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第○7段作者以夸张的笔调,生动描绘了壶口瀑布“天塌地陷般跌落于石潭 时”“掀天揭地之势”,那宏伟壮观的气象令“我”震撼,使“我”陶醉。 (2)本文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第○20段“我”为什么“没理会那只赫然在目的密码箱,却郑重地为他拍 了一张以壶口瀑布为背景的全身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 1930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 1930年至1949年期间,是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 合起來,建立自己史学思想体系的时期。 1931年夏天,钱穆应聘执教北京大学。他讲课史料充分,并能彼此相关,上下 相顾,遵从客现,不发空论。对制度经济、文治武功等,选择历代的精华,阐述 其发展流变与相承,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历代人的有关意见,来陈述有关的各项得 失 在北大期间,钱穆不仅教学,还从事学术研究,把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他 先后出版了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对诸子学的研究大有贡献。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 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错误,并非绝对可靠。《竹书纪年》可以补此缺陷, 但此书出而复佚。今传世本错误百出,如不加整理很难作为考辨的依据。加上 般人都信史籍而不信诸子之书,以致诸子年次难以成其条贯。如上所述,钱穆研 究《竹书纪年》厘订今传世本的错误,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注释的牴 牾。同时又考诸子群书,参证诸子的行事,政治上的事故,六国的年代顺序,与 山川地理参伍以求,错综以验,辨伪订伪,定世排年,立一说必推之子书、史书 而皆须准确无误,证一伪必考其时间、地点而确皆无误,真是丝丝入扣。至于其 辨析之精,引证之博、则是世所罕见的。然而,钱穆初衷不想单纯为考据而考据, 而是想使研究战国史的人对这一段纷乱的史事有比较清晰明朗的年代顺序为信 据 钱先生《先秦诸子系年》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据杨树达日记,陈寅恪先生对钱著 评价很高。杨先生在日记中写道:“1934年5月16日,出席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姚 薇元口试会。散后,偕陈寅佫至其家。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 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此书实为清代考证 诸子之学的总结 1937年5月,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他 在北大上课的讲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钱穆不同意近代学者那种把汉学和宋学 截然对立的观点,认为不了解宋学,也就不可能知道汉学,更无法评论汉学宋学 之是非。钱穆在此独出心裁地将清代学术的渊源归结为晚明遗老,乃至宋学。这 种卓然不群的见解,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为近代学者言清代学术诸书,如章炳 麟、梁启超等的著作,均未尝提及清代学术与宋学的联系,遂使人迷失其渊源 如今钱穆特为指出,才真正显露出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钱穆写成《国史大纲》 钱穆于是书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任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 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其基本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文化演进上是
E.第○17 段作者以夸张的笔调,生动描绘了壶口瀑布“天塌地陷般跌落于石潭 时”“掀天揭地之势”,那宏伟壮观的气象令“我”震撼,使“我”陶醉。 (2)本文以“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3)文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4)第○20 段“我”为什么“没理会那只赫然在目的密码箱,却郑重地为他拍 了一张以壶口瀑布为背景的全身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 分) 1930 年的秋天,钱穆应聘去燕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他几十年的大学教书生涯。 1930 年至 1949 年期间,是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 合起來,建立自己史学思想体系的时期。 1931 年夏天,钱穆应聘执教北京大学。他讲课史料充分,并能彼此相关,上下 相顾,遵从客现,不发空论。对制度经济、文治武功等,选择历代的精华,阐述 其发展流变与相承,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历代人的有关意见,来陈述有关的各项得 失。 在北大期间,钱穆不仅教学,还从事学术研究,把教学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他 先后出版了两部重要的代表作:《先秦诸子系年》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对诸子学的研究大有贡献。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 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错误,并非绝对可靠。《竹书纪年》可以补此缺陷, 但此书出而复佚。今传世本错误百出,如不加整理很难作为考辨的依据。加上一 般人都信史籍而不信诸子之书,以致诸子年次难以成其条贯。如上所述,钱穆研 究《竹书纪年》厘订今传世本的错误,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注释的牴 牾。同时又考诸子群书,参证诸子的行事,政治上的事故,六国的年代顺序,与 山川地理参伍以求,错综以验,辨伪订伪,定世排年,立一说必推之子书、史书 而皆须准确无误,证一伪必考其时间、地点而确皆无误,真是丝丝入扣。至于其 辨析之精,引证之博、则是世所罕见的。然而,钱穆初衷不想单纯为考据而考据, 而是想使研究战国史的人对这一段纷乱的史事有比较清晰明朗的年代顺序为信 据。 钱先生《先秦诸子系年》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据杨树达日记,陈寅恪先生对钱著 评价很高。杨先生在日记中写道:“1934 年 5 月 16 日,出席清华历史系研究生姚 薇元口试会。散后,偕陈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钱宾四(穆)《诸子系年》极精湛。 时代全据《纪年》订《史记》之误,心得极多,至可佩服。”此书实为清代考证 诸子之学的总结。 1937 年 5 月,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他 在北大上课的讲义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钱穆不同意近代学者那种把汉学和宋学 截然对立的观点,认为不了解宋学,也就不可能知道汉学,更无法评论汉学宋学 之是非。钱穆在此独出心裁地将清代学术的渊源归结为晚明遗老,乃至宋学。这 种卓然不群的见解,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因为近代学者言清代学术诸书,如章炳 麟、梁启超等的著作,均未尝提及清代学术与宋学的联系,遂使人迷失其渊源。 如今钱穆特为指出,才真正显露出历史的本来面貌。 在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钱穆写成《国史大纲》。 钱穆于是书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任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 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其基本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文化演进上是
和平与大同,协调与融化,与其他民族是不同的。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他 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肯定不同 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再看钱穆书中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皆耗费了不少心血。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 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国而略于外族?在取材 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 天国而用洪杨之乱?因为辽、金、元、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 为乱世,汉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如果治乱不分, 内外不辨,日本侵略中国岂不是可以根据辽、金、元、清的故事,名正言顺地拥 有与统治我广土众民吗?《国史大纲》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 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选自郭齐 勇、汪国群《钱穆评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学术略有所窥。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 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 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镬([jyue]规矩法度) 时切其响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 其责。(钱穆《宋明理学概述》自序) ②钱先生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吸纳和消融西学,必须应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必 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上海大学陈勇《固守传统与融会中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0 A.前人考证诸子年世,是根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 错误,于是钱穆就以今传世本《竹书纪年》为据来考证诸子年世。 B.《先秦诸子系年》辨析之精,引证之博,世所罕见,陈寅恪对钱著评价很高, 认为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C.本文引用杨树达的日记,既内容丰富真实,又体现了钱穆《诸子年系》的学术 成就和学术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D.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是他在北大上课用的讲义,该书是在近代学者研 究汉学与宋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崭新观点。 E.为弘扬传统文化,钱穆笔耕不辍,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温情,不为名利动心, 不因毁誉气馁,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堪称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2)选文介绍了钱穆在国学上获得的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6分 (3)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其“民族忧 患意识”何以见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钱穆身上有哪些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吝啬,细 大不捐,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 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和平与大同,协调与融化,与其他民族是不同的。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他 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肯定不同 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再看钱穆书中的取材布局、用词造句皆耗费了不少心血。有些读史的人,不明白 这部史书的布局,何以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国而略于外族?在取材 上,何以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何以不用太平 天国而用洪杨之乱?因为辽、金、元、清是异族统治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 为乱世,汉唐是华夏民族治理中国的时代,在历史上称之为治世。如果治乱不分, 内外不辨,日本侵略中国岂不是可以根据辽、金、元、清的故事,名正言顺地拥 有与统治我广土众民吗?《国史大纲》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 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选自郭齐 勇、汪国群《钱穆评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学术略有所窥。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 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 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镬([jǔyuē]规矩法度), 时切其响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 其责。(钱穆《宋明理学概述》自序) ②钱先生主张学习西学,但是吸纳和消融西学,必须应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必 须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上海大学陈勇《固守传统与融会中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前人考证诸子年世,是根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而《史记》也有不少 错误,于是钱穆就以今传世本《竹书纪年》为据来考证诸子年世。 B.《先秦诸子系年》辨析之精,引证之博,世所罕见,陈寅恪对钱著评价很高, 认为此书实为清代考证诸子之学的总结。 C.本文引用杨树达的日记,既内容丰富真实,又体现了钱穆《诸子年系》的学术 成就和学术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 D.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是他在北大上课用的讲义,该书是在近代学者研 究汉学与宋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崭新观点。 E.为弘扬传统文化,钱穆笔耕不辍,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与温情,不为名利动心, 不因毁誉气馁,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堪称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2)选文介绍了钱穆在国学上获得的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6 分) (3)钱穆把自己的民族忧患意识与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其“民族忧 患意识”何以见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4)钱穆身上有哪些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有企业家坦言,进行公益捐助的一个原因是担心消费者指责自己冷漠吝啬,细 大不捐,从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路。 ②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 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 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剖析作案动机 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 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 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隐患排査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 责任,坚决遏制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保险主要以自然灾害险为主,而蔬菜价格险有助于减少市 场价格波动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C.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 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 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个小村庄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 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 变化, 久居这一带的人 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看到这些 彤、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 给予应有的评价 A果然可是因为所以因而才能 B诚然但只有才会才能并且 C的确但是只要就能既又 D/因为只有才能不仅而且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孩子刚一落生, ①,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有着某种类型的气质的 人 例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就情绪激动,等待与友人会面时会 坐立不安,参加体育比赛前也总是沉不住气。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 气质的人③,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17.下面是某单位“迎春联谊”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 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猴年到了,猴子想要变成人。当它穿上人的衣服后,发现还拖着一根尾巴,他想 要成人一定得砍掉自己的尾巴,因为人没有尾巴。于是猴子拿起了砍刀,但动手 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扰住了:
③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 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④李警官深谙犯罪心理学,总能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推心置腹地剖析作案动机 及过程,侦破了很多棘手的案件。 ⑤《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作 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读再读。 ⑥围棋等棋类游戏能很好地培养人的统筹意识和战略眼光,因为如果目无全牛, 就很可能因顾此失彼而落败。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各地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 责任,坚决遏制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B.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保险主要以自然灾害险为主,而蔬菜价格险有助于减少市 场价格波动给蔬菜种植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C.小天使少儿艺术团的孩子日前走进北京市四季青敬老院,带去了精心编排的 少儿舞蹈,老人们见到孩子们很开心,也演唱了《红梅赞》等革命歌曲。 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 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这个小村庄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 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 变化, 久居这一带的人 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 看到这些 彤、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 给予应有的评价。 A 果然 可是 因为 所以 因而 才能 B 诚然 但 只有 才会 才能 并且 C 的确 但是 只要 就能 既 又 D / 因为 只有 才能 不仅 而且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5 分) 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孩子刚一落生, ① ,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有着某种类型的气质的 人, ② 。例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就情绪激动,等待与友人会面时会 坐立不安,参加体育比赛前也总是沉不住气。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 气质的人③ ,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17. 下面是某单位“迎春联谊”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 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6 分)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猴年到了,猴子想要变成人。当它穿上人的衣服后,发现还拖着一根尾巴,他想 要成人一定得砍掉自己的尾巴,因为人没有尾巴。于是猴子拿起了砍刀,但动手 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扰住了:
一是砍尾巴的时候会不会很疼; 二是尾巴砍了以后身体还能不能保持平衡?能不能保持灵活性?能不能活的长 久 三是尾巴一生下来就和自己在一起,跟了自己很多年了,不忍心抛弃它。自己能 适应没有尾巴的生活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 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 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 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 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 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 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 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 等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国第 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 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尚书》有“至治馨 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 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 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 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班固 给其弟班超的书信中有“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等语句, 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 《汉官曲制》还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奏事”。 宫廷内,熏香、佩香、浴香等更是寻常。1972年我国考古学界在长沙市东郊发 掘了马王堆汉墓,在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熏囊、绢袋、绣花枕和熏炉 等物品,其中都装有药物。这些药物经研究鉴定为辛夷、桂、花椒等香药 宋代,香文化达到了全盛时期。由于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以及 佛教、道教的盛行(都用焚香来礼佛敬神),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増加。公元 971年,宋朝专置市舶司于广州,专管对外贸易,当时香药居进口货物首位。于
一是砍尾巴的时候会不会很疼; 二是尾巴砍了以后身体还能不能保持平衡?能不能保持灵活性?能不能活的长 久? 三是尾巴一生下来就和自己在一起,跟了自己很多年了,不忍心抛弃它。自己能 适应没有尾巴的生活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 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距今 6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 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 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 在 300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 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 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 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 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 等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国第 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 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尚书》有“至治馨 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 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 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 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班固 给其弟班超的书信中有“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等语句, 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官曲制》还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奏事”。 宫廷内,熏香、佩香、浴香等更是寻常。1972 年我国考古学界在长沙市东郊发 掘了马王堆汉墓,在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熏囊、绢袋、绣花枕和熏炉 等物品,其中都装有药物。这些药物经研究鉴定为辛夷、桂、花椒等香药。 宋代,香文化达到了全盛时期。由于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以及 佛教、道教的盛行(都用焚香来礼佛敬神),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公元 971 年,宋朝专置市舶司于广州,专管对外贸易,当时香药居进口货物首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