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 是(3分) 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 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 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 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 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 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译 文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译 文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译 文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 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 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 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 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 是(3 分) A.①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②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B.①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②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C.①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②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D.①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②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 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 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 可。 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 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 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译 文: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译 文: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译 文: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 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 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 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 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
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 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 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 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 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 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 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 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 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 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髙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遣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 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 殷:深重、酷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B.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C.生民各安其业 仁杰其试为之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余当鼓缶而和焉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①未乱时稍有禄食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 ③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④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⑤饫饱歌乎,秩然成文⑥仁杰尚歌以发我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 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 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 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 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伤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 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 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 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 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 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 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 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 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 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 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 殷:深重、酷烈。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B. 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C.生民各安其业 仁杰其试为之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余当鼓缶而和焉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①未乱时稍有禄食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 ③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④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⑤饫饱歌乎,秩然成文⑥仁杰尚歌以发我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 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 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 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 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译 文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译 (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译 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欲为一郡守, 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 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 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 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 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 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 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 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 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 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 国,以义又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好心 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责已 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 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用室也。《论 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 音乐毅走赵,赵玉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 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 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己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 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
译 文: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译 文: (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译 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 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欲为一郡守, 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 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 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 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 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 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 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日建号门, 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 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 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 国,以义又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好心, 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责已 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 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用室也。《论 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 音乐毅走赵,赵玉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 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 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己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 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
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 兄弟。共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视同岁中 顾:照顾 B.兴举义 兵 举:发动 C.妄相忖度 度:猜测 D.昔乐毅走 赵 走:投奔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 是(3分)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日削同争,以 趋于亡 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D.劳师以袭 非所闻也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3分)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灭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 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功 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 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 充分显干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9.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译 文 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 兄弟①共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顾视同岁中 顾:照顾 B.兴举义 兵 举:发动 C.妄相忖度 度:猜测 D.昔乐毅走 赵 走:投奔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与文中“夫能以大事小也”相同的一项 是(3 分)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B.日削同争,以 趋于亡 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 D.劳师以袭 远.非所闻也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3 分)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灭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 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功 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 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 充分显干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9.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2)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译 文: ②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译 文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答吕翌山人书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十声势倾天下而 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 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 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 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 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 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 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 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 少安无躁。愈顿首。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自周后文 弊 弊:衰坏 B.各自名家 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工于语言 擅长 D.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 是:这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吾子始自山出 ②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其已成熟乎 ②其孰 能讥之乎 C.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 ②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 1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 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 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 圣人之道 C.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 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 举荐他
译 文: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 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 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 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 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 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 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 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 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 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 少安无躁。愈顿首。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又自周后文 弊 弊:衰坏 B.各自名家 名: 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工于语言 工: 擅长 D.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 是:这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以吾子始自山出 ②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其已成熟乎 ②其孰 能讥之乎 C.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 ②今其智乃反 不能及 1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 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 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 圣人之道。 C.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 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 举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