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三|总分 (一)(二)(三)(四)(五) 得分 (全套试题共32个小题)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满分:30分 1.读下面的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不管处在仼何环境之下,有一件事我们毎个人都该做到:就是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即使跌 倒,也可以立刻站起来,依然保持A(①平衡②平静);就是我们应该在别人都慌张混乱 的时候,仍能B(①安神宁绪,②镇定如常)思虑周祥。这能給给与我们以大力量,能在 社会里占重要地位。因为唯有头脑清醒的人、能够在惊涛(hdi 浪中平稳地驾驶船只 的人,才是社会中人们所愿托以重任、委以大事的人;犹豫的人、没有自信的人,临到难关就 要跌倒,遇到灾祸就要倒地。一个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就像年轻的胆小的姑娘一样,只能在 风平浪静之后,驾驶扁舟。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文中书写有误的一个字,将其 依次工整的书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3分) 扁舟 (2)请从文中划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2分) B 2.仿写句子,要求理解子特点,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3分) 毎当我遇到困难退缩时,书本告诉我:火无法征服的,水可以征服;现实难以实现的,梦 可以实现 3.下面一段话有三处语病,找出并修改其中的二处 (2分) ①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
1 (2008 年中考) 语文模拟试题(一)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全套试题共 32 个小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满分:30 分 1. 读下面的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5 分) 不管处在任何环境之下,有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该做到:就是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即使跌 倒,也可以立刻站起来,依然保持 A (①平衡,②平静);就是我们应该在别人都慌张混乱 的时候,仍能 B (①安神宁绪,②镇定如常)、思虑周祥。这能给与我们以大力量,能在 社会里占重要地位。因为唯有头脑清醒的人、能够在惊涛(hài) 浪中平稳地驾驶船只 的人,才是社会中人们所愿托以重任、委以大事的人;犹豫的人、没有自信的人,临到难关就 要跌倒,遇到灾祸就要倒地。一个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人,就像年轻的胆小的姑娘一样,只能在 风平浪静之后,驾驶扁.舟。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改正文中书写有误的一个字,将其 依次工整的书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3 分) 扁. 舟 (2)请从文中划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2 分) A B 2.仿写句子,要求理解子特点,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3 分) 每当我遇到困难退缩时,书本告诉我:火无法征服的,水可以征服;现实难以实现的,梦 可以实现; , ; , ; , ;…… 3.下面一段话有三处语病,找出并修改其中的二处。 (2 分) ①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 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 处心积虑 句的修改: 句的修改: 4.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话。 这是全市最忙的一部电梯,上下班高峰时,和公共汽车差不多,人挨着人。 这时,一只胳膊从人缝中穿过来,出现在我的鼻子前头。我扭头望去,一个小伙子隔着好 几个人,伸手企图按电钮。他伸得很辛苦,好几个人刚刚站踏实的身子不得不前挺后蹶,发生 了一个小小的骚动。同乘电梯的人力资源总监问道:“你要去哪一层?″“九层。”有人立刻帮他 按好了。他没有谢谢。下午在楼道里又碰到那个人力资源总监。她告诉我,上午电梯里那小伙 是来应聘的,可是公司没要他。 为什么?”我问。那位总监答道 根据下列内容提示,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填空 (3分) (1)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 他会到我们身边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 安慰那哭泣的人。 这段文字选自《名人传》,文章中的“他”是 (2)有这样一部奇书,写的是一个人的奇遇,叙述的是我们地球上的人从未见过的奇事。 奇事一:话说两国发生了争执,战争一触即发……原因是什么呢?战火是由于两国对“吃鸡 蛋时是先打破鸡蛋的打端,还是先打破小端”这一分歧而酿成的 奇事二:某国皇后寝宫失火…水火无情,烟焰冲天的大火就是命令!怎么办?…..我的主人 公急中生智,冲着熊熊烈火撒了一泡尿!顷刻间烟消火灭! 这两件奇事均出自于名著《 》,其作者是 根据下列诗句所描绘的优美景色和意境,围绕“环境保护”的问题写一句公益广告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过酒旗风。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每空1分共9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2 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 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 处心积虑。 句的修改: 句的修改: 4.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话。 (2 分) 这是全市最忙的一部电梯,上下班高峰时,和公共汽车差不多,人挨着人。 这时,一只胳膊从人缝中穿过来,出现在我的鼻子前头。我扭头望去,一个小伙子隔着好 几个人,伸手企图按电钮。他伸得很辛苦,好几个人刚刚站踏实的身子不得不前挺后蹶,发生 了一个小小的骚动。同乘电梯的人力资源总监问道:“你要去哪一层?”“九层。”有人立刻帮他 按好了。他没有谢谢。下午在楼道里又碰到那个人力资源总监。她告诉我,上午电梯里那小伙 是来应聘的,可是公司没要他。 “为什么?”我问。那位总监答道:“ 。” 5.根据下列内容提示,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填空。 (3 分) (1)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 他会到我们身边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 安慰那哭泣的人。 这段文字选自《名人传》,文章中的“他”是 (2)有这样一部奇书,写的是一个人的奇遇,叙述的是我们地球上的人从未见过的奇事。 奇事一:话说两国发生了争执,战争一触即发……原因是什么呢?战火是由于两国对“吃鸡 蛋时是先打破鸡蛋的打端,还是先打破小端”这一分歧而酿成的。 奇事二:某国皇后寝宫失火……水火无情,烟焰冲天的大火就是命令!怎么办?……我的主人 公急中生智,冲着熊熊烈火撒了一泡尿!顷刻间烟消火灭! 这两件奇事均出自于名著《 》,其作者是: 6.根据下列诗句所描绘的优美景色和意境,围绕“环境保护”的问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过酒旗风。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 (2 分) 7.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每空 1 分 共 9 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3)折戟沉沙铁未销, 。 杜牧《赤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陋室铭》 (5)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依据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根据下面的提示来默写填空。(每小题2分共4分) ①请写出《登飞来峰》一文中表现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 精神的句子 ②情感如河,家书是船,家书一旦被赋予的信念支撑,便有了坚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 扩张力。杜甫在《春望》中对家书的点评的句子已成了干百年来人们对家书的点评经典。 请把它写在下面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 满分:60分 (一).仔细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4小题) (10分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11.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2分 答 【乙】 不计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日:“是小子亦参 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 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
3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刘禹锡《陋室铭》 (5)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 曹操《观沧海》 8.依据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根据下面的提示来默写填空。 (每小题 2 分 共 4 分) ①请写出《登飞来峰》一文中表现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积极进取 精神的句子: , 。 ②情感如河,家书是船,家书一旦被赋予的信念支撑,便有了坚韧的生命力和蓬勃的 扩张力。杜甫在《春望》中对家书的点评的句子已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家书的点评经典。 请把它写在下面。 , 。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 满分:60 分 (一).仔细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4 小题) (10 分)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1)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 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11.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2 分) 答: 【乙】 不计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 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 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
皆服其量⑤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 员。④同列:同事。⑤量:度量(肚量),气度。 12.解释下列句中子加点字。 (2分) (1)不喜计人过( (2)蒙正佯为不间而过之 13.翻译:时人皆服其量。 (1分) 译文 1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 分 答 (二).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回答(15-17小题) (5分) 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15.这首诗分为两节,请任选其中一节概括这节诗的主要意思 (1分) 答 16.依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2分) (1)“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中的“你”是指 (2)“圣水难洗”说明了 17.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2分) 三).仔细阅读下面记叙文,按要求回答(18-21小题) (18分)
4 皆服其量⑤。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注释]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 员。④同列:同事。 ⑤量:度量(肚量),气度。 12.解释下列句中子加点字。 (2 分) (1)不喜计人过.( ) (2)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13.翻译:时人皆服其量。 (1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 (2 分) 答: (二).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回答(15-17 小题) (5 分) 秋 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15.这首诗分为两节,请任选其中一节概括这节诗的主要意思。 (1 分) 答: 16.依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2 分) (1)“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中的“你”是指 。 (2)“圣水难洗”说明了 。 17.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2 分) 答: (三).仔细阅读下面记叙文,按要求回答(18-21 小题) (18 分)
母亲的目光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 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 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悦的童年 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 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 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 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 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 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 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 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 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 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 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干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 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⑩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8.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3分) 答 19.品味第⑧段文字,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这段把母亲比做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怎样内涵? (5分) 答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5 母亲的目光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 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 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悦的童年 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 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 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 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 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 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 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 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 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 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 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 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 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⑾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8. 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3 分) 答: 19.品味第⑧段文字,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这段把母亲比做 , ,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怎样内涵? (5 分) 答: 。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