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一、萌芽期(1923-1961)·新中国成立前1948年,负责新华社语言广播工作的领导同志梅益徐迈进、温济泽等经常写信给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组,提示宣传要点,要求语言规范;·1948年下半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要求播音员“播音时必须严格依照稿件,不得错漏或更改一字”如发现错播,应立即重播·1948年9月,孟启予和齐越分别撰写《十天播音工作个人总结》详细记录各自播音中字音错误、语句错漏、断句不当、语气把握不准等问题和改进的办法思路等:
第四节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 一、萌芽期(1923-1961) •新中国成立前 •1948年,负责新华社语言广播工作的领导同志梅益、 徐迈进、温济泽等经常写信给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 音组,提示宣传要点,要求语言规范; •1948年下半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要求播音员“播 音时必须严格依照稿件,不得错漏或更改一字” , “如发现错播,应立即重播” ; •1948年9月,孟启予和齐越分别撰写《十天播音工作 个人总结》,详细记录各自播音中字音错误、语句 错漏、断句不当、语气把握不准等问题和改进的办 法思路等;
第四节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一、萌芽期(1923-1961·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至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后,制定了《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方法》;·1952年12月2日,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播音员不是传声筒而是“有丰富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传鼓动家应是人民的喉舌,要使自己的声音真正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气魄,要使自己广播的一言一句都深深打动人心”·1954年7月,齐越作为中国广播代表团成员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传达了苏联的播音经验、翻译了苏联播音员撰写的文章,影响深远,经全播音员和播音工作》《克服报告体播音员讨论写出了五篇文章新闻的八股腔》《播社论的体会》《把现实中的情景鲜明地再现在听,这是最早总结我国播音工作经验的众面前》《播音员和实况广播》,文章,涉及播音管理和不同语体的播音创作方法;
第四节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 一、萌芽期(1923-1961) •新中国成立后 • 1949年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至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后,制定了《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方法》; • 1952年12月2日,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播音 员不是传声筒”,而是“有丰富政治情感和艺术修养的宣传鼓动家” , “应是人民的喉舌,要使自己的声音真正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气 魄,要使自己广播的一言一句都深深打动人心” ; • 1954年7月,齐越作为中国广播代表团成员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传达 了苏联的播音经验、翻译了苏联播音员撰写的文章,影响深远,经全 体播音员讨论,写出了五篇文章:《播音员和播音工作》《克服报告 新闻的八股腔》《播社论的体会》《把现实中的情景鲜明地再现在听 众面前》《播音员和实况广播》,这是最早总结我国播音工作经验的 文章,涉及播音管理和不同语体的播音创作方法;
第四节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福萌芽期(1923-1961)一·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3月,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在京召开,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播音会,左以《播音是一种语言艺宋荧在这次业务学习会上的发信活动》为题发表在《广播业务》试刊号上,文章认为“播T意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3播些什么必须研究“播给谁听”一播音的对象香内容,“为什么播进播音的最高目的性”“怎样播播#讲一播意技术”的问题,以上为播音四要素,张颂先生弃认为“遗父献是差荧筒志对播理论的重要贡献L成为中国波音学进入草创时期的前奏,《中国播音学》为专著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黄皮书《苏联播音经验汇编》、白皮书《播音业务》、蓝
第四节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 一、萌芽期(1923-1961) •新中国成立后 •1955年3月,全国播音业务学习会在京召开,是新中国成 立后由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播音会,左 荧在这次业务学习会上的发言,以《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 活动》为题发表在《广播业务》试刊号上,文章认为“播 音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要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必须研究“播给谁听——播音的对象”“播些什么——广 播内容”“为什么播讲——播音的最高目的性”“怎样播 讲——播音技术”的问题,以上为播音四要素,张颂先生 认为“这篇文献是左荧同志对播音理论的重要贡献”“并 成为中国波音学进入草创时期的前奏,为《中国播音学》 专著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黄皮书《苏联播音经验汇编》、白皮书《播音业务》、蓝 皮书《全国播音经验汇辑》为播音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基本
第四节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二草创期(1962-1981),中国播音理论的草创期不仅伴随一线的播音主持实践,同时伴随播音主持的教学实践;1962年,齐越先生前往上海电台参加播音组的座谈会,就播前、播出、博后三个播音工作环节发表讲话,讲话谈到播音创作的三个出发点(从内容和形式出发从人民播音员即党的宣传身份出发,从播音员的具体条件出发)和分析掌握稿件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对谁讲):1963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招收播音专业的学生,播音理论体系开始建立起“一定的格局和jianiqi基本观点框架”;1979年,“文革”结束后,播音理论学习、播音业务培训、播音基本语言训练重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81年8月,第二次播音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重点讨论了新闻播音的特点和当时新闻播音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胆创新、百花齐放”的口号。会后出版了《话筒前的工作一一全国播音经验交流会材料选编》一书
第四节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 二、草创期(1962-1981) • 中国播音理论的草创期不仅伴随一线的播音主持实践,同时伴随播音主持的教学 实践; • 1962年,齐越先生前往上海电台参加播音组的座谈会,就播前、播出、博后三个 播音工作环节发表讲话,讲话谈到播音创作的三个出发点(从内容和形式出发, 从人民播音员即党的宣传身份出发,从播音员的具体条件出发)和分析掌握稿件 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对谁讲); • 1963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招收播音专业的学生,播音理论体系开始建立起 “一定的格局和jian'li'qi基本观点框架” ;1979年,“文革”结束后,播音理 论学习、播音业务培训、播音基本语言训练重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 1981年8月,第二次播音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重点讨论了新闻播音的特点和当 时新闻播音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胆创新、百花齐放”的口号。会后出版 了《话筒前的工作——全国播音经验交流会材料选编》一书
第四节#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三、形成期(1982-1994),1982年1月,张颂先生发表《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构筑了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的框架,由此拉开播音主持理论研究全面发展的序幕;·1983年,张颂先生出版的专著《朗读学》成为中国播音主持学科建设的前奏,构筑了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1985年开始,“中国播音学丛书”陆续出版(《播音基础》《播音发声学》《播音学简明教程》等),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1986年,全国播音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1987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第四节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 三、形成期(1982-1994) • 1982年1月,张颂先生发表《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构筑了播音 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的框架,由此拉开播音主持理论研究全面发展的序幕; • 1983年,张颂先生出版的专著《朗读学》成为中国播音主持学科建设的前奏,构 筑了播音主持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 • 1985年开始,“中国播音学丛书”陆续出版(《播音基础》《播音发声学》《播 音学简明教程》等),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 1986年,全国播音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 1987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