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第一节车辆行驶原理 车辆总体动力学主要研究车辆总体的受力情况及力的转移 变化、平衡规律。 车辆的行驶方程为:£=∑F (7-1) 一、驱动力 F--驱动力, ∑F-行驶阻力之和 汽车的驱动力为: T,--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N·m), r--车轮半径(m) 由于作用在车轮上的转矩T是由发动机产生 并经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的,因此有: 图7-1汽车的驱动力 T,=Tigigio●7m T。--发动机转矩; 。--变速器的传动比: 。--主减速器的传动比: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 便址析械与电子工程学现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八章 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车辆总体动力学主要研究车辆总体的受力情况及力的转移 变化、平衡规律。 车辆的行驶方程为: 一、驱动力 汽车的驱动力为: 车轮半径( ) 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 ) m N m , − − − − • = r T r T F t t t − −驱动力 − −行驶阻力之和 = − F F F F t t , (7 1) 由于作用在车轮上的转矩Tt是由发动机产生 并经过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的,因此有: 主减速器的传动比; 传动系的机械效率。 发动机转矩; 变速器的传动比; − − − − − − − − = • • • T t q g t t q g T i T i T T i i 0 0 第一节 车辆行驶原理
第八章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第一节车辆行驶原理 对装有分动器、轮边减速器、液力传动等装置的车辆,上 式中应计入相应的传动比和机械效率,因而驱动力为: 驱动力的产生需要两个作用: 1.依靠发动机提供转矩,经过传动系统改变大小和方向后, 传递给驱动轮一定的驱动力矩,进而提供引发驱动力的沿轮胎 切向方向的作用力,这是产生驱动力内部条件。 2.依靠驱动轮与地面的相互作用,把驱动轮对地面的作用 力转化为地面对驱动轮切向方向的反作用力,这是产生驱动力 的外部条件。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械与电子工程学用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八章 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对装有分动器、轮边减速器、液力传动等装置的车辆,上 式中应计入相应的传动比和机械效率,因而驱动力为: 驱动力的产生需要两个作用: 1.依靠发动机提供转矩,经过传动系统改变大小和方向后, 传递给驱动轮一定的驱动力矩,进而提供引发驱动力的沿轮胎 切向方向的作用力,这是产生驱动力内部条件。 2.依靠驱动轮与地面的相互作用,把驱动轮对地面的作用 力转化为地面对驱动轮切向方向的反作用力,这是产生驱动力 的外部条件。 r T i i F t q g T t • • • = 0 第一节 车辆行驶原理
第八章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第一节车辆行驶原理 二、行驶阻力 汽车的行驶总阻力为: ∑F=F,+F+F+F (7-5) F,--滚动阻力: F。--空气阻力: F--坡度阻力: F--加速阻力。 由(7-1)和(7-5)得: F,=E-+E+E) 址预被与电子工程学候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八章 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二、行驶阻力 汽车的行驶总阻力为: 加速阻力。 坡度阻力; 空气阻力; 滚动阻力; − − − − − − − − = + + + − j i w f f w i j F F F F F F F F F (7 5) 由(7-1)和(7-5)得: ( ) Fj = Ft − Ff + Fw + Fi 第一节 车辆行驶原理
第八章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第一节车辆行驶原理 三、车辆行驶的驱动 附着条件 (一)驱动条件 汽车行驶的第一个条件: E≥F+F,+F (二)附着条件 汽车行驶的第二个条件: F≤F=Fo●p p一一附着系数: F。一一驱动轮上支撑的重力: z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F,+F+F≤F,≤FO●p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八章 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三、车辆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一)驱动条件 汽车行驶的第一个条件: (二)附着条件 汽车行驶的第二个条件: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 —驱动轮上支撑的重力; — —附着系数; z t z F F F = F • Ft Ff + Fw + Fi Ff + Fw + Fi Ft Fz • 第一节 车辆行驶原理
第八章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第二节汽车总体受力分析 汽车加速上坡时所受的外力 m Gsin a 图7-2汽车加速上坡受力图 图中:G一汽车重力: a—道路坡度角: T、Te一作用在前、后轮上的滚动阻力偶矩: T、T2一作用在前、后轮上的惯性阻力偶矩; F、F2一作用在前、后轮上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Fx、F如—作用在前、后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九g—汽车质心高; hw—风压中心高: L一汽车轴距; a,b一汽车质心至前、后轴之距离。 址新械与电子程学候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汽车拖拉机学》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第八章 拖拉机汽车动力学 一、汽车加速上坡时所受的外力 第二节 汽车总体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