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告别关楼,回望雁门,此时的雁门关更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淡淡的秋阳下, 它谦恭地退于历史一隅,聆听着来来往往的脚步声,用洞明世事的目光穿越岁月 的迷雾。这让我充满了莫名的感动,我感到我与雁门关之间还有许多未尽之意。 ⑤再一次拜访雁门关,是次年的初秋。一路行来,导游把雁门关的历史、文 化都讲了个遍,尤其强调了它的军事地位。翻看史书,雁门关几乎就是一部战争 史,从先秦开始,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大小小的战争就发生过200多次 史载,赵国名将李牧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唐初李世民全歼突厥二十万众……连汉 军,亦是“十万汉军零落尽”,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场面啊。唐朝诗人常建有句 写雁门关的诗:“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古往今来,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只 能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和心灵创伤。导游的讲解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痛, 我似乎看见,前边有千万个灵魂,他们在秋天明媚的阳光里冷冷地注视着我们, 我们对雁门关的热情,焐不暖他们千年的冰凉记忆。 ⑥在李牧祠,导游还历数了李牧之后的李广、薛仁贵、杨业等有着赫赫战功 的守关名将,他说雁门关是刚烈的英雄的。是啊,古往今来,雁门关演绎了多少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造就了多少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但这刚烈和英雄的背后 有多少悲伤的眼泪和惨痛的教训啊,这是千百年来雁门关无法言说的心痛。 ⑦第二次告别雁门,耳边战争的脚步声似乎刚刚远去,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它 那似怨似艾的苍凉之音,那是一代代封建王朝覆灭的绝响。第二次回望雁门,我 向雁门深深作揖,壮美与惨烈已然远逝,我们用真诚打磨它的锈蚀,总能闻到岁 月的芬芳 ⑧又见雁门关,是一个盛夏的下午。轻风吹拂,小草欢快地跳动着,阳光慢慢扫 过土黄色的城门,抚摩着沧桑剥露出的深深裂纹。重新走进阅尽沧桑的城门,又 一次与那两道车辙相遇 ⑨依然光滑宁静,依然淳古苍茫,没有忧虑,只有纯正的安详。那一刻,我知道 它要向我倾诉什么。我久久地凝视,久久地倾听。 ⑩终于,耳边传来了环佩叮当声和琵琶呤唱声,是她一一美丽的汉家女王昭 君走过来了,公元前33年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窈窕俊美的昭君,毅然出关走 向大漠。碾着昭君的车辙,先后十几位中原公主从雁门出塞,使辽阔荒凉的塞北 大漠一次次唱响民族融合之曲
④告别关楼,回望雁门,此时的雁门关更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淡淡的秋阳下, 它谦恭地退于历史一隅,聆听着来来往往的脚步声,用洞明世事的目光穿越岁月 的迷雾。这让我充满了莫名的感动,我感到我与雁门关之间还有许多未尽之意。 ⑤再一次拜访雁门关,是次年的初秋。一路行来,导游把雁门关的历史、文 化都讲了个遍,尤其强调了它的军事地位。翻看史书,雁门关几乎就是一部战争 史,从先秦开始,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大小小的战争就发生过 200 多次。 史载,赵国名将李牧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唐初李世民全歼突厥二十万众……连汉 军,亦是“十万汉军零落尽”,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壮场面啊。唐朝诗人常建有句 写雁门关的诗:“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古往今来,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只 能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和心灵创伤。导游的讲解让我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痛, 我似乎看见,前边有千万个灵魂,他们在秋天明媚的阳光里冷冷地注视着我们, 我们对雁门关的热情,焐不暖他们千年的冰凉记忆。 ⑥在李牧祠,导游还历数了李牧之后的李广、薛仁贵、杨业等有着赫赫战功 的守关名将,他说雁门关是刚烈的英雄的。是啊,古往今来,雁门关演绎了多少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造就了多少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但这刚烈和英雄的背后 有多少悲伤的眼泪和惨痛的教训啊,这是千百年来雁门关无法言说的心痛。 ⑦第二次告别雁门,耳边战争的脚步声似乎刚刚远去,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它 那似怨似艾的苍凉之音,那是一代代封建王朝覆灭的绝响。第二次回望雁门,我 向雁门深深作揖,壮美与惨烈已然远逝,我们用真诚打磨它的锈蚀,总能闻到岁 月的芬芳。 ⑧又见雁门关,是一个盛夏的下午。轻风吹拂,小草欢快地跳动着,阳光慢慢扫 过土黄色的城门,抚摩着沧桑剥露出的深深裂纹。重新走进阅尽沧桑的城门,又 一次与那两道车辙相遇。 ⑨依然光滑宁静,依然淳古苍茫,没有忧虑,只有纯正的安详。那一刻,我知道 它要向我倾诉什么。我久久地凝视,久久地倾听。 ⑩终于,耳边传来了环佩叮当声和琵琶呤唱声,是她——美丽的汉家女王昭 君走过来了,公元前 33 年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窈窕俊美的昭君,毅然出关走 向大漠。碾着昭君的车辙,先后十几位中原公主从雁门出塞,使辽阔荒凉的塞北 大漠一次次唱响民族融合之曲
接着进入眼帘的是满载着各色货物的车队和马队,他们从雁门关出出进进,使中 原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物资、技术得以流通,雁门古道成为了“丝绸之路”衰 落后第一条陆上国际贸易商路。 站在两道深深的车辙之间,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充实和浑厚。雁门古道用有限的时 空实现了对无限生命境界的苦苦追寻和辉煌展现。 又一次告别雁门,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历尽岁月沧桑的关城,用无言的 平静与我们话别。又一次回望雁门,在它祥和的目光里,一切的燃烧和愤怒,都 已化作蓝蓝的天空与挺立的山峰。阳光多么灿烂,天空多么明净,雁门文化的光 辉透过朝代更迭的峰峦投射过来,宁静、神秘。 (选自2005年第6期《黄河》,有删改) 11.本文是围绕三次游历雁门关展开的,请简析作者三次游历的不同感受。(6 分) 12.赏析文中画线两处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6分) 第处第处 13.本文第⑦段中的“我向雁门深深作揖,壮美与惨烈已然远逝,我们用真诚打 磨它的锈蚀,总能闻到岁月的芬芳”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5分) 14.文章结尾说“又一次告别雁门,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请结合全文 探究为什么第三次回望雁门关“我心里”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6分)
接着进入眼帘的是满载着各色货物的车队和马队,他们从雁门关出出进进,使中 原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物资、技术得以流通,雁门古道成为了“丝绸之路”衰 落后第一条陆上国际贸易商路。 站在两道深深的车辙之间,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充实和浑厚。雁门古道用有限的时 空实现了对无限生命境界的苦苦追寻和辉煌展现。 又一次告别雁门,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历尽岁月沧桑的关城,用无言的 平静与我们话别。又一次回望雁门,在它祥和的目光里,一切的燃烧和愤怒,都 已化作蓝蓝的天空与挺立的山峰。阳光多么灿烂,天空多么明净,雁门文化的光 辉透过朝代更迭的峰峦投射过来,宁静、神秘。 (选自 2005 年第 6 期《黄河》,有删改) 11.本文是围绕三次游历雁门关展开的,请简析作者三次游历的不同感受。(6 分) ▲ 12.赏析文中画线两处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6 分) 第一 处: ▲ 第二 处: ▲ 13.本文第⑦段中的“我向雁门深深作揖,壮美与惨烈已然远逝,我们用真诚打 磨它的锈蚀,总能闻到岁月的芬芳”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 作用?(5 分) ▲ 14.文章结尾说“又一次告别雁门,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请结合全文 探究为什么第三次回望雁门关“我心里”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