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生命的能量 一学习 主题词: 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段漫长的旅行那么大学期间是生命旅程中光华灿烂的 一站。生命旅程中的每一站都有自己生命的精彩,也有属于每一阶段特定的人生 任务和主题。对于大学阶段的人生来说,没有什么比学习更为重要了。学习活动 不仅是大学生活的主体实践活动,而且也是大学生奠定更好人生发展,追求更高 生命质量和品质的基础。学习活动不断给人的生命注入精神的能量。但是什么是 学习?如何开展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思考清楚并 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有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候出现了问题,那 么这个问题会影响到他一生的人生发展:如果一个人在年老时出现了问题,那么 这个问题在他年轻时就已经有征兆。如果这个问题发生在人生周期中最主要的人 生任务上那么就有可能对人的整个生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现实大学生活中,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还没有能够认识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同整个人 生发展的关系,对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环节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给今 后人生发展留下了一些隐惠,引起了一些高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担忧 案例回放 学生成绩“稳步下降”花甲教授忧心如焚
补充生命的能量 ——学习 主题词: 如果说人的生命是一段漫长的旅行,那么大学期间是生命旅程中光华灿烂的 一站。生命旅程中的每一站都有自己生命的精彩,也有属于每一阶段特定的人生 任务和主题。对于大学阶段的人生来说,没有什么比学习更为重要了。学习活动 不仅是大学生活的主体实践活动,而且也是大学生奠定更好人生发展,追求更高 生命质量和品质的基础。学习活动不断给人的生命注入精神的能量。但是什么是 学习?如何开展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思考清楚并 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有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候出现了问题,那 么这个问题会影响到他一生的人生发展;如果一个人在年老时出现了问题,那么 这个问题在他年轻时就已经有征兆。如果这个问题发生在人生周期中最主要的人 生任务上,那么就有可能对人的整个生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现实大学生活中,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还没有能够认识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同整个人 生发展的关系,对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环节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给今 后人生发展留下了一些隐患,引起了一些高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担忧。 案例回放 学生成绩“稳步下降”花甲教授忧心如焚
《中国青年》2002年4月1日加编者按发表了一个大学老教授的一封信, 引起了广大学子广泛争论。下面是编者按和信的内容: 今天,我们刊发某著名高校博士生导师俞教授致该校有关领导的一封信,意 在引起各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讨论。鉴于俞教授所描述的问题在高教 界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隐去了他供职的学校名称,尽管在当下的网络时代,这 并不成其为秘密。 中国的中小学生学得太累,而大学生、研究生学得太轻松,这种现象和对这 种现象的批评,已经存在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这个问题 越来越严重?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有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有问 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还是就业市场对学生的引导有问题?请读者对 此各抒己见。 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并呈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这次电动力学考试的125份考卷中,若按常规评定,不及格的占到近30%, 比学校学生守则中的规定高出两倍半以上。为避免对教学秩序产生过大冲击,最 后定了23份不及格。做了多年的教师,我自然知道,要把这矛盾完全掩盖起来 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是我认真地想了,觉得还是把矛盾暴露出来为好,因为它不 是偶然的个例。 我已有43年教龄。在近10来年的教学中,我海年都在阅卷后为看到学生 学到的东西之少而深感沮丧。我觉得我作为教师的努力在白费。尽管多数同学在 教学评估中常对这门课的讲授表示很大的肯定,而它在我的心中引不起一点欣慰 感。 我教的是物理系大三学生的基础理论课。这半年正值TOEFL和GRE考试。 大量同学的主要精力完全不在正课学习上。前几年我数过,估计总有10%的学 生经常不来听课(今年学生太多,我无法数)。这样,大面积不及格随时都可能 出现,因此今年的局面全然不使我感到意外。 从这次考试看,学生最终对电动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之糟很惊人。这里不宜 讨论细节。但是只看像第一道这样elementary的题目就很触目惊心。全题l6
《中国青年》2002 年 4 月 1 日加编者按发表了一个大学老教授的一封信, 引起了广大学子广泛争论。下面是编者按和信的内容: 今天,我们刊发某著名高校博士生导师俞教授致该校有关领导的一封信,意 在引起各高校管理者、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讨论。鉴于俞教授所描述的问题在高教 界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隐去了他供职的学校名称,尽管在当下的网络时代,这 并不成其为秘密。 中国的中小学生学得太累,而大学生、研究生学得太轻松,这种现象和对这 种现象的批评,已经存在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这个问题 越来越严重?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有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有问 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还是就业市场对学生的引导有问题?请读者对 此各抒己见。 物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并呈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这次电动力学考试的 125 份考卷中,若按常规评定,不及格的占到近 30%, 比学校学生守则中的规定高出两倍半以上。为避免对教学秩序产生过大冲击,最 后定了 23 份不及格。做了多年的教师,我自然知道,要把这矛盾完全掩盖起来 是易如反掌的事。但是我认真地想了,觉得还是把矛盾暴露出来为好,因为它不 是偶然的个例。 我已有 43 年教龄。在近 10 来年的教学中,我每年都在阅卷后为看到学生 学到的东西之少而深感沮丧。我觉得我作为教师的努力在白费。尽管多数同学在 教学评估中常对这门课的讲授表示很大的肯定,而它在我的心中引不起一点欣慰 感。 我教的是物理系大三学生的基础理论课。这半年正值 TOEFL 和 GRE 考试。 大量同学的主要精力完全不在正课学习上。前几年我数过,估计总有 10%的学 生经常不来听课(今年学生太多,我无法数)。这样,大面积不及格随时都可能 出现,因此今年的局面全然不使我感到意外。 从这次考试看,学生最终对电动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之糟很惊人。这里不宜 讨论细节。但是只看像第一道这样 elementary 的题目就很触目惊心。全题 16
分,125人的平均得分仅为9分左右。在学完电动力学后,对于线性介质中的 "Maxwell方程对磁铁不适用”这样的常识,竟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这局面 实在足以让老师吐血! 我从教学经历中感到,局面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逐渐恶化的。因此在 前面已讲过,今天的事决不是“偶然的个例”。我感觉至少有10年了,学生的 学习效果在“稳步地”下降。我想明白地说,这矛盾要遮掩很容易,而要捅开它、 正视它则很难。像我这样资历长而且已背上不少好名声的教师,在捅这矛盾时也 仍因方方面面的原因而十分犹豫。但是这次我决心以经历和名声为“资本”,来 作此一搏。若由此能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我将把它看作退休前我对工作了40 余年的物理系的最后贡献。 至于为什么今年问题暴露得特别尖锐,我也不甚明其所以然。上面讲到的考 外语出国未必一定是最主要的原因。为此请你们先研究一下:一,我的教学是否 有重大缺陷;二,考题是否过难或过偏。这两方面发现问题请直告我。如若没有 重大问题,那么该认真研究了:背后的毛病出在哪儿? 现在学校的目标是要提高为世界一流。学生学习状况的稳步下降与学校水平 上升为一流是格格不入的事。难道我们会“下滑”成世界一流吗?这才是我耿耿 于怀的问题。 我将把这封信公开到网上去。它反映的是一个普通老师对物理系现状的忧 虑,且多半不是“杞人无事忧天倾”。公开出去,可以让同学也知道老师在想什 么,也来参与讨论。我也想知道同学对此怎么想。没有同学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离开同学方面的自觉配合,恐怕干部和老师的任何招数都难以起显效的
分,125 人的平均得分仅为 9 分左右。在学完电动力学后,对于线性介质中的 “Maxwell 方程对磁铁不适用”这样的常识,竟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这局面 实在足以让老师吐血! 我从教学经历中感到,局面是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起逐渐恶化的。因此在 前面已讲过,今天的事决不是“偶然的个例”。我感觉至少有 10 年了,学生的 学习效果在“稳步地”下降。我想明白地说,这矛盾要遮掩很容易,而要捅开它、 正视它则很难。像我这样资历长而且已背上不少好名声的教师,在捅这矛盾时也 仍因方方面面的原因而十分犹豫。但是这次我决心以经历和名声为“资本”,来 作此一搏。若由此能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我将把它看作退休前我对工作了 40 余年的物理系的最后贡献。 至于为什么今年问题暴露得特别尖锐,我也不甚明其所以然。上面讲到的考 外语出国未必一定是最主要的原因。为此请你们先研究一下:一,我的教学是否 有重大缺陷;二,考题是否过难或过偏。这两方面发现问题请直告我。如若没有 重大问题,那么该认真研究了:背后的毛病出在哪儿? 现在学校的目标是要提高为世界一流。学生学习状况的稳步下降与学校水平 上升为一流是格格不入的事。难道我们会“下滑”成世界一流吗?这才是我耿耿 于怀的问题。 我将把这封信公开到网上去。它反映的是一个普通老师对物理系现状的忧 虑,且多半不是“杞人无事忧天倾”。公开出去,可以让同学也知道老师在想什 么,也来参与讨论。我也想知道同学对此怎么想。没有同学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离开同学方面的自觉配合,恐怕干部和老师的任何招数都难以起显效的
电动力学主讲教师 俞老师 附:现在想用功读书的学生在减少,而想争分的风气却在见长。我不准备再 枉费精力来逐个应付“为什么这个错误被扣这些分的询问。我采取的办法如下 任何学生对分数有疑问都可以向院教务员申请让老师复阅。我不直接面对想查卷 或想争分的学生。什么错误扣多少分应由老师判断,不需要学生参与意见。总的 讲来,这次扣分很松。 八方点击 俞教授的信在《中国青年报》和网络上公开以后,在广大读者和网民中引发 了广泛的讨论,下面是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 观点一: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都是被动的,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 式”的,升学的压力,竞争的压力让我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很多学生包括很 多家长都会这样认为进入大学后学习就可以放松了就可以轻松的娱乐休闲了。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座右铭”。而大学里的教学方 式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这就产生了矛盾,以前形成的被动学习模式适应不了大 学学习的要求,学习成绩自然下降了。 观点二:我觉得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下降,只是不再盲目地学习,而 是有选择的有重点地学习。现在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强,会自己根据喜好来选择学 习哪门课程,不学哪门课程,听哪个老师的课,不听哪个老师的课。 观点三:在整个社会追求“速成利益”的背景下,现在的大学生其实是处于 一个尴尬的境地,工作的压力、生存的压力使得大家不再静下心来钻研学术,而
电动力学主讲教师 俞老师 附:现在想用功读书的学生在减少,而想争分的风气却在见长。我不准备再 枉费精力来逐个应付“为什么这个错误被扣这些分”的询问。我采取的办法如下: 任何学生对分数有疑问都可以向院教务员申请让老师复阅。我不直接面对想查卷 或想争分的学生。什么错误扣多少分应由老师判断,不需要学生参与意见。总的 讲来,这次扣分很松。 八方点击 俞教授的信在《中国青年报》和网络上公开以后,在广大读者和网民中引发 了广泛的讨论,下面是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 观点一: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都是被动的,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 式”的,升学的压力,竞争的压力让我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很多学生包括很 多家长都会这样认为,进入大学后学习就可以放松了,就可以轻松的娱乐休闲了。 “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座右铭”。而大学里的教学方 式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这就产生了矛盾,以前形成的被动学习模式适应不了大 学学习的要求,学习成绩自然下降了。 观点二:我觉得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下降,只是不再盲目地学习,而 是有选择的有重点地学习。现在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强,会自己根据喜好来选择学 习哪门课程,不学哪门课程,听哪个老师的课,不听哪个老师的课。 观点三:在整个社会追求“速成利益”的背景下,现在的大学生其实是处于 一个尴尬的境地,工作的压力、生存的压力使得大家不再静下心来钻研学术,而
是积极去追逐能够尽快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资本。我们不能仅仅把问题归结于学 生的“不听话”,而应该深入思考,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体制问题的探讨上, 拿出相应的对策来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 性。任何外在的条规、束缚都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没有压力的情况 下,当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观点四:现在某些大学生不看重专业课,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外语 和考取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也许他对其他东西看重。现在大学生思想基本成熟,对自己以后的生 活都有一个计划和安排,以后会过和想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有的人可能只想拿 个文凭,家里人都给他安排好了可能跟专业相差很远的工作和生活,可有的人却 想留校任教,或对专业感兴趣,准备从事相关职业,那他一定会把本专业的课程 学好 其二,现在就业形势的不理想也助长了这一现象的形成。高校毕业生不能顺 利进入专业对口的工作中去运用自己的所学,这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并没有拿去 用到正处,生产牛刀可能拿去杀鸡了,而现在社会呢杀牛的刀又往往不是牛刀可 能是杀鸡刀,或是水果刀,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或是往届的毕业生可以 发现,能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其实并不多,情况好一点的也是高校中的少数: 其三,学习还要靠实践,不能光啃书本,就像电脑一样,看再多的书不如实 际操作一遍,大学生毕业生如果专业没学好,在真正参加了相关工作后单位也有 时间和机会弥补,只要有自学能力,而这也是高校应该努力培养毕业生应该具备 的。 观点五:
是积极去追逐能够尽快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资本。我们不能仅仅把问题归结于学 生的“不听话”,而应该深入思考,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体制问题的探讨上, 拿出相应的对策来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 性。任何外在的条规、束缚都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没有压力的情况 下,当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观点四:现在某些大学生不看重专业课,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外语 和考取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也许他对其他东西看重。现在大学生思想基本成熟,对自己以后的生 活都有一个计划和安排,以后会过和想过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有的人可能只想拿 个文凭,家里人都给他安排好了可能跟专业相差很远的工作和生活,可有的人却 想留校任教,或对专业感兴趣,准备从事相关职业,那他一定会把本专业的课程 学好。 其二,现在就业形势的不理想也助长了这一现象的形成。高校毕业生不能顺 利进入专业对口的工作中去运用自己的所学,这就像工厂生产的产品并没有拿去 用到正处,生产牛刀可能拿去杀鸡了,而现在社会呢杀牛的刀又往往不是牛刀可 能是杀鸡刀,或是水果刀,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或是往届的毕业生可以 发现,能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其实并不多,情况好一点的也是高校中的少数。 其三,学习还要靠实践,不能光啃书本,就像电脑一样,看再多的书不如实 际操作一遍,大学生毕业生如果专业没学好,在真正参加了相关工作后单位也有 时间和机会弥补,只要有自学能力,而这也是高校应该努力培养毕业生应该具备 的。 观点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