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正式群体: 1、引导非正式群体使其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2、设法争取其领导人物协作,改变其消极准则, 有改变时要予以表扬; 3、对正面型非正式群体宜积极支持使其巩固; 4、对消极型实在无法改造时则予以理解,或组织 新的群体来代替原有群体
对非正式群体: 1、引导非正式群体使其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2、设法争取其领导人物协作,改变其消极准则, 有改变时 要予以表扬; 3、 对正面型非正式群体宜积极支持使其巩固; 4、 对消极型实在无法改造时则予以理解,或组织 新的群体来代替原有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补充”作用 利用它满足社交需要和归属感的特点,可安定 人心,提高士气,减少人员的流动和离职; 2.利用它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可作为进行沟通 信息,说服教育的一个渠道; 3.利用它的一致性,可使工作指标趋向先进,有 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 4.利用非正式群体可开展班组,科室及技术攻关 课题组的自由结合,共同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突破技术难关; 5.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反映意见,可增强领导决策 时的警觉性
◼ 非正式群体的“补充”作用: 1. 利用它满足社交需要和归属感的特点,可安定 人心,提高士气,减少人员的流动和离职; 2. 利用它信息沟通迅速的特点,可作为进行沟通 信息,说服教育的一个渠道; 3. 利用它的一致性,可使工作指标趋向先进,有 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 4. 利用非正式群体可开展班组,科室及技术攻关 课题组的自由结合,共同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突破技术难关; 5. 利用非正式群体的反映意见,可增强领导决策 时的警觉性
、群体规范和压力 1. 规范:指群体确立的行为标准 (准则)
二、群体规范和压力 1. 规范:指群体确立的行为标准 (准则)
2、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 1)定义;当一个人在群体中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 见与群体不一致时,会感到一种心理紧张,促使 他倾向于群体一致。 ■2)影响从众行为因素: ■情景因素:群体性质;群体组成;群体气 氛;群体一致性和凝聚力 个人特征:智力高低;情绪稳定性;自我 概念;人际关系;态度、价值观
◼ 2、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 ◼ 1)定义;当一个人在群体中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 见与群体不一致时,会感到一种心理紧张,促使 他倾向于群体一致。 ◼ 2)影响从众行为因素: ◼ 情景因素:群体性质;群体组成;群体气 ◼ 氛;群体一致性和凝聚力 ◼ 个人特征:智力高低;情绪稳定性;自我 ◼ 概念;人际关系;态度、价值观 ◼
3)从众行为的表面反应和内心反应 表面从众,内心也接纳:“心服口服” 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口服心不服 表面不从,内心接纳:口不服心服 表面不从,内心也拒绝:心口一致
3)从众行为的表面反应和内心反应 表面从众,内心也接纳:“心服口服” 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口服心不服 表面不从,内心接纳: 口不服心服 表面不从,内心也拒绝:心口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