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 2012年高三综合练习 语文试题 注意:1.总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计分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小题。(共18分) 迈向充满希望的2012 元旦献词 ①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 奋发进取的2012。 ②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形势 空前动荡变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中写下了口口口口的新篇章。 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于9%,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 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増速创1985年来最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 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房全年基本建成400万套以上、新开工1000 万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兴起热 潮……我们以各项建设新成绩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 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深刻、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的艰难时局下,社会主义中国的 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更为处于变动和挑战中的世界带来机遇与希 ④判断—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是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我们必须头 脑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新的-年 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更应提振信心, 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昂首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中华 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 ⑤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实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 革开放30多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积累、科技基础、体制条件,实现更大发展的实力底蕴深 厚;我们战胜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内外考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优 势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不断释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 势下群众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 程方兴未艾,中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加强烈,改革发展依然是党心所归、民心所向
上海浦东新区 2012 年高三综合练习 语 文 试 题 注意:1.总分 150 分,完卷时间 150 分钟 2.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计分 一 阅读 8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 小题。(共 18 分) 迈向充满希望的 2012 ——元旦献词 ①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告别了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 2011,迎来了充满希望、 奋发进取的 2012。 ②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顾过去的一年,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形势 空前动荡变幻,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中写下了 的新篇章。 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于 9%,粮食生产连续 8 年增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 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民收入增速创 1985 年来最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 1200 万人, 连续 7 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障房全年基本建成 400 万套以上、新开工 1000 万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兴起热 潮……我们以各项建设新成绩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 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依然深刻、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的艰难时局下,社会主义中国的 良好发展态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更为处于变动和挑战中的世界带来机遇与希 望。 ④判断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最重要的是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我们必须头 脑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新的一年 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们更应提振信心, 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人民昂首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中华 民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 ⑤从 2011 迈向 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实力。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尤其是改 革开放 30 多年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积累、科技基础、体制条件,实现更大发展的实力底蕴深 厚;我们战胜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内外考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社会主义制度优 势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不断释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 势下群众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 程方兴未艾,中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期待更加强烈,改革发展依然是党心所归、民心所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这 切,为我们充满希望地迈向2012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环境。 ⑥从2011迈向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底气。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 启下的重要一年,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 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 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四个“牢牢把握”集中体现了对中国 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思考,表明党和政府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清醒判断,对复杂矛盾问 题有重点把握,对科学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新的年,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到中央 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中国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新进展 深化改革开放就有新突破,民生改善就有新成效,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会迈上新台 阶,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迎来新变化。 ⑦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 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 程。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13亿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发展的趋势不可 阻挡,中国美好的前途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人民日报》2012年1月1日社论) 1.根据上下文,对第②段中空缺的成语,选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五彩缤纷 B.浓墨重彩 C.光彩照人 D.精彩纷呈 2.第③段列举2011年各项建设成绩的一组事实和数字,其用意是。(2分) 3.社论说2012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请简述这样说的两条理由。(4分) (1) (2) 4.根据文本信息,下面对2012年所做判断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2012年对于我国发展,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B.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C.党中央对2012年工作的总基调仍将与2011年一样:“稳中求进”。 D.2012年中国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仍将是四个“牢牢把握”, 5.“献词”在生活中经常运用,如节日献词、毕业献词等。请概括“献词”的基本特点 (4分) (1)语言色彩 (2)内容一般包括 6.Ⅹ×中学《今朝》校报的新年刊首语《展望2012年》,打算引用这篇“元旦社论”的基 本内容。请你为他们写一段百字篇幅的内容摘要。(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2小题。(共20分) 渡头闲想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对我国机遇大于挑战。这一 切,为我们充满希望地迈向 2012 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有利的环境。 ⑥从 2011 迈向 2012,我们有“中国信心”的底气。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 启下的重要一年,为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 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 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四个“牢牢把握”集中体现了对中国 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战略思考,表明党和政府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清醒判断,对复杂矛盾问 题有重点把握,对科学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 的总体要求和决策部署上来,中国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新进展, 深化改革开放就有新突破,民生改善就有新成效,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会迈上新台 阶,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迎来新变化。 ⑦时间将曾经的辉煌留给历史,也将无限的希望带给未来。2012 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 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 程。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 13 亿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发展的趋势不可 阻挡,中国美好的前途充满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 (《人民日报》2012 年 1 月 1 日社论) 1.根据上下文,对第②段中空缺的成语,选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五彩缤纷 B. 浓墨重彩 C. 光彩照人 D. 精彩纷呈 2.第③段列举 2011 年各项建设成绩的一组事实和数字,其用意是 。(2 分) 3.社论说 2012 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请简述这样说的两条理由。(4 分) (1) (2) 4.根据文本信息,下面对 2012 年所做判断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 分) A.2012 年对于我国发展,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B.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C.党中央对 2012 年工作的总基调仍将与 2011 年一样:“稳中求进”。 D.2012 年中国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仍将是四个“牢牢把握”。 5.“献词”在生活中经常运用,如节日献词、毕业献词等。请概括“献词”的基本特点。 (4 分) (1)语言色彩: 。 (2)内容一般包括: 、 、 等。 6.××中学《今朝》校报的新年刊首语《展望 2012 年》,打算引用这篇“元旦社论”的基 本内容。请你为他们写一段百字篇幅的内容摘要。(4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12 小题。(共 20 分) 渡头闲想
施蛰存 ①乡间的小径把我引到这渡头来了。我该说它是古渡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 古渡头″,似乎以古渡较有诗意,然而恐怕这个渡头未必古;倘若说是野渡呢,“野渡无人舟 白横″,也未尝不妙。无奈这里的渡船上明明有人,船也忙得没有横的工夫,喔,让我想来 还有什么形容渡头的现成字眼呢?虽然花工夫翻几部书,也许会搜索出一些来的,可是一个 形容词又值得了几文钱! ②当我走到渡头时,在我前面的三个人都已经下了船。我立在岸上,看着这三个静静地 站立在船中的渡客和把着橹的舟子。说不定这时候他们对于我的怀疑比我对于他们的更大, 这是从舟子招呼我的语气中可以分明地听懂的:摆渡吗?——在没有回话之前,我先在自 己心中照样问了一句,“摆渡吗?″于是我摇摇头。这摇摇头,在那舟子眼里,一定是以为 我表示了并无摆渡之意,而实际上呢,我只是一种蒙蒙昧昧的不置可否的举动。 ③何以不置可否?那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摆渡的意味。我知道在一刻之后,这渡船就 会撑到对岸去的,船里的这些渡客也会在对岸上了岸,继续他们的行程。但我呢?我非但不 知道对岸是什么地方,就连现在我伫立着的究竟是什么处所也全不熟悉。我将从什么地方到 什么地方去呢? ④当我沉思的一刹那,已又有四五个乡人从田垄走来,相扶着下船。小小的渡船的两舷 已经贴着水面了。那舟子摇动着橹,发着轻柔的欻乃声,于是这渡船横流而去了。 ⑤“容与乎中流”,“春水船如天上坐”,我以为通常的情形下,坐船是一种人生的逸趣 不管坐船的或撑船的是忙人抑是闲人,是快乐人抑是忧愁人,当他在这飘浮之际,我想他 定能有至少十分钟来欣赏这乘船的滋味的。可是我觉得这乘船的趣味却不足以描绘那些摆渡 的客人们。 ⑥你试回头—看那渡船上的情形怎样?渡船的行程是不自然的,它的橹自如-把截断江 流的利剪。然而它又并不爽快地剪,它还得防备着拦腰而来的船头,因此只好曲曲折折地剪 过去。那些渡客们既无风景可看,又无并行的船舶可以引为伴侣,而且更无那样闲逸的兴致 只因他们在下船的时候,心中就想到了上岸。他们乘船的观念,是无异于在岸上匆急地步行 的——不,恐怕还更为严肃一些,你看他们各自静悄悄地鹄立着,即使是相识的同行者, 也不再像在岸上步行时那样地谈笑自若了。 ⑦至于那舟子呢?他的命运也不同于普通的舟子。他没有浮家泛宅的乐趣,却又必须每 天生活于水上。他终日沉默地摇着橹,从此岸到彼岸地转运着一些匆急的旅人。“逝者如斯 夫『而他却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真是单调的生涯啊 ⑧我想,做渡船上的舟子的,必须是个头脑简单的人,或是乐天安命的人。我想起以前 所见到过的许多摇渡船的,他们好像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也许他们并不觉得生涯之单调 他们并不嫌厌他们的职业。看他们漠不经心地等候着渡客,又漠不经心地摇着船到对岸去 又漠不经心地从船板底下取出一瓶酒来仰头饮着——是的,他们大多是喝酒的,这种对于 生活的恬淡态度,真使如我这样为衣食而奔走的人觉得不可理解了。倘若他不是-个简单的 白痴,就一定是一个善于处世的哲人;然而这两种人在外表上是本来没有什么差异的。 ⑨现在,他已经从对岸渡了一船的客人回来了一一回来?喔,我不知道这在他可算得 是回来否?一左一右的欹侧着,这笨拙的渡船已经在渐渐地迫近了。我分明看见,那舟子老
施蛰存 ①乡间的小径把我引到这渡头来了。我该说它是古渡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 古渡头”,似乎以古渡较有诗意,然而恐怕这个渡头未必古;倘若说是野渡呢,“野渡无人舟 自横”,也未尝不妙。无奈这里的渡船上明明有人,船也忙得没有横的工夫,喔,让我想来, 还有什么形容渡头的现成字眼呢?虽然花工夫翻几部书,也许会搜索出一些来的,可是一个 形容词又值得了几文钱! ②当我走到渡头时,在我前面的三个人都已经下了船。我立在岸上,看着这三个静静地 站立在船中的渡客和把着橹的舟子。说不定这时候他们对于我的怀疑比我对于他们的更大, 这是从舟子招呼我的语气中可以分明地听懂的:摆渡吗?——在没有回话之前,我先在自 己心中照样问了一句,“摆渡吗?”于是我摇摇头。这摇摇头,在那舟子眼里,一定是以为 我表示了并无摆渡之意,而实际上呢,我只是一种蒙蒙昧昧的不置可否的举动。 ③何以不置可否?那是因为我根本不知道这摆渡的意味 .....。我知道在一刻之后,这渡船就 会撑到对岸去的,船里的这些渡客也会在对岸上了岸,继续他们的行程。但我呢?我非但不 知道对岸是什么地方,就连现在我伫立着的究竟是什么处所也全不熟悉。我将从什么地方到 什么地方去呢? ④当我沉思的一刹那,已又有四五个乡人从田垄走来,相扶着下船。小小的渡船的两舷, 已经贴着水面了。那舟子摇动着橹,发着轻柔的欸乃声,于是这渡船横流而去了。 ⑤“容与乎中流”,“春水船如天上坐”,我以为通常的情形下,坐船是一种人生的逸趣, 不管坐船的或撑船的是忙人抑是闲人,是快乐人抑是忧愁人,当他在这飘浮之际,我想他一 定能有至少十分钟来欣赏这乘船的滋味的。可是我觉得这乘船的趣味却不足以描绘那些摆渡 的客人们。 ⑥你试回头一看那渡船上的情形怎样?渡船的行程是不自然的,它的橹自如一把截断江 流的利剪。然而它又并不爽快地剪,它还得防备着拦腰而来的船头,因此只好曲曲折折地剪 过去。那些渡客们既无风景可看,又无并行的船舶可以引为伴侣,而且更无那样闲逸的兴致。 只因他们在下船的时候,心中就想到了上岸。他们乘船的观念,是无异于在岸上匆急地步行 的——不,恐怕还更为严肃一些,你看他们各自静悄悄地鹄立着,即使是相识的同行者, 也不再像在岸上步行时那样地谈笑自若了。 ⑦至于那舟子呢?他的命运也不同于普通的舟子。他没有浮家泛宅的乐趣,却又必须每 天生活于水上。他终日沉默地摇着橹,从此岸到彼岸地转运着一些匆急的旅人。“逝者如斯 夫!”而他却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真是单调的生涯啊! ⑧我想,做渡船上的舟子的,必须是个头脑简单的人,或是乐天安命的人。我想起以前 所见到过的许多摇渡船的,他们好像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也许他们并不觉得生涯之单调, 他们并不嫌厌他们的职业。看他们漠不经心地等候着渡客,又漠不经心地摇着船到对岸去, 又漠不经心地从船板底下取出一瓶酒来仰头饮着——是的,他们大多是喝酒的,这种对于 生活的恬淡态度,真使如我这样为衣食而奔走的人觉得不可理解了。倘若他不是一个简单的 白痴,就一定是一个善于处世的哲人;然而这两种人在外表上是本来没有什么差异的。 ⑨现在,他已经从对岸渡了一船的客人回来了——回来?喔,我不知道这在他可算得 是回来否?一左一右的欹侧着,这笨拙的渡船已经在渐渐地迫近了。我分明看见,那舟子老
是望着我。我知道他不能了解我,也许更甚于我不能了解他。明明走到了渡口,却决无渡江 之意,既然如此,那么独自匆急地踱到渡头来做什么呢?至于既非觅渡,又不回步,这样痴 呆地立在岸上又是什么用意呢?我想这喝饱了老酒的舟子恐怕未必会感觉到我因为正踟蹰 于生命的江流的渡头,而不禁有单调之感吧。 ⑩客人们一个个地上岸了。他们各人付给了渡资—并不交与舟子的手掌中,他们都 很熟悉地把铜元放在船板上,兴奋地—跃上岸,继续各人的行程了。这使我偶然想起德国诗 人乌兰的《渡头咏》的末一节来 哦,船夫,拿去吧, 我出三倍的摆渡钱 因为除了岸边的我, 还有你所看不见的 一双魂灵在我身边。 喔!这样说来,或许毎个人都负载着灵魂行路,做人的责任也太重得可怕了,四野苍茫,我 真凛然于这出三倍渡船钱的客人身旁看不见的一双魂灵了 注释:①乌兰,一般翻译为乌兰德,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诗歌及民谣有民间传 说的风格。本诗描绘了一个人带着自己(以及友人)的灵魂摆渡的情形。 7.从全文看,第③段中“摆渡的意味”指的是 。(2分) 8第⑤段写了通常情况下泛舟的“逸趣”,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9在第⑦段与第⑨段末尾,作者都用了“单调”一词,但含义不同 第⑦段的“单调”的含义是 第⑨段的“单调”的含义是 (2分)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作者从不知如何形容眼前的渡口入笔,开篇诙谐幽默又引人入胜。 B第④段敫乃的桨声,既写眼前景况,又起到引出作者思绪的作用 C文章第②段与第⑨段相互照应,表达出作者恨无知音的沮丧之情 D.第⑩小节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渡船上客人们的淳朴与诚信 E.文章由渡口所见引发感慨,展现了一个文人苦闷迷茫的精神世界 F文章引用古诗文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又丰富了文章内涵。 12文章结尾引用了德国诗人乌兰的《渡头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作赏析。(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分) 【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溯洄从之, 《诗经·蒹葭》 (2)木直中绳, 《荀子·劝学》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 (5)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是望着我。我知道他不能了解我,也许更甚于我不能了解他。明明走到了渡口,却决无渡江 之意,既然如此,那么独自匆急地踱到渡头来做什么呢?至于既非觅渡,又不回步,这样痴 呆地立在岸上,又是什么用意呢?我想这喝饱了老酒的舟子恐怕未必会感觉到我因为正踟蹰 于生命的江流的渡头,而不禁有单调之感吧。 ⑩客人们一个个地上岸了。他们各人付给了渡资——并不交与舟子的手掌中,他们都 很熟悉地把铜元放在船板上,兴奋地一跃上岸,继续各人的行程了。这使我偶然想起德国诗 人乌兰的《渡头咏》的末一节来: 哦,船夫,拿去吧, 我出三倍的摆渡钱。 因为除了岸边的我, 还有你所看不见的 一双魂灵在我身边。 喔!这样说来,或许每个人都负载着灵魂行路,做人的责任也太重得可怕了,四野苍茫,我 真凛然于这出三倍渡船钱的客人身旁看不见的一双魂灵了。 注释:乌兰,一般翻译为乌兰德,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诗歌及民谣有民间传 说的风格。本诗描绘了一个人带着自己(以及友人)的灵魂摆渡的情形。 7.从全文看,第③段中“摆渡的意味”指的是 。(2 分) 8.第⑤段写了通常情况下泛舟的“逸趣”,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 分) 9.在第⑦段与第⑨段末尾,作者都用了“单调”一词,但含义不同。 第⑦段的“单调”的含义是: 第⑨段的“单调”的含义是: (2 分)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 分)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作者从不知如何形容眼前的渡口入笔,开篇诙谐幽默又引人入胜。 B.第④段欸乃的桨声,既写眼前景况,又起到引出作者思绪的作用。 C.文章第②段与第⑨段相互照应,表达出作者恨无知音的沮丧之情。 D..第⑩小节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渡船上客人们的淳朴与诚信。 E.文章由渡口所见引发感慨,展现了一个文人苦闷迷茫的精神世界。 F.文章引用古诗文名句,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又丰富了文章内涵。 12.文章结尾引用了德国诗人乌兰的《渡头咏》,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作赏析。(4 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 分) 【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⑴溯洄从之, 。 《诗经·蒹葭》 ⑵木直中绳, 。 《荀子·劝学》 ⑶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⑷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 ⑸草树知春不久归, 。 韩愈《晚春》
(6)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回车叱牛牵向北 白居易《卖炭翁》 (8)孰知不向边庭苦, 王维《少年行》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南柯子春景(宋)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凊清明时候被莺催。柳外都成絮, 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注释】(些子:唐宋俗语,少许,一点点的意思 14.从词的字数上看,本词属于 (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开篇就着“梦”、“醉”二字,开门见山,直抒愁怀。 B.栏干边的苔痕,暗示人迹罕至,与下文的“独”呼应紧密。 C.下片写春将逝去,暗扣上片“催”字,意脉过渡十分自然 D.全词风格典雅深婉隽永,却哀而不伤,总体基调乐观旷达 16.结合整首词,鉴赏“依旧”的妙处。(4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2题。(17分)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 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毎谏恢曰:“昔人有 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 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 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财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及称疾氢骸 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 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2)诸公多其行( (3)其极不测() (4)除子己为郎中()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事博士焦永B恢谢不与交通C帝始亲事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诸公多其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乃称疾乞骸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⑹忽魂悸以魄动,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⑺ ,回车叱牛牵向北。 白居易《卖炭翁》 ⑻孰知不向边庭苦, 。 王维《少年行》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3-15 题。(8 分) 南柯子 春景 (宋) 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⑴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 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注释】⑴ 些子:唐宋俗语,少许,一点点的意思。 14. 从词的字数上看,本词属于 。(1分) 15. 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开篇就着“梦”、“醉”二字,开门见山,直抒愁怀。 B.栏干边的苔痕,暗示人迹罕至,与下文的“独”呼应紧密。 C.下片写春将逝去,暗扣上片“催”字,意脉过渡十分自然。 D.全词风格典雅深婉隽永,却哀而不伤,总体基调乐观旷达。 16. 结合整首词,鉴赏“依旧”的妙处。(4 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7-22 题。(17 分)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 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 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 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 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 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 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 ) (2)诸公多.其行( ) (3)其极.不测( ) (4)除.子己为郎中(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 分) A 事博士..焦永 B 恢谢不与交通.. C 帝始亲事.. D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诸公多其.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乃.称疾乞骸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