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冲刺新题专练 —气体除杂分离方式(渗析、层析、升华、吸附等)(含解析)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 ②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③甲烷可以与氯气反应,而乙烯不能与氯气反应 ④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不相同 ⑤2-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4种 ⑥C3H2的二氯代物有4种 ⑦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A.①②⑤⑧B.③④⑤⑦8C.①②46⑦D.①③⑤⑦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明矾、漂白粉、臭氧的净水原理相同 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D.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使用时其用量可以不加限制 3.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来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蒸馏、过滤、结晶、渗析、 盐析等,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所选用方法最合适的是() A.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体-加热蒸干 B.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分离NaNO23和BaSO4的混合物-溶解、过滤 D.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加入BaCl2溶液、过滤 4.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存放浓硝酸时,使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 B.酸碱中和滴定时,若未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5.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英文的“中国”一词又指“瓷器”,中国瓷器驰名世界,其主要成分是SiO2 B.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钾肥含量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发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原 第1页,共16页
第 1 页,共 16 页 高三化学二轮冲刺新题专练 ——气体除杂分离方式(渗析、层析、升华、吸附等)( 含解析)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②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③甲烷可以与氯气反应,而乙烯不能与氯气反应 ④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不相同 ⑤2 −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4种 ⑥C3H8的二氯代物有 4 种 ⑦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⑧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A. ①②⑤⑧ B. ③④⑤⑦⑧ C. ①②④⑥⑦ D. ①③⑤⑦⑧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 明矾、漂白粉、臭氧的净水原理相同 C.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D. 亚硝酸钠是一种食品防腐剂,使用时其用量可以不加限制 3.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来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很多,如蒸馏、过滤、结晶、渗析、 盐析等,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所选用方法最合适的是( ) A. 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体--加热蒸干 B. 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分离NaNO3和BaSO4的混合物--溶解、过滤 D. 除去 NaOH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加入BaCl2溶液、过滤 4. 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存放浓硝酸时,使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 B. 酸碱中和滴定时,若未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 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5. 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文的“中国”一词又指“瓷器”,中国瓷器驰名世界,其主要成分是SiO2 B. 农作物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增加土壤中钾肥含量 C.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发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原
因,这些颗粒物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 D.《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 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C.用稀硝酸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D.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事实不一致的是() A.将红热的铜丝伸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蓝绿色的烟 B.向pH试纸上滴加氯水,先变红后变白 C.向含少量Br2的CCl4中加NaOH溶液,充分振荡,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D.往氯水中加入 NaHco3固体,有气体产生 8.关于下列各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难溶于水 B.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D.苯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9.以下除杂方法(括号内为少量杂质)中,正确的是() 选项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NH4C溶液(FeCl2溶液)|NaOH溶液 过滤 CO2(SO2) 饱和 NaHCO3溶液、浓硫酸 洗气 siO2(Al2O2)NaOH溶液 过滤 NaBr溶液(Na 氯水、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A. A BB C. C D. D 10.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溴水可鉴别苯、CCl4、苯乙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溴乙烷和甲苯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结晶操作时,不会用到玻璃棒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浸没在所蒸馏的液体混合物中 第2页,共16页
第 2 页,共 16 页 因,这些颗粒物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 D.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 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 pH 试纸 C. 用稀硝酸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D. 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 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事实不一致的是( ) A. 将红热的铜丝伸入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蓝绿色的烟 B. 向 pH 试纸上滴加氯水,先变红后变白 C. 向含少量Br2的CCl4中加 NaOH 溶液,充分振荡,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D. 往氯水中加入NaHCO3固体,有气体产生 8. 关于下列各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难溶于水 B. 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D. 苯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9. 以下除杂方法(括号内为少量杂质)中,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H4Cl溶液(FeCl3溶液) NaOH 溶液 过滤 B CO2 (SO2 ) 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洗气 C SiO2 (Al2O3 ) NaOH 溶液 过滤 D NaBr 溶液(NaI) 氯水、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 用溴水可鉴别苯、CCl4、苯乙烯 B. 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 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 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溴乙烷和甲苯 1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蒸发结晶操作时,不会用到玻璃棒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浸没在所蒸馏的液体混合物中
C.用CCl4萃取2水中的2时,所提取的物质应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可依次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2溶液、NaOH溶 液、BaCl2溶液以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某浓度盐酸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之后进行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要用待测液润洗后才能使用 13.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可行的是() A.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 B.乙醇中的乙酸(浓硫酸并加热) C.苯中的溴(NaOH溶液,分液) D.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 14.我国碘缺乏病病区人口约亿多,欽碘地区几乎覆盖全国,为此我国采用在食盐中添 加含碘物质制成含碘食盐,该物质是 A.碘酸钾 B.碘化钾 C.碘单质 D.络合碘 15.下列实验原理及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酒精做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配制1.00molL-Na2CO3溶液时,将称好的Na2CO3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C.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Cl,若沉淀不溶解, 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SOz D.在某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 即证明试样中含有NH4 16.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收集乙酸乙酯 挂 石油分馏 第3页,共16页
第 3 页,共 16 页 C. 用CCl4萃取I2水中的I2时,所提取的物质应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 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可依次向粗盐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NaOH 溶 液、BaCl2溶液以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4 2− 1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某浓度盐酸的 pH 时,先将 pH 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烘干后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之后进行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D. 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要用待测液润洗后才能使用 13. 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种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可行的是( ) A. 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 B. 乙醇中的乙酸(浓硫酸并加热) C. 苯中的溴(NaOH溶液,分液) D. 苯中的苯酚(溴水,过滤) 14. 我国碘缺乏病病区人口约亿多,缼碘地区几乎覆盖全国,为此我国采用在食盐中添 加含碘物质制成含碘食盐,该物质是 A. 碘酸钾 B. 碘化钾 C. 碘单质 D. 络合碘 15. 下列实验原理及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用酒精做萃取剂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 配制1.00mol ⋅ L −1Na2CO3溶液时,将称好的Na2CO3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 HCl,若沉淀不溶解, 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SO4 2− D. 在某试样中加入 NaOH 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气体 即证明试样中含有NH4 + 16. 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收集乙酸乙酯 B. 石油分馏
甲烷与氯气 甲烷与氯气取代 饮和食水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 17.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溴苯中含有溴单质,可用NaOH溶液洗涤,再经分液而除去 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D.用CuSO4溶液和过量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几滴乙醛,加热煮沸观察红色 沉淀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20g.g NaOH D 滤纸 A 称量NaOH固体 配制100mL0.1mol/L的H2SO4溶液 性 家里的食用芝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提纯Fe(OH)3胶体 19.将下列各种物质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 无色的是() A.乙酸 B.乙烯 C.乙醇 D.苯 第4页,共16页
第 4 页,共 16 页 C. 甲烷与氯气取代 D.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 17.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溴苯中含有溴单质,可用 NaOH 溶液洗涤,再经分液而除去 B.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 NaOH 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D. 用CuSO4溶液和过量 NaOH 溶液混合,然后加入几滴乙醛,加热煮沸观察红色 沉淀 1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称量 NaOH 固体 B. 配制100mL0.1mol/L 的H2SO4溶液 C. 家里的食用芝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D. 提纯Fe(OH)3 胶体 19. 将下列各种物质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 无色的是( ) A. 乙酸 B. 乙烯 C. 乙醇 D. 苯
20.不能使橙黄色溴水变成无色溶液的是() A.锌粉 B.用四氯化碳多次萃取 C.氢氧化钾溶液 D.碘化钾溶液 21.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分离碘和酒精 CO2(HCI) 除去CO2中的HCl 饱和Na2CO3溶液 NH4C1 棉花 实验室制氨气 NO一 排水法收集NO 2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测同温同浓度下的Na2CO3和Na2SO3水溶液的pl,确定碳和硫两元素非金属性 强弱 B.向煮沸的1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2饱和溶液制备Fe(OH)2胶体 C.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D.证明铁的生锈与空气有关,可用右图装置来证明 眾U 铁钉 Nc溶液 23.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第5页,共16页
第 5 页,共 16 页 20. 不能使橙黄色溴水变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锌粉 B. 用四氯化碳多次萃取 C. 氢氧化钾溶液 D. 碘化钾溶液 21.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分离碘和酒精 B. 除去CO2中的 HCl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排水法收集 NO 22.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测同温同浓度下的Na2CO3和Na2SO3水溶液的 pH,确定碳和硫两元素非金属性 强弱 B. 向煮沸的 1 mol ⋅ L −1 NaOH 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C. 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D. 证明铁的生锈与空气有关,可用右图装置来证明 23. 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