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休息,不工作又怎么办? 但春一面在工作,一面也在游戏,春是快乐的。 春不像夏的沉郁,秋的肃穆,冬的死寂,他是一味活泼,一味热狂,一味生长与发展, 春是年青的。 当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先有股爽朗新鲜之气迎面而至,正如 睡过一夜之后,打开窗户,冷峭的晓风给你带来的那一股沁心的微凉和葱茏的佳色。他给你 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他是初升的太阳,他是才发源的长河,他是能燃烧世界 也能燃烧自己的一团烈火。他是目射神光,长啸生风的初下山时的乳虎,他是奋鬣扬蹄,控 制不住的新驹。他也是热情的化身,幻想的泉源,野心的出发点。他是无穷的无穷。他是希 望的希望。呵!青年,可爱的青年,可羡慕的青年! 青年是透明的,身与心都是透明的。嫩而薄的皮肤之下,好像可以看出鲜红血液的运行, 这就形成他或她容颜之春花的娇,朝霞的艳。所谓“吹弹得破”,的确叫人有这样的耽心。忘 记那一位西洋作家有“水晶的笑”的话,一位年轻女郎嫣然微笑时,那一双明亮的双瞳,那两 行粲然如玉的牙齿,那唇角边两颗轻圆的笑涡,你能否认这“水晶的笑”四字的意义么? 青年是永远清洁的,为了爱整齐的观念特强,青年对于身体,当然时时拂拭,刻刻注意。 然而青年身体里似乎天然有一种排除尘垢的力,正像天鹅羽毛之洁白,并非由于洗濯而来。 又似乎古印度人想像中三十二天的天人,自然鲜洁如出水莲花,一尘不染。等到头上华萎, 五官垢出,腋下汗流,身上那件光华夺目的宝衣也积了灰尘时,他的寿命就快告终了。 青年最富于爱美心,衣履的讲究,头发颜脸的涂泽,每天费许多光阴于镜里的徘徊顾影, 追逐银幕和时装铺新奇的服装的热心,往往叫我们难以了解:或成了可怜悯的嘲讽。无论如 何贫寒的家庭,若有一点颜色,定然聚集于女郎身上。这就是碧玉虽出自小家,而仍然不失 其为碧玉的秘密。为了美,甚至可以忍受身体上的戕残,如野蛮人的文身穿鼻,过去妇女之 缠足束腰。我有个窗友因面麻而请教外科医生,用药烂去一层面皮。三四十年前,青年妇女, 往往就牙医无故拔除一牙而镶之以金,说笑时黄光灿露,可以增加不少的妩媚。于今我还听 见许多人为了门牙之略欠整齐而拔去另镶的,血淋淋地也不怕痛。假如陆判官的换头术果然 灵验,我敢断定必有无数女青年毫不迟疑地祖露其细细粉颈,而去欢迎他靴统子里抽出来那 柄銛利如霜小匕首的。 青年是没有年龄高下之别的,也永远没有丑的,除非是真正的嫫母和戚施。记得我在中 学读书时,眼中所见那群同学,不但大有美丑之分,而且竞有老少之别。凡那些皮肤略为粗 黑,眉目略为庸蠢,身材略为高大,举止略为矜庄些者,总觉得她们生得太“出老”一点,猜 测她们年龄时,总会将它提高若干岁。至于二十七八或三十一二的人一当时文风初开的内 地学生是确有这样年龄一在我们这些比较年轻的一群看来,竞是不折不扣的“老太婆”了这 样的“老太婆”还出来念什么书,活现世!轻薄些的同学的口角边,往往会漏出了这样的嘲笑。 现在我看青年的眼光竟和以前大大不同了,媸妍胖瘦,当然分辨得出,而什么“出老”的感觉, 却已消灭于乌有之乡,无论他或她容貌如何,既然是青年,就要还他一份美,所谓“青春的 美”。挺拔的身躯,轻矫的步履,通红的双颊,闪着青春之焰的眼晴,每个青年都差不多。 从飞机下望大地,山陵原野都一样平铺着,没有多少高下隆注之别,现在我对于青年也许是 坐着飞机而下望吧?哈,坐着年龄的飞机! 但是,青年之最可爱的还是他身体里那股淋漓元气,换言之,就是那股愈汲愈多,愈用 愈出的精力。所渭“青年的液汁”(Laseve de la jeunesse)这真是个不舍书夜,滚滚其来 的源泉,它流转于你的血襟,充盈于你的四肢,泛滥于你的全身,永远要求向上,永远要求 向外发展;它可以使你造成博学,习成绝技,创造惊天动地的事业。青年是世界上的王,它 便是青年王国所拥有的一切财富。 当我带着书踱上讲坛,下望黑压压地一堂青年的时候,我的幻想,往往开出无数芬芳美 丽的花: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李白、杜甫、荷马、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安知他们中 -26-
- 26 - 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休息,不工作又怎么办? 但春一面在工作,一面也在游戏,春是快乐的。 春不像夏的沉郁,秋的肃穆,冬的死寂,他是一味活泼,一味热狂,一味生长与发展, 春是年青的。 当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先有股爽朗新鲜之气迎面而至,正如 睡过一夜之后,打开窗户,冷峭的晓风给你带来的那一股沁心的微凉和葱茏的佳色。他给你 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他是初升的太阳,他是才发源的长河,他是能燃烧世界 也能燃烧自己的一团烈火。他是目射神光,长啸生风的初下山时的乳虎,他是奋鬣扬蹄,控 制不住的新驹。他也是热情的化身,幻想的泉源,野心的出发点。他是无穷的无穷。他是希 望的希望。呵!青年,可爱的青年,可羡慕的青年! 青年是透明的,身与心都是透明的。嫩而薄的皮肤之下,好像可以看出鲜红血液的运行, 这就形成他或她容颜之春花的娇,朝霞的艳。所谓“吹弹得破”,的确叫人有这样的耽心。忘 记那一位西洋作家有“水晶的笑”的话,一位年轻女郎嫣然微笑时,那一双明亮的双瞳,那两 行粲然如玉的牙齿,那唇角边两颗轻圆的笑涡,你能否认这“水晶的笑”四字的意义么? 青年是永远清洁的,为了爱整齐的观念特强,青年对于身体,当然时时拂拭,刻刻注意。 然而青年身体里似乎天然有一种排除尘垢的力,正像天鹅羽毛之洁白,并非由于洗濯而来。 又似乎古印度人想像中三十二天的天人,自然鲜洁如出水莲花,一尘不染。等到头上华萎, 五官垢出,腋下汗流,身上那件光华夺目的宝衣也积了灰尘时,他的寿命就快告终了。 青年最富于爱美心,衣履的讲究,头发颜脸的涂泽,每天费许多光阴于镜里的徘徊顾影, 追逐银幕和时装铺新奇的服装的热心,往往叫我们难以了解;或成了可怜悯的嘲讽。无论如 何贫寒的家庭,若有一点颜色,定然聚集于女郎身上。这就是碧玉虽出自小家,而仍然不失 其为碧玉的秘密。为了美,甚至可以忍受身体上的戕残,如野蛮人的文身穿鼻,过去妇女之 缠足束腰。我有个窗友因面麻而请教外科医生,用药烂去一层面皮。三四十年前,青年妇女, 往往就牙医无故拔除一牙而镶之以金,说笑时黄光灿露,可以增加不少的妩媚。于今我还听 见许多人为了门牙之略欠整齐而拔去另镶的,血淋淋地也不怕痛。假如陆判官的换头术果然 灵验,我敢断定必有无数女青年毫不迟疑地袒露其细细粉颈,而去欢迎他靴统子里抽出来那 柄銛利如霜小匕首的。 青年是没有年龄高下之别的,也永远没有丑的,除非是真正的嫫母和戚施。记得我在中 学读书时,眼中所见那群同学,不但大有美丑之分,而且竟有老少之别。凡那些皮肤略为粗 黑,眉目略为庸蠢,身材略为高大,举止略为矜庄些者,总觉得她们生得太“出老”一点,猜 测她们年龄时,总会将它提高若干岁。至于二十七八或三十一二的人──当时文风初开的内 地学生是确有这样年龄──在我们这些比较年轻的一群看来,竟是不折不扣的“老太婆”了这 样的“老太婆”还出来念什么书,活现世!轻薄些的同学的口角边,往往会漏出了这样的嘲笑。 现在我看青年的眼光竟和以前大大不同了,媸妍胖瘦,当然分辨得出,而什么“出老”的感觉, 却已消灭于乌有之乡,无论他或她容貌如何,既然是青年,就要还他一份美,所谓“青春的 美”。挺拔的身躯,轻矫的步履,通红的双颊,闪着青春之焰的眼睛,每个青年都差不多。 从飞机下望大地,山陵原野都一样平铺着,没有多少高下隆洼之别,现在我对于青年也许是 坐着飞机而下望吧?哈,坐着年龄的飞机! 但是,青年之最可爱的还是他身体里那股淋漓元气,换言之,就是那股愈汲愈多,愈用 愈出的精力。所渭“青年的液汁”(Laséve de la jeunesse)这真是个不舍书夜,滚滚其来 的源泉,它流转于你的血襟,充盈于你的四肢,泛滥于你的全身,永远要求向上,永远要求 向外发展;它可以使你造成博学,习成绝技,创造惊天动地的事业。青年是世界上的王,它 便是青年王国所拥有的一切财富。 当我带着书踱上讲坛,下望黑压压地一堂青年的时候,我的幻想,往往开出无数芬芳美 丽的花: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没有李白、杜甫、荷马、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安知他们中
间,将来没有马可尼、爱迪生、居理夫人一一般的科学家?朱子、王阳明、康德、斯宾塞一 般的哲学家?学经济的也许将来会成为一位银行界的领袖,学政治的也许就仗着他将中国的 政治扶上轨道:学化学或机械的也许将来会发明许多东西,促成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也 许他们中真有人能创无声飞机,携带什么不孕粉,到扶桑三岛二巡礼一回,聊以答谢他们三 年来赠送我们的这许多野蛮惨酷礼品的厚意。不过,我还是希望他们中间有人能向世界宣传 中国优越的文化,和平的王道。向世界散布天下为公的福音,叫那些以相斫为高的剑子们, 初则胎愕相顾,继则心悦诚服啊!青年的前途何等浩荡无涯,何等的不可限量,但能以 致此,还不是靠着他们这“青年的精力”? 春是四季里的良辰,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春天,就该鸟语花香,风和日丽,但淫 雨连绵,接连三四十日之久,气候寒冷得像严冬,等到放晴时,则九十春光,阑珊已尽,这 样的春天岂非常有?同样,幼年多病,从药炉茶鼎间逝去了他的寂寂的韶华:或父母早亡, 养育于不关痛痒者之手,像墙角的草,得不着阳光的温照,雨露的滋润:或生于寒苦之家, 半饿半饱地挨着日子,既无好管养,又受不着好教育,这种不幸的青年,又何尝不多?咳, 这也是春天,这也是青年! 论青年与老年三 培根 一个人也许论年岁很年轻,可是论时数很老成一假如他不曾浪费光阴的话。但是这种 情形是很少见的。一般的情形是青年人就好象人的“初念”一样,不如“再思”明智。盖在思想 上和在年岁上一样,也有少年与老成之别也。然而青年的发明力是比老年人的活泼:而且想 象力也比较容易注入他们的脑筋,并且好象更是若有神助似的。天性中有高热和强烈的欲望 及感受性的人未过中年是不适于做事的,例如久利亚斯·恺撒和塞普谛米亚斯·塞委拉斯是 也。关于这后一位曾有句话道:“他曾度过一个满是错误一—不,满是疯狂一的青春”,然 而他差不多是罗马皇帝中最能干的一位。天性平和的人则能于青年时代做事做得很好:例如 奥古斯塔斯大帝,佛罗伦斯的大公考斯摩斯,加斯顿德福洼,等等是也。在另一方面,老 年而有热心与活气乃是于事业极好的气质也。 青年人较适于发明而不适于判断:较适于执行而不适于议论:较适于新的计划而不适于 惯行的事务。因为老年人的经验,在它的范用以内的事物上,是指导他们的,但是在新的事 物上,则是欺骗他们的。青年人的错误常使事务毁坏:而老年人的错误充其量不过是也许可 以做得更多一点,或者更早一点而已。青年人在执行或经营某事的时候,常常所包揽的比所 能办到的多,所激起的比所能平伏的多:一下就飞到目的上去,而不顾虑手段和程度:荒荒 唐唐地追逐某种偶然遇见的主义:轻于革新,而革新这种举动是会引起新的不便来的:在起 始就用极端的补救之法:并且(这是把一切的错误都加重一倍的)不肯承认或挽救错误,就 好象一匹训练不足的马一样,既不肯停,也不肯转。有年岁的人过于喜欢反对别人,商量事 务商量得过久,冒险过少,后悔太快,并且很少把事务推进到十分彻底的地步的:反之,只 要有点稀松平常的成功,他们就很满足了。无疑地,把这两种人合而用之是好的:这种办法 对于目前好,因为两种年龄的长处可以互相纠正他们的短处:对于将来也好,因为在年老的 人做事的时候,年青的人可以学习,并且,最后,在对外的事情上也是好的,因为当局或掌 一居理夫人:现译为居里夫人。 =扶桑三岛:扶桑原为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此处指日本。 三培根(1561一1626),英国作家、哲学家,著有《伟大的复兴》等。本文选自《培根论说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7-
- 27 - 间,将来没有马可尼、爱迪生、居理夫人一一般的科学家?朱子、王阳明、康德、斯宾塞一 般的哲学家?学经济的也许将来会成为一位银行界的领袖,学政治的也许就仗着他将中国的 政治扶上轨道;学化学或机械的也许将来会发明许多东西,促成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也 许他们中真有人能创无声飞机,携带什么不孕粉,到扶桑三岛二巡礼一回,聊以答谢他们三 年来赠送我们的这许多野蛮惨酷礼品的厚意。不过,我还是希望他们中间有人能向世界宣传 中国优越的文化,和平的王道。向世界散布天下为公的福音,叫那些以相斫为高的刽子们, 初则眙愕相顾,继则心悦诚服……啊!青年的前途何等浩荡无涯,何等的不可限量,但能以 致此,还不是靠着他们这“青年的精力”? 春是四季里的良辰,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春天,就该鸟语花香,风和日丽,但淫 雨连绵,接连三四十日之久,气候寒冷得像严冬,等到放晴时,则九十春光,阑珊已尽,这 样的春天岂非常有?同样,幼年多病,从药炉茶鼎间逝去了他的寂寂的韶华;或父母早亡, 养育于不关痛痒者之手,像墙角的草,得不着阳光的温照,雨露的滋润;或生于寒苦之家, 半饿半饱地挨着日子,既无好管养,又受不着好教育,这种不幸的青年,又何尝不多?咳, 这也是春天,这也是青年! 论青年与老年三 培根 一个人也许论年岁很年轻,可是论时数很老成——假如他不曾浪费光阴的话。但是这种 情形是很少见的。一般的情形是青年人就好象人的“初念”一样,不如“再思”明智。盖在思想 上和在年岁上一样,也有少年与老成之别也。然而青年的发明力是比老年人的活泼;而且想 象力也比较容易注入他们的脑筋,并且好象更是若有神助似的。天性中有高热和强烈的欲望 及感受性的人未过中年是不适于做事的,例如久利亚斯·恺撒和塞普谛米亚斯·塞委拉斯是 也。关于这后一位曾有句话道:“他曾度过一个满是错误——不,满是疯狂——的青春”,然 而他差不多是罗马皇帝中最能干的一位。天性平和的人则能于青年时代做事做得很好;例如 奥古斯塔斯大帝,佛罗伦斯的大公考斯摩斯,加斯顿·德·福洼,等等是也。在另一方面,老 年而有热心与活气乃是于事业极好的气质也。 青年人较适于发明而不适于判断;较适于执行而不适于议论;较适于新的计划而不适于 惯行的事务。因为老年人的经验,在它的范围以内的事物上,是指导他们的,但是在新的事 物上,则是欺骗他们的。青年人的错误常使事务毁坏;而老年人的错误充其量不过是也许可 以做得更多一点,或者更早一点而已。青年人在执行或经营某事的时候,常常所包揽的比所 能办到的多,所激起的比所能平伏的多;一下就飞到目的上去,而不顾虑手段和程度;荒荒 唐唐地追逐某种偶然遇见的主义;轻于革新,而革新这种举动是会引起新的不便来的;在起 始就用极端的补救之法;并且(这是把一切的错误都加重一倍的)不肯承认或挽救错误,就 好象一匹训练不足的马一样,既不肯停,也不肯转。有年岁的人过于喜欢反对别人,商量事 务商量得过久,冒险过少,后悔太快,并且很少把事务推进到十分彻底的地步的;反之,只 要有点稀松平常的成功,他们就很满足了。无疑地,把这两种人合而用之是好的;这种办法 对于目前好,因为两种年龄的长处可以互相纠正他们的短处;对于将来也好,因为在年老的 人做事的时候,年青的人可以学习,并且,最后,在对外的事情上也是好的,因为当局或掌 一 居理夫人:现译为居里夫人。 二 扶桑三岛:扶桑原为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此处指日本。 三培根(1561—1626),英国作家、哲学家,著有《伟大的复兴》等。本文选自《培根论说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权的人是尊重老年人的,而一般人的欢心则是跟着青年人的。但是在道德方面也许青年人较 为优越,如在世情方面老年人较为优越一样。 “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你们的老年人要见异梦”。一有一位犹太经师在讲这句原文的 时候曾由此而推论道,青年人是比老年人更接近上帝的,因为异象是比较异梦清楚的一种启 示。无疑的,世情如酒,越喝越醉人:而年岁多的益处是在乎理解的能力而不在乎意志与感 情方面的德性的。有些人在年岁上有一种早熟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其长处是随着时间消逝的。 这些人中之第一种是那些有点脆薄的聪明,而这种聪明的锋锐是不久就变为迟钝的一流人, 例如修辞学家赫冒简尼斯二,他的著作是非常奥妙的,但是后来他就长成一个愚拙的人了。 第二种是那些具有某种气质,而这种气质较适于青年人而不适于老年的人,如流利丰富的言 辞,就是适于青年而不适于老年的:所以土利论霍坦西亚斯道:“在他的故我已经不适于他 的为人的时候,他还是依然故我”。三第三种是起始的时候所作所为过于崇高以致在后来的 年岁中无法继续保持其伟大的。例如西辟奥阿弗利坎努斯四是也。关于他,里维五曾说道: “他的晚年不及他的初年。” 本章词语 1.青春:指人生的青年时期,己经蕴含着青年是人生的春天之比喻,或者令人联想到 植物繁茂生长的绿色与梦幻般的蓝色。“青春”词意之美,是颜色与季节感性的混和。 2.代沟: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首创的概念,意指同一社会中不同代(不同 年龄阶段)的人群之间产生的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和冲突。 3.人生哲学:探讨人生意义的学问。通俗地讲,是指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意义 何在,才能确定自己个人的为人处事的原则。 圆桌议题 I.《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通过“我”的一次旅行经历表现的? 2.《发现》的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的? 3.散文的结构贵在“形散神不散”,《青春》是如何处理“形散”与“神不散”的关系 的? 4.《人生哲学的一课》是如何通过生活细节的描述来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的? 5.有人说青春是美好的,也有人说青春是忧伤的,还有人说青春是残酷的,我们如何 理解青春的情感特性及其人生意义? 链接 1.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残雪:《山上的小屋》,见《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 3.玛格丽特·米德:《代沟》,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4.杨沫:《青春之歌》,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5.铁凝:《哦,香雪》,见《青年文学》1982年第2期。 6.许广平、鲁迅:《两地书》,见《鲁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穆旦:《玫瑰之歌》,见《穆旦诗全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一见《新约·使徒行传》第2章第17节,是使徒彼得所转述的上帝的话。 二赫冒简尼斯:希腊著名修辞学家,大约生活在罗马皇帝马喀斯·奥瑞利亚斯之世(161一181),尚有著作 存世。 三土利:即西塞罗(前106一前43),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政治家。霍坦西斯亚:与西塞罗同时代的演说家。 西辟奥·阿弗利坎努斯(前234一约前183):古罗马伟人之一。 五里维(前59一17):罗马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史》。 -28-
- 28 - 权的人是尊重老年人的,而一般人的欢心则是跟着青年人的。但是在道德方面也许青年人较 为优越,如在世情方面老年人较为优越一样。 “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你们的老年人要见异梦”。一有一位犹太经师在讲这句原文的 时候曾由此而推论道,青年人是比老年人更接近上帝的,因为异象是比较异梦清楚的一种启 示。无疑的,世情如酒,越喝越醉人:而年岁多的益处是在乎理解的能力而不在乎意志与感 情方面的德性的。有些人在年岁上有一种早熟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其长处是随着时间消逝的。 这些人中之第一种是那些有点脆薄的聪明,而这种聪明的锋锐是不久就变为迟钝的一流人, 例如修辞学家赫冒简尼斯二,他的著作是非常奥妙的,但是后来他就长成一个愚拙的人了。 第二种是那些具有某种气质,而这种气质较适于青年人而不适于老年的人,如流利丰富的言 辞,就是适于青年而不适于老年的;所以土利论霍坦西亚斯道:“在他的故我已经不适于他 的为人的时候,他还是依然故我”。三第三种是起始的时候所作所为过于崇高以致在后来的 年岁中无法继续保持其伟大的。例如西辟奥·阿弗利坎努斯四是也。关于他,里维五曾说道: “他的晚年不及他的初年。” 本章词语 1.青春:指人生的青年时期,已经蕴含着青年是人生的春天之比喻,或者令人联想到 植物繁茂生长的绿色与梦幻般的蓝色。“青春”词意之美,是颜色与季节感性的混和。 2.代沟: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首创的概念,意指同一社会中不同代(不同 年龄阶段)的人群之间产生的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和冲突。 3.人生哲学:探讨人生意义的学问。通俗地讲,是指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意义 何在,才能确定自己个人的为人处事的原则。 圆桌议题 I.《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通过“我”的一次旅行经历表现的? 2.《发现》的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的? 3.散文的结构贵在“形散神不散”,《青春》是如何处理“形散”与“神不散”的关系 的? 4.《人生哲学的一课》是如何通过生活细节的描述来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的? 5.有人说青春是美好的,也有人说青春是忧伤的,还有人说青春是残酷的,我们如何 理解青春的情感特性及其人生意义? 链接 1.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年版。 2.残雪:《山上的小屋》,见《人民文学》1985 年第 8 期。 3.玛格丽特·米德:《代沟》,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年版。 4.杨沫:《青春之歌》,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8 年版。 5.铁凝:《哦,香雪》,见《青年文学》1982 年第 2 期。 6.许广平、鲁迅:《两地书》,见《鲁迅全集》第 11 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7.穆旦:《玫瑰之歌》,见《穆旦诗全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一 见《新约·使徒行传》第 2 章第 17 节,是使徒彼得所转述的上帝的话。 二 赫冒简尼斯:希腊著名修辞学家,大约生活在罗马皇帝马喀斯·奥瑞利亚斯之世(161—181),尚有著作 存世。 三 土利:即西塞罗(前 106—前 43),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政治家。霍坦西斯亚:与西塞罗同时代的演说家。 四 西辟奥·阿弗利坎努斯(前 234—约前 183):古罗马伟人之一。 五 里维(前 59—17):罗马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史》
第三章仁爱,天地最美 孔子二则一 孔子 三年之丧 宰我问:“三年之丧①,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②。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③,钻遂改火④,期可己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⑤?”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 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1、期(可,周年。意思是说,守丧期定为一年己经很长久了。 2、“君子”两句:意谓君子习礼乐不离身:守丧三年,不习礼乐,则礼乐修习之功必流 失。 3、“旧谷”两句:旧谷己吃完,新谷刚收上来,意谓一年过后,该过去的就该过去,该 来的正在来到,人应顺自然的节律,因而一年守丧即可。 4、钻隧:即钻木取火。旧木用完,新木相接,谓之“传薪”。也是说守丧一年即可。 5、“食夫稻”三句:古人以稻为贵,居丧者不食:锦衣为文采之衣,居丧者服素衣。孔 子问宰我:父母之丧,美食而锦衣,内心安不安? 5、予,即宰我。 敬妻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①。妻也者,亲之主也②,敢不 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③,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④, 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 象也⑤。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⑥,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⑦。大王之道也如 此,则国家顺矣⑧。” 【注释】 1、有道:三代的圣王,都敬爱妻子,这是有很深道理的。 2、亲之主:与国君一样,都是祭祀亡亲的主人。这表明妻与夫在家庭价值根源意义上的 平等。 3、亲之后:同是亡亲的后人。这表明,孩子与大人在家庭根本价值意义上的平等。 4、亲之枝:个人的身体,原是双亲的分枝。这表明,个人在家庭家族大生命的意义。 5、百姓之象:身体、妻、子,正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图景。 孔子(前551一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言论汇编。 《三年之丧》选自孔子《论语·阳货》,《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敬妻》选自《礼记·哀公问》,《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29-
- 29 - 第三章 仁爱,天地最美 孔子二则一 孔子 三年之丧 宰我问:“三年之丧①,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②。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③,钻燧改火④,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⑤?”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 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1、期( jī),周年。意思是说,守丧期定为一年已经很长久了。 2、“君子”两句:意谓君子习礼乐不离身;守丧三年,不习礼乐,则礼乐修习之功必流 失。 3、“旧谷”两句:旧谷已吃完,新谷刚收上来,意谓一年过后,该过去的就该过去,该 来的正在来到,人应顺自然的节律,因而一年守丧即可。 4、钻燧:即钻木取火。旧木用完,新木相接,谓之“传薪”。也是说守丧一年即可。 5、“食夫稻”三句:古人以稻为贵,居丧者不食;锦衣为文采之衣,居丧者服素衣。孔 子问宰我:父母之丧,美食而锦衣,内心安不安? 5、予,即宰我。 敬妻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①。妻也者,亲之主也②,敢不 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③,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④, 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 象也⑤。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⑥,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⑦。大王之道也如 此,则国家顺矣⑧。” 【注释】 1、有道:三代的圣王,都敬爱妻子,这是有很深道理的。 2、亲之主:与国君一样,都是祭祀亡亲的主人。这表明妻与夫在家庭价值根源意义上的 平等。 3、亲之后:同是亡亲的后人。这表明,孩子与大人在家庭根本价值意义上的平等。 4、亲之枝:个人的身体,原是双亲的分枝。这表明,个人在家庭家族大生命的意义。 5、百姓之象:身体、妻、子,正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图景。 一 孔子(前 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言论汇编。 《三年之丧》选自孔子《论语·阳货》,《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敬妻》选自《礼记·哀公问》,《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6、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以自己的身体推及百姓的身体,以自己的孩子推及 百姓的孩子,以自己的配偶推及百姓的配偶。 7、忾(x),通“迄”。国君能行三敬,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8、虽然谈到国家,但并不是将仁爱只作为手段。古时的国家,与家庭家族不可分。所以, 国家与家庭、家族,其实是互为目的。其次,能够有普遍的道德影响力的,是国君。 兼爱一 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①: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②,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 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 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③?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 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 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 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 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 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 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己矣!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④? 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 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 人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⑤!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 曰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 1、焉,作“乃”解,下同。 2、攻,治。 3、当,借作尝,作尝试解。 4、恶(w咖):作何解。怎会作出不孝的事呢? 5、“恶得”句:前一“恶”字作“何”解。后以“恶”(读乌)字作“仇恨”解。 6、子墨子:前一“子”字,是弟子尊其师的称谓,犹言夫子。可证这篇为墨子弟子或后学 者所记录。 一墨子(约前468一前376),名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散文家,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本文 选自《墨子》第十四,据孙诒让《墨子闲诂》本。 -30-
- 30 - 6、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以自己的身体推及百姓的身体,以自己的孩子推及 百姓的孩子,以自己的配偶推及百姓的配偶。 7、忾( xì),通“迄”。国君能行三敬,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8、虽然谈到国家,但并不是将仁爱只作为手段。古时的国家,与家庭家族不可分。所以, 国家与家庭、家族,其实是互为目的。其次,能够有普遍的道德影响力的,是国君。 兼爱一 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①;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②,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 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 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③?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 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 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 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 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 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 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④? 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 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 人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⑤!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 曰⑥:“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 1、焉,作“乃”解,下同。 2、攻,治。 3、当,借作尝,作尝试解。 4、恶(wū):作何解。怎会作出不孝的事呢? 5、 “恶得”句:前一“恶”字作“何”解。后以“恶”(读乌)字作“仇恨”解。 6、子墨子:前一“子”字,是弟子尊其师的称谓,犹言夫子。可证这篇为墨子弟子或后学 者所记录。 一墨子(约前 468—前 376),名翟。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散文家,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本文 选自《墨子》第十四,据孙诒让《墨子闲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