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礼治的初生第一章中国法律的起源学习目的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起源的具体途径和基本特征,对中国法律的起源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本章计划学时1学时。课程内容一、中国法律起源具体途径的几种说法刑起于兵说:刑源于神天说;刑源于苗民说;刑以定分止争说;刑源于性恶说。二、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兵刑合一;受限于血缘、婚姻;礼法结合,礼源于祭祀;专制王权,重刑轻民;氏族遗迹浓厚。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起源的特点。难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起源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思考与练习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起源的特点。2、中外法律起源有何不同?第二章夏商法律制度学习目的通过对“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及“禹刑”、“汤刑”中典型制度的学习,掌握夏商法律制度的概况,本章计划学时2学时
6 第一编 礼治的初生 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 学习目的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起源的具体途径和基本特征,对中国法律的起源 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本章计划学时 1 学时。 课程内容 一、中国法律起源具体途径的几种说法 刑起于兵说;刑源于神天说;刑源于苗民说;刑以定分止争说;刑源于性恶 说。 二、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 兵刑合一;受限于血缘、婚姻;礼法结合,礼源于祭祀;专制王权,重刑轻 民;氏族遗迹浓厚。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起源的特点。 二、难点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起源的特点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思考与练习 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起源的特点。 2、中外法律起源有何不同? 第二章 夏商法律制度 学习目的 通过对“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及“禹刑”、“汤刑”中典型制度的学习, 掌握夏商法律制度的概况,本章计划学时 2 学时
课程内容、立法指导思想“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二、立法概况及内容夏:“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商有乱政,而作汤刑。”三风十惩之罪、奴隶制五刑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神权法思想;奴隶制五刑二、难点三风十惩之罪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思考与练习1、夏商神权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为何夏商盛行神权法?2、奴隶制五刑。3、商代的主要司法制度有哪些?第三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学习目的通过对西周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形式、礼与法的关系及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及司法制度的学习,掌握西周法制的概况。本章计划学时 4 学时。课程内容第一节立法概况、立法指导思想: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礼治思想宗法观念
7 课程内容 一、立法指导思想 “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二、立法概况及内容 夏:“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三风十愆之罪、奴隶制五刑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神权法思想; 奴隶制五刑 二、难点 三风十愆之罪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思考与练习 1、夏商神权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为何夏商盛行神权法? 2、奴隶制五刑。 3、商代的主要司法制度有哪些? 第三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学习目的 通过对西周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形式、礼与法的关系及刑事 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及司法制度的学习,掌握西周法制的概况。本章计划学 时 4 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礼治思想 宗法观念
二、立法活动周公制礼吕侯制刑 (甫刑)九刑三、法律形式四、关于“周礼”礼与刑的关系第二节西周的刑事法律规范一、主要罪名二、刑名奴隶制五刑;圜土之制、嘉石之制、赎刑、流刑三、刑事政策和刑罚原则刑罚“世轻世重”第三节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所有权二、债权三、婚姻家庭制度婚姻之制:“六礼”、“七出”“三不去”家庭之制:父系家长制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第四节 西周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二、诉讼制度起诉、审理、判决、法官责任、监狱之制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西周“明德慎罚”德指导思想;西周的礼与刑的关系;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
8 二、立法活动 周公制礼 吕侯制刑(甫刑) 九刑 三、法律形式 四、关于“周礼” 礼与刑的关系 第二节 西周的刑事法律规范 一、主要罪名 二、刑名 奴隶制五刑; 圜土之制、嘉石之制、赎刑、流刑 三、刑事政策和刑罚原则 刑罚“世轻世重” 第三节 西周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所有权 二、债权 三、婚姻家庭制度 婚姻之制:“六礼”、“七出”、“三不去” 家庭之制:父系家长制 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第四节 西周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二、诉讼制度 起诉、审理、判决、法官责任、监狱之制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西周“眀德慎罚”德指导思想; 西周的礼与刑的关系; 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
西周的司法制度二、难点西周的礼与刑的关系;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思考与练习1、礼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礼与刑的关系为何?2、简述西周婚姻法中的“六礼”“七出”“三不去”制度。3、西周的刑罚主要有哪些?4、简述西周司法制度的“五听”之制、“五过之疵”制度第二编第一次礼法之争第四章春秋时期法律制度学习目的通过对春秋时期社会变革与习惯法走向成文化的学习,掌握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的概况。本章计划学时1学时。课程内容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成文法公布社会变革成文法的公布--郑国执政子产铸刑鼎。公布成文法的意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成文法的公布二、难点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9 西周的司法制度 二、难点 西周的礼与刑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思考与练习 1、礼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礼与刑的关系为何? 2、简述西周婚姻法中的“六礼”、“七出”、“三不去”制度。 3、西周的刑罚主要有哪些? 4、简述西周司法制度的“五听”之制、“五过之疵”制度。 第二编 第一次礼法之争 第四章 春秋时期法律制度 学习目的 通过对春秋时期社会变革与习惯法走向成文化的学习,掌握春秋时期的法律 制度的概况。本章计划学时 1 学时。 课程内容 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成文法公布 社会变革 成文法的公布——郑国执政子产铸刑鼎。 公布成文法的意义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成文法的公布 二、难点 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思考与练习1、春秋时期公布了哪些成文法?2、公布成文法的意义何在?第五章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学习目的通过对战国时期法律改革思想与实践的学习,掌握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的概况。本章计划学时1学时。课程内容、战国时改革家的立法原则事皆断于法法与时转刑无等级重刑轻罪布之于众二、李埋制《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粗具体系的成文法典。三、商鞅变法“商鞅相秦公,为秦开帝业。”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李俚制《法经》二、难点法家推行“刑无等级”“重刑轻罪”的立法原则的原因。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思考与练习1、《法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2、《法经》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10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思考与练习 1、春秋时期公布了哪些成文法? 2、公布成文法的意义何在? 第五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学习目的 通过对战国时期法律改革思想与实践的学习,掌握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的概 况。本章计划学时 1 学时。 课程内容 一、战国时改革家的立法原则 事皆断于法 法与时转 刑无等级 重刑轻罪 布之于众 二、李悝制《法经》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粗具体系的成文法典。 三、商鞅变法 “商鞅相秦公,为秦开帝业。”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李悝制《法经》 二、难点 法家推行“刑无等级”、“重刑轻罪”的立法原则的原因。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 思考与练习 1、《法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2、《法经》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