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0年代的新诗 教学目标: 了解此期新诗创作整体情况、各流派创 作特色和发展变化。 重点难点 1、了解第一个十年新诗大致的流变过 程。 2、把握新诗内部几个结构性调整的口 号与策略 3、重点了解有影响的诗论
第四章 20年代的新诗 教学目标: 了解此期新诗创作整体情况、各流派创 作特色和发展变化。 重点难点: 1、了解第一个十年新诗大致的流变过 程。 2、把握新诗内部几个结构性调整的口 号与策略。 3、重点了解有影响的诗论
知识点: 诗界革命、胡适《论新诗》、《尝试 集》、初期白话诗、郭沫若及自由体诗、 湖畔诗人、小诗体、前期新月派、纯诗 早期象征诗派
知识点: 诗界革命、胡适《论新诗》、《尝试 集》、初期白话诗、郭沫若及自由体诗、 湖畔诗人、小诗体、前期新月派、纯诗、 早期象征诗派
第一节概述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 开端,而“五四”新诗运动则是“五四”新文 学运动的先声。 “五四”新诗运动开辟了我国诗歌发展 的新道路,不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是在 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 概述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 开端,而“五四”新诗运动则是“五四”新文 学运动的先声。 “五四”新诗运动开辟了我国诗歌发展 的新道路,不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是在 中国诗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晚清"诗界革命"局限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 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 式上的解放入手 这正是总结了晚清 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革命的历史经验,而 做出的战略选择。 照诗 法 詩 南 國 朝 詞
(一)晚清"诗界革命"局限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 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 式上的解放入手。-------这正是总结了晚清 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革命的历史经验,而 做出的战略选择
诗界革命 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明 清时期,诗歌呈现衰落趋势有识者早已 表示不满并力图改变。 同治七年(1868),黃遵宪作《杂感》诗 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 表示要“ 诗界革命的早期 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二十三年之间, 他们开始试作“新诗 当时,资产阶级改良派正企图融合佛 黄遵宪 孔、耶三教的思想资料,创立一种为维新 运动服务的新学。因此,他们相约作诗 “非经典语不用”(《饮冰室诗话》)
诗界革命 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明 清时期,诗歌呈现衰落趋势,有识者早已 表示不满,并力图改变。 同治七年(1868),黄遵宪作《杂感》诗, 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 表示要“我手写我口”。诗界革命的早期 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二十三年之间, 他们开始试作“新诗” 。 当时,资产阶级改良派正企图融合佛、 孔、耶三教的思想资料,创立一种为维新 运动服务的新学。因此,他们相约作诗 “非经典语不用”(《饮冰室诗话》)。 黄遵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