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赵树理、孙犁的小说 第一节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是延安文艺座 谈会后,解放区最早出现 的具有新颖独特的艺术风 格的小说作家之一。 赵树理
第十九章 赵树理、孙犁的小说 第一节 赵树理的小说 赵树理是延安文艺座 谈会后,解放区最早出现 的具有新颖独特的艺术风 格的小说作家之一
生平与创作道路 赵树理(1906-1970),原名树礼,山西省沁 水县人。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参加生产劳动 少年时代是在地主剥削的重压下渡过的,这使他 熟悉北方农村的社会生活,在思想上与农民群众 有血肉的联系 ■赵树理很喜爱民歌、民谣、鼓词、评书和地方戏 曲,受到民间文艺和农民语言的滋养和熏陶,这 为他以后创作中大众风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 赵树理(1906——1970),原名树礼,山西省沁 水县人。 ◼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参加生产劳动, 少年时代是在地主剥削的重压下渡过的,这使他 熟悉北方农村的社会生活,在思想上与农民群众 有血肉的联系。 ◼ 赵树理很喜爱民歌、民谣、鼓词、评书和地方戏 曲,受到民间文艺和农民语言的滋养和熏陶,这 为他以后创作中大众风格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1925年,赵树理到长治进入省 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接受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的 影响,后来又受到1928年开始 起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鼓舞。 E 由于因参加学生运动受到反动当 局的迫害,他被迫离开学校,长 期过着飘泊不停的流浪生活。 赵树理1931年开始写作文字通 俗的作品,曾创作了《铁牛的复 职》、《蟠龙俗》等小说。他较 早地感受到新文学与农民之间的 隔膜,立志要为文艺的大众化奋 斗,选择了一条与很多作家有所 不同的文学道路
◼ 1925年,赵树理到长治进入省 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接受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的 影响,后来又受到1928年开始 兴起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鼓舞。 由于因参加学生运动受到反动当 局的迫害,他被迫离开学校,长 期过着飘泊不停的流浪生活。 ◼ 赵树理1931年开始写作文字通 俗的作品,曾创作了《铁牛的复 职》、《蟠龙俗》等小说。他较 早地感受到新文学与农民之间的 隔膜,立志要为文艺的大众化奋 斗,选择了一条与很多作家有所 不同的文学道路
1937年抗战爆发后,赵树理参加革命工作,并加 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在担任报纸杂志编辑 工作的同时,写了很多通俗的小说、诗歌、小戏 曲艺等。他早年的作品除少数外大都散失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各抗日根据地都积 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由于赵树理在 生活上、思想上和创作上都有较充分的准备,因 而成为最早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并取得 突出成就的作家。 ■1943年5月,他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 婚》,立即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同年 10月,他又创作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 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品
◼ 1937年抗战爆发后,赵树理参加革命工作,并加 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在担任报纸杂志编辑 工作的同时,写了很多通俗的小说、诗歌、小戏、 曲艺等。他早年的作品除少数外大都散失。 ◼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各抗日根据地都积 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由于赵树理在 生活上、思想上和创作上都有较充分的准备,因 而成为最早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并取得 突出成就的作家。 ◼ 1943年5月,他写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 婚》,立即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同年 10月,他又创作了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被 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品
■1944年,赵树理到华北新华书 店任编辑,在继续创作的同时 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普及工 积极帮助农村剧团开展戏 945年参加《新大众》杂志的 上在中随 口口 945年 说 李家庄的 J变迁》 亲速陷A 《地板》(1944) 福贵 (1946)、《小经理》、《邪 不压正》(1948)、《传家 宝》、《田寡妇看瓜》(1949)
◼ 1944年,赵树理到华北新华书 店任编辑,在继续创作的同时, 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普及工 作,积极帮助农村剧团开展戏 剧活动。 ◼ 1945年参加《新大众》杂志的 编辑工作,1949年初随编辑部 进入北平。这一时期,他的重 要作品有1945年冬写成的长篇 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同时 还先后写了许多优秀的中篇和 短篇,如《孟祥英翻身》、 《地板》(1944)、《福贵》 (1946)、《小经理》、《邪 不压正》(1948)、《传家 宝》、《田寡妇看瓜》(1949)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