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学期12月阶段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吴伟伟审题:楼茜屏 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选择题每道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在欧洲,小丑剧目创作是个“哲学”命题,小丑孤独、敏感、好奇、调皮、善良,用谐 (xie)趣呈现人类的弱点,用戏谑(nue)嘲笑疯狂的世界。 B.北纬60度的异乡大地贫瘠(j1)荒凉,缺乏豁然开朗的视野,没有阳光和快乐的人群, 我孑(jie)然一身伫立在暮色里充满困惑。 C.购书盈架,甚至动辄(zhe)千金,都远不及年少时锱珠积累地买一本书更畅快淋漓,在 书价愈贵、校勘愈精的现在,人反而歆(yin)羡旧日所得 D.思想上的同仇敌忾(kai)使他们休戚相关,学问上的志趣相投又常得文字相和之乐,老 辈学者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更是弦(xuan)歌不辍,刚毅忠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朱湘先生在《书》一文中是这样与历代的藏书家和文人不期而遇的:如果在你面 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 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我们这里说的读 书见人,目的与传统解释学不同。【∽】传统解释学研究作者,是为了通过了解作者其人、得 知作者之意,再推知文本之意。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的解读路径。就像直奔证据的 逼供信,非得从作者那儿得到个“意”不可。【丙】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表现——存在论阋读 作者的原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揣測、感悟、泂悉作者的言语动机。通过文字的甲胄, 触摸鲜活的言语生命的脉息,感悟其汹涌起伏的言说悸动和激情,体察其览尽世态炎凉的狂 喜或悲泣,以获得对言语生命、言语人生的觉悟,为自己的言语生命注入动力。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期而遇B.名倾一世C.通过D.悸动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歌手来说,每年暑期的音乐综艺,对自身形象、作品的助推作用是非常大的,歌手 们当然要趁这个机会塑造、加深自身的标签烙印。 B.非现金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使用的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防范洗钱和 腐败等现象,但与此同时,一定不能排斥、歧视人民币现金使用这种支付方式 C.手汗症多发于16~25岁的青少年人群,其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 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局部汗腺分泌过于旺盛引起的 D.作为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组成活动之一,由晚报牵头“全国报纸总编辑贵 州采风”活动也在大会期间开展。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侧身西望长咨嗟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色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2018 年下学期 12 月阶段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吴伟伟 审题:楼茜屏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5 分,选择题每道 3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欧洲,小丑剧目创作是个“哲学”命题,小丑孤独、敏感、好奇、调皮、善良,用谐. (xié)趣呈现人类的弱点,用戏谑.(nuè )嘲笑疯狂的世界。 B.北纬 60 度的异乡大地贫瘠.(jí)荒凉,缺乏豁然开朗的视野,没有阳光和快乐的人群, 我孑.(jié)然一身伫立在暮色里充满困惑。 C.购书盈架,甚至动辄.(zhé)千金,都远不及年少时锱珠积累地买一本书更畅快淋漓,在 书价愈贵、校勘愈精的现在,人反而歆.(yīn)羡旧日所得。 D.思想上的同仇敌忾.(kài)使他们休戚相关,学问上的志趣相投又常得文字相和之乐,老 一辈学者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更是弦.(xuán)歌不辍,刚毅忠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朱湘先生在《书》一文中是这样与历代的藏书家和文人不期而遇 ....的:如果在你面 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 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 ....的文人。我们这里说的读 书见人,目的与传统解释学不同。【乙】传统解释学研究作者,是为了通过..了解作者其人、得 知作者之意,再推知文本之意。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的解读路径。就像直奔证据的 逼供信,非得从作者那儿得到个“意”不可。【丙】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表现——存在论阅读, 作者的原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揣测、感悟、洞悉作者的言语动机。通过文字的甲胄, 触摸鲜活的言语生命的脉息,感悟其汹涌起伏的言说悸动..和激情,体察其览尽世态炎凉的狂 喜或悲泣,以获得对言语生命、言语人生的觉悟,为自己的言语生命注入动力。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期而遇 B.名倾一世 C.通过 D.悸动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歌手来说,每年暑期的音乐综艺,对自身形象、作品的助推作用是非常大的,歌手 们当然要趁这个机会塑造、加深自身的标签烙印。 B.非现金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使用的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防范洗钱和 腐败等现象,但与此同时,一定不能排斥、歧视人民币现金使用这种支付方式。 C.手汗症多发于 16~25 岁的青少年人群,其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明确,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 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局部汗腺分泌过于旺盛引起的。 D.作为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组成活动之一,由晚报牵头“全国报纸总编辑贵 州采风”活动也在大会期间开展。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侧身西.望长咨嗟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7.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色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恐年岁之不吾与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分 因为梅雨潭以朱自清的散文《绿》而闻名,仙岩景区管理部门近期准备在梅雨潭前的崖 壁上刻一个国内最大的“绿”字,以彰显仙岩景区的“绿”文化,争创4A级风景区。对此 人们看法不一。 请就刻“绿”字这一行为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表达准确。 现代文阅读(共30分,选择题每道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0分) 在我国民乐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艺术创新与文化坚守始终是一对矛盾体。一方面大家 呼吁民乐要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毎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时,又会引发争论。比如,“女子十 乐坊”让民乐更加富有时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有人质疑那种充满了流行元素和视 觉冲击的音乐还能称之为民乐吗?总之,创新的突飞猛进,既为民乐带来“无边光景一时新” 的惊喜,也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惑 从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看,任何艺术都是人类情绪的表达,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 需求。不同时代的人,生存环境不同,必然导致其审美需求各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 听众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并呈现岀多样化特点,民乐如果不创新就难以满足听众的需求,就 会面临生存危机。比如,传统民乐当中的宫廷音乐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民乐中的江南s 竹、河北吹乐、长安鼓乐等虽然是非遗,但因为没有与时俱进,目前也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 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民乐诞生于农耕社会,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如今已进 入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失去了生存土壤的传统民乐自然会面临生存危机。 回顾中国民乐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乐始终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而逐渐演变:在 上世纪30年代之前,民乐基本上都是单旋律的形式并具有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其创作主 要是自发性的,并无专门的作曲家;到了50年代左右,民乐创作逐步专业化并借鉴西方乐队 编制出现了民族管弦乐队;80年代之后,西方作曲技术大量涌入,民乐的洋化、西化成为 股潮流,学校教育也逐步代替了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21世纪之后,民乐加电声的“盛装 民乐”开始流行,如“女子十二乐坊”。 所以说,民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客观条件改变时,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乐也必然 会随之改变,这本来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却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忽视。比如,有学者在评 价“女子十二乐坊”时,立刻搬出音乐教科书,认为此种音乐不符合书本上关于民乐的定义, 甚至还有人给“女子十二乐坊”扣上了“是对民乐的亵渎”的大帽子。但另一方面,民乐的 创新也必须考虑到大众审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乐曾出现一股 片面追求复杂技巧的思潮。越有难度的作品越众星捧月,越传统的作品越被打λ冷宫,这种 急功近利的盲目创新一度导致创作难写、排练难排、演出难听等诸多问题,被民乐指挥家杨 春林先生批评为“一头沉”现象。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民乐的传承与发展。 (选自《光明日报》2017.824,有删改) 9.下列对“民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民乐的传承与发展中,艺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女子十二乐坊”追求表现技巧的过 程,也是民乐创新一种有益的探索 B.民乐始终跟随着时代和生存环境而演变,不与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民乐就会消亡。如传统 民乐中的宫廷音乐就已经基本绝迹了 C.民乐发展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与时俱进就意味着生存危机。江南丝竹、河 北吹乐、长安鼓乐等的困境就是明证 D.近代中国民乐经历了创作由自发到自主、教育由口传心授式到学校教育的过程,始终深 受西乐的影响,一直处在演变过程中。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 分) 因为梅雨潭以朱自清的散文《绿》而闻名,仙岩景区管理部门近期准备在梅雨潭前的崖 壁上刻一个国内最大的“绿”字,以彰显仙岩景区的“绿”文化,争创 4A 级风景区。对此, 人们看法不一。 请就刻“绿”字这一行为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表达准确。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选择题每道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10 分) 在我国民乐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艺术创新与文化坚守始终是一对矛盾体。一方面大家 呼吁民乐要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每当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时,又会引发争论。比如,“女子十二 乐坊”让民乐更加富有时代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有人质疑那种充满了流行元素和视 觉冲击的音乐还能称之为民乐吗?总之,创新的突飞猛进,既为民乐带来“无边光景一时新” 的惊喜,也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惑。 从艺术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看,任何艺术都是人类情绪的表达,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 需求。不同时代的人,生存环境不同,必然导致其审美需求各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 听众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民乐如果不创新就难以满足听众的需求,就 会面临生存危机。比如,传统民乐当中的宫廷音乐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民乐中的江南丝 竹、河北吹乐、长安鼓乐等虽然是非遗,但因为没有与时俱进,目前也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 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民乐诞生于农耕社会,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如今已进 入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失去了生存土壤的传统民乐自然会面临生存危机。 回顾中国民乐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民乐始终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而逐渐演变:在 上世纪 30 年代之前,民乐基本上都是单旋律的形式并具有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其创作主 要是自发性的,并无专门的作曲家;到了 50 年代左右,民乐创作逐步专业化并借鉴西方乐队 编制出现了民族管弦乐队;80 年代之后,西方作曲技术大量涌入,民乐的洋化、西化成为一 股潮流,学校教育也逐步代替了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21 世纪之后,民乐加电声的“盛装 民乐”开始流行,如“女子十二乐坊”。 所以说,民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客观条件改变时,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乐也必然 会随之改变,这本来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却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忽视。比如,有学者在评 价“女子十二乐坊”时,立刻搬出音乐教科书,认为此种音乐不符合书本上关于民乐的定义, 甚至还有人给“女子十二乐坊”扣上了“是对民乐的亵渎”的大帽子。但另一方面,民乐的 创新也必须考虑到大众审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民乐曾出现一股 片面追求复杂技巧的思潮。越有难度的作品越众星捧月,越传统的作品越被打入冷宫,这种 急功近利的盲目创新一度导致创作难写、排练难排、演出难听等诸多问题,被民乐指挥家杨 春林先生批评为“一头沉”现象。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民乐的传承与发展。 (选自《光明日报》2017.8.24,有删改) 9.下列对“民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民乐的传承与发展中,艺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女子十二乐坊”追求表现技巧的过 程,也是民乐创新一种有益的探索。 B.民乐始终跟随着时代和生存环境而演变,不与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民乐就会消亡。如传统 民乐中的宫廷音乐就已经基本绝迹了。 C.民乐发展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与时倶进就意味着生存危机。江南丝竹、河 北吹乐、长安鼓乐等的困境就是明证。 D.近代中国民乐经历了创作由自发到自主、教育由口传心授式到学校教育的过程,始终深 受西乐的影响,一直处在演变过程中。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女子十二乐坊”使民乐更加富有时代感,让人耳目一新,但也正因为此,有人质疑它在 创新中模糊了自己作为民乐的身份 B.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民乐不可能纯是单旋律的形式,民乐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征也会 有所变化,这是民乐发展的必然现象。 C.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片面追求复杂技巧、将难度作为创新标准、冷落传统的做法,是急 功近利的盲目创新,理应加以摒弃。 D.有意无意忽视民乐必然随客观条件而改变的事实,以教科书式批评来对待民乐在创新形 式上的探索的做法,不利于民乐创新。 11.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对传承与发展民乐的两点建议。(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安宁的权利 张承志 进入90年代以后再做草原之行,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在社会和自己、蒙古牧民和 我之间,仿佛硬拱进了一个第三者。它使人别扭不快,使人心思烦乱,而且使长久的安宁被 丝丝抽去 在都市里我已经习惯了它。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渐渐 失 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 像抽丝,像吸血。我们在大都市里以憔悴換回存活,再拼命干才能捎回一点意义。 而漠北草原不同。那里静谧得简直能听见四十里外的一只獭子咳嗽。或者,在草海潮动 时,能吞吸近在咫尺的声音。所以汽车和拖拉机常常闯到鼻子下才被人听见。 我的养生之道,是两年里去草原休憩一回。然而人多难如愿,实际上只做到十年一两度。 即便如此,在沉稳的静谧和安宁中,我摄取了清风露水,也摄取了安宁和平和。身心调整 月,然后人就能重返城市前线 原来养牧五畜的游牧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费几千年时间逐渐凝结了自己的民族和 传统。他们享有几十里空阔无人的前庭,依靠绵延茂密的后山。视野里遥遥出现一星人影, 他们知道那是谁家的老人去寻马找牛。夜深时仿佛传来一声响动,他们会意那是北边的某某 趁月色运送青贮草。酷热的夏天午后他们放心地在山腰熟睡,因为毗邻的羊群今天向东面出 牧了,而自家羊群应该在西山游荡。冰封雪断的冬月平原出现了两骑马,他们警惕地注视着 外人闯入的消息在傍晩前就能传遍方圆百里的所有人家。 全套的语言依这种环境和生活建立起来,教科书和外语学院是无法归纳它的。全套的传 统习惯和民族心理也在这里丰满。他们剽悍,因为必须降服野性的大畜;他们勤劳,因为生 计贫富成败都只在自家一户每日的安排;他们寡言,因为自幼至老不出草海,针对外界的语 言从来只是在半导体收音机里听过;他们满足,因为祖辈相传直至上溯成吉思汗,生活就是 如此,而且平民的富裕也就是如此;他们热情,因为他们精熟四野,他们自己在风雪中独自 找马或买粮的时候,也必须投宿求人。美好的文化形象被传诵了,蒙古草原,在地球的毎一 个角落都拥有勇猛、古老、善良的名声。 但是,今天这一切正在遭受着粗暴的破坏。前年回草原时,以前毡房羊群布散草海的风 景,被挖上了疮疤似的窟窿一一原来想发财的人刨开了青草,挖出一个个土法采铜的矿井。 采矿坑或是长槽,深数米;或是坑道,深不可测。草地上游荡着三五成群的闲汉,用肉引开 牧民家的狗,闯进毡包抄起壶自斟自饮。夜间不时蹿过摩托,载重卡车隔几天就运走一车矿 以前,牧民讲述四周地名的时候,说到奧由特,总是带着神秘的语气。“有翡翠的地方”, 我听着也觉得高兴。可是如今奧由特成了破坏植被和自然的情报源,亘古以来游牧民族享有 的安宁被打破了。 去年夏天再回草原,牧民兄弟的神经已经失衡。丑陋的黑洞愈挖愈多,家门口南边山坡 上,视野中已是一片疮痍。采矿队搭的地窝子挡住路口,他们每夭开着拖拉机汲水,使得水 井总是几近干涸。牧民们的眼神不再自信和悠闲,他们老是紧张地盯着山梁上溜达的人影。 家家的狗都晕头转向,不知该叫该咬;黑糊糊的地窝子附近,草原上甚至奔跑着两三头猪 马驹在矿坑里摔断腿,掉队的羊被人盗走。争吵纠纷时一片混乱,你蒙他汉,各自吵嚷着对
A.“女子十二乐坊”使民乐更加富有时代感,让人耳目一新,但也正因为此,有人质疑它在 创新中模糊了自己作为民乐的身份。 B.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民乐不可能纯是单旋律的形式,民乐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征也会 有所变化,这是民乐发展的必然现象。 C.上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片面追求复杂技巧、将难度作为创新标准、冷落传统的做法,是急 功近利的盲目创新,理应加以摒弃。 D.有意无意忽视民乐必然随客观条件而改变的事实,以教科书式批评来对待民乐在创新形 式上的探索的做法,不利于民乐创新。 11.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对传承与发展民乐的两点建议。(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20 分) 安宁的权利 张承志 进入 9O 年代以后再做草原之行,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在社会和自己、蒙古牧民和 我之间,仿佛硬拱进了一个第三者。它使人别扭不快,使人心思烦乱,而且使长久的安宁被 一丝丝抽去。 在都市里我已经习惯了它。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渐渐 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 像抽丝,像吸血。我们在大都市里以憔悴换回存活,再拼命干才能捎回一点意义。 而漠北草原不同。那里静谧得简直能听见四十里外的一只獭子咳嗽。或者,在草海潮动 时,能吞吸近在咫尺的声音。所以汽车和拖拉机常常闯到鼻子下才被人听见。 我的养生之道,是两年里去草原休憩一回。然而人多难如愿,实际上只做到十年一两度。 即便如此,在沉稳的静谧和安宁中,我摄取了清风露水,也摄取了安宁和平和。身心调整一 月,然后人就能重返城市前线。 原来养牧五畜的游牧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费几千年时间逐渐凝结了自己的民族和 传统。他们享有几十里空阔无人的前庭,依靠绵延茂密的后山。视野里遥遥出现一星人影, 他们知道那是谁家的老人去寻马找牛。夜深时仿佛传来一声响动,他们会意那是北边的某某 趁月色运送青贮草。酷热的夏天午后他们放心地在山腰熟睡,因为毗邻的羊群今天向东面出 牧了,而自家羊群应该在西山游荡。冰封雪断的冬月平原出现了两骑马,他们警惕地注视着, 外人闯入的消息在傍晚前就能传遍方圆百里的所有人家。 全套的语言依这种环境和生活建立起来,教科书和外语学院是无法归纳它的。全套的传 统习惯和民族心理也在这里丰满。他们剽悍,因为必须降服野性的大畜;他们勤劳,因为生 计贫富成败都只在自家一户每日的安排;他们寡言,因为自幼至老不出草海,针对外界的语 言从来只是在半导体收音机里听过;他们满足,因为祖辈相传直至上溯成吉思汗,生活就是 如此,而且平民的富裕也就是如此;他们热情,因为他们精熟四野,他们自己在风雪中独自 找马或买粮的时候,也必须投宿求人。美好的文化形象被传诵了,蒙古草原,在地球的每一 个角落都拥有勇猛、古老、善良的名声。 但是,今天这一切正在遭受着粗暴的破坏。前年回草原时,以前毡房羊群布散草海的风 景,被挖上了疮疤似的窟窿——原来想发财的人刨开了青草,挖出一个个土法采铜的矿井。 采矿坑或是长槽,深数米;或是坑道,深不可测。草地上游荡着三五成群的闲汉,用肉引开 牧民家的狗,闯进毡包抄起壶自斟自饮。夜间不时蹿过摩托,载重卡车隔几天就运走一车矿 石。 以前,牧民讲述四周地名的时候,说到奥由特,总是带着神秘的语气。“有翡翠的地方”, 我听着也觉得高兴。可是如今奥由特成了破坏植被和自然的情报源,亘古以来游牧民族享有 的安宁被打破了。 去年夏天再回草原,牧民兄弟的神经已经失衡。丑陋的黑洞愈挖愈多,家门口南边山坡 上,视野中已是一片疮痍。采矿队搭的地窝子挡住路口,他们每天开着拖拉机汲水,使得水 井总是几近干涸。牧民们的眼神不再自信和悠闲,他们老是紧张地盯着山梁上溜达的人影。 家家的狗都晕头转向,不知该叫该咬;黑糊糊的地窝子附近,草原上甚至奔跑着两三头猪。 马驹在矿坑里摔断腿,掉队的羊被人盗走。争吵纠纷时一片混乱,你蒙他汉,各自吵嚷着对
方听不懂的语言。 安宁被破坏了。古老的生活,被推上了一个边緣,摇摇欲坠。粗暴的深沟,不仅挖在奧 由特的山坡上,它挖得文化、自然还有人心都伤痕累累。 享有纯粹而悠久的安宁,也许是蒙古牧民的一项奢侈。虽然它才是人的基本权利。怕的 是才刚刚开头,惑想着打了一众赛。 自然保护的话题正在外面大肆流行,而自然于一户户牧人是“努特格”,这个词一层层有 营盘、草场、家乡、祖国的含义。或许他们该去听听天山天池的哈萨克,以及北京三里河的 和屯”人,听听更地道的绝望和不安。我沉呤了迕久,窯窯凝视季的绿菉原。 正在这时门前喧闹起来。出去看,牧羊犬咆哮着,对着远处两个怪物般的黑点狂吠。孩 子们抄起套马杆,兴奋地跑去追赶。原来是挖矿人养的猪窜来了。惹得孩子们想套翻它。大 人又吆狗又骂孩子,后来静了下来。像是话匣子里剛响过一个难听的插曲。当夜异常的静, 包外又不时有摩托的响声 我睁眼望着半圆形的、蒙古包的夭窗。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 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我们的不安。 (有删改) 12.在文章第一句中,作者“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实际上在后文他讲述了这种“变”, 请结合全文概述这种“变”的表现。(4分) 13.请分别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渐渐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 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像抽丝,像吸血 (2)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 我们的不安。 14.请分析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结合全文,阐述标题“安宁的权利”的内涵。(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选择题每道3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19题。(19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 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 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 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 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搖其 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 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督尔获,蚤缲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 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 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隆然伏行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方听不懂的语言。 安宁被破坏了。古老的生活,被推上了一个边缘,摇摇欲坠。粗暴的深沟,不仅挖在奥 由特的山坡上,它挖得文化、自然还有人心都伤痕累累。 享有纯粹而悠久的安宁,也许是蒙古牧民的一项奢侈。虽然它才是人的基本权利。怕的 是才刚刚开头,我想着打了一个寒噤。 自然保护的话题正在外面大肆流行,而自然于一户户牧人是“努特格”,这个词一层层有 营盘、草场、家乡、祖国的含义。或许他们该去听听天山天池的哈萨克,以及北京三里河的 “和屯”人,听听更地道的绝望和不安。我沉吟了许久,空空凝视着旱季的绿草原。 正在这时门前喧闹起来。出去看,牧羊犬咆哮着,对着远处两个怪物般的黑点狂吠。孩 子们抄起套马杆,兴奋地跑去追赶。原来是挖矿人养的猪窜来了。惹得孩子们想套翻它。大 人又吆狗又骂孩子,后来静了下来。像是话匣子里刚响过一个难听的插曲。当夜异常的静, 包外又不时有摩托的响声。 我睁眼望着半圆形的、蒙古包的天窗。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 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我们的不安。 (有删改) 12.在文章第一句中,作者“感觉说不清地在哪儿变了”,实际上在后文他讲述了这种“变”, 请结合全文概述这种“变”的表现。(4 分) 13.请分别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 分,每小题 3 分) (1)换言之,我们习惯了日复一日在罪恶的喧嚣中,让双耳渐渐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 心灵的休息和宁静被扯出一根线,川流不息逝者如斯地被抽着,像抽丝,像吸血。 (2)墨蓝的天穹上缀着几颗星星。还是那个古老的大陆腹心的草原之夜,它眨着眼,注视着 我们的不安。 14.请分析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5.结合全文,阐述标题“安宁的权利”的内涵。(6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35 分,选择题每道 3 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 16-19 题。(19 分)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 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 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 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 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 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 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督尔获,蚤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 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 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偻,隆然..伏行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B.且硕茂,蚤实以蕃 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背离,远去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 不如因而厚遇之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则不然 则请立太子为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 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 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 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 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 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分) (2)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分)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20-21题。(8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 上山峰。 0.“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 作简要分析。(4分) 21.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氓》)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3)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蝶恋花》) (4)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5)恨相见得迟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 四、作文(60分)
B.且硕茂,蚤实.以蕃 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离:背离,远去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不如因.而厚遇之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则.不然 则.请立太子为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 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 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 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 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 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 分) (2)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 分)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20-21 题。(8 分)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 上山峰。 20.“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 作简要分析。(4 分) 21.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三)古诗文默写(8 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4 小题) (1)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氓》) (2) ,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3)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蝶恋花》) (4)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5)恨相见得迟, 。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长亭送别》) 四、作文(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