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 年(1937年—1949年) 第十六章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思潮 第三个十年的创作是指从1937年7月抗战 爆发到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时间 的创作。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共计12年
第三编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 年 (1937年——1949年) 第十六章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思潮 第三个十年的创作是指从1937年7月抗战 爆发到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时间 的创作。其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共计12年
第一节、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 的文学分割并存 、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 进程。 1937年芦沟桥事变以后,广大 文艺工作者纷纷走出都市的“亭 子间”,深入到乡村和战争前线 投入到抗日救亡与民族解放运动 中去,全国的文学格局因此发生 了重要的变化。新的格局是随着 战争的进程而逐渐呈现出来的。 从空间上看,抗战和40年代的文 学可以分为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
第一节、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 的文学分割并存 一、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 进程。 1937年芦沟桥事变以后,广大 文艺工作者纷纷走出都市的“亭 子间”,深入到乡村和战争前线, 投入到抗日救亡与民族解放运动 中去,全国的文学格局因此发生 了重要的变化。新的格局是随着 战争的进程而逐渐呈现出来的。 从空间上看,抗战和40年代的文 学可以分为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
战时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发展风貌 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 国统区 政治区域解放区 论陷区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货币上海“孤岛” 行銀中鑒 圓百壹 9 旧南京总统府 百壹田 百壹
战时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发展风貌 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 国统区 政治区域 解放区 沦陷区 上海“孤岛” 旧南京总统府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货币
国统区: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当时面积最大; 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武装根据地; 沦陷区 本侵略军占领的地区和上海,“孤岛”,即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租界处子被包围之中,直 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日军进入租界区的这 段时间。 解放区土改 产
◼ 国统区: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当时面积最大; ◼ 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武装根据地; ◼ 沦陷区: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地区和上海“孤岛”,即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租界处于被包围之中,直 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日军进入租界区的这 段时间。 解 放 区 土 改
■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的文学可以分为抗战初期 (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 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 年9月—1949年9月)。 ■抗战初期文学在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情势下, 表现出统一的战斗精神和普遍高昂的爱国热情, 群众性、小型化的创作盛极一时 ■以武汉失守为转折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内 政治形势逆转,社会心理和时代情绪为之一变。 文学在表达坚持抗敌、反对分裂的呼声之外,增 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这时的文学 表现出凝重,深沉的格调
◼ 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的文学可以分为抗战初期 (1937年7月—1938年10月),抗战中期(1938年 10月—1944年9月),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 年9月—1949年9月)。 ◼ 抗战初期文学在全民抗战、同仇敌忾的情势下, 表现出统一的战斗精神和普遍高昂的爱国热情, 群众性、小型化的创作盛极一时。 ◼ 以武汉失守为转折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内 政治形势逆转,社会心理和时代情绪为之一变。 文学在表达坚持抗敌、反对分裂的呼声之外,增 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这时的文学 表现出凝重,深沉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