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2060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环艺设计基础、设计表现技法 适用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人机工程学是环艺设计专业必修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其艺术性体现于它的审 美价值,科学性体现在它的实用价值。建筑的内部空间主要为人所使用,它几乎所有部分都 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本课程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学概论、人体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应用、人的 感知与反应特征、人的心理特征、人的作业特征、显示器与控制器的设计与布局、作业空 间与作业环境设计、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典型的人机系统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应用范例。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人机工程学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介绍人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各种作用关系,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的 主要功能。(指标点1) 2.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能根据人的体能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要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 科学的方法,做出合理的室内空间和设施家具的设计。最终达到使人在室内的活动高效、安 全和舒适的目的。(指标点3)》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3。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1、3.2 (1)指标点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2)指标点32:掌握创意实践的相关工作流程。 13
13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22060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32;实验(实践)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3 建议先修课程:环艺设计基础、设计表现技法 适用专业(方向):环境设计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人机工程学是环艺设计专业必修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其艺术性体现于它的审 美价值,科学性体现在它的实用价值。建筑的内部空间主要为人所使用,它几乎所有部分都 与人类的活动有关。本课程主要包括:人机工程学概论、人体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应用、人的 感知与反应特征 、人的心理特征、人的作业特征、显示器与控制器的设计与布局、作业空 间与作业环境设计、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典型的人机系统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应用范例。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人机工程学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通过系统介绍人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各种作用关系,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的 主要功能。(指标点 1) 2.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能根据人的体能结构、心理形态和活动需要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 科学的方法,做出合理的室内空间和设施家具的设计。最终达到使人在室内的活动高效、安 全和舒适的目的。(指标点 3)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3。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1、3.2 (1)指标点 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2)指标点 3.2:掌握创意实践的相关工作流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系统介绍人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各种作用 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 关系,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 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人机工程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熟练 的掌握人机工程学的运用和实践,使空间设计更加准确 与严谨。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根据人的体能结构、心理形态和 3.2掌握创意实践的相关工作流 活动需要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出合理 程。 的室内空间和设施家具的设计。最终达到使人在室内的 活动高效、安全和舒适的目的。 达成途径:通过案例教学,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人机工程 学与空间的设计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并完善设计项目方 案。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人机工程学概论 课堂作业: (一)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1.写一篇关于“人体工程学与我们的日 (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及应用范围。 常生活和工作环境存在哪些关联?” (二)人体工程学简介 2.人机工程学在三个阶段的运用 知识点: 1.了解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2.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定义及主要内容、研 究方法; 3.明确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范围。 第二章人体与室内 课堂作业: (一)人体尺寸 1.进行人体测量练习 (1)人体尺寸的测量: 2.根据教师所给室内空间平面图,完成 (2)人体尺寸衡量的标准; 空间设计 (3)常用的人体尺寸。 (二)人体活动 (三)重心问题 (四)肢体的运动出力 (五)静态肌肉施力 (六)人体作业效率 知识点: 14
14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人机工程学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 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系统介绍人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各种作用 关系,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 达成途径:通过人机工程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熟练 的掌握人机工程学的运用和实践,使空间设计更加准确 与严谨。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 掌握创意实践的相关工作流 程。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根据人的体能结构、心理形态和 活动需要等综合因素,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出合理 的室内空间和设施家具的设计。最终达到使人在室内的 活动高效、安全和舒适的目的。 达成途径:通过案例教学,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人机工程 学与空间的设计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并完善设计项目方 案。 评价依据: 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论 (一)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及应用范围。 (二)人体工程学简介 知识点: 1. 了解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2. 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定义及主要内容、研 究方法; 3. 明确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范围。 课堂作业: 1.写一篇关于“ 人体工程学与我们的日 常生活和工作环境存在哪些关联?” 2.人机工程学在三个阶段的运用 第二章 人体与室内 (一)人体尺寸 (1)人体尺寸的测量; (2)人体尺寸衡量的标准; (3)常用的人体尺寸。 (二)人体活动 (三)重心问题 (四)肢体的运动出力 (五)静态肌肉施力 (六)人体作业效率 知识点: 课堂作业: 1. 进行人体测量练习 2. 根据教师所给室内空间平面图,完成 空间设计
1.了解“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的人体工程 学 2.掌握有关人体尺寸及人体测量的知识 3.熟悉常用的人体尺寸,明确其测量标准 第三章人的知觉和感觉与室内环境 课堂作业: (一)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1.以授课教室为基础面积,进行不同功 (二)听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能区域划分 (三)触觉与触觉环境 (1)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2)适应于人的标准的室内环境设计。 知识点: 1.对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人体生理构造及生理活动。 第四章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课堂作业: (一)心理空间 1.论文撰写,根据人体工程学所学知识 (二)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和你本人对设计的理解,在下面的若干命题 (三)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中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完成论文写作。 (四)捷径效应 盲人无障碍设计研究; (五)幽闭恐惧 聋哑人无障碍设计研究: (六)恐高症 生活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重点考虑老 知识点: 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和色盲、色弱等轻微 1.了解人的行为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 残疾人): 2.掌握有关心理空间的知识。 公共设施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医院空间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影剧院空间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商场展示道具中的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家具的无障碍设计: 老人室内设计的无障碍设计; 包装设计的无障碍设计; 其它你所感兴趣的内容(需要和教师沟通 后写作)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小计 1 一、人机工程学概论 8 8 目标1、目标3 2 二、人体与室内 8 8 16 目标1、目标3 15
15 1.了解“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人体工程 学 2.掌握有关人体尺寸及人体测量的知识 3. 熟悉常用的人体尺寸,明确其测量标准 第三章 人的知觉和感觉与室内环境 (一)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二)听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三)触觉与触觉环境 (1)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2)适应于人的标准的室内环境设计。 知识点: 1.对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人体生理构造及生理活动。 课堂作业: 1. 以授课教室为基础面积,进行不同功 能区域划分 第四章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 (一)心理空间 (二)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三)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四)捷径效应 (五)幽闭恐惧 (六)恐高症 知识点: 1.了解人的行为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 2.掌握有关心理空间的知识。 课堂作业: 1. 论文撰写,根据人体工程学所学知识 和你本人对设计的理解,在下面的若干命题 中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完成论文写作。 盲人无障碍设计研究; 聋哑人无障碍设计研究; 生活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重点考虑老 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和色盲、色弱等轻微 残疾人); 公共设施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医院空间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影剧院空间设计中的无障碍设计研究; 商场展示道具中的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家具的无障碍设计; 老人室内设计的无障碍设计; 包装设计的无障碍设计; 其它你所感兴趣的内容(需要和教师沟通 后写作)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一、人机工程学概论 8 8 目标 1、目标 3 2 二、人体与室内 8 8 16 目标 1、目标 3
三、人的知觉和感觉与室内 3 8 8 16 目标1、目标3 环境 四、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 8 16 目标1、目标3 境 合计 32 24 56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师生互动,图像及音频、视频展演,案例 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3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主编:刘盛璜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室内人体工程学》主编:张月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工业设计人机工程》主编:阮宝湘、邵祥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撰写人: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16
16 3 三、人的知觉和感觉与室内 环境 具 8 8 16 目标 1、目标 3 4 四、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 境 8 8 16 目标 1、目标 3 合 计 32 24 56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师生互动,图像及音频、视频展演,案例 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按以下 3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定,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课内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主编:刘盛璜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室内人体工程学》主编:张月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工业设计人机工程》主编:阮宝湘、邵祥华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撰写人: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60060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学分:3.0 课程学时:48(理论学时:12;实验(实践)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适用专业(方向):环境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教学目的:本课程研究二维空间中形态的基本元素、视觉语言和造型规律。通过理论教 学和实践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视觉语言原理,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 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以及平面视觉形象间的构成关系及其表现性, 探索形式美法则在具体构成中的运用,积累表现技法,丰富造型语言,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形 式美感,并在课程中讲授平面构成与空间设计的关系,为将来的环境设计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 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2.教学目标2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 面创新设计; 3救学目标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3、5。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1、3.2、5.2。 (1)指标点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2)指标点32:掌握创意实践的相关工作流程。 (3)指标点52:具有一定的设计研究与实施能力。 17
17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60060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课程学分:3.0 课程学时:48 (理论学时:12;实验(实践)学时:36)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适用专业(方向):环境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教学目的:本课程研究二维空间中形态的基本元素、视觉语言和造型规律。通过理论教 学和实践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视觉语言原理,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 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以及平面视觉形象间的构成关系及其表现性, 探索形式美法则在具体构成中的运用,积累表现技法,丰富造型语言,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形 式美感,并在课程中讲授平面构成与空间设计的关系,为将来的环境设计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 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2.教学目标2 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 面创新设计; 3.教学目标 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3、5。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1、3.2、5.2。 (1)指标点 1.1: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2)指标点 3.2:掌握创意实践的相关工作流程。 (3)指标点 5.2:具有一定的设计研究与实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