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市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18分,每小题3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缱绻( Juan)癖好(pi) 口呐(ne) 饿殍(piao)遍野 B.粗糙(cao) 蹊跷(x) 剔除(t) 风尘仆仆(pu) C.赘疣(you) 连累(lei) 筵席(yan) 稗官野史(bi) D.按捺(nai) 夹袄(ja) 托庇(bi) 改弦更张(xi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暮霭显象管根深蒂固 蹉跎岁月 B.福祉糊涂帐饥肠辘辘 不为已甚 C.临摩挖墙脚妍媸必露 穿凿附会 D.文身急就章 风声鹤唳 惩一警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杭州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难度非常大,但各有关部门仍要 为之 ②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利益群 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 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 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勉力整合固然 B.勉励调整纵然 C.勉力调整纵然 D.勉励整合固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是高考冲刺的黄金时段,请利用好每一分钟,等高考结束再做事后诸葛亮,悔 之晚矣 B.为履行WTO协定的承诺,国内再次降低了进口关税,诸多台湾地区生产商转攻自 有品牌,从过往经验来看,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恐怕势在必行。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
浙江省富阳市 2006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缱绻.(juăn) 癖.好(pĭ) 口呐.(nè) 饿殍.(piǎo)遍野 B.粗糙.(cāo) 蹊.跷(xī) 剔.除(tī) 风尘仆仆..(pŭ) C.赘疣.(yóu) 连累.(lĕi) 筵.席(yán) 稗.官野史(bài) D.按捺.(nài) 夹.袄(jiā) 托庇.(bì) 改弦.更张(x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暮霭 显象管 根深蒂固 蹉跎岁月 B.福祉 糊涂帐 饥肠辘辘 不为已甚 C.临摩 挖墙脚 妍媸必露 穿凿附会 D.文身 急就章 风声鹤唳 惩一警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杭州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难度非常大,但各有关部门仍要 为之。 ②在未来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合理调整利益关系,不断协调利益矛盾,科学 利益群 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进程。 ③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 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 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A.勉力 整合 固然 B.勉励 调整 纵然 C.勉力 调整 纵然 D.勉励 整合 固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是高考冲刺的黄金时段,请利用好每一分钟,等高考结束再做事后诸葛亮 .....,悔 之晚矣。 B.为履行 WTO 协定的承诺,国内再次降低了进口关税,诸多台湾地区生产商转攻自 有品牌,从过往经验来看,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恐怕势在必行 ....。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 ....,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
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每当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就开始大唱空城计,特别希望放学的音乐快 快奏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2006年汽车进口关税还要下调,预计未来几年内国产轿车价格将呈不断下降趋势, 大部分轿车将与国际接轨。 B.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进行一次,2004年是又一个大选年,选举的结果是民主党克里 竞选失败,共和党布什再次当选为美国第55届总统 C.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许多政府 机构的“上网”,不过是在因特网上挂一个介绍性主页而已。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 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解释工作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春伊始,“和谐社会”这一极具亲和力的温馨词汇迅速“升温 B.2005年7月6日决定的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投票,中国人在国际奥委会里共 有两票,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和于再清先生。何振梁说:“伦敦胜出既在情理之中, 又令人感到意外。多数人预计巴黎会强一点,伦敦是后来居上的。 C.充满刀光剑影、奇幻色彩的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如今也入选高二《语文读本》 并受到师生们的普遍接受和欢迎 D.“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 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在诗歌里崭露头角。而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精 神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 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唐诗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种: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
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每当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我的肚子里就开始大唱空城计 ...,特别希望放学的音乐快 快奏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2006 年汽车进口关税还要下调,预计未来几年内国产轿车价格将呈不断下降趋势, 大部分轿车将与国际接轨。 B.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进行一次,2004 年是又一个大选年,选举的结果是民主党克里 竞选失败,共和党布什再次当选为美国第 55 届总统。 C.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一项近期的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许多政府 机构的“上网”,不过是在因特网上挂一个介绍性主页而已。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 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解释工作。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春伊始,“和谐社会”这一极具亲和力的温馨词汇迅速“升温”。 B.2005 年 7 月 6 日决定的 2012 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投票,中国人在国际奥委会里共 有两票,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和于再清先生。何振梁说:“伦敦胜出既在情理之中, 又令人感到意外。多数人预计巴黎会强一点,伦敦是后来居上的。” C.充满刀光剑影、奇幻色彩的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如今也入选高二《语文读本》, 并受到师生们的普遍接受和欢迎。 D.“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 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7—10 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在诗歌里崭露头角。而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精 神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 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唐诗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种: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
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ˇ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 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 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 更为健康、生动、有力。盛唐诗歌对尚武ˆ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 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 貌。而对浩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 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拓和赞美,表现了 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 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 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 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內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的从 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 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 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 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7.下列唐人诗句中,不含“任侠”精神的一句是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 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 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 更为健康、生动、有力。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 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 貌。而对浩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 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拓和赞美,表现了 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 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 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 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 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的从 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 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 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 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7.下列唐人诗句中,不含“任侠”精神的一句是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尚武ˆ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 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是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 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 种“非文人化”面貌。 9.下列对“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原因的句子中,最主要、最全面的句子是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的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 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 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 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10.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 了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 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 有其积极意义的。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 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日:“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 讫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于是周兴等揣识后指,置总监牧 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 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是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 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 种“非文人化”面貌。 9.下列对“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原因的句子中,最主要、最全面的句子是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的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 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 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 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10.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 了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 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 有其积极意义的。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14 题。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 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 讫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于是周兴等揣识后指,置总监牧 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
语折抑,有功争益牢。有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 报可。有功追议日:“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 所因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 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 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免官。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 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 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念,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尝谓所亲 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 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 疾之如仇矣。 (节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讫代不辱一人。 讫:请求 B.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 籍:查抄。 C.秋官侍郎周兴劾之。 刻:弹劾 D.罪当诛,请按之。 按:查办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 ②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B.①无斩法则不得相缘 ②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①久之,文备坐事下狱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①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 ②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持平守正的一组是 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 ②讫代不辱一人 ③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④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 ⑤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 ⑥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株连钩捕,朝野震恐,没有人敢说 真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 B.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官后就死去,但他家还是受到牵连。抄家的圣旨下达后,徐
语折抑,有功争益牢。有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 报可。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 所因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诬构, 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 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免官。起拜左司郎中,转司刑少 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陷 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念,吾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尝谓所亲 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词,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 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 疾之如仇矣。 (节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讫.代不辱一人。 讫:请求。 B.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 籍:查抄。 C.秋官侍郎周兴劾.之。 刻:弹劾。 D.罪当诛,请按.之。 按:查办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 ②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B.①无斩法则.不得相缘 ②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①久之.,文备坐事下狱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①避孝敬皇帝讳,以.字行 ②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有功持平守正的一组是 ①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 ②讫代不辱一人 ③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 ④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诬有功纵逆党 ⑤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 ⑥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受百姓敬服。武则天当政,株连钩捕,朝野震恐,没有人敢说 真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 B.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官后就死去,但他家还是受到牵连。抄家的圣旨下达后,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