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第2期 人类学学报 VolXⅢ,No.2 1994年5月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May.,1994 中国和非洲古老型智人 颅骨特征的比较 吴新智 G布罗厄尔 中国科学院古脊推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德国汉堡大学人类生物学研究所德国2000汉堡13) 关键词中国;非洲;古老型智人;形态 内容提要 除了共同具有的许多特征外,中国和非洲的古老型智人还具有一些不问的特征.其中有些 是仅见于此地区而尚未见于被地区者:有些是可见于两地区但有形态细节的差异;有些是在两 地区标本之间有不同的现频率.总的看来非洲古老型智人的形态谱比中国同阶段的标本为 宽.作者对这些划象作了尝试性解释 前言 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早期的人类起源于直立人(广义的),至少其中一部分是解 剖学上现代的人类的祖先.因而将不同大陆的古老型智人进行比较能为理解直立人的扩布 和现代人的起源提供基础性的信息.吴新智(1988)曾对中国和欧洲早期智人化石的一些 形态特征作过初步比较,本文集中于中国和非洲古老型智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 二、材料和方法 表1、图1和图2示本文所包含的中国古老型智人和非洲智人地点。在讨论中也涉及 些早期的解剖学上现代的人类,在后者中,非洲标本有Omo1(埃塞俄比亚), Border Cave 1(南非), Singa(苏丹),其年代均很可能是晚更新世早期( Brauer,1990a;Gro 和 Stringer,1991),中国有柳江、山顶洞和资阳( Wu and Zhang,1985; Chen and Zhang, 1991). 对大多数非洲标本是在模型上观察的,有些测量是在化石上作的。中国材料的研究均 用化石(仅金牛山头骨为例外).本文两作者都分析了所有材料.我们选择了两类形态特 征以供比较;即常见于中国的特征和可见于非洲而不一定见于中国者( Wu and Wu, 1985; brauer,1990b; Aigner,1976;wu,1981; Weidenreich,193)。有些特征未用 收稿日期:1992-11-07 20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
·94 人类学学报 13卷 于本文因为有些细节在模型上不能作出可靠的评定,尽管如此,本文还是提供了关于非洲 和中国的古老型智人的17项性状的变异的新信息,并且给人以两地区之间在形态上有重 迭和差异的印象 图1本文所包含的中国早期智人地点 Chinese early Homo sapiens site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图2本文所包含的非洲智人地点 African Homo sapiens site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Omo Hopefield 20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2期 吴新智等:中国和非洲古老型智人颅骨特征的比较 ·95 表1用于本文的非洲和中国古老型智人的材料 Chinese and African Homo sapiens specimen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地点 国家 年代O万年) 参考文献 大荔Dli 23-18 Chen and 金牛山 Jinniushan 中国 Chen and zhang, 1991 巢县 Chao xian Chen and Zhang, 1991 马坝Mabo 中国 14-12 Chen and Zhang, 1991 许家窑 Xujiayao 12.5-10 Chen and Zhang, 1991 长阳 Changyang 中国 21.5-175 Chen and zhang, 1991 丁村 Dingcun Chen and zhang, 1991 Hopefield 南非 Vrba. 1982 坦桑尼亚 约40 埃塞俄比亚 26-30 J D. Clark(个人通讯,1992) Broken Hill 1 赞比亚 约20 Broken hill 2 赞比亚 约20 Clark. 1989 Florisbad cia LaetoliH. 18 坦桑尼亚 约13 Hay,1987 Eliye Springs 约i-20 Brauer and Leakey, 1986 Omo 2 埃塞比亚 约13 Butzer(个人通讯,1987) 特征的描述 1.额骨鳞部正中矢状隆起 此结构存在于Bodo和 Broken Hill 1号头骨,在后者稍较显著, Hopefield和 Florisbad此隆起较弱; Laetoli18号则更弱.此隆起在 Eliye Springs比其在Bodo和 Broken h训为宽,除了中央部以外,隆起较欠显著( Brauer and Mbua,1992) 在 Hopefield此隆起在冠状缝处约40毫米宽,长约73毫米,其宽度愈向前方愈变 狭。在Bodo,上部宽为35毫米,向前宽度渐减,在模型上难以估计长度,但至少可达 60毫米。在 Broken hill 1号,在冠状缝附近它约宽45毫米,向前逐渐变窄,到距冠状 缝前方30毫米处测为25毫米,这样的宽度维持了20多毫米,在这里,隆起稍向左侧扩 展,向下渐缩窄,终止于冠状缝之前80毫米处 此隆起在 Florisbad形状与 Broken hill 1号大体一致,但较欠显著,长约95毫米, 靠近冠状缝处约3毫米宽.LH18的隆起在其约4毫米宽的上部不易觉察.它向前下渐 变弱,约延伸45毫米,更向前则难于认知,其全长约80毫米,此隆起在 Eliye Springs 形状稍不规则和不对称,似比其它标本为宽,长度约95毫米.它是本文分析的标本中相 对于额鳞尺寸来说最长的隆起 在中国标本中,大荔头骨的正中矢状隆起见之于额鳞中部。隆起从眉间点上方20毫 米处起始,延伸到眉间之后约60毫米处.其最大宽度约22毫米,位于其中段。马坝头骨 额鳞上三分之二的正中部分已丢失,仅可在额鳞下部尚存部分之上部见一弱到中等的正中 矢状隆起,约16毫米宽,金牛山头骨的正中矢状隆起可见于额鳞和顶骨尚保存的正中部 20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
人类学学报 13卷 吴汝康,1988;吕遵谔,1989) 因此,非洲的所有或大多数古老智人标本都在额鳞的上四分之三有正中矢状隆起,或 甚至更长些,这些隆起在绝对值上和相对于其突起程度上都是较为宽阔的。从早期到晚期 在突起的程度上有减弱的趋势.到解剖学上现代的早期类型中,此隆起清楚地进一步减 弱。Omo1号有一脊在额鳞下部跨越眉脊上沟.由前方观之,此脊之纵轴在正中矢状线 的稍偏左处,此头骨额鳞的上和中部没有隆起.Snga很特别,在前囟点之前有一圆形隆 起.它与Omo1号相似在额鳞下部有一短的正中脊跨越眉脊上沟,最后,有一条弱而相 对地较宽的隆起出现在 Border Cave1号的额骨的后半 在中国古老智人标本中保存着额鳞者很少,尽管如此,看来额骨上的这条隆起在绝对 值上较非洲标本为狭,而且与其宽度相比也较高。 在这两个地区,正中矢状隆起都很常见。由本文的描述可见,此结构在此二地区的表 现是不同的,中国的均呈嵴状,而非洲的则呈低的平台状,迄今在中国没有发现“非洲形 状”的隆起,反之也一样,但是这种差异的意义还难于评估,因为正中矢状隆起也常常出 现于中国和印尼的直立人的额骨后部( Brauer end mua,1992).閻口店北京猿人头骨 的此隆起开始于额结节水平或稍后,在1966年发现的标本上它仅局限于额骨的后三分之 这提示见之于大荡(可能金节山也一样〕的隆起不仅与非洲古老型智人不同,与中国 的直立人及解剖学上现代饮本例如资阳或山顶洞102号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后者的额骨上 部有一相对地较宽的大体呈圆形的隆起 前囟隆起 Bodo和 Broken hill 1号均有发育很好的前囟隆起,Bodo者稍强些. Hopefield此隆 起较弱,LH18则很弱,此隆起在Omo2号形态颇特别:其整个额鳞稍弯折使成两面坡 屋顶状,因而前囟隆起界限不清, Eliye Springs和 Florisbad头骨未见此隆起,当此隆起 存在时,在它与额鳞的正中矢状隆起之间没有分界,在中国的古老型智人中未见前隆 起,仅仅马坝前囟点前一小片保存的骨上可能摸到有稍许隆起 在非洲标本有着从缺如到很发达的隆起这样广的变异范围时,中国古老型智人却无变 异。可是它也见之于东亚的直立人例如 Trinil,, Sangiran2和17号以及北京猿人( Brauer and bua,1992).前囟隆起的出现在 ngandong标本中也有变异,或许,前囟点周围 骨质减弱伴随着减弱的额隆起是中国古老型智人进化的特征,可是资阳头骨上明确的前囟 隆起使进化图景更加复杂 3.眉间区顶面观 这一区域由上面看的轮廓在 Broken Hill 1号,LH18号和 Florisbad呈凹形.在 Bodo头骨此处看来颇直或稍凹,大荔和马坝此区是凹形,金牛山颇直.因此在非洲和中 国古老型智人中,此区轮廓变异相似,从凹到直.非洲的三具早期现代人头骨此区大体是 凹的,在中国解剖学上现代标本中此区的变化有凹有直有凸 4.额骨鳞部正中矢状轮廓 表2显示,表达额骨的最突隆部分的相对位置的两项指数在非洲古老型智人标本中分 别变异于0.43到0.58之间和045到054之间.此二指数在中国的大荔和马坝分别为 043与045和043与047.因而中国标本的指数接近于非洲样品变异范围的下端,即额 骨轮廓的最突出部的位置颇为近前方两地区早期现代人标本的额骨轮廓形状相似。两个 20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2期 吴新智等:中国和非洲古老型智人颅骨特征的比较 97 中国古老型智人的曲线高度指数(表2)与 Florisbad及 Jebel Irhoud的晚期古老型标木 相似。 表2描记额骨正中矢状轮廓的测量和指数 Measurements and indices describing the sagittal contour of the frontal bone g-b弦眉间点区段gb矢高n-b弦鼻根点区段指数I指数Ⅱ指数Ⅲ II nd MIrd hord subtense subtense chord subtense ndex fraction 29e 29r/d29e/d29c/29 乍洲古老型智人 African archaic Homo sapiens Hopefield 114.0 590 0.52 Broken Hill I 690 16.0 0.13 20.5 0.17 LaetolH. 18 111.0 0.14 57.0 Jeb, Irhoud 1 4.5 44.5 1070 0,17 045 11l.0 非洲早期现代型智人 African early modern Homo sapiens Omo I 23.0 132.0 0.17 111.5 118.0 49 Border Cave 1 113.0 27.0 116.0 5L0 0.24 中国古老型智人 Chinese archaic Homo sapiens 大荔Dai 113.0 490 95 115.0 0.17 马坝Maba 113.0 51.0 1160 55.0 0.17 0.47 中国早期现代型智人 Chinese( carly) modern Homo sapiens 柳江 Liujian 115.0 520 24.0 117.0 021 资阳 Ziyang 22.0 108.0 47.0 0.21 044 注:除 Jebel irhoud和omo外均测自化石,测量号码按1988年出版的马丁人类学教科书第4版 All measurements except those of Jebel Irhoud and Omo were taken on original specimens Nos of variables according to Brauer (1988) 5.两侧颞上线间最短距离的位置(图版Ia-d) 此二线间的最短距离在 Broken h号位于顶骨前部.在 Hopefield和LH8号此最 短距离在颞线与冠状缝交汇处,在此二头骨以及 Eliye Springs两侧颞线几乎彼此平行于 额骨后部.在Omo2号颞线间最短距离(约106毫米)的位置似约在冠状缝与眼眶间之 中点;两侧 Stephania之间距离为112毫米,因而Omo2号居于上述头骨与早期现代人 (如 Broder Cave1号及 Singa)之间,后一头骨的此最短距离距眼眶不远, Ndutu似乎在 这一方面与其它古老型智人标本相反,其最狭处接近眼眶 20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