卫。恬以胄子,少 学书,已弃弗学。性好闲,不谋荣利。嗜酒,日唯谋醉,箪瓢屡空,晏如也。凡 游艺杂技,过目即知之。 滇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武生以火绘其上,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 精夺鬼工。人奇之,每得其双筹,争购钱数百。于是武生之交戚贫者,因以为利 生顾未尝售也,颇自矜重,一箸成,辄把玩不释,保护如头目。或醉后痛哭,悉
A、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热衷于追求死后的永生,执着于来世,他们建金 字塔,修神庙,在追求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B、最初的僧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国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领导,又是最大 的僧侣,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僧权从王权中分离了出来。 C、古埃及人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得祭司阶层成为古埃及一个特殊的寄生 阶层,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极大。 D、祭司与国王之间既存在着合作关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关系,二者的势力 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又维持着起码的平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埃及人民的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和庞 大的祭司阶层的双重经济压迫和剥削。 B、祭司靠新神学强制埃及社会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并为各种各样的神举 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高昂的仪式。 C、祭司利用控制古埃及人民的精神世界来实现对国家的控制和对社会的掠夺, 而且随着僧侣势力的增大,这种控制和掠夺越发变本加厉。 D、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阿蒙高僧的职务改为世袭制,并出现了一次审判的十 名审判员中有九名都是僧侣的情况,可见当时僧侣阶级权势之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司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是埃及社会的毒瘤,即使是 在埃及国势日衰之际,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B、由于僧侣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力,托勒密王朝的希腊国王为有效统治 埃及,实行宗教“宽容”政策,甚至极力巴结讨好祭司们。 C、古埃及人把大量人力、物力浪费于虚无缥缈的来世关怀,这种对死后永生的 执着追求,使埃及文明只能是一个先行者,而不能对西亚地中海地区进行深度整 合。 D、王权与僧权纷争不断,所以埃及虽掌握大量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却不能长久 维系一个强大的国家、使文明发展壮大。 答案:1、D。“二者的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又维持着起码的平衡”有误。原文 只是说“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 2、B。被强制崇拜的是法老,“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也是为法老举行 的。文中说“同时,埃及人还为……祭拜仪式”。 3、D.因果关系不当,原因应是埃及人对死后永生的执着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武风子传 (清)方享咸 武风子者,滇南武定州人也,名恬。先世以军功官于卫。恬以胄子,少 学书,已弃弗学。性好闲,不谋荣利。嗜酒,日唯谋醉,箪瓢屡空,晏如也。凡 游艺杂技,过目即知之。 滇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武生以火绘其上,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 精夺鬼工。人奇之,每得其双筹,争购钱数百。于是武生之交戚贫者,因以为利。 生顾未尝售也,颇自矜重,一箸成,辄把玩不释,保护如头目。或醉后痛哭,悉
焚之,醒复悔,悔而复作。然不轻与人。奷事者每瞤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 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 相属则怒拂衣岀终身不与之见。或遇贫十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为之 虽累百不倦。于是滇之士夫或相馈遗,皆以武生箸为重。王公大人游于滇者,不 得武生箸即不光。 生固落落儒生耳,未尝以“风子”名。丁亥之岁,流贼从蜀败奔,假号 于滇,滇士民愕于威,披靡以从。生独匿深菁中不出。贼于民间见其箸,异之, 遍召不得,因悬赏索之。或告曰:“曷出以图富贵?”生大笑曰:“我岂作奇技 淫巧以悦贼者耶?”侦者闻于贼,系以来。至则白眼仰天,喑无一语。贼命作箸, 列金帛于前,设醇醪于右以诱之,不应;陈刀锯以恐之,亦不应。贼怒,挥斩之 缚至市曹,而神色自如,终无一语。时贼帅有侍侧者曰:“腐鼠何足膏斧钺?曷 纵之?徐徐当自逞其技也。”释之,而生自此病矣。披发佯狂,垢形秽语,日歌 哭行市中,夜逐犬豕与处,人遂皆呼“武风子、武风子”云 及王师定滇,风子病少瘥,亦稍稍为人作箸以谋醉,人重之逾常时。安 定守某者,受贵人属,召为之,不应。守怒,挞之于庭,血流体溃,终不应。自 此风子之踪迹无定矣,或琳宫梵舍,或市肆田家,往必数日留,留必作数十箸以 谋醉。然出入无时,于是其箸可得而不可得矣。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 注:卫:明代军队编制名。清初曾沿用。于要害地区设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 卫,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如威海卫、 金山卫等,后相沿成为地名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好事者每瞤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 身不与之见。 B.好事者每瞤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 终身不与之见。 C.好事者每瞤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 终身不与之见。 D.好事者每瞤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 身不与之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风子者,……名恬”,古人幼时命名,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平辈和晚辈 称呼,名供长辈呼唤。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 时取字 B“先”,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 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妣,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考,称 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焚之,醒复悔,悔而复作。然不轻与人。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 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 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为之, 虽累百不倦。于是滇之士夫或相馈遗,皆以武生箸为重。王公大人游于滇者,不 得武生箸即不光。 生固落落儒生耳,未尝以“风子”名。丁亥之岁,流贼从蜀败奔,假号 于滇,滇士民慴于威,披靡以从。生独匿深菁中不出。贼于民间见其箸,异之, 遍召不得,因悬赏索之。或告曰:“曷出以图富贵?”生大笑曰:“我岂作奇技 淫巧以悦贼者耶?”侦者闻于贼,系以来。至则白眼仰天,喑无一语。贼命作箸, 列金帛于前,设醇醪于右以诱之,不应;陈刀锯以恐之,亦不应。贼怒,挥斩之。 缚至市曹,而神色自如,终无一语。时贼帅有侍侧者曰:“腐鼠何足膏斧钺?曷 纵之?徐徐当自逞其技也。”释之,而生自此病矣。披发佯狂,垢形秽语,日歌 哭行市中,夜逐犬豕与处,人遂皆呼“武风子、武风子”云。 及王师定滇,风子病少瘥,亦稍稍为人作箸以谋醉,人重之逾常时。安 定守某者,受贵人属,召为之,不应。守怒,挞之于庭,血流体溃,终不应。自 此风子之踪迹无定矣,或琳宫梵舍,或市肆田家,往必数日留,留必作数十箸以 谋醉。然出入无时,于是其箸可得而不可得矣。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 注:卫:明代军队编制名。清初曾沿用。于要害地区设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 一卫,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如威海卫、 金山卫等,后相沿成为地名。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 身不与之见。 B.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 终身不与之见。 C.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 终身不与之见。 D.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 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 身不与之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风子者,……名恬”,古人幼时命名,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平辈和晚辈 称呼,名供长辈呼唤。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 时取字。 B“先”,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 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妣,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考,称 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C“丁亥”,丁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4个。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 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 用的纪年方法 D“王师”,意即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陆游《示儿》一诗中“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就是“国家的军队”这个意思。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恬贫贱不能移,生性喜好闲散,嗜酒,每天都要谋得一醉,虽然穷困潦倒, 却不改其乐。 B.武恬擅长用火绘筷子,巧夺天工,人们对此感到很惊奇,就争相高价购买; 武恬不轻易给别人,有时遇到贫苦僧道求助,他却欣然为之做筷子 C.滇地流寇作乱,贼人悬赏捉拿武恬,后武恬被抓捕,在贼人的利诱与威逼之 下却不为所动,甚至贼人威胁要杀他,他也坚决不为贼人制作筷子。 D.武恬威武不能屈,安定太守要他为他自己制作筷子而武恬不答应,结果太守 大怒,在庭院里鞭挞他,把他打得血流体溃,但武恬最终还是没有答应,表现出 极高的骨气 7.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为之,虽累百不倦。(5分) 译文 (2)时贼帅有侍侧者曰:“腐鼠何足膏斧钺?曷纵之?徐徐当自逞其技也。(5 分) 译文: 4、B5、B(死去的父亲称先考,死去的母亲称先妣)6、D(不是为太守自己) 翻译答案 7(1)有时遇到贫士以及佛门、道家这类人,把困苦不得志的情况告诉他,他就 欣悦地为他们做筷子,即使做上百双也不厌倦 7(2)当时有一位在贼帅身边侍奉的人说:“腐鼠怎么值得用来为斧钺上油呢? 何不放了他?慢慢地他应当会自己逞弄他的技艺的。” 参考译文 武风子,是滇南武定州人,名恬。先辈凭借军功官至都司。恬因为是长子,少年 时学习书法,不久就抛弃不学。生性喜好闲散,不求荣华名利。好酒,每天只图 醉,箪瓢每每是空的,(却)也淡定。凡是游艺杂技之类,他过目就知道了(原 理) 滇多产细竹,坚硬扎实可作筷子。武生用火烫在上面绘画,作禽鱼花鸟、山水人 物、城门楼阁,精妙绝伦、巧夺天工。人们对之感到惊奇,每每为求得他的一双 筷子,争相用数百钱购买。于是武生的那些贫穷的朋友、亲戚,借此而谋利。武 生却不曾出售,颇为矜持,一根筷子做成了,就把玩不放手,像保护自己的头目 样。有时醉酒后痛哭,(把筷子)都烧毁了,酒醒后又后悔,后悔而后又再做。 但是不轻易给人,有好事的人趁他买醉时,拿酒招待他,他一到必定喝得尽兴
C“丁亥”,丁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 24 个。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 一个循环的第 24 年称“丁亥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 用的纪年方法。 D“王师”,意即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陆游《示儿》一诗中“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就是“国家的军队”这个意思。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恬贫贱不能移,生性喜好闲散,嗜酒,每天都要谋得一醉,虽然穷困潦倒, 却不改其乐。 B.武恬擅长用火绘筷子,巧夺天工,人们对此感到很惊奇,就争相高价购买; 武恬不轻易给别人,有时遇到贫苦僧道求助,他却欣然为之做筷子。 C.滇地流寇作乱,贼人悬赏捉拿武恬,后武恬被抓捕,在贼人的利诱与威逼之 下却不为所动,甚至贼人威胁要杀他,他也坚决不为贼人制作筷子。 D.武恬威武不能屈,安定太守要他为他自己制作筷子而武恬不答应,结果太守 大怒,在庭院里鞭挞他,把他打得血流体溃,但武恬最终还是没有答应,表现出 极高的骨气。 7.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为之,虽累百不倦。(5 分) 译文: _ (2)时贼帅有侍侧者曰:“腐鼠何足膏斧钺?曷纵之?徐徐当自逞其技也。(5 分) 译文: _ 4、B 5、B(死去的父亲称先考,死去的母亲称先妣)6、D(不是为太守自己) 翻译答案: 7(1)有时遇到贫士以及佛门、道家这类人,把困苦不得志的情况告诉他,他就 欣悦地为他们做筷子,即使做上百双也不厌倦。 7(2)当时有一位在贼帅身边侍奉的人说:“腐鼠怎么值得用来为斧钺上油呢? 何不放了他?慢慢地他应当会自己逞弄他的技艺的。” 参考译文: 武风子,是滇南武定州人,名恬。先辈凭借军功官至都司。恬因为是长子,少年 时学习书法,不久就抛弃不学。生性喜好闲散,不求荣华名利。好酒,每天只图 一醉,箪瓢每每是空的,(却)也淡定。凡是游艺杂技之类,他过目就知道了(原 理)。 滇多产细竹,坚硬扎实可作筷子。武生用火烫在上面绘画,作禽鱼花鸟、山水人 物、城门楼阁,精妙绝伦、巧夺天工。人们对之感到惊奇,每每为求得他的一双 筷子,争相用数百钱购买。于是武生的那些贫穷的朋友、亲戚,借此而谋利。武 生却不曾出售,颇为矜持,一根筷子做成了,就把玩不放手,像保护自己的头目 一样。有时醉酒后痛哭,(把筷子)都烧毁了,酒醒后又后悔,后悔而后又再做。 但是不轻易给人,有好事的人趁他买醉时,拿酒招待他,他一到必定喝得尽兴
酒喝得酣沉了,人们把火和筷子错杂地放在前面却不说话。他捋起袖子,露出胳 膊站起,顷刻之间完成了几十双,挥挥手不顾(就走了)。有人在喝酒过程中以 做筷子的事来嘱托他,他就发怒,拂袖而去,终身不再与他相见。有时遇到贫士 以及佛门、道家之人,把困苦不得志的情况告诉他,他就欣悦地为他们做筷子, 即使做上百双也不厌倦。于是滇地士大夫有时相互之间赠送礼品,都把武生做的 筷子看得很珍重。王公大人到滇地游玩,没能得到武生的筷子就算是不光彩的事。 武生本来是一个落落儒生,不曾以“疯子”为名。丁亥年,流寇从四川败逃, 立名号于滇,滇地士大夫和黎民百姓慑于盗贼淫威,都纷纷依附。只有武生藏在 深草丛中不出来。流寇在民间见到他的筷子,对此感到很奇异,遍地(寻找)召 见他而不得,于是悬赏求索他。有人对武生说:“为什么不出来谋求富贵?”武 生大笑说:“我难道要作奇技淫巧来取悦贼人吗?”侦探把讯息告诉给贼人,他 被捕而来。到了贼营就白着眼睛仰望苍天,默然无一句话。贼人命令他制作筷子, 在他面前摆出金帛之类,还在他身边摆设了美酒来诱惑他,(他)不答应;(贼 人又)陈列出刀锯来恐吓他,(他)也不答应。贼人大怒,挥手(示意)要把他 斩首。(他)被捆缚押送到菜市场,但脸色自如,始终不说一句话。当时贼人统 帅身边有侍卫说:“腐鼠怎么值得用来为斧钺上油呢?何不放了他?慢慢地他应 当会自己逞弄他的技艺的。”(于是,贼人)放了他,然而武生从此生病了。他 披散头发假装癫狂,蓬头垢面,满口污言秽语,每天或歌唱或哭喊着行走于集市 中,每晚追逐猪和狗并与它们呆在一块,人们于是都喊他为“武疯子,武疯子” 等到王师平定了滇地,疯子病也稍好了些,也渐渐地给人制作筷子用以买醉,人 们比平常更看重他的筷子。安定太守某,受贵人嘱托,叫他制作,(他)不答应。 太守大怒,在庭院里鞭挞他,使之血流而身体溃烂,始终不答应。从此武疯子的 踪迹就没有确定了的,有时是在道观僧庐,有时是酒肆田家,去了必定停留好多 天,留下来必定制作几十双筷子来买醉。但是进出无定时,于是他的筷子可以得 却难以得到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满庭芳·红蓼花繁 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 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 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髙未起,枕上酒微醒 注:此词作于公元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作者谪处郴州时。 8.“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两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在抒情上有何不同?(5分) 9.这首宋词抒发的情感是悲还是喜?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8.抒情手法不同,(1分)“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比喻抒情,(1 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址抒胸臆;(1分)抒发的情感不同,“任人笑 生涯,泛便飘萍”表现人生漂泊无依之痛苦,(1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表现年华逝去功业末成的感伤。(1分) 9.表面抒发怡自得的恬淡喜悦之情,其实抒发了郁愤不平之气。词人描绘芦叶 乱、玉露寒、霁天空、楚江清,独钓孤舟,牵动一潭星的景色,烘托了一种冷清
酒喝得酣沉了,人们把火和筷子错杂地放在前面却不说话。他捋起袖子,露出胳 膊站起,顷刻之间完成了几十双,挥挥手不顾(就走了)。有人在喝酒过程中以 做筷子的事来嘱托他,他就发怒,拂袖而去,终身不再与他相见。有时遇到贫士 以及佛门、道家之人,把困苦不得志的情况告诉他,他就欣悦地为他们做筷子, 即使做上百双也不厌倦。于是滇地士大夫有时相互之间赠送礼品,都把武生做的 筷子看得很珍重。王公大人到滇地游玩,没能得到武生的筷子就算是不光彩的事。 武生本来是一个落落儒生,不曾以“疯子”为名。丁亥年,流寇从四川败逃,自 立名号于滇,滇地士大夫和黎民百姓慑于盗贼淫威,都纷纷依附。只有武生藏在 深草丛中不出来。流寇在民间见到他的筷子,对此感到很奇异,遍地(寻找)召 见他而不得,于是悬赏求索他。有人对武生说:“为什么不出来谋求富贵?”武 生大笑说:“我难道要作奇技淫巧来取悦贼人吗?”侦探把讯息告诉给贼人,他 被捕而来。到了贼营就白着眼睛仰望苍天,默然无一句话。贼人命令他制作筷子, 在他面前摆出金帛之类,还在他身边摆设了美酒来诱惑他,(他)不答应;(贼 人又)陈列出刀锯来恐吓他,(他)也不答应。贼人大怒,挥手(示意)要把他 斩首。(他)被捆缚押送到菜市场,但脸色自如,始终不说一句话。当时贼人统 帅身边有侍卫说:“腐鼠怎么值得用来为斧钺上油呢?何不放了他?慢慢地他应 当会自己逞弄他的技艺的。”(于是,贼人)放了他,然而武生从此生病了。他 披散头发假装癫狂,蓬头垢面,满口污言秽语,每天或歌唱或哭喊着行走于集市 中,每晚追逐猪和狗并与它们呆在一块,人们于是都喊他为“武疯子,武疯子”。 等到王师平定了滇地,疯子病也稍好了些,也渐渐地给人制作筷子用以买醉,人 们比平常更看重他的筷子。安定太守某,受贵人嘱托,叫他制作,(他)不答应。 太守大怒,在庭院里鞭挞他,使之血流而身体溃烂,始终不答应。从此武疯子的 踪迹就没有确定了的,有时是在道观僧庐,有时是酒肆田家,去了必定停留好多 天,留下来必定制作几十双筷子来买醉。但是进出无定时,于是他的筷子可以得 却难以得到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满庭芳·红蓼花繁 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 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 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注:此词作于公元 1097 年(北宋绍圣四年),作者谪处郴州时。 8.“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两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在抒情上有何不同?(5 分) 9.这首宋词抒发的情感是悲还是喜?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8.抒情手法不同,(1 分)“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比喻抒情,(1 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址抒胸臆;(1 分)抒发的情感不同,“任人笑 生涯,泛便飘萍”表现人生漂泊无依之痛苦,(1 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表现年华逝去功业末成的感伤。(1 分) 9.表面抒发怡自得的恬淡喜悦之情,其实抒发了郁愤不平之气。词人描绘芦叶 乱、玉露寒、霁天空、楚江清,独钓孤舟,牵动一潭星的景色,烘托了一种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