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中国共产党历史(19195-1949.10)》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共产党历史(1919.5-1949.10)( History of The CCP) 【课程编码】ZFZB0670 【适用专业】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课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近代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 的必然走上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的真理 本门课程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奠定夯实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72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 课程内容 课时 备注 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课堂讲授,讨论 2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4|课堂讲授 3土地革命战争与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4课堂讲授,讨论 4|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 16|课堂讲授 5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14课堂讲授 合计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单元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9年至1923年)
教学大纲 《中国共产党历史(1919.5—1949.10)》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共产党历史(1919.5—1949.10) (History of The CCP) 【课程编码】 ZFZB0670 【适用专业】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课时】72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近代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 的必然走上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 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的真理。 本门课程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奠定夯实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 学分,72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章节 课程内容 课时 备注 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 课堂讲授,讨论 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4 课堂讲授 3 土地革命战争与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4 课堂讲授,讨论 4 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 16 课堂讲授 5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14 课堂讲授 合计 72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单元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9年至1923年)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 以来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中国共 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主要教学内容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五四运动促进了二者的结合,中国共产 党的创建,中国革命为之焕然一新 四、课外作业选题 1、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二单元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北伐战争发生的重要原因,认识北伐战争的过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 理解国共合作的建立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能够正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和 经验教训。 主要教学内容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大革命的洪流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大革命的失败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 以来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中国共 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五四运动促进了二者的结合,中国共产 党的创建,中国革命为之焕然一新。 四、课外作业选题 1、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二单元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北伐战争发生的重要原因,认识北伐战争的过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 理解国共合作的建立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能够正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和 经验教训。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大革命的洪流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大革命的失败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的原因。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2、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第三单元土地革命战争与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1927年7月一-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并达到政治 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理解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长征精神的时代 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 1、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党为复兴革命运动艰苦斗争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3、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4、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5、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的重大意义 2、国共合作的酝酿和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转变,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的制定。 3、新时期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第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 的形式的原因。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2、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第三单元 土地革命战争与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1927年7月——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并达到政治 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理解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和长征精神的时代 意义,理解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意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党为复兴革命运动艰苦斗争和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3、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4、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5、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辟的重大意义。 2、国共合作的酝酿和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转变,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的制定。 3、新时期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 四、课外作业选题 1、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2、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第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为什么说1927年7月——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并达 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 第四单元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形成,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历史,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通过 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敌后战场开辟的重要意义,理解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性, 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毛泽东思想;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 折。 主要教学内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2、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4、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5、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进行的。 2、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特别是建党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 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抗战是分不开的 2、整风运动既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加强党的建 设伟大工程的一个伟大创造 3、为什么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具有历史的必然,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 第五单元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3、为什么说1927年7月——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土地革命并达 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 第四单元 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旗帜,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形成,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历史,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通过 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敌后战场开辟的重要意义,理解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重要性, 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 折。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2、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4、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5、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进行的。 2、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特别是建党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是毛泽东思想在抗战时期 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四、课外作业选题 1、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抗战是分不开的。 2、整风运动既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加强党的建 设伟大工程的一个伟大创造。 3、为什么说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具有历史的必然,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 第五单元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 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认识到内战的爆发是国民 党蒋介石政府坚持独裁专制的结果。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内战难以避免地爆发 后,中国共产党从坚持自卫战争到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演变;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 取得全面胜利的三大法宝;理解以“三大战役”为重点的战略决战的重大军事意义;理解革命胜利 前夜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对新中国蓝图的描绘和新中国的诞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来之不 易和重要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 1、争取实现国内和平民主 2、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 3、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抗战胜利以后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的必要性。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贡献。 3、战略决战怎样体现人民战争的战略与战术? 四、课外作业选题 简述重庆谈判 2、七届二中全会及筹建新中国 3、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 【成绩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总则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之和构成。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共计20分,根据作业质量以及课堂讨论会等表现综合评定。 3、期末考核评定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认识到内战的爆发是国民 党蒋介石政府坚持独裁专制的结果。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内战难以避免地爆发 后,中国共产党从坚持自卫战争到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演变;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 取得全面胜利的三大法宝;理解以“三大战役”为重点的战略决战的重大军事意义;理解革命胜利 前夜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对新中国蓝图的描绘和新中国的诞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来之不 易和重要意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争取实现国内和平民主 2、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 3、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转折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课堂讨论(思考)选题 1、抗战胜利以后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的必要性。 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贡献。 3、战略决战怎样体现人民战争的战略与战术?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重庆谈判。 2、七届二中全会及筹建新中国 3、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基本经验。 【成绩考核方式】 1、成绩评定总则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之和构成。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共计20分,根据作业质量以及课堂讨论会等表现综合评定。 3、期末考核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