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3.0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 指标点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 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 的基本能力。 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案例制作,训练 学生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 指标点32:掌握创意实践的相关 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工作流程。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案例制作,训练 学生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5: 教学目标: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指标点5.2:具有一定的设计研究 达成途径:通过设计创新,设计制作,达到练习目的。 与实施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 自学内容:了解平面构成理论,定义特征。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1.分析平面构成的国内外形势。 2.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2.分析国内外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 3.了解平面构成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平 课外作业: 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能分析出设计作品的构 1.考察国内优秀设计。 成因素和构成手法。 2.临墓优秀平面作品。 第二章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自学内容:通过学习认识好的技法。 L.了解点的概念和形态;掌握点的视觉特征 课堂作业: 和表现形式;掌握点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方 1.进行点的练习。 法。 2.进行线的练习。 2.了解线的概念和形态;掌握线的视觉特征3.进行面的练习。 和情感表达;掌握线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方 课外作业: 法。 进行点线面的综合练习。 3.了解面的概念和形态;掌握面的视觉特征 和表现形式;掌握面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方 法o 4.了解平面中空间的界定;掌握二维空间的 表现形式及空间关系与三维空间的区别。 5,了解二维视觉元素在三维空间中的元素 18
18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3.0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指标点 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 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 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 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案例制作,训练 学生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毕业要求 3: 指标点 3.2:掌握创意实践的相关 工作流程。 教学目标: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 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达成途径:通过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案例制作,训练 学生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5: 指标点 5.2:具有一定的设计研究 与实施能力。 教学目标: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设计创新,设计制作,达到练习目的。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平面构成概论 知识点: 1. 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2. 平面构成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3. 了解平面构成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平 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能分析出设计作品的构 成因素和构成手法。 自学内容:了解平面构成理论,定义特征。 课堂作业: 1.分析平面构成的国内外形势。 2.分析国内外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 课外作业: 1.考察国内优秀设计。 2.临摹优秀平面作品。 第二章 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1. 了解点的概念和形态;掌握点的视觉特征 和表现形式;掌握点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方 法。 2. 了解线的概念和形态;掌握线的视觉特征 和情感表达;掌握线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方 法。 3. 了解面的概念和形态;掌握面的视觉特征 和表现形式;掌握面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方 法。 4. 了解平面中空间的界定;掌握二维空间的 表现形式及空间关系与三维空间的区别。 5.了解二维视觉元素在三维空间中的元素 自学内容:通过学习认识好的技法。 课堂作业: 1. 进行点的练习。 2. 进行线的练习。 3. 进行面的练习。 课外作业: 进行点线面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视觉语言基本元素 2.什么是视觉语言 第三章视觉语言的造型规律 自学内容:了解视觉语言的常用构成方法和 1.基本形(基本元素) 基本的构成关系。 了解基本形的概念和表现形态:掌握从量变到 课堂作业: 质变一基本形的增殖构成,基本形数量逐渐 1进行基本形练习。 增加以后构成的新的视觉效果。 课外作业:用不同的构成方法进行练习。 2.骨骼 了解平面中骨骼的概念和形态;掌握骨骼对画 面和形态的制约;掌握骨骼在二维空间中的应 用方法。 3.构成方法 了解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密集、放射等 构成手法;掌握不同构成方法产生的不同视觉 效果与表达;掌握从二维和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不同的构成方法。 2.视觉语言与空间设计的联系 知识点: 1.视觉语言常用构成方法 2.基本元素及其数量增殖后的构成关系 第四章视觉语言的形式美法则 自学内容:了解形式美法则 了解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 课堂作业:练习平面构成作品。 对称与均衡等法则;掌握形式美的一般法则 结合三维空间进行练习 ;能够在作业练习和设计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形 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 的内容高度统一。 知识点: 1.对比与统一 2.形式美法则在平面上的表达 3.形式美法则在空间上的表达 附注:实验教半安排见《平面构成》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平面构成概论 2 2 目标1、目标3 2 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2 12 14 目标1、目标5 3 视觉语言的造型规律 4 12 16 目标1、目标3 19
19 知识点: 1. 视觉语言基本元素 2. 什么是视觉语言 第三章 视觉语言的造型规律 1. 基本形(基本元素) 了解基本形的概念和表现形态;掌握从量变到 质变——基本形的增殖构成,基本形数量逐渐 增加以后构成的新的视觉效果。 2. 骨骼 了解平面中骨骼的概念和形态;掌握骨骼对画 面和形态的制约;掌握骨骼在二维空间中的应 用方法。 3. 构成方法 了解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密集、放射等 构成手法;掌握不同构成方法产生的不同视觉 效果与表达;掌握从二维和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不同的构成方法。 2. 视觉语言与空间设计的联系 知识点: 1. 视觉语言常用构成方法 2. 基本元素及其数量增殖后的构成关系 自学内容:了解视觉语言的常用构成方法和 基本的构成关系。 课堂作业: 1.进行基本形练习。 课外作业:用不同的构成方法进行练习。 第四章 视觉语言的形式美法则 了解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分割、 对称与均衡等法则;掌握形式美的一般法则 ;能够在作业练习和设计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形 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 的内容高度统一。 知识点: 1. 对比与统一 2. 形式美法则在平面上的表达 3. 形式美法则在空间上的表达 自学内容:了解形式美法则 课堂作业:练习平面构成作品。 结合三维空间进行练习 附注:实验教学安排见《平面构成》实验教学大纲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平面构成概论 2 2 目标 1、目标 3 2 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2 12 14 目标 1、目标 5 3 视觉语言的造型规律 4 12 16 目标 1、目标 3
4 视觉语言的形式美法则 4 12 16 目标3、目标5 合计 12 36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师生互动,图像及音频、视频展演,案例 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 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平面构成》(第2版),幸华泉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日)朝仓直已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撰写人: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20
20 4 视觉语言的形式美法则 4 12 16 目标 3、目标 5 合 计 12 36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师生互动,图像及音频、视频展演,案例 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 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 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平面构成》(第 2 版),幸华泉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年。 参考书:《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日)朝仓直已编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 撰写人: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230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7 建议先修课程:室内设计工程制图、陈设艺术设计 适用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通过对展览的历史和发展,展览的设计艺术,展览的统一形象设计,展览的空间设计, 展览的构成设计,展览的色彩设计,展览的照明设计等知识的学习,掌握展示空间设计原理 与创作技法,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展示设计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展览设计师,必须具备有特殊 的素质和才能。(指标点11、1.2) 2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理解展示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掌握重点和难点的相关概念,能够 利用展示的理论知识进行展示设计。(指标点21) 3教学目标3.通过对展示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展示 环境的综合设计与表达。(指标点5.1)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5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1、1.2、2.1、5.1。 (1)指标点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2)指标点1.2:具有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 (3)指标点5.1:能够在团队中全面承担个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21
21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0230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7 建议先修课程:室内设计工程制图、陈设艺术设计 适用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通过对展览的历史和发展,展览的设计艺术,展览的统一形象设计,展览的空间设计, 展览的构成设计,展览的色彩设计,展览的照明设计等知识的学习,掌握展示空间设计原理 与创作技法,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展示设计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作为一名展览设计师,必须具备有特殊 的素质和才能。(指标点 1.1、1.2) 2.教学目标 2. 要求学生理解展示环境设计的理论知识,掌握重点和难点的相关概念,能够 利用展示的理论知识进行展示设计。(指标点 2.1) 3.教学目标 3. 通过对展示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展示 环境的综合设计与表达。(指标点 5.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5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1、1.2、2.1、5.1。 (1)指标点 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2)指标点 1.2:具有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 (3)指标点 5.1:能够在团队中全面承担个体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半业要求1: 教学目标:能够从理论上学习展示设计的相关知识;了 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 解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要素;了解展示设计的分类;能 能力。 够理解展示设计的空间形式和设计手法。 达成途径:根据展示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将现代空间 展示技术与科学方法合理运用到展示设计中,理解展示 设计的概念。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结课作 业。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展示设计的中的交通设计,展示空 1.2:具有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 间气氛的营造;熟悉展示空间中运用的道具和辅助设施: 理解运用色彩、灯具、材料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达成途径:根据空间展示设计的分类,了解展示设计的 空间形式和创造手法,通过了解空间展示设计的功能与 类型,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结课作 业。 半业要求3: 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掌握展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正确 5.1:能够在团队中全面承担个体 表现设计方案;能独立完成展示设计的作业。 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达成途径:通过对展示设计中的道具类型,以及各种道 具的设计,展示设计的色彩、灯具、材料在实践中的运 用,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及其表现方法来设 计出较为完整的方案。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结课作 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概论 自学内容:展示设计的活动与定义,了解 (一)展示设计与活动的定义 国内外的展示活动。 (二)现代展示的形式 课堂作业: (三)国际性的展示活动 1.商品展示的规范和尺寸是什么? 知识点: 2.国内外优秀展示案例有哪些? 1、最近两届世博会的相关内容 课外作业: 2、现代展示的形式 网上查阅资料 第二章展示的策划与设计 自学内容:人体的比例尺寸、展品陈列与 (一)展示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通道 (二)人体比例尺度 课堂作业: (三)设计与视觉听觉的关系 1.掌握人体与各个空间比例的关系是什 22
22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展示设计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 能力。 教学目标::能够从理论上学习展示设计的相关知识;了 解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要素;了解展示设计的分类;能 够理解展示设计的空间形式和设计手法。 达成途径:根据展示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将现代空间 展示技术与科学方法合理运用到展示设计中,理解展示 设计的概念。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结课作 业。 毕业要求2: 1.2:具有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展示设计的中的交通设计,展示空 间气氛的营造;熟悉展示空间中运用的道具和辅助设施; 理解运用色彩、灯具、材料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达成途径:根据空间展示设计的分类,了解展示设计的 空间形式和创造手法,通过了解空间展示设计的功能与 类型,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结课作 业。 毕业要求3: 5.1:能够在团队中全面承担个体 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教学目标:能够熟练掌握展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正确 表现设计方案;能独立完成展示设计的作业。 达成途径:通过对展示设计中的道具类型,以及各种道 具的设计,展示设计的色彩、灯具、材料在实践中的运 用,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及其表现方法来设 计出较为完整的方案。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结课作 业。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概论 (一)展示设计与活动的定义 (二)现代展示的形式 (三)国际性的展示活动 知识点: 1、最近两届世博会的相关内容 2、现代展示的形式 自学内容:展示设计的活动与定义,了解 国内外的展示活动。 课堂作业: 1.商品展示的规范和尺寸是什么? 2.国内外优秀展示案例有哪些? 课外作业: 网上查阅资料 第二章 展示的策划与设计 (一)展示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二)人体比例尺度 (三)设计与视觉听觉的关系 自学内容:人体的比例尺寸、展品陈列与 通道 课堂作业: 1. 掌握人体与各个空间比例的关系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