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了“人之所以异 于禽兽者”的观点。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 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 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 之心,智也
v 孟子提出了“人之所以异 于禽兽者”的观点。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 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 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 之心,智也
荀子认为人性有两部 分:性和伪。性是人先 天的动物本能,是恶; 伪是人后天的礼乐教化, 是善。性(动物本能) 的实质是各种欲望,如 果顺从性,人就会为满 足欲望不择手段,导致 道德沦丧、天下大乱。 圣人知道性是恶的,所 以创制礼义道德,“化 性起伪”,用伪取代性, 使人变善
荀子认为人性有两部 分:性和伪。性是人先 天的动物本能,是恶; 伪是人后天的礼乐教化, 是善。性(动物本能) 的实质是各种欲望,如 果顺从性,人就会为满 足欲望不择手段,导致 道德沦丧、天下大乱。 圣人知道性是恶的,所 以创制礼义道德, “化 性起伪” ,用伪取代性, 使人变善
孟子和荀子,一个主张人性善,一个主张人性恶。 孟子认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 不善,水无有不下。”正是因为他们对人性概念的 不同理解,使得他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主张 上也有一定区别。孟子主要倾向于“寡欲”、“思 诚”、“内省”的方法,使仁、义、礼、智“四 端 扩而充之”,从而达到“尽其 “知 其性”的境地。 荀子则主要倾向于用“起礼义”、“制法度”的方 法,“化性起伪”—通过人为努力转化所谓“恶 的人性,而获得所谓“善”的品质,达到“性伪合 而天下治”的目的
v 孟子和荀子,一个主张人性善,一个主张人性恶。 v 孟子认为: “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 不善,水无有不下。 ” 正是因为他们对人性概念的 不同理解,使得他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主张 上也有一定区别。孟子主要倾向于“寡欲” 、 “思 诚” 、 “内省”的方法,使仁、义、礼、智“四 端” , “扩而充之” ,从而达到“尽其心” 、 “知 其性”的境地。 v 荀子则主要倾向于用“起礼义” 、 “制法度”的方 法, “化性起伪”——通过人为努力转化所谓“恶” 的人性,而获得所谓“善”的品质,达到“性伪合 而天下治”的目的
课堂笑话 现在的人都将“忘八蛋”骂成“王八蛋” 虽一字之差,其义远甚。现在的人,将这个词 解释为从鸟龟、甲鱼之形态引来,骂那些说话不 算话、遇事缩头的人。但“王”字终无从所来 无从所解。实际上是忘八蛋,而不是王八蛋也 这就要谈到三纲五常了!那记载上说呀,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三纲; 礼、智、信,是为五常。这八条,是封建社会道 德伦理的最根本的标准,是士大夫包括一般人的 立身于社会的根本,作为一个人,忘记了这八条 做人的根本,就是“忘八”呀,加一“蛋”子以 示轻蔑之至,就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课堂笑话 v 现在的人都将“忘八蛋”骂成“王八蛋” , 虽一字之差,其义远甚。现在的人,将这个词, 解释为从乌龟、甲鱼之形态引来,骂那些说话不 算话、遇事缩头的人。但“王”字终无从所来, 无从所解。实际上是忘八蛋,而不是王八蛋也! 这就要谈到三纲五常了!那记载上说呀,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三纲;仁、义、 礼、智、信,是为五常。这八条,是封建社会道 德伦理的最根本的标准,是士大夫包括一般人的 立身于社会的根本,作为一个人,忘记了这八条 做人的根本,就是“忘八”呀,加一“蛋”子以 示轻蔑之至,就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845年春天马克思首 先冲破了种种迷雾,写 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指出: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 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 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 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v 1845年春天马克思首 先冲破了种种迷雾,写 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指出: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 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 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 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