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国现代诗砍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也许① 葬歌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字友三、友山。湖北浠水人。有诗集《红烛》《死 水》,学术论著《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 1926年秋天,闻一多只身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职。这年冬天,他的长女,四岁的立瑛不幸 夭亡。闻一多得到这个消息时,已快过年了。他连忙赶回浠水老家。没进家门,就先打听立瑛的墓地 回到家里,看到立瑛的遗物,很动感情,他陆续写了《忘掉她》《我要回来》以及这里所选的《也许》 悼念自已的爱女。 ①选自《死水》(《闻多全集》第3卷,三联书店1982年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国现代诗砍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作为一首葬歌,《也许》中没有捶胸顿足的哀号,也没有哽咽的泪水,但是诗人对女儿的一片爱 ,诗人失去爱女的无限痛苦,却极为真切地表达出来了。 开头两行,诗人便把读者带入一个假定的情景:女儿已经死了,埋入了黄土,诗人却觉得她仿佛 还活着,只不过需要先睡一会儿。全诗的想象也就从这一假定的情景展开—“那么叫夜鹰不要咳 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这些“不要”与 “不许”在现实生活中是办不到的,因为人指挥不了自然界的动物,更控制不了阳光和清风,但在这里 恰恰构成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诗人把“蚯蚓翻泥”“小草的根须吸水”的声音当成动听的音乐,其艺 术感觉的纤细,其童心的稚拙,令人称叹。“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又把人从 童话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现实是那样黑暗,到处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与其在现实世界中听这 “咒骂的人声”,还不如躺在自然的怀抱中听蚯蚓翻泥、小草吸水,这对女儿来说,倒不失为一种美好 的归宿,这自然是一种故作宽慰之词,内心则是对女儿早逝的悲哀与无奈。 “葬歌”,很容易写得呼天抢地、声嘶力竭,感情一泻无余;面《也许》却写得这样深沉,这样柔 美,令人一唱三叹,回味不尽。闻一多在刚听到女儿天亡的耗后,并没有立即动笔写诗,而是过了 段时间,才写这首诗。巨大的悲痛的洪水为什么变成了缓缓流动的清泉?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个小农家的暮① 刘半农 她在灶下煮饭, 新砍的山柴 第白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①选自《刘半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国现代诗砍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松树的尖头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修 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①。”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九二一,二,七,伦敦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江苏江阴人。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以及《半农杂文》 刘半农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有过特殊的贡献,他与友人一起率先倡导写自话诗,并尝试口语作诗, 方言入诗。1920年春开始,他到英法等国学习、研究,孤身羁旅,思乡心切,写下《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个小农家的幕》等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那个时期的白话诗具有思想内容上平民化、形式上散文化、诗句口语化的倾向,这些倾向在 个小农家的》里的具体表现是美化农家生活,对农村田园生活充满向往之情:以叙事为主,诗情掩 藏于叙事的背后;精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画面,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来描写,甚至插入地方谚语:描画与 写声相结合,静景与动景相结合,押韵自然又有变化。让人见到早期白话诗的静程之美、和谐之美和 拙朴之美。不过这种“美”的画面也许只是远在海外的诗人美好心愿的呈现,那个时期其他诗人、作 家笔下的农家生活并不这么静穆、和谐 注意结尾孩子们所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①(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江阴民谚。(作者原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国现代诗砍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秋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获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②远了 雁子们也不在辽复③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④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切便都留下了 1957年1月9日 罪作者介 痖弦,本名王庆麟,1932年生,河南南阳人。20世纪40年代末去台湾。有诗集《深渊》《痖弦诗 抄》《痖弦诗集》等 15 ①选自《台湾现代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痖(y),同“哑”。②(砧(hen)声)在石上洗衣揉打 的声音,③辽复(xong))辽远、广阔④[十四行]即十四行诗,起源于欧洲,是欧洲古典诗歌的代表 每首固定为十四行,这里是作为诗歌的代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国现代诗砍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这是一首名诗,篇幅不长,但意境深远,远到你的想象力、理解力发挥尽了,还不能挖掘完它的 余味,它印证了诗歌创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千古定律 诗人写了秋天的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和场景:落叶、获花、湖沼,雁子们……如果给这些意象 分类,除了视觉意象,还有什么意象?这些意象所组合成的意境空间,具有怎样的氛围? 这首诗呈现某些古典气象,你看这些意象,这种意境,是不是在古诗词中常常见到、感觉到?有 些词语像是不经意地从古诗词里“借”来的,如“砧声”“辽复”“琴韵”等 但诗中的情感意绪是现代的,离我们很近,感觉很鲜活。诗人像在追求暖暖,又像在歌颂暖暖, 给淡远清凉的占典意境涂上温暖的情感色彩。问题是,暖暖是谁?恋爱女友?女性朋友?妹妹?孩子? 好像都可能是,又都不确切。如果诗人不自解这个诗谜,恐怕它要成千古之谜:但原初诗意的“天机 一经诗人道破,我们会自叹想象力、领悟力的贫乏: 修 “这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一痖弦如是说 这么说来暖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甚至不是什么人物,面是一种象征一什么象征?“只留下一个 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堪称点睛之笔,扦情、悟理,诗学、人生,尽在其中,可牢记在我们的心里。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 读了这首诗,你对“诗”是否有了新的发现? 妈妈 妈妈,你见过地铁吗 妈妈,你见过电车吗 妈妈,你见过玛丽莲·梦露 她的照片吗 妈妈,你见过飞机 不是飞在天上的一只白雀 面是落在地上的十间大屋吗 你见过银行的点钞机 国家的印钞机 门前的小河一样 哗哗的点钱声和刷刷的印钞声吗 妈妈,你知道吗 地铁在地下 ①选自《一只蚂蚁上路了》(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