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科)教案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基本理论 、中国民族概况 (一)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1、民族概况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千万以上的有:壮族和满族2个民族:人口在千万以下、 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士家、哈尼、 哈萨克、傣、黎等16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拉枯、水 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撒拉、毛南、锡伯等17个民 族:人口在十万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 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13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人以下、五千人以上 的有:独龙、鄂伦春、门巴等3个民族:人口在五千人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赫哲、珞 巴等4个民族。 少数民族的经济类型:有比较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产业活动:有主 要从事渔业经济的;有的从事原始狩猎经济的:有主要从事畜牧业的:有的民族虽然己过波 到接近汉区的农业经济类型,但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生产方法:从事渔猎采集 的民族。 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还有部分资本主义所有制经 济成分: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政 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 度、土司制度。 文化生活:语言种类较多,约80种左右:22个民族使用着28种文字:语言,大体可分 为5个语系、10个语族、15个语支。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萨满教、万物有灵和多神信仰、 祖先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我国自远古至今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自两汉至隋唐,是我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的时期。自宋元至明清,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近 代,中国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何谓民族理论?是指研究和处理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学说。民族理论是由民族观所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民族观就有什么样的民族理论
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科)教案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基本理论 一 、中国民族概况 (一) 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1 、民族概况 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汉族人口有 11.3 亿多人,约 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91.59%;其余 55 个民族共 1 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8.41%。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 1 千万以上的有:壮族和满族 2 个民族;人口在千万以下、 百万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 哈萨克、傣、黎等 16 个民族;人口在百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傈僳、佤、畲、拉祜、水、 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撒拉、毛南、锡伯等 17 个民 族;人口在十万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有:布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 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 13 个民族;人口在一万人以下、五千人以上 的有:独龙、鄂伦春、门巴等 3 个民族;人口在五千人以下的有:高山、塔塔尔、赫哲、珞 巴等 4 个民族。 少数民族的经济类型:有比较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资本主义产业活动;有主 要从事渔业经济的;有的从事原始狩猎经济的;有主要从事畜牧业的;有的民族虽然已过渡 到接近汉区的农业经济类型,但仍沿用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原始生产方法;从事渔猎采集 的民族。 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还有部分资本主义所有制经 济成分;封建农奴制;奴隶制;原始公社制残余。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制度:地主封建制度的保甲制度;世袭封建王公统治的盟旗制度;政 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制度;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支制度;山官制度、千百户制度、头人制 度、土司制度。 文化生活:语言种类较多,约 80 种左右;22 个民族使用着 28 种文字;语言,大体可分 为 5 个语系、10 个语族、15 个语支。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萨满教、万物有灵和多神信仰、 祖先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我国自远古至今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自两汉至隋唐,是我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的时期。自宋元至明清,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近 代,中国由于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 中国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何谓民族理论?是指研究和处理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学说。民族理论是由民族观所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民族观就有什么样的民族理论
中国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 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 践中并吸收历史上中华文化的营养,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历史表明,在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历代政治家、思 想家和国家政权,都产生了自己的民族观,即对民族、民族问题的总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 方针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先秦时代对不同的民族的“族类”划分就己存在。《尚书·尧典》载: “帝曰:吁佛哉,方命他族。”《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传释:“族类也。”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观,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春秋战国以前,包括夏、商、 周时期,夷夏之别是不明确的,夷夏观尚未产生。春秋战国夏族的民族观,即略显狭隘的先 秦夷夏观。秦汉以后,直到清末,传统的民族观即“夷夏观”,在我国封建统治时期,始终占 据了主导地位。孙中山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钢领和政策:“合汉、满、蒙、回、减为一家,相 与和衷共济”,“五大民族,均归平等”。 (2),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 题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立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作指 导,并吸取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创建了中因民族理论。 毛泽东同志的民族问题思想:其一,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革 命传统的民族。其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加强各民 族的大团结,巩固祖国统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其三,经过长期不断探索,为 我国找到并确立了一条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道路一一民族区域自治。其四,明确提出要 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培养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的要求。其五,为了彻底消 灭民族内部的各种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达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繁荣。其六,从 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原则的高度,提出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的 政策。其七,对民族发展规律即民族消亡问题,也作了预测。 邓小平同志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即邓小平民族理论。这一理论主要 回答和指导了如何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的问题。 邓小平民族理论:民族关系即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关系的理论:关于实现“真正 民族平等”的理论: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理论:关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理论: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关于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 合作的理论:关于照顾少数民族利益,着眼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创新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一是 科学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二是深刻揭示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 三是明确提出加快 发展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核心:四是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五是突出强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最高利益,明确提出了“三个离不 开”:六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三股势力”: 七是明确提出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 中国民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 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 践中并吸收历史上中华文化的营养,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历史表明,在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历代政治家、思 想家和国家政权,都产生了自己的民族观,即对民族、民族问题的总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 方针政策。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先秦时代对不同的民族的“族类”划分就已存在。《尚书·尧典》载: “帝曰:吁佛哉,方命他族。”《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传释:“族类也。”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观,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春秋战国以前,包括夏、商、 周时期,夷夏之别是不明确的,夷夏观尚未产生。春秋战国夏族的民族观,即略显狭隘的先 秦夷夏观。秦汉以后,直到清末,传统的民族观即“夷夏观”,在我国封建统治时期,始终占 据了主导地位。孙中山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 与和衷共济”,“五大民族,均归平等”。 (2).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 题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我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作指 导,并吸取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创建了中国民族理论。 毛泽东同志的民族问题思想:其一,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革 命传统的民族。 其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加强各民 族的大团结,巩固祖国统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基本保证。其三,经过长期不断探索,为 我国找到并确立了一条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其四,明确提出要 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培养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的要求。其五,为了彻底消 灭民族内部的各种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达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繁荣。其六,从 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原则的高度,提出了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的 政策。其七,对民族发展规律即民族消亡问题,也作了预测。 邓小平同志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即邓小平民族理论。这一理论主要 回答和指导了如何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 的问题。 邓小平民族理论:民族关系即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关系的理论;关于实现“真正 民族平等”的理论;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理论;关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理论;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关于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 合作的理论;关于照顾少数民族利益,着眼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理论;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创新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一是 科学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二是深刻揭示了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三是明确提出加快 发展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核心;四是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五是突出强调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最高利益,明确提出了“三个离不 开”;六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三股势力”; 七是明确提出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以胡锦族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诗中央:在民族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政笛,作 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于2003年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新 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新世纪新阶段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共十二个方面:一、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 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 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 用。二、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 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三、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 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 将长期存在。四、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 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六、我国是各族人 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固家,祖因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 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 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七、各民族不分人口多 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八、民族区域自 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九、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 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 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 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 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十一 文化是民 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 枝、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律 康素质。十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 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 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3、 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 (二)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首先,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 观的需要。其次,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第 三,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思考题: 1.中国民族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
3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民族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政策,作 出了许多重要的决策。于 2003 年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新 阶段民族工作主题。 新世纪新阶段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共十二个方面:一、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 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 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 用。二、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 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三、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 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 将长期存在。四、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 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六、我国是各族人 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 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 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七、各民族不分人口多 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八、民族区域自 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九、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 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 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 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 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 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十一、文化是民 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 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 康素质。十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 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 发是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3 、 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 (二)学习中国民族理论的意义:首先,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 观的需要。其次,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第 三,学习中国民族理论,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其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思考题: 1.中国民族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怎样的?
2.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中国民族理论有那些特点? 4.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有什么意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 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 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3、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统一国家 (仙)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华夏和四裔五方格局奠定多民族基础 秦统一六国造就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从秦汉至隋唐,各民族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宋元明清,各民族进一步推 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全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觉,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 的人民共和用.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绝不仅仅是军人的职责,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维护祖国的 安全、荣誉和利益也是我国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1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坚决同各种危害国家 安全行为斗争:2.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自己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3.增强民族自尊心 和自豪感,同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做斗争:4.坚定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 4、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 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由于地理、 文化、历史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分化、西化的目标及重点。我们必须要维护祖国统 、稳定与安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分裂渗透活动,高举四个维护的旗帜:坚定地维护国家 的统一,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坚定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坚定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为什么说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3如何理解我国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 二、民族概念表述的历史发展 1、简介 西方的民族概念
4 2.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中国民族理论有哪些特点? 4.学习中国民族理论有什么意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 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 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3、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统一国家 (1)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华夏和四裔五方格局奠定多民族基础 秦统一六国造就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 各民族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从秦汉至隋唐,各民族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宋元明清,各民族进一步推 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全国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觉, 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建立了社会主义 的人民共和国。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绝不仅仅是军人的职责,依据我国宪法规定,维护祖国的 安全、荣誉和利益也是我国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1.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坚决同各种危害国家 安全行为斗争;2.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自己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3.增强民族自尊心 和自豪感,同损害国家尊严的行为做斗争;4.坚定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 4、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 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分化、西化。由于地理、 文化、历史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分化、西化的目标及重点。我们必须要维护祖国统 一、稳定与安全,坚决反对任何形式分裂渗透活动,高举四个维护的旗帜:坚定地维护国家 的统一,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坚定地维护法律的尊严,坚定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为什么说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3.如何理解我国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 二 、民族概念表述的历史发展 1、简介 西方的民族概念
最早一一古希腊: 意大利学者马奇的观点 布伦奇里的8特征:共同的地域、血统、肢体形状、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生 中国的民族概念 古代:“族类”: 最早:南朝顾欢《夏夷论》 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 一词的来源:西方一一日本一一中国 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民族概念 巴克思主义民族概念 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六个基本特征 (1)构成民族的6个基本特征:1.共同历史渊源(A地域渊源(共同地域)、B族体渊源 (共同族源):2.共同生产方式3.共同语言;4.共同文化:5.共同风俗习惯6.共同 心理认同(A成员对民族整体、B民族成员之间)。 (2)中国共产党六个基本特征理论的特点:内容丰富、表达通俗、归纳科学。 (3)民族基本历史类型 三大属性: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物属性 分类的依据:A民族属性(3个)、B民族特征(6个) 具体分类:从自然属性分: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 从社会属性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 民族 3、民族与宗教的区别 1.是不同的社会现象 民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属社会历史范畴:宗教是观念形态,属思想意识范畴。 2.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不同 4、民族与宗教的联系 有的民族全民族信仰宗教:宗教在一些民族的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宗教对一些民族的特 征有重要影响。 5、民族结构 民族结构的内容: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意识结构 民族结构的特点:整体有机性:相关同步性:相对稳定性:自动调节性:动态开放性: 调控可塑性。 民族结构的社会作用:1,民族发展的最大动力在于民族自身的内部活力: 2。民族内部结构对民族关系有重大的影响, 6、民族素质 内容: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意识素质、身体素质
5 最早——古希腊; 意大利学者马奇的观点 布伦奇里的 8 特征:共同的地域、血统、肢体形状、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生 计 中国的民族概念 古代:“族类”; 最早:南朝顾欢《夏夷论》; 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一词的来源:西方——日本——中国 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民族概念 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 1913 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中:“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六个基本特征 (1)构成民族的 6 个基本特征: 1. 共同历史渊源(A 地域渊源(共同地域)、B 族体渊源 (共同族源));2. 共同生产方式;3. 共同语言;4. 共同文化; 5. 共同风俗习惯;6. 共同 心理认同(A 成员对民族整体、B 民族成员之间)。 (2)中国共产党六个基本特征理论的特点:内容丰富、表达通俗、归纳科学。 (3)民族基本历史类型 三大属性:A 自然属性;B 社会属性;C 生物属性 分类的依据:A 民族属性(3 个)、B 民族特征(6 个) 具体分类:从自然属性分: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 从社会属性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 民族 3、民族与宗教的区别 1. 是不同的社会现象: 民族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属社会历史范畴;宗教是观念形态,属思想意识范畴。 2. 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不同 4、民族与宗教的联系 有的民族全民族信仰宗教;宗教在一些民族的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宗教对一些民族的特 征有重要影响。 5、民族结构 民族结构的内容: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意识结构。 民族结构的特点:整体有机性;相关同步性;相对稳定性;自动调节性;动态开放性; 调控可塑性。 民族结构的社会作用:1.民族发展的最大动力在于民族自身的内部活力; 2.民族内部结构对民族关系有重大的影响。 6、民族素质 内容: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意识素质、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