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冲刺新题专练 —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 1.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溶液导电性 电流 0.6 0.2 020v醋酸)/mL T 时间 图 反应物A 生成 反应过程 n(BasoN 图3 图4 A.图1表示向20mL01mol·L-1氯水中逐滴加入0.1mol·L-1醋酸溶液,溶液导 电性随加入酸溶液体积的变化 B.图2表示酸性介质Zn-Cu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T时可能加入 了H2O2 C.图3表示SO2与O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其中T1>T2 D.图4表示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逐步加BaSO4固体后,溶液中c(CO3)的浓度变化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02(g)=CO2(g)+2H2O(g)△H=890.3k/mol B.取50mL0.55mol/ L NaOH(aq和50mL0.50mo/LHCI(aq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 验,用温度计测定HCl(aq)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NaOH(aq)温度,会使中和热△H 偏小 C.500°C、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放热193k,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9)+3H2g)2NH3()△H= 38.6k]. mol-l D.已知25℃C、101KPa条件下:4Al(s)+302(g)=2Al2O3(s)△H 第1页,共23页
第 1 页,共 23 页 高三化学二轮冲刺新题专练 ——化学能与热能( 含解析) 1. 下列图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图 1 表示向20 mL 0.1 mol · L −1氯水中逐滴加入0.1 mol · L −1醋酸溶液,溶液导 电性随加入酸溶液体积的变化 B. 图 2 表示酸性介质Zn − Cu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T 时可能加入 了 H2O2 C. 图 3 表示SO2与O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其中T1 > T2 D. 图 4 表示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逐步加BaSO4固体后,溶液中c(CO3 2−)的浓度变化 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 ⋅ 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g) ΔH = 890.3 kJ/mol B. 取50mL 0.55mol/L NaOH(aq)和50mL 0.50mol/L HCl(aq)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 验,用温度计测定HCl(aq)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NaOH(aq)的温度,会使中和热ΔH 偏小 C. 500℃、30MPa 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 (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 (g) + 3H2 (g) 2NH3 (g) △ H = −38.6kJ ⋅ mol −1 D. 已知25℃、101KPa 条件下:4Al(s) + 3O2 (g) = 2Al2O3 (s) △ H =
28349k]·mol-1,4A(s)+203(g)=2Al2O3(S)△H=-31191k·mol-1, 则O2比O3稳定 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图1表示在此反应过程中 的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 的影响 能量 nola 平衡时 b N,% 反应过程 1011 /mi n起始时mH2) 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由图2信息,从1min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则n(N2)变化曲线 为d C.由图2信息,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H2)=0.09mlL-1min-1 D.图3中温度T1<T2,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 的是b点 4.一定温度下,向10mL040molL-1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 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 t/min 6 V(O2) 17.2 22.4 L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2Fe3++H2O2=2Fe2++021+2H+,②2H202+ 2Fe2++2H+=2H2O+2Fe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第2页,共23页
第 2 页,共 23 页 −2834.9kJ⋅ mol −1,4Al(s) + 2O3 (g) = 2Al 2O3 (s) △ H = −3119.1kJ ⋅ mol −1, 则 O2比 O3稳定 3. 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 (g) + 3H2 (g) ⇌ 2NH3 (g)。图 1 表示在此反应过程中 的能量的变化,图 2 表示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 线,图 3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 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由图 2 信息,从 11min 起其他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则n(N2 )的变化曲线 为 d C. 由图 2 信息,10min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H2 ) = 0.09mol · L −1 · min −1 D. 图 3 中温度T1 < T2,a、b、c 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 的是 b 点 4. 一定温度下,向10 mL 0.40 mol · L −1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 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 t/min 0 2 4 6 V(O2 )/ mL 0 9.9 17.2 22.4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2Fe 3+ + H2O2 = 2Fe 2+ + O2 ↑ +2H +,②H2O2 + 2Fe 2+ + 2H + = 2H2O+ 2Fe 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能 量 E t+g E 反应过程 反应①反应② A.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C.反应2H2O2(aq)=2H2O()+02(g)的△H=E1-E2< D.0~6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3×10-2molL1.min-1 5.下列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能量 生成物 反应物 ①冰雪融化②KMnO4分解制02③铝与氧化铁的反应④钠与水反应⑤ 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⑥碘的升华⑦Ba(OH)2·8H20和NH4C的反应 A.②⑥⑦B.②⑤⑦ C.①②⑤⑥⑦D.③3④ 6.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1/3Fe2O3(s)+C0(g)=2/3Fe(s)+CO2(g),该反应在 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见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T/C 1150 1300 平衡常数K 3.7 A.由表中数据可判断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B.1000°C下Fe2O3与CO反应,tmin达到平衡时c(CO)=2×10-3mo/L,则用CO2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2×10-3/tmol·L-1·min-1 C.为了使该反应的K增大,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c(CO) D.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Fe2O3的用量,不能有效降低炼铁尾气中CO的含量 7.炔烃的偶联反应在开发新型发光材料、超分子等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乙炔发生的 偶联反应为2CH≡CH→CH≡CC≡CH+H2。乙炔偶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 第3页,共23页
第 3 页,共 23 页 A. Fe 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C. 反应2H2O2 (aq) = 2H2O(l) + O2 (g)的ΔH = E1 − E2 < 0 D. 0~6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O2 ) ≈ 3.33 × 10−2mol · L −1 · min −1 5. 下列变化符合图示的是 ( ) ①冰雪融化 ②KMnO4分解制O2 ③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④钠与水反应 ⑤ 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 ⑥碘的升华 ⑦Ba(OH)2 · 8H2O和NH4Cl的反应. A. ②⑥⑦ B. ②⑤⑦ C. ①②⑤⑥⑦ D. ③④ 6. 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1⁄3 Fe2O3 (s) + CO(g) ⇌ 2⁄3 Fe(s) + CO2 (g),该反应在 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见右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T/℃ 1000 1150 1300 平衡常数 K 4.0 3.7 3.5 A. 由表中数据可判断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B. 1000℃下Fe2O3与 CO 反应,t min达到平衡时c(CO) = 2 × 10−3mol/L,则用CO2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2 × 10−3/t mol · L −1 · min −1 C. 为了使该反应的 K 增大,可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c(CO) D.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Fe2O3的用量,不能有效降低炼铁尾气中 CO 的含量 7. 炔烃的偶联反应在开发新型发光材料、超分子等领域有重要研究价值。乙炔发生的 偶联反应为2CH ≡ CH ⇌ CH ≡ CC ≡ CH + H2。乙炔偶联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
中曲线I所示,曲线Ⅱ为改变某一条件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能/Jmoh imfM o5 mol CHc-CHCHg mol CHE 1 mol H,(g) 反应过程 A.曲线I,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B.曲线Ⅱ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 C.曲线Ⅱ对应条件下,第一步反应的AH=+(b-a)kmol-1 D.曲线Ⅱ对应条件下,决定总反应速率的大小是第二步反应 8.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L sO2(g) SO (g)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s(g)与02(g)完全反应生成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2970k/mol B.在相同条件下,SO3(g)比SO2(g)稳定 C.1moS02(g)和2molO2(g)生成1moSO2(g)吸收987k/mol D.S(s)与02(g)反应生成S02(g)的热化学方程式Ss)+02(g)=SO2(g)△H= 95.7k/n 9.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M(g)+ CO3"1g) △F ↑△Hh AH ↓AH MCO (s) MO(s)+CO2(g)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1(MgCO3)>△H1(CaCo3)>0 B.△H2(MgCO3)=△H2(CaCO3)>0 第4页,共23页
第 4 页,共 23 页 中曲线Ⅰ所示,曲线Ⅱ为改变某一条件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B. 曲线Ⅱ改变的条件是加入了催化剂 C. 曲线Ⅱ对应条件下,第一步反应的ΔH = +(b − a)kJ · mol −1 D. 曲线Ⅱ对应条件下,决定总反应速率的大小是第二步反应 8. 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molS(g)与O2 (g)完全反应生成SO2 (g),反应放出的热量< 297.0kJ/mol B. 在相同条件下,SO3 (g)比SO2 (g)稳定 C. 1molSO2 (g)和 1 2 molO2 (g)生成1molSO3 (g)吸收98.7kJ/mol D. S(s)与O2 (g)反应生成SO3 (g)的热化学方程式S(s) + 3 2 O2 (g) ⇌ SO3 (g) △ H = −395.7kJ/mol 9. 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 = Ca、Mg):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 不 正 确的是( ) A. ΔH1 (MgCO3 ) > ΔH1 (CaCO3 ) > 0 B. ΔH2 (MgCO3 ) = ΔH2 (CaCO3 ) > 0
C.△H1(CaCO3)-△H1(MgCO3)=△H3(Ca0)-△H3(MgO) D.对于MgCO3和CaCO3,AH1+△H2>AH3 10.已知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 素形成的单质,A、B、C、D分别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A与C 中均含有10个电子。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B③ 燃① <腿 闻 A.原子半径Z>Y> B.稳定性:A>C C.X、Y、Z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D.反应②和③均为吸热反应 11.下列叙述与对应图像或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原子半径0.741.601521.10099186075082 能量 电流 物 Y Z T时间 生成物 图 图乙反应进程 最高或最低 +2 3、+5-1、+7+1 3、+5+3 化合价 A.图甲表示Zn-Cu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T时可能加入了H2O2 B.由上述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推断③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 C.图乙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E1、E2、△H都会发生改变 D.图丙表示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X、Y、Z、W中X的氢化物酸性最强 12.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Lo(x=0,1234)的能量(k)相对大小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第5页,共23页
第 5 页,共 23 页 C. ΔH1 (CaCO3 ) − ΔH1 (MgCO3 ) = ΔH3 (CaO) − ΔH3 (MgO) D. 对于MgCO3和CaCO3,ΔH1 + ΔH2 > ΔH3 10. 已知 X、Y、Z 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 素形成的单质,A、B、C、D 分别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 A 与 C 中均含有 10 个电子。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 > Y > X B. 稳定性:A > C C. X、Y、Z 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D. 反应②和③均为吸热反应 11. 下列叙述与对应图像或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或最低 化合价 −2 +2 +1 −3、+5 −1、+7 +1 −3、+5 +3 A. 图甲表示Zn—Cu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T 时可能加入了H2O2 B. 由上述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推断③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 强 C. 图乙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E1、E2、△ H都会发生改变 D. 图丙表示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 X、Y、Z、W 中 X 的氢化物酸性最强 12. 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ClOx −(x = 0,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