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μm 100μm 50um 头发丝粗细 30-50μm (皮肤细胞的大小) 1um×1um (晶体管的大小) 90年代生产的集成电路中晶体管大小与人类 头发丝粗细、皮肤细胞大小的比较
100 m 50m 头发丝粗细 30m 1m 1m (晶体管的大小) 30~50m (皮肤细胞的大小) 90年代生产的集成电路中晶体管大小与人类 头发丝粗细、皮肤细胞大小的比较
The IC in 1961 vs.IBM PowerPC 750 in 1999 FUSESI TAU DATA C ACHE p INTEGER UNITS h DATATAGS 3HOVSa T08INOJ DATA MM可 LOADSTORE 60X BUS INSTRUCTION. SEQUENCER INTERFACE L2 CACHE AND E2 TAS CACHE CONTROLLER DLL INSTRUCTION TAGS FLOATING POINT UNIT NSTRUCTION CACHE
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特点 九十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已从 亚微米(0.5到1微米)进入到深亚微米(小于0.5微米), 进而进入到超深亚微米(小于0.25微米)。其主要特 点: 特征尺寸越来越小 芯片尺寸越来越大 单片上的晶体管数越来越多 时钟速度越来越快 电源电压越来越低 布线层数越来越多 O引线越来越多
九十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已从 亚微米(0.5到1微米)进入到深亚微米(小于0.5微米), 进而进入到超深亚微米(小于0.25微米)。其主要特 点: • 特征尺寸越来越小 • 芯片尺寸越来越大 • 单片上的晶体管数越来越多 • 时钟速度越来越快 • 电源电压越来越低 • 布线层数越来越多 • I/O引线越来越多
、 电 光 声、 、磁 信息输 信息输 入与模 息处理 出与数 执行器 热力界的 等信采 外号 数传 / 模转 输 换 集 、显示器 种 传感 信息存储 般意义上的系统集成芯片 广义上的系统集成芯片
电、光 、声、 热、磁 力等外 界信号 的采集 —各种 传感器 执 行 器 、 显 示 器 信息输 入与模 / 数 传 输 信 息 处 理 信息输 出与数 / 模 转 换 信息存储 一般意义上的系统集成芯片 广义上的系统集成芯片
发展阶段 1990 1997 1999 2001 2003 2006 主要特征 晶体管数/芯片 1010 11×10 21×10 40X10 76X10 200X10 线宽/μm 1 0.25 0.18 0.15 0.13 0.1 时钟频率/MHz 75 750 1200 1400 1600 2000 芯片面积/mm 50~100 300 385 430 520 620 金属布线层次 6 6~7 7 7 7~8 DRAM容量 256M 1G 1~4G 4G 16G 最低供电电压V 1.8~2.51.21.8 1.21.5 1.21.50.9≈1.2 150 200 300 300 300 300 最大晶圆直径/mm 6(英寸) 8(英寸) 12 12 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