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三) 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露水(1)纤维(qian) 框架( kuang)安步当车(dang) B.栖息(qi) 虔诚(qian 羞怯(qie)脍炙人口(kuai) C.桂冠(guan) 似乎(shi) 负载(zai)休戚相关(qi) D.粘住(nian)月晕(yin) 衣襟(jin) 一蹴而就(cu)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辟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B.随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深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内含发生了深刻变化。 C.苏炳添在打破全国记录的同时,完成了中国几代“飞人”突破十秒大关的夙愿。 D.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亲睐自行车运动,不曾想,在骑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腿骨骨折。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应在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里,进行及时有效的身份 和心理引导 ②在这个唯物主义无神论备受的社会,任先生科学无神论的思想闪烁着光 ③找到生存者的希望越来越小,不过交通运输部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 A.甄别 质疑 决不 置疑 不 C.鉴别 质疑 绝不 D.鉴别置疑决 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日里,海淀图书城里也曾摩肩接踵,附近的电子城里也曾人头攒动
浙江省 2016 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露水(lù) 纤维(qiān) 框架(kuàng) 安步当车(dàng) B.栖息(qī) 虔诚(qián) 羞怯(qiè) 脍炙人口(kuài) C.桂冠(guān) 似乎(shì) 负载(zài) 休戚相关(qī) D.粘住(nián) 月晕(yùn) 衣襟(jīn) 一蹴而就(c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辟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B.随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深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内含发生了深刻变化。 C.苏炳添在打破全国记录的同时,完成了中国几代“飞人”突破十秒大关的夙愿。 D.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亲睐自行车运动,不曾想,在骑车时意外摔倒导致腿骨骨折。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应在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群里,进行及时有效的身份 和心理引导。 ②在这个唯物主义无神论备受 的社会,任先生科学无神论的思想闪烁着光 芒。 ③找到生存者的希望越来越小,不过交通运输部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 放 弃。 A.甄别 质疑 决不 B.甄别 置疑 绝 不 C.鉴别 质疑 绝不 D.鉴别 置疑 决 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昔日里,海淀图书城里也曾摩肩接踵,附近的电子城里也曾人头攒动
B.古代那些进京赶考的学子,或负箧步行,或乘船骑马,一路上风餐露宿,风雨无阻 C.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吸收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 D.如今72岁的陈增友老人中风瘫痪在床十多年,全靠妻子一人照料,生活杯水车薪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战地记者,他只说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战争冲突和恐惧的孩子们 的故事。 B.如果我能帮助他们把那些信息传递给世界,那么就可能达成某种解决办法。 C.网络售假行为愈演愈烈,会上专家分析网络售假的危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到一所小学,带领大家做MRS的预防活动,此举旨在为了消除公 众对MERS的恐惧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焦虑, 你悲 你惆怅, ;你嫉 ……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 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①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②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 ③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 ④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 A.④②③①B.③②④①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毕业论文上的文字,像蚂蚁,各自爬回自己的家 B.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C.女足姑娘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8.下列各组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学生送自己的摄影集给老师,扉页上写着:王青云老师惠存,学生张小齐惠赠。 B.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周五拜会了上海市委书记韩正
B.古代那些进京赶考的学子,或负箧步行,或乘船骑马,一路上风餐露宿,风雨无阻。 C.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吸收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 D.如今 72 岁的陈增友老人中风瘫痪在床十多年,全靠妻子一人照料,生活杯水车薪。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战地记者,他只说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战争冲突和恐惧的孩子们 的故事。 B.如果我能帮助他们把那些信息传递给世界,那么就可能达成某种解决办法。 C. 网络售假行为愈演愈烈,会上专家分析网络售假的危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D、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到一所小学,带领大家做 MERS 的预防活动,此举旨在为了消除公 众对 MERS 的恐惧。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焦虑, ;你悲 伤, ;你惆怅, ;你嫉 妒, ……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 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①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②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 ③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 ④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 A. ④②③① B. ③②④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毕业论文上的文字,像蚂蚁,各自爬回自己的家。 B. 祖父撑一篙小船,漫溯开去;年老的腰身,像被时光抛弃了。 C. 女足姑娘的笑脸,成了清澈的泉水,给球迷的心灵一次清爽的洗涤。 D. 一如金黄的稻穗,生命越成熟的人就越谦卑。 8.下列各组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学生送自己的摄影集给老师,扉页上写着:王青云老师惠存,学生张小齐惠赠。 B.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周五拜会了上海市委书记韩正
C.监考员在考场上说:“请不要东张西望,否则,将根据考试纪律严肃处理 D.实习护士王艳对病人说:“大妈别紧张,我虽然是新手,但一定会为您扎好这一针。” 9.下列对句中有关古代年龄称谓的加点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B.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男子十五六岁至二十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顺流而东也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一君子生下来并没有不同,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小学阶段就(留下)大的遗憾,我看不出他们的聪明 C.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一一凡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游览过了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一那么胜与败的次数,存与亡的道理 13.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B.词中通过几组意象的对比突出了往昔的繁华和今日的落寞。 C.运用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之多与难以排遣
C. 监考员在考场上说:“请不要东张西望,否则,将根据考试纪律严肃处理。” D. 实习护士王艳对病人说:“大妈别紧张,我虽然是新手,但一定会为您扎好这一针。” 9.下列对句中有关古代年龄称谓的加点词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 B.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男子十五六岁至二十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顺流而东也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下来并没有不同,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阶段就(留下)大的遗憾,我看不出他们的聪明。 C.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凡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游览过了。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那么胜与败的次数,存与亡的道理…… 13.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 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B.词中通过几组意象的对比突出了往昔的繁华和今日的落寞。 C.运用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之多与难以排遣
D.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C.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破旧 1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阙秦以利晋 越国以鄙 B.敢以烦执事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以其无礼于晋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数语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 埋下了伏笔
D.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4—16 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 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C.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破旧 1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阙秦以利晋 A.越国以鄙远 B.敢以烦执事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以其无礼于晋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数语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 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临危受命,体现出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也说明佚之狐对他的 外交才能了解之深 C.说退秦师是全文重点,烛之武似乎都在为秦国利益着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 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为了塑造烛之武的形象,本文集中笔墨重点表现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而对“退秦 师”的前因后果一字未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8题 自20世纪中叶开始,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日趋显露,中国学者们开始对环境美学产生兴 趣。他们发现生态视野尤其具有吸引力,并且运用它发展出研究环境美学的一种独特方法。 他们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也就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成分构成的系统语境来研究环境 问题,并称其为“生态美学”。生态美学体现了中国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悠远文化传统 而形成的视野。比如,曾繁仁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古代美学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 学背景之上的生态的生命的美学”。因为对于环境的关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意识,很有意思 的一件事就是将中国的环境美学发展视为一种变体:也就是理解环境的审美价值这种理性探 索的变体。我相信西方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兴趣,但在认知语境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差异。 这些差异首先体现在,我们如何理解对环境的审美欣赏。程相占教授曾经指出,西方美 学关注的中心是审美对象。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这点似乎很明显:我们集中于绘画、音 乐、诗歌、风景等。然而,毫无疑问,风景不适合这一模式,因为风景并不是一个不连续的 对象。更确切地说,连续不断的风景引导我们与它互动,这意味着环境欣赏的交融模式才是 更恰当的。这种立场促使我们向中国的环境欣賞模式靠近:在这种模式中,主-客二元对立 被拒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程相占曾经指出,中国学者通常将英文术 语“审美”( aesthetic)翻译为汉语词汇“审-美”;然而,不少中国学者将“审-美”理解 为一个动宾词组,意思是“欣赏美的一种活动”。这就使得关于对象的美学与关于欣赏的美 学之间的区别变得非常清晰。 这一点让我们认识到,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对于环境的理解有着巨大差异。在西方各社 会,人们通常谈及“这个环境”,也就是在“环境”这个词语前面加上定冠词the,环境就 如同一个具体的事物。以这种方式思考环境,就将环境转变成了一个对象:这个环境,环境 就成了某个与我们相分离并远离我们的东西。然而,对于中国美学来说,不存在对立或分离 “审美”表示一种“欣赏活动”,而不是将一个对象欣赏为“美 的 (节选自阿诺德·柏林特《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 17.下列对文中“生态美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美学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显露的背景下形成。 B.生态美学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来研究环境问题
B.烛之武临危受命,体现出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也说明佚之狐对他的 外交才能了解之深。 C.说退秦师是全文重点,烛之武似乎都在为秦国利益着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 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为了塑造烛之武的形象,本文集中笔墨重点表现烛之武如何说退秦师,而对“退秦 师”的前因后果一字未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7—18 题。 自 20 世纪中叶开始,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日趋显露,中国学者们开始对环境美学产生兴 趣。他们发现生态视野尤其具有吸引力,并且运用它发展出研究环境美学的一种独特方法。 他们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也就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成分构成的系统语境来研究环境 问题,并称其为“生态美学”。生态美学体现了中国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悠远文化传统 而形成的视野。比如,曾繁仁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古代美学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 学背景之上的生态的生命的美学”。因为对于环境的关怀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意识,很有意思 的一件事就是将中国的环境美学发展视为一种变体:也就是理解环境的审美价值这种理性探 索的变体。我相信西方和中国有着共同的兴趣,但在认知语境方面也存在根本的差异。 这些差异首先体现在,我们如何理解对环境的审美欣赏。程相占教授曾经指出,西方美 学关注的中心是审美对象。在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中,这点似乎很明显:我们集中于绘画、音 乐、诗歌、风景等。然而,毫无疑问,风景不适合这一模式,因为风景并不是一个不连续的 对象。更确切地说,连续不断的风景引导我们与它互动,这意味着环境欣赏的交融模式才是 更恰当的。这种立场促使我们向中国的环境欣赏模式靠近:在这种模式中,主-客二元对立 被拒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程相占曾经指出,中国学者通常将英文术 语“审美”(aesthetic)翻译为汉语词汇“审-美”;然而,不少中国学者将“审-美”理解 为一个动宾词组,意思是“欣赏美的一种活动”。这就使得关于对象的美学与关于欣赏的美 学之间的区别变得非常清晰。 这一点让我们认识到,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对于环境的理解有着巨大差异。在西方各社 会,人们通常谈及“这个环境”,也就是在“环境”这个词语前面加上定冠词 the,环境就 如同一个具体的事物。以这种方式思考环境,就将环境转变成了一个对象:这个环境,环境 就成了某个与我们相分离并远离我们的东西。然而,对于中国美学来说,不存在对立或分离: “审美”表示一种“欣赏活动”,而不是将一个对象欣赏为“美 的”。 (节选自阿诺德·柏林特《西方与东方的环境美学》) 17.下列对文中“生态美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美学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显露的背景下形成。 B. 生态美学采用科学的生态模式来研究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