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裨(bi)益 狡黠(xia) 哈(ha)巴狗 量(ldng)入为出 B.佐(zu6)料 褫(chi)夺 紧箍(ku)咒 济(ji)济一堂 C.占(zhn)卜 鹄(hu)望 将( qIang)进酒载(zai)歌载舞 D.答(da)礼 田塍( cheng) 干(gan)休所 混(hun)水摸鱼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极富美感的乳白色弧线机身,饱满的流线形机头,机尾喷涂了翠绿色……红色幕布缓缓打开,C919 在拖车的牵引下,缓缓推出。 B.现金报销,首先填制支出凭单,凭正式发票,由总经理签字,由出纳办理报销手续。现金支出后 发票要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C.青瓦台相关人士谈到此次会谈气氛时表示:“朴槿惠总统和李克强总理义气相投,很谈得来。用英 语表达就是‘ Chemistry’,两人很默契!” D.隋玉玮、田素萍和韩虔主编的这本《浮想联篇记单词》的创新式双重联想记忆法将篇章阅读与四级 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又将四级核心词汇与四级一般词汇串联起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烧饼的大学生,名叫徐江峰,东阳巍山人,今年22岁,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专业。正牌 大学生,如今从事的行当—一卖烧饼,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 B.各地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査找问题,带着强烈的问 题意识反思工作,进一步突出重点环节、强化薄弱环节,整改隐患,防患未然 C.针对丁某在该期间未提供劳动,而贸易公司未支付丁某工资也未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双方行为, 应认定该期间为双方劳动关系的终止履行状态 D.有道是“众口难调”,政府制定“川菜标准”,遵循这种程式化标准做出的菜,是否会招食客待见, 也很难说。政府将权力触角伸得过长,超出其法定的边界,未免太“讨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 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B.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 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C.小学语文教学应减少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 D.2020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 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 5.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并按要求答题。(4分)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不到一个月,多种青蒿素保健品打着“抗癌杀虫”等名 号,已“搭便车”在网上热卖。例如淘宝店家在售一款名为高纯青蒿素的产品,号称美国原装正品,抗疟 抗肿瘤、白血病,同时还有抗菌作用,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目前售价为9粒
1 2015 学年浙江省第一次五校联考 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裨.(bì)益 狡黠.(xiá) 哈.(hǎ)巴狗 量.(liáng)入为出 B.佐.(zuǒ)料 褫.(chǐ)夺 紧箍.(kū)咒 济.(jǐ)济一堂 C.占.(zhàn)卜 鹄.(hú)望 将.(qiāng)进酒 载.(zài)歌载舞 D.答.(dá)礼 田塍.(chéng) 干.(gàn)休所 混.(hún)水摸鱼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极富美感的乳白色弧线机身,饱满的流线形机头,机尾喷涂了翠绿色……红色幕布缓缓打开,C919 在拖车的牵引下,缓缓推出。 B.现金报销,首先填制支出凭单,凭正式发票,由总经理签字,由出纳办理报销手续。现金支出后, 发票要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C.青瓦台相关人士谈到此次会谈气氛时表示:“朴槿惠总统和李克强总理义气相投,很谈得来。用英 语表达就是‘Chemistry’,两人很默契!” D.隋玉玮、田素萍和韩虔主编的这本《浮想联篇记单词》的创新式双重联想记忆法将篇章阅读与四级 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又将四级核心词汇与四级一般词汇串联起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烧饼的大学生,名叫徐江峰,东阳巍山人,今年 22 岁,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专业。正牌 大学生,如今从事的行当——卖烧饼,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 ......。 B.各地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查找问题,带着强烈的问 题意识反思工作,进一步突出重点环节、强化薄弱环节,整改隐患,防患未然 ....。 C.针对丁某在该期间未提供劳动,而贸易公司未支付丁某工资也未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双方行为, 应认定该期间为双方劳动关系的终止..履行状态。 D.有道是“众口难调”, 政府制定“川菜标准”,遵循这种程式化标准做出的菜,是否会招食客待见, 也很难说。政府将权力触角伸得过长,超出其法定的边界,未免..太“讨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改一拆”、“五水共治”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 五年,拆出一片新天地,治出一番新气象。 B.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 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C.小学语文教学应减少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 D.2020 年,基本完成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任务,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 展,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 5.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并按要求答题。(4 分)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不到一个月,多种青蒿素保健品打着“抗癌杀虫”等名 号,已“搭便车”在网上热卖。例如淘宝店家在售一款名为高纯青蒿素的产品,号称美国原装正品,抗疟、 抗肿瘤、白血病,同时还有抗菌作用,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的治疗,目前售价为 90 粒
365元。还有一种“超级青蒿素”产品,60粒售价为410元。此外京东等平台的第三方卖家也有从美国代 购这种青蒿素补充剂、青蒿素植物养生茶的 这些打着青蒿素旗号的产品真有宣称的神奇疗效吗?据了解,其实早在屠呦呦获奖之前好几年,青蒿 素补充剂就已在美国出现了,属于膳食补充剂的一种。曾有一家美国公司在其网站上宣称青蒿素“对病毒 细菌及真菌感染很有效”,具有“处理肠道细菌和寄生虫”和“杀死癌细胞”等功效,该公司的这种行为 被判定为违反多条法律 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分) (2)给新闻拟写一个结尾(不超过20个字) (2分) 6.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后,全世界人民以“ Pray For Paris”的话题为巴黎祈福。 下图是传播最广泛的一张。请大家评述此图的创意。(4分) 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意象写一首小诗,要求含有一定的哲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4分)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 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一个小天井,给人多少 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 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 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
2 365 元。还有一种“超级青蒿素”产品,60 粒售价为 410 元。此外京东等平台的第三方卖家也有从美国代 购这种青蒿素补充剂、青蒿素植物养生茶的。 这些打着青蒿素旗号的产品真有宣称的神奇疗效吗?据了解,其实早在屠呦呦获奖之前好几年,青蒿 素补充剂就已在美国出现了,属于膳食补充剂的一种。曾有一家美国公司在其网站上宣称青蒿素“对病毒、 细菌及真菌感染很有效”,具有“处理肠道细菌和寄生虫”和“杀死癌细胞”等功效,该公司的这种行为 被判定为违反多条法律。 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 。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 (2 分) (2)给新闻拟写一个结尾(不超过 20 个字) (2 分) 6.2015 年 11 月 13 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后,全世界人民以“Pray For Paris”的话题为巴黎祈福。 下图是传播最广泛的一张。请大家评述此图的创意。(4 分) 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意象写一首小诗,要求含有一定的哲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4 分) 土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 8—10 题。(9 分)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 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一个小天井,给人多少 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 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 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
“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 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 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 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 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 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 Ce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 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 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 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 :“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 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 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 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 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 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 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节选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空间美感之一》,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引用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借用老子的话意在表明中国的建筑园林讲求空间艺术,也讲究实用功能。 B.明人的小诗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来欣赏,可见,塞尚的画也追求一种园林式的空间美 C.文中的“山色湖光共一楼”与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样,都深得空间景致 的神韵 D.“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可见中国建筑和园林追求一种包容万千的大气象,空间美感力图 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9.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推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论述的是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却大量引用古诗文、画论,说明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 的艺术特征。 B.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样的园林基本思想中,“行”“游”“居”谈的是建筑的实用性功能, 只有“望”才能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3 “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 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 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 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 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 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 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 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 《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 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 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 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 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 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 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 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 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节选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空间美感之一》,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引用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借用老子的话意在表明中国的建筑园林讲求空间艺术,也讲究实用功能。 B.明人的小诗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来欣赏,可见,塞尚的画也追求一种园林式的空间美 感。 C.文中的“山色湖光共一楼”与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样,都深得空间景致 的神韵。 D.“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可见中国建筑和园林追求一种包容万千的大气象,空间美感力图 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9.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推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论述的是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却大量引用古诗文、画论,说明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 的艺术特征。 B.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样的园林基本思想中,“行”“游”“居”谈的是建筑的实用性功能, 只有“望”才能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C.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的获得与丰富,是靠窗、楼、台、亭、阁、走廊等来完成的。 D.中国园林建筑表现出我们民族独有的空间之美的特点,这与西方审美观截然不同,后者多半是将建 筑孤立起来欣赏 10.谈谈中国园林和建筑的空间美感的民族特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英语老师 谢宗玉 ①早晨,阳光照进教室,照着一颗颗晃动的脑袋和一张张开合的嘴。我们在晨读,我们在大声晨读 别人读的是英语,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我在读语文。英语老师从后面走进教室,我没觉察。他冷不防从 我手中把书抢了,反手就甩了我一个耳光。同时骂道:你妈拉个巴子!一教室沸扬的声音就这样被他突 如其来的耳光给掀哑了,大家愣愣地看着我俩,早晨照进来的阳光这时也有些茫然无措的样子。 ②英语老师扭过头叫道:你们停下来干嘛!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 片灿烂。英语老师拍了一下手,没事般地走了 ③他没事一般,我可不行,我在众目睽睽之下,俯下身把语文课本拾起。然后伏在课桌上,一动也 不动,我能遏止自己的哭声,但止不住的泪水却从我的指缝里快速渗出来。虽然我知道错了,一三五的 早晨该读英语。但我的过错难道就该由这记亳无商量余地的耳光来惩罚吗?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快 了。我从没有被人打过耳光,更没有在这样的广庭众厅下受辱,我满脸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 因为羞耻!我感觉我那个叫自尊心的东西,在这个早晨,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快刀,给拦腰斩断了 ④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不声不响低着头进出教室。而在心中,仇恨的水草却疯了般昂扬生长。是 的,我要报复,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这个让我当众丢丑的家伙!我要用最直接的方法报复,我要 痛快淋漓地拿刀捅了他!……我低着头,一声不响,就这样在自己的幻想中把内心捣鼓得壮怀激烈。那 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来。我最终还是失去了寻刀杀人的耐心,英语老 师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逃过一劫。我后来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发奋读书,将来超过他,再来羞侮他! ⑤但很快就有一事,让我很快进入了两难境地。那天英语老师闯进教室,对教室里的三个同学说 下午帮我去挖薯吧。你,你,还有你,来,把书收起,我们这就走 ⑥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英语老师仿佛早就忘了两个月以前发生的事。但现在他既然点到我了, 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心中的仇恨。我只能敛着头,和另两个同学一起去了他家。我记得一进家门,他就像 个妇人样叨叨唠唠地骂着他的妻子:日日死人,怎么不见你死?!这样骂人的话是我第一次听到,所以 下子就记住了,而且根深蒂固。挖薯时,我时不时就把红薯给挖断了。我应该不是故意这样的。挖薯 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体力活,在家里,这常常是我爸的事。我还太小,力气也小,一锄下去,挖得 不深,红薯往往就被拦腰截断了。我看见英语老师不时地皱着眉头,后来他说:宗玉啊,你书也读得不 好,事也做得不好,以后就等着进棺材吧。我一脸怍羞,我年纪轻轻,没想到他竟把我与棺材联系上了。 心中的恨意一下子又增加了,可手中的活儿并不能停下 ⑦我现在算有些明白他那时为什么脱口就是棺材就是死了。那时他除了当老师,晚上常常替人唱号 歌,哪里死了人,来请他。他一般不拒绝,十里八里也要赶去。他的号歌唱得不错。小时他在茶陵住过, 口的茶陵腔,用茶陵腔唱号歌,他的号歌就别具一格。有时在教室上课,他的声音也拉得好长,像唱 号歌。有时夜里唱号歌唱得太晩,白天上课,他把作业布置下去,就趴在讲桌上睡着了, ⑧挖薯回来后不久,碰上学校组织学生入团。那时入团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我们班当时只有三个名 额,英语老师就把帮他挖过薯的三个同学都推荐上去了。全班同学知道这事后,都议论纷纷。因为如果
4 C.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的获得与丰富,是靠窗、楼、台、亭、阁、走廊等来完成的。 D.中国园林建筑表现出我们民族独有的空间之美的特点,这与西方审美观截然不同,后者多半是将建 筑孤立起来欣赏。 10.谈谈中国园林和建筑的空间美感的民族特点。(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英语老师 谢宗玉 ①早晨,阳光照进教室,照着一颗颗晃动的脑袋和一张张开合的嘴。我们在晨读,我们在大声晨读。 别人读的是英语,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我在读语文。英语老师从后面走进教室,我没觉察。他冷不防从 我手中把书抢了,反手就甩了我一个耳光。同时骂道:你妈拉个巴子!一教室沸扬的声音就这样被他突 如其来的耳光给掀哑了,大家愣愣地看着我俩,早晨照进来的阳光这时也有些茫然无措的样子。 ②英语老师扭过头叫道:你们停下来干嘛!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一 片灿烂..。英语老师拍了一下手,没事般地走了。 ③他没事一般,我可不行,我在众目睽睽之下,俯下身把语文课本拾起。然后伏在课桌上,一动也 不动,我能遏止自己的哭声,但止不住的泪水却从我的指缝里快速渗出来。虽然我知道错了,一三五的 早晨该读英语。但我的过错难道就该由这记毫无商量余地的耳光来惩罚吗?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快 了。我从没有被人打过耳光,更没有在这样的广庭众厅下受辱,我满脸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 因为羞耻!我感觉我那个叫自尊心的东西,在这个早晨,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快刀,给拦腰斩断了。 ④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不声不响低着头进出教室。而在心中,仇恨的水草却疯了般昂扬生长。是 的,我要报复,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这个让我当众丢丑的家伙!我要用最直接的方法报复,我要 痛快淋漓地拿刀捅了他!……我低着头,一声不响,就这样在自己的幻想中把内心捣鼓得壮怀激烈。那 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来。我最终还是失去了寻刀杀人的耐心,英语老 师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逃过一劫。我后来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发奋读书,将来超过他,再来羞侮他! ⑤但很快就有一事,让我很快进入了两难境地。那天英语老师闯进教室,对教室里的三个同学说: 下午帮我去挖薯吧。你,你,还有你,来,把书收起,我们这就走。 ⑥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英语老师仿佛早就忘了两个月以前发生的事。但现在他既然点到我了, 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心中的仇恨。我只能敛着头,和另两个同学一起去了他家。我记得一进家门,他就像 个妇人样叨叨唠唠地骂着他的妻子:日日死人,怎么不见你死?!这样骂人的话是我第一次听到,所以 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根深蒂固。挖薯时,我时不时就把红薯给挖断了。我应该不是故意这样的。挖薯 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体力活,在家里,这常常是我爸的事。我还太小,力气也小,一锄下去,挖得 不深,红薯往往就被拦腰截断了。我看见英语老师不时地皱着眉头,后来他说:宗玉啊,你书也读得不 好,事也做得不好,以后就等着进棺材吧。我一脸怍羞,我年纪轻轻,没想到他竟把我与棺材联系上了。 心中的恨意一下子又增加了,可手中的活儿并不能停下…… ⑦我现在算有些明白他那时为什么脱口就是棺材就是死了。那时他除了当老师,晚上常常替人唱号 歌,哪里死了人,来请他。他一般不拒绝,十里八里也要赶去。他的号歌唱得不错。小时他在茶陵住过, 一口的茶陵腔,用茶陵腔唱号歌,他的号歌就别具一格。有时在教室上课,他的声音也拉得好长,像唱 号歌。有时夜里唱号歌唱得太晚,白天上课,他把作业布置下去,就趴在讲桌上睡着了。 ⑧挖薯回来后不久,碰上学校组织学生入团。那时入团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我们班当时只有三个名 额,英语老师就把帮他挖过薯的三个同学都推荐上去了。全班同学知道这事后,都议论纷纷。因为如果
凭成绩,我们三个没有一个能上。后来,另两个同学就在那次入了团。而我没有。因为我拒绝写入团申 请书。我这样做,一是对英语老师的软性对抗。用老甘的话说,就是非暴力不合作吧。二是在同学们的 冷嘲热讽中,实在没什么脸面写入团申请书 ⑨好在与英语老师总算有分开的一天。初中毕业,我怀揣着仇恨悄悄离开学校。我没有忘记自己的 使命”,我对自己说:有朝一日,我终是要回来的 ⑩可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就为自己幼稚的想法感到好笑了。我看金庸那些侠骨豪情的武打书,江 湖上的似海深仇,都可以一笑泯之。而我与英语老师之间的破事,算得了什么呢?他自己也许根本就没 把这事记在心上,几年过后,我这个人就可能从他头脑中淡出了。 ⑩大学里有天晚上,我与一个同学在法律楼的天台上闲扯,说到中学的事,他居然也有类似的经历 不同的是,他依然把仇恨带在心上。他说:总有一天,我要跑回去指着他的鼻子骂一顿。我听后,不禁 哑然失笑。唉,也许他还没参悟透吧…… ◎不过,回头想想,也许并不完全是少年人的心胸太过狭窄……我们怀揣多深的仇恨上路,说明我们 当时的伤害就有多深。随着时间的淘洗,仇恨也许可以忘记,但伤害之痛在事隔多年想起来,仍可以使 心灵颤抖……那时的心灵是多么柔弱呵,可仿佛没有几个大人(包括老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注意,所 以成长的心灵,注定会遍布刀斫之痕 ⑩英语老师后来教不了英语,就调到邻校一个中学敲钟守门。参加工作后有一次回家,我还真的碰上 他了。我远远见到他,心里猛地颤了一下,然后想也没想,就逃也似的溜了 ⊕走远了,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英语老师他真的很老了……老得让我有说不出的怜悯。 1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一片灿烂。(1分) (2)那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来。(1分) 12.赏析第三段中画线句。(4分) 13.文章插入关于大学时我与同学闲扯的叙述,有什么作用?(4分) 14.怎么理解文章结尾“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4分) 15.结合英语老师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19分) 相州昼锦堂记[宋]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 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 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汘,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
5 凭成绩,我们三个没有一个能上。后来,另两个同学就在那次入了团。而我没有。因为我拒绝写入团申 请书。我这样做,一是对英语老师的软性对抗。用老甘的话说,就是非暴力不合作吧。二是在同学们的 冷嘲热讽中,实在没什么脸面写入团申请书。 ⑨好在与英语老师总算有分开的一天。初中毕业,我怀揣着仇恨悄悄离开学校。我没有忘记自己的 “使命”,我对自己说:有朝一日,我终是要回来的。 ⑩可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就为自己幼稚的想法感到好笑了。我看金庸那些侠骨豪情的武打书,江 湖上的似海深仇,都可以一笑泯之。而我与英语老师之间的破事,算得了什么呢?他自己也许根本就没 把这事记在心上,几年过后,我这个人就可能从他头脑中淡出了。 ⑪大学里有天晚上,我与一个同学在法律楼的天台上闲扯,说到中学的事,他居然也有类似的经历。 不同的是,他依然把仇恨带在心上。他说:总有一天,我要跑回去指着他的鼻子骂一顿。我听后,不禁 哑然失笑。唉,也许他还没参悟透吧…… ⑫不过,回头想想,也许并不完全是少年人的心胸太过狭窄……我们怀揣多深的仇恨上路,说明我们 当时的伤害就有多深。随着时间的淘洗,仇恨也许可以忘记,但伤害之痛在事隔多年想起来,仍可以使 心灵颤抖……那时的心灵是多么柔弱呵,可仿佛没有几个大人(包括老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注意,所 以成长的心灵,注定会遍布刀斫之痕…… ⑬英语老师后来教不了英语,就调到邻校一个中学敲钟守门。参加工作后有一次回家,我还真的碰上 他了。我远远见到他,心里猛地颤了一下,然后想也没想,就逃也似的溜了…… ⑭走远了,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英语老师他真的很老了……老得让我有说不出的怜悯。 1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含义。(2 分) (1)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一片灿烂..。(1 分) (2)那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来。(1 分) 12.赏析第三段中画线句。(4 分) 13.文章插入关于大学时我与同学闲扯的叙述,有什么作用?(4 分) 14.怎么理解文章结尾“我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4 分) 15.结合英语老师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1 题。(19 分) 相州昼锦堂记 [宋]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 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 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