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生命的“馅饼”—网瘾 主题词 E时代的网络以其巨大的模拟功能缔造出了另一个时空,一个虚拟的世界, 生活于今时代的智能生命-一人便凭空多出了另一个生存的空间-一网络。网络的 虚拟世界既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新的空间,也给生命的真实存在制造了“陷井”, 生命毕竟是真实的,过于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必然会造成生命有机体与现实世 界的疏离。早在20年前,美国精神病学者伊凡戈登伯格(Ivan Goldberg)调 侃性地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上创造出了一个虚假的疾病- 网络成瘾障碍,这种障碍的症状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当患者被控 制上网时,他会不自主地手击键盘。令戈登伯格意想不到的是,这种障碍很快就 被大家所接受,越来越多地影响网络的使用者,并且特别偏爱于中国青少年。如 今,如同赌博、酗酒、吸毒一样,网络成瘾已愈益成为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的社会 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怎样严重的 后果?如何摆脱网瘾,重新回到现实的世界,再创生命的辉煌? 案例回放 高考奇才迷失在网络与大学之间1[1]
摆脱生命的“馅饼”——网瘾 主 题 词 E 时代的网络以其巨大的模拟功能缔造出了另一个时空,一个虚拟的世界, 生活于今时代的智能生命-人便凭空多出了另一个生存的空间-网络。网络的 虚拟世界既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新的空间,也给生命的真实存在制造了“陷井”, 生命毕竟是真实的,过于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必然会造成生命有机体与现实世 界的疏离。早在 20 年前,美国精神病学者伊凡·戈登伯格(Ivan Goldberg)调 侃性地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上创造出了一个虚假的疾病- 网络成瘾障碍,这种障碍的症状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当患者被控 制上网时,他会不自主地手击键盘。令戈登伯格意想不到的是,这种障碍很快就 被大家所接受,越来越多地影响网络的使用者,并且特别偏爱于中国青少年。如 今,如同赌博、酗酒、吸毒一样,网络成瘾已愈益成为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的社会 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怎样严重的 后果?如何摆脱网瘾,重新回到现实的世界,再创生命的辉煌? 案例回放 高考奇才迷失在网络与大学之间1[1]
周剑,23岁,男,湖北黄冈罗田县人。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性格也比 较活泼开朗,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因为沉溺网络游戏,四次考取名牌大学,三次被 迫退学,目前就读于H大学材料学院三年级,仍有逃课上网行为。 是什么原因使周剑这样一个高考战场上的常胜将军,7年来一直摆脱不了网 瘾的阴霾? 周剑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是一名司机,母亲没有固定工作。上小学时,一次他 课和同学去游泳,受到了父母的打骂。上初中时,有一次上课打游戏,游戏机被老师没 收。周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来没有太让父母操心过。在读高中的时候,一 位性格很活泼女同学深深地吸引了他,并且两人走到一起确立了恋爱关系。高考 的时候,他发挥出色,考了615分,报考了女友填报的W大学。 2001年9月,周剑开始了他向往的大学生活。周剑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 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和高中不一样的是,大学里的很多课程在大教室 里上,他不去上课也没人知道。而且他逐渐觉得自己选择的专业“材料成型与控 制工程专业”枯燥无味。正当周剑对不同于高中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时,网 吧里一款叫《暗黑》的网络游戏吸引了他,至此,网络就没有离开过他的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周剑开始频频旷课,最疯狂的一次,在网吧整整呆了三天三夜。 到2002年5月,由于多次旷课,周剑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大一还没结束, 他就接到了退学通知。第一次的退学经历对周剑的打击很大,当时他甚至想到了 死,他走到东湖边站了很久,最终还是收回了结束生命的那一步。 2002年五一前夕,周剑退学回到家,受到了父母严厉的责备。复习了一个 多月后,周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这一次他考了628分。他重返W大学, 选择了他比较感兴趣的化学专业。重返校园后,他重演了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的 生活,而且还和辅导员较上了劲,感觉辅导员对他有偏见。2003年上半年,图 剑还没来得及等到期末考试,学校的文件就下来了,他再次被勒令退学。 这次父母并没有骂他,只是又帮他安排好了重新参加高考。2003年9月, 周剑以611分的好成绩,成为H大学材料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开始了他第三次读 大一的经历。开学后不久,他刚买的新自行车就丢了,“当时我觉得不爽,就跑 去上网了。”他仍常去网吧,但这一次他熬过了大一。 2004年4月13日,周剑的女友提出同他分手,并且引见了新男朋友。遭受 失恋的打击后,周剑更加疯狂地上网。最长一次,周剑在网吧里玩了10天,困 了就在电脑前趴一下。那次一共花了200元。为了上网,他一天只吃两餐,在食 堂就吃一元钱的菜。两年来,周剑上网的钱超过了4000元。他随后又连丢了3 辆自行车,开始不信任身边的人,并且更加封闭自我。周剑花更多时间泡网吧了 除了打游戏外,他还常在网上看电影和体育比赛。但对于网络,周剑开始有着矛 盾的心理,“刚上网时确实能感觉到一种激情和挑战,但上网时间长了也挺没趣 的
周剑,23 岁,男,湖北黄冈罗田县人。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性格也比 较活泼开朗,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因为沉溺网络游戏,四次考取名牌大学,三次被 迫退学,目前就读于 H 大学材料学院三年级,仍有逃课上网行为。 是什么原因使周剑这样一个高考战场上的常胜将军,7 年来一直摆脱不了网 瘾的阴霾? 周剑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是一名司机,母亲没有固定工作。上小学时,一次他逃 课和同学去游泳,受到了父母的打骂。上初中时,有一次上课打游戏,游戏机被老师没 收。周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从来没有太让父母操心过。在读高中的时候,一 位性格很活泼女同学深深地吸引了他,并且两人走到一起确立了恋爱关系。高考 的时候,他发挥出色,考了 615 分,报考了女友填报的 W 大学。 2001 年 9 月,周剑开始了他向往的大学生活。周剑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 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和高中不一样的是,大学里的很多课程在大教室 里上,他不去上课也没人知道。而且他逐渐觉得自己选择的专业“材料成型与控 制工程专业”枯燥无味。正当周剑对不同于高中的大学生活感到无所适从时,网 吧里一款叫《暗黑》的网络游戏吸引了他,至此,网络就没有离开过他的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周剑开始频频旷课,最疯狂的一次,在网吧整整呆了三天三夜。 到 2002 年 5 月,由于多次旷课,周剑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大一还没结束, 他就接到了退学通知。第一次的退学经历对周剑的打击很大,当时他甚至想到了 死,他走到东湖边站了很久,最终还是收回了结束生命的那一步。 2002 年五一前夕,周剑退学回到家,受到了父母严厉的责备。复习了一个 多月后,周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这一次他考了 628 分。他重返 W 大学, 选择了他比较感兴趣的化学专业。重返校园后,他重演了晚上上网、白天睡觉的 生活,而且还和辅导员较上了劲,感觉辅导员对他有偏见。2003 年上半年,周 剑还没来得及等到期末考试,学校的文件就下来了,他再次被勒令退学。 这次父母并没有骂他,只是又帮他安排好了重新参加高考。2003 年 9 月, 周剑以 611 分的好成绩,成为 H 大学材料学院的一名本科生,开始了他第三次读 大一的经历。开学后不久,他刚买的新自行车就丢了,“当时我觉得不爽,就跑 去上网了。”他仍常去网吧,但这一次他熬过了大一。 2004 年 4 月 13 日,周剑的女友提出同他分手,并且引见了新男朋友。遭受 失恋的打击后,周剑更加疯狂地上网。最长一次,周剑在网吧里玩了 10 天,困 了就在电脑前趴一下。那次一共花了 200 元。为了上网,他一天只吃两餐,在食 堂就吃一元钱的菜。两年来,周剑上网的钱超过了 4000 元。他随后又连丢了 3 辆自行车,开始不信任身边的人,并且更加封闭自我。周剑花更多时间泡网吧了, 除了打游戏外,他还常在网上看电影和体育比赛。但对于网络,周剑开始有着矛 盾的心理,“刚上网时确实能感觉到一种激情和挑战,但上网时间长了也挺没趣 的
2005年9月,大三刚开始,H大学就对学生的学分进行清理,由于差了半个 学分,周剑第三次收到退学通知。最令周剑遗憾的是,在接到退学通知前他感觉 自己刚刚找到了学习的感觉,他当时非常不想离开学校,明知学校下发了退学的 通知,还在学校里赖了一个月,每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但最终还是回家了。 回家后,周剑开始了他人生中第四次备战高考。一到这种状态,周剑又变成 了几乎和大学里完全不同的人,在长达半年的备考时间里,他居然没有上过一次 网。第四次高考,他又考了614分,再次被H大学录取。 2006年9月,周剑重返材料学院,学校让这位刚考上的新生直接入读大二。 周剑搬回了当年同班同学的宿舍。每天在教室里,他要和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学生 们一起上一些他曾经上过的课,回到宿舍里,他面对的全是昔日的同班同学,大 家都己经是大四的人了,他却还在读大二。 最近周剑又在延续着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生活,不少关心他的人都担心,周 剑是否能够走出已经笼罩了7年的网瘾的阴霾,让己经重复了3次的退学经历不 再重现? 八方点击 周剑四次考中名牌大学又三次被迫退学的经历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年 大学生也有热议,他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有人言辞犀利地指责“什么天才, 整个一个白痴,一个如此不能适应环境的人怎能成栋梁呢!”,“如果他是小学 生,可能大家会给他出点子,想办法。但他都二十几岁的人了,还这样主次不分! 真的过分了!要是谁家有这样的孩子,可能都会气得死去活来!一句话:不争气 的东西!”也有人对他深表同情:“如果此人在美国,估计早就成为真正的人才 了。结果在中国还在为大学毕业发愁,有点可悲啊.”。也有同学做出了比较 中性的评价,“这只是个案,不能代表主流。毕竟大多数泡网的大学生还是能完 成学分的。俺们几个同学都玩N年游戏了,还不是生活、工作、学习都不耽误? 为啥偏偏他这么奇怪?”。 对于周剑这个特殊的网瘾个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领域的一些专家 学者与及新闻评论员也纷纷发表了一些看法: 观点一:“周剑在心理上肯定有一定的问题”。“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问 题,一般依据两点,一是其有否明显的精神症状,包括妄想和思维混乱等,另一 点是看其是否具有特异性。周剑至少符合第二点,他在同学之中显得十分奇异 其经历更是非常传奇,他不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能调整自己适应环境,他不能。” 学校的工作应该及时跟上,”张卫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几次三番的退
2005 年 9 月,大三刚开始,H 大学就对学生的学分进行清理,由于差了半个 学分,周剑第三次收到退学通知。最令周剑遗憾的是,在接到退学通知前他感觉 自己刚刚找到了学习的感觉,他当时非常不想离开学校,明知学校下发了退学的 通知,还在学校里赖了一个月,每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但最终还是回家了。 回家后,周剑开始了他人生中第四次备战高考。一到这种状态,周剑又变成 了几乎和大学里完全不同的人,在长达半年的备考时间里,他居然没有上过一次 网。第四次高考,他又考了 614 分,再次被 H 大学录取。 2006 年 9 月,周剑重返材料学院,学校让这位刚考上的新生直接入读大二。 周剑搬回了当年同班同学的宿舍。每天在教室里,他要和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学生 们一起上一些他曾经上过的课,回到宿舍里,他面对的全是昔日的同班同学,大 家都已经是大四的人了,他却还在读大二。 最近周剑又在延续着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生活,不少关心他的人都担心,周 剑是否能够走出已经笼罩了 7 年的网瘾的阴霾,让已经重复了 3 次的退学经历不 再重现? 八方点击 周剑四次考中名牌大学又三次被迫退学的经历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年 大学生也有热议,他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有人言辞犀利地指责“什么天才, 整个一个白痴,一个如此不能适应环境的人怎能成栋梁呢!”,“如果他是小学 生,可能大家会给他出点子,想办法。但他都二十几岁的人了,还这样主次不分! 真的过分了!要是谁家有这样的孩子,可能都会气得死去活来!一句话:不争气 的东西!”也有人对他深表同情:“如果此人在美国,估计早就成为真正的人才 了。结果在中国还在为大学毕业发愁,有点可悲啊.”。也有同学做出了比较 中性的评价,“这只是个案,不能代表主流。毕竟大多数泡网的大学生还是能完 成学分的。俺们几个同学都玩 N 年游戏了,还不是生活、工作、学习都不耽误? 为啥偏偏他这么奇怪?”。 对于周剑这个特殊的网瘾个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领域的一些专家、 学者与及新闻评论员也纷纷发表了一些看法: 观点一:“周剑在心理上肯定有一定的问题”。“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问 题,一般依据两点,一是其有否明显的精神症状,包括妄想和思维混乱等,另一 点是看其是否具有特异性。周剑至少符合第二点,他在同学之中显得十分奇异, 其经历更是非常传奇,他不像大多数同学那样,能调整自己适应环境,他不能。” “学校的工作应该及时跟上,”张卫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几次三番的退
学已经足以证明周剑本身作为典型个案的重要性,建议把其作为一个重点跟踪对 象,必要时有相应的心理辅助队伍从旁‘贴身帮助。 观点二:周剑的故事首先要询问中学教育这一段。"”我们的孩子,都是带着 惘然考上大学的。高中的老师只管把学生往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加强他们的学习 能力,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呢?缺失了。没有终极关怀意识,导致脱 节。”从周剑的案例看,他在上大学之前也上过网,但那时并没有沉迷其中,上 大学之后强烈的不适应,让他逃到了网络的世界里。卢晓中认为,这种现状非常 考验学生本身的自主和自律能力,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善于给自己做好人生规 划的。 观点三:周剑的经历不是“网瘾少年”所能概括的,而是典型的具有“成长 缺陷”的独生子女通病,这一问题在独生子女培养中具有共性,需引起社会的高 度重视。 观点四:造成周剑从奇才成庸才的原因应“归功”于教育体制。他认为,周 剑不能算奇才,只能算庸才。别人能够很轻松拿到的大学毕业文凭,周剑却拿不 到,可见智力并不超群,尽管有耽于网络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玩游戏成瘾的大 学生多的是,人家拿到了他却拿不到,其智商高不到哪里去;三次退学都因沉迷 网络游戏所致,可见其自控能力极低,一个缺少自制力的人肯定成不了大器;为 上网屡次旷课,足见其纪律观念极差,根本就没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 个连起码的规则意识都没有的人怎么有可能成为守法的公民;尤其让我们悲哀的 是,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没有家庭责任感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和意识,与 行尸走肉相差无几。在高考试场里,他是大英雄,大将军,而且是一位常胜将军
学已经足以证明周剑本身作为典型个案的重要性,建议把其作为一个重点跟踪对 象,必要时有相应的心理辅助队伍从旁‘贴身’帮助。” 观点二:周剑的故事首先要询问中学教育这一段。“我们的孩子,都是带着 惘然考上大学的。高中的老师只管把学生往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加强他们的学习 能力,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呢?缺失了。没有终极关怀意识,导致脱 节。”从周剑的案例看,他在上大学之前也上过网,但那时并没有沉迷其中,上 大学之后强烈的不适应,让他逃到了网络的世界里。卢晓中认为,这种现状非常 考验学生本身的自主和自律能力,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善于给自己做好人生规 划的。 观点三:周剑的经历不是“网瘾少年”所能概括的,而是典型的具有“成长 缺陷”的独生子女通病,这一问题在独生子女培养中具有共性,需引起社会的高 度重视。 观点四:造成周剑从奇才成庸才的原因应“归功”于教育体制。他认为,周 剑不能算奇才,只能算庸才。别人能够很轻松拿到的大学毕业文凭,周剑却拿不 到,可见智力并不超群,尽管有耽于网络等这样那样的理由,但玩游戏成瘾的大 学生多的是,人家拿到了他却拿不到,其智商高不到哪里去;三次退学都因沉迷 网络游戏所致,可见其自控能力极低,一个缺少自制力的人肯定成不了大器;为 上网屡次旷课,足见其纪律观念极差,根本就没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放在眼里,一 个连起码的规则意识都没有的人怎么有可能成为守法的公民;尤其让我们悲哀的 是,他没有理想,没有志气,没有家庭责任感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和意识,与 行尸走肉相差无几。在高考试场里,他是大英雄,大将军,而且是一位常胜将军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所以说一元化的工具理性教 育扼杀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了像周剑这样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观点五:造成目前情况,其本人以及家庭难辞其咎。第一次退学,周剑“当 时甚至想到过死”,回到家里后,等待他的是“父母好好教训了他一通”。面对 孩子的人生挫折,周剑的父母是否尽职尽责了?还有,被女朋友抛弃,周剑“心 里挺难受的,就更加疯狂的上网”。如果父母能够在周剑成长过程中培养他的抗 挫能力,在他遇到挫折时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指责他, 也许就不会把他推向网络。因此,周剑网络成瘾导致无法完成学业,教育体制需 要反思,高校也需要反思,周剑和其父母尤其需要检视自身。 专家视角 “网络成瘾”(intemet 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inter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 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并且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 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 上网时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并随着上网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而愈发不能自拔 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依赖,渴望网上冲浪,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在心理上产 生极度的不适感,并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随后可能发展 为躯体依赖,表现为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对 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网络成瘾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网络使用行为:一是计算机 成瘾,指强迫性玩计算机游戏或编制计算机程序:二是网络关系成瘾,指过度地 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以网上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三是网络 强迫行为,指强迫性的网上购物、赌博或网上交易活动:四是信息超载,指强迫 性的网上冲浪或资料搜索:五是网络色情成瘾,指对成人聊天室和网上色情作品 成瘾。 由于网络成障是一种新出现的现象,人们对此往往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是认 为网络成瘾是一种思想问题,是因为人的意志品质不坚强所以导致沉湎于网络之 中。这种说法既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尽然。网络成瘾尽管与人的意志品质和精 神生活状态有显著的关系,但它本身并不是思想问题,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效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所以说一元化的工具理性教 育扼杀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了像周剑这样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观点五:造成目前情况,其本人以及家庭难辞其咎。第一次退学,周剑“当 时甚至想到过死”,回到家里后,等待他的是“父母好好教训了他一通”。面对 孩子的人生挫折,周剑的父母是否尽职尽责了?还有,被女朋友抛弃,周剑“心 里挺难受的,就更加疯狂的上网”。如果父母能够在周剑成长过程中培养他的抗 挫能力,在他遇到挫折时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指责他, 也许就不会把他推向网络。因此,周剑网络成瘾导致无法完成学业,教育体制需 要反思,高校也需要反思,周剑和其父母尤其需要检视自身。 专 家 视 角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 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 PIU), 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并且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 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的强迫性使用网络的行为。 上网时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并随着上网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而愈发不能自拔。 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依赖,渴望网上冲浪,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在心理上产 生极度的不适感,并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随后可能发展 为躯体依赖,表现为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对 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网络成瘾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网络使用行为:一是计算机 成瘾,指强迫性玩计算机游戏或编制计算机程序;二是网络关系成瘾,指过度地 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以网上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三是网络 强迫行为,指强迫性的网上购物、赌博或网上交易活动;四是信息超载,指强迫 性的网上冲浪或资料搜索;五是网络色情成瘾,指对成人聊天室和网上色情作品 成瘾。 由于网络成瘾是一种新出现的现象,人们对此往往存在着一些误解:一是认 为网络成瘾是一种思想问题,是因为人的意志品质不坚强所以导致沉湎于网络之 中。这种说法既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尽然。网络成瘾尽管与人的意志品质和精 神生活状态有显著的关系,但它本身并不是思想问题,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