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佛西“农民戏剧”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首先是提供农民能够接受与欣赏的剧本。熊佛 西和他的学生、朋友在定县先后根据传统故事、 诗歌改编了《卧薪尝胆》、《兰芝与仲卿》,创 作了《屠夫》、《过渡》、《锄头健儿》等剧作 其次是培养农民演员,以后又发展为“农民自 己演剧给自己看”,到1934年,训练了13个农 民剧团,以后又重点培养了两个农民实验剧团 演出剧目有《四个乞丐》、《牛》、《狐仙庙》 等
熊佛西“农民戏剧”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首先是提供农民能够接受与欣赏的剧本。熊佛 西和他的学生、朋友在定县先后根据传统故事、 诗歌改编了《卧薪尝胆》、《兰芝与仲卿》,创 作了《屠夫》、《过渡》、《锄头健儿》等剧作; 其次是培养农民演员,以后又发展为“农民自 己演剧给自己看”,到1934年,训练了13个农 民剧团,以后又重点培养了两个农民实验剧团, 演出剧目有《四个乞丐》、《牛》、《狐仙庙》 等;
其三是建立适应农民戏剧要求的“剧场” 经过室内演出与到各村游行公演的试验,最后 创造了以“跳岀镜框,与观众握手;揭开屋顶 打破围墙,与自然同化”为特色的“露天剧 场 最后,是探讨“观众与演员混合”的新式 演出方式。经过实验,创造了“台上台下沟通 式”、“观众包围演员式 演员包围观众 式 “流动式”等多种形式。在追求演员与 观众的新关系背后,显然包含着戏剧观念上的 深刻变化
其三是建立适应农民戏剧要求的“剧场” 。 经过室内演出与到各村游行公演的试验,最后 创造了以“跳出镜框,与观众握手;揭开屋顶, 打破围墙,与自然同化”为特色的“露天剧 场”; 最后,是探讨“观众与演员混合”的新式 演出方式。经过实验,创造了“台上台下沟通 式” 、 “观众包围演员式” 、 “演员包围观众 式” 、 “流动式”等多种形式。在追求演员与 观众的新关系背后,显然包含着戏剧观念上的 深刻变化
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 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1929年11月,作为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的欧阳予倩,著文提出戏剧发展必须走 职业化”的道路,并且规划了实现职业 化的具体蓝图。 其中的关键是话剧剧本的创作:中国的话 剧要在中国观众中立足,必须要有本民族 自己的,能够与世界及传统戏剧大师并肩 而立的现代剧作家,创造出能够打动亿万 人心灵的高质量的剧作,这一历史的呼唤 很快就得到了回应,1934年7月曹禺的《雷 雨》正式发表
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 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1929年11月,作为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的欧阳予倩,著文提出戏剧发展必须走 “职业化”的道路,并且规划了实现职业 化的具体蓝图。 其中的关键是话剧剧本的创作:中国的话 剧要在中国观众中立足,必须要有本民族 自己的,能够与世界及传统戏剧大师并肩 而立的现代剧作家,创造出能够打动亿万 人心灵的高质量的剧作,这一历史的呼唤, 很快就得到了回应,1934年7月曹禺的《雷 雨》正式发表
《雷雨》的特殊贡献在于它达到了文学性与舞 台性的高度统 它将题材、主题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戏剧结 构的严谨,情节的曲折、动人,戏剧冲突(包括 性格冲突)的尖锐、紧张,人物性格的鲜明,潜 台词与细节的丰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舞1 术、灯光、声晌、道具..和谐的整体感,诗的 意境的精心营造. ···· 合为一体,既是精美的戏 剧艺术,又可以取得商业性的演出效果。 应该说直到曹禺的出现才使这两个条件得到 真正的满足,欧阳予倩的中国话剧职业化的规划 终于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雷雨》的特殊贡献在于它达到了文学性与舞 台性的高度统一: 它将题材、主题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戏剧结 构的严谨,情节的曲折、动人,戏剧冲突(包括 性格冲突)的尖锐、紧张,人物性格的鲜明,潜 台词与细节的丰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舞台美 术、灯光、声响、道具……和谐的整体感,诗的 意境的精心营造……,合为一体,既是精美的戏 剧艺术,又可以取得商业性的演出效果。 应该说直到曹禺的出现才使这两个条件得到 真正的满足,欧阳予倩的中国话剧职业化的规划 终于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由“大剧场”培育的剧作家中,曹禺是首屈· 指的。除曹禺之外,最重要的剧作家是夏衍 (19001996)。 1936年,夏衍创作了“讽喻史剧”《赛金花》 用了漫画的夸张手法,来讽刺当权者的不抵抗甚 至卖国求荣的政策。稍后又写了历史剧《秋瑾》 (原名《自由魂》)这是以清未女革命家秋瑾为 主角,通过对她的性格刻画来表彰革命家为事业 献身的精神及其历史的教训的。 这些剧作,虽然显示出夏衍的剧作才能及戏剧 风格的某些特点,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剧中人 物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倾向。直到学习了曹禺的 《雷雨》与《原野》,才懂得“必须写人物、性 格、环境
由“大剧场”培育的剧作家中,曹禺是首屈一 指的。除曹禺之外,最重要的剧作家是夏衍 (1900—1996)。 1936年,夏衍创作了“讽喻史剧”《赛金花》, 用了漫画的夸张手法,来讽刺当权者的不抵抗甚 至卖国求荣的政策。稍后又写了历史剧《秋瑾》 (原名《自由魂》)这是以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为 主角,通过对她的性格刻画来表彰革命家为事业 献身的精神及其历史的教训的。 这些剧作,虽然显示出夏衍的剧作才能及戏剧 风格的某些特点,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将剧中人 物作为时代传声筒的倾向。直到学习了曹禺的 《雷雨》与《原野》,才懂得“必须写人物、性 格、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