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高2006级冲刺阶段 语文试题 命题人:重庆巴蜀中学黄其科 选择题(共33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内讧(hong) 攻讦(ji白) 丈量( liang) 天两宿(xi) B.角(jue)色差(ch)劲着(zha6)落悬崖勒(le)马 C.渐(jian)染摒(bing)弃汲(j1)取 强( qiang)词夺理 D.场( chang)合关卡(ka) 单薄(bo) 自怨自艾(yi) 2.下列字形有错的一组是 A.失言决不食言 神智神志不清 B.歉收粮食欠收 实足信心十足 C.零乱凌乱不堪 优美景色幽美 D.做客作客他乡 声张伸张正义 3.下列各句句意清楚、没有语病的是 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B.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 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C.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重庆城市小礼品设计赛,经过两 个月的评比,昨日揭晓 D.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 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4.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昨日,重庆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意见》(以 下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内我市将逐步健全行政问责制。 B.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金钱的多少,表示 着人情的轻重:礼品的贵贱,显示出关系的亲疏
1 巴蜀中学高 2006 级冲刺阶段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重庆巴蜀中学 黄其科 选择题(共 33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内讧.(hòng) 攻讦.(jié) 丈量.(liàng) 三天两宿.(xiǔ) B.角.(jué)色 差.(chà)劲 着.(zhaó)落 悬崖勒.(lè)马 C.渐.(jiān)染 摒.(bìng)弃 汲.(jí)取 强.(qiǎng)词夺理 D.场.(chǎng)合 关卡.(kǎ) 单薄.(bó) 自怨自艾.(yì) 2.下列字形有错的一组是: A.失言 决不食言 神智 神志不清 B.歉收 粮食欠收 实足 信心十足 C.零乱 凌乱不堪 优美 景色幽美 D.做客 作客他乡 声张 伸张正义 3.下列各句句意清楚、没有语病的是: 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B.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 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C.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重庆城市小礼品设计赛,经过两 个月的评比,昨日揭晓。 D.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 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4.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昨日,重庆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意见》(以 下简称《意见》)提出,今年内我市将逐步健全行政问责制。 B.湖北省江陵县一同志来信反映,人情风正在污染人们的心灵。金钱的多少,表示 着人情的轻重;礼品的贵贱,显示出关系的亲疏
C.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 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D.《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署名“李长虹”的文章质疑,当《无极》中呈现高山杜鹃花 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这是一个大片《无极》能够替 代的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5-7题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Ⅹ商务印书馆2001 年出版)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从亚里 土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 关注,一种是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 也就是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这两种根源和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 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 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 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当作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但具体的人 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 现实上的失误。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 起到巨大的作用。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 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了。但 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2 C.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 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D.《人民日报》今天发表署名“李长虹”的文章质疑,当《无极》中呈现高山杜鹃花 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这是一个大片《无极》能够替 代的吗?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5-7 题 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2001 年出版)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从亚里 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 关注,一种是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 也就是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这两种根源和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 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 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 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当作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但具体的人 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 现实上的失误。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 起到巨大的作用。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 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所继承和发展了。但 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一
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 正当。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 道德行为。可见,人们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不能摆脱伦理道德束缚。纯粹的孤 立的经济行为是不存在的。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 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使 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评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 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λ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 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 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学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伦理学与经 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本 身相互联系决定的。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水平, 也取决于是否肯奉献的道德水平。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 一点。而这种社会性即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选自《光明日报》2001年8月8日 5.以下不属于亚当·斯密论述的人类行为的一项是 A.人类活动中非理性东西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 B.人类创造的市场经济是以互利为原则的 C.人类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的 D.同情心即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产生了相当的作用 6.对第二段中“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
3 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 正当。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 道德行为。可见,人们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不能摆脱伦理道德束缚。纯粹的、孤 立的经济行为是不存在的。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 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使 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评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 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 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 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学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伦理学与经 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本 身相互联系决定的。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水平, 也取决于是否肯奉献的道德水平。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 一点。而这种社会性即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选自《光明日报》2001 年 8 月 8 日) 5.以下不属于 ...亚当·斯密论述的人类行为的一项是 A. 人类活动中非理性东西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 B. 人类创造的市场经济是以互利为原则的。 C. 人类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的。 D. 同情心即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产生了相当的作用。 6.对第二段中“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
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这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立的经济行为是不存在的,它必须受到道德的制约 B.在伦理道德束缚下的经济学是难以发展的,不得不走向贫困。 C.伦理学的研究要把人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 D.脱离对人的经济行为研究的伦理学,只能是一种空洞的研究。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人们的创造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一知识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 C.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通之处,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 D.人类只有靠理性和逻辑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故蒙灌氏姓为灌 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干人与父俱。灌孟 年老,遂死昊军中。军法:父孑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 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 人,夫身中大创十余。夫创少廖,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 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 土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过丞相武安侯田蛤。丞相从容日:“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 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
4 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这个句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孤立的经济行为是不存在的,它必须受到道德的制约。 B.在伦理道德束缚下的经济学是难以发展的,不得不走向贫困。 C.伦理学的研究要把人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 D.脱离对人的经济行为研究的伦理学,只能是一种空洞的研究。 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B. 人们的创造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知识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 C. 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通之处,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 D.人类只有靠理性和逻辑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1 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故蒙灌氏姓为灌 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 年老,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 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 人,夫身中大创十余。夫创少廖,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 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 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过丞相武安侯田蚡。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①过魏其侯,会仲孺有 服。”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
日蚤临。”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 扫,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日“丞相岂忘 之哉?”灌夫不怿,日:"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 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 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愕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 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 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丞相尝使食客籍福请魏其城南田。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 势夺乎『不许。灌夫闻,怒,骂籍福。籍福谢丞相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 已而武安闻魏其.灌夫实怒不予田,亦怒曰:“魏其子尝杀人,蚣活之。蛻事魏其无 所不可,何爱数顷田?且灌夫何与也?吾不敢复求田。”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注:①仲孺:灌夫的字。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市:买 B.灌夫不怿 怿:高兴 C.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 许:赞许 D.魏其大望曰 :埋怨,怨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以千人与父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B.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魏其老且死,易忍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 D.且灌夫何与也 自与汝复算耳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灌夫“刚直”与“不好面谀”的一组是
5 日蚤临。”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 扫,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 之哉?”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丞相特前戏许灌夫, 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 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武安愕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 又徐行,灌夫愈益怒。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魏其 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丞相尝使食客籍福请魏其城南田。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 势夺乎!”不许。灌夫闻,怒,骂籍福。籍福谢丞相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 已而武安闻魏其﹑灌夫实怒不予田,亦怒曰:“魏其子尝杀人,蚡活之。蚡事魏其无 所不可,何爱数顷田?且灌夫何与.也?吾不敢复求田。”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注:①仲孺:灌夫的字。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 市:买 B.灌夫不怿. 怿:高兴 C.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 许:赞许 D.魏其大望.曰 望:埋怨,怨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以.千人与父俱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B.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魏其老且.死,易忍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 D.且灌夫何与.也 自与.汝复算耳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灌夫“刚直”与“不好面谀”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