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出现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偏向。所以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教材P205-206)(1)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3)每个阶段的功能都是整 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关注课堂生成 3、教学过程中的儿种必然联系(教材P206-218)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感性与理性)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教育性规律) (4)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性格、意志)的必然联系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五、教学的原则(教材P220-241) 教学原则即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教学要遵守教学的规律,但规律往往是概括的抽 象的,离现实较远,应根据教学规律制定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4、启发性原则:(孔子、苏格拉底) 5、循序渐进的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可接受性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以下参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学教程》P223) 9、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1)导向性:(2)民主性:(3)启发性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1)能动性:(2)独立性:(3)创造性 学生的主题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 体地位为归宿的主导作用。只有科学地认识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 辨证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也可以说,教学相长内在地规定和要求教为主导、学为 主体及其两者的有机结合。例:CL2的化学性质(问:化学性质怎样?从哪里入手进行分析?) 10、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相长、终身学习) (1)强化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意识,把研究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得力支撑点) (2)强化结合教学选择课题的敏感,把教学作为研究的有力领域 (3)强化教学与研究相互反馈,善于把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与教学实践 教学与研究必须有机结合,同步发展,教师既要把研究作为提高叫许饿水平的有效途径, 由要把教学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有为领域,更要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良性循环。这是 教学相长的最高境界。 11、充分展开思维过程的原则 (1)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 (2)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中所必然要碰到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 同时要给予时间加以解决,切不可贪图方便,舍不得时间,而以讲解乃至直接的灌输代替引 导和启迪,那样回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其结果是听起来好象什么都明白,事后自己做 起来却什么都不明白。 (3)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6
(4)展开思维必然也包括展开教师自己的思维 就教师思维、教材思维、学生思维三者的关系而言,教师思维是关键,缺乏智慧的教师 根本就无法展开教材和学生的思维:教材思维是凭借和手段,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源泉: 学生思维是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思维和教材思维都是为学生思维服务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师思维、教材思维、学生思维三者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的,当三者融为一体时,教 学的思维场最强烈,思维活动和水平就达到了最高境界,此时知识与智力就完全达到了同步 发展。 12、注重揭示知识整体联系的原则 (1)应该把学科知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突出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应该使学科知识形成金字塔形的结构,以突出学科中核心的基本概念 总之,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我们一定要从整体联系的高度, 来设计教学内容,看待和处理所教和所学的知识。在平时的细节教学中,对任何具体的知识 内容的设计和教学,都不仅要了解其本身的规定和含义,而且还要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瞻前 顾后,随时把它与其他内容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掌握,弄清其来龙去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 个网络清晰、融会贯通的整体知识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结构是知识和智力 同意发展的中介和产物。如果教师提供的知识内容是零散的、杂乱无章的,那就不仅不能发 展智力,反而会扼杀智力。 13、言传身教统一的原则 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 (1)真:真诚在知识和道德两方面都表里如一,诚实坦率,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自己 心灵的大门,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才会畅通无阻地流向学生的心田,教书育人才能奏效。 (2)爱: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人格品质。“教师热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 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能成前进的 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在这里,批评 和表扬就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真正的爱生之情,教育才是有效的。 (3)严:严于律己,“慎独”:亚于律生。 教书育人的根本是以人育人,其他育人都以此为基础和依托。言传身教统一原则的实质 是要求教师在做人上起表率作用,在人格上发挥典范作用。如果教师不能以自身的人格力量 米熏陶和感染学生,那么不论他对学科中的思想性进行了多么深入的挖掘和精辟的分析,讲 了多少做人的道理,其教育效果都是苍白无力的。 14、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 教书育人的特点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品德教育,不教书而“育人”,是专门的思 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特点,教师则是在教书中育人,对教师来说,育人的关键在于教好书, 教师惟有真正吃透教材这本书,找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教书育人才 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教育与育人统一的原则决定了那些不善于驾驭教材、不善于表达、教学 效果不佳,经常在教学中昏昏然,使学生如坠云雾,不得要领的教师,不可能完成教书育人 的任务。 当然,我们强调教好书的重要性,并非就是指“教好了知识技能自然就进行了思想教育”。 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教师必须增强 教书育人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否则,也就不存在教育与育人相结合的问题了。 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 从新的教学观念中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 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学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