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宗教地理陟 四、世界三大宗教 第一节 1佛教 2基督教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3伊斯兰教 人文地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填学院
第十章 宗教地理 ▪ 四、世界三大宗教 ▪ 1.佛教 ▪ 2.基督教 ▪ 3.伊斯兰教 第一节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第十章宗教地理陟 1佛教 第一节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 1、四谛:是佛教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也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 基础“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 道谛,是四条神圣的道理 2、八正道:指八种使人由凡入圣、由迷而悟获得解脱的正确途 径。即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意志)、正语 (正确的语言)、正业(正确的行为)、正命(正确的生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思想)、正定 (正确的思想统一) 3十二因缘: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都有x定 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因缘。十二因缘是讲造成入生告恼 过程和原因,是按照佛教的理解把人生现象分成十一个连续 的环节: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 (人文地理陕西师大学旅游与环境学
第十章 宗教地理 1.佛教 <一>、佛教的基本教义 1、四谛:是佛教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也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 基础“谛”是真理的意思,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 道谛,是四条神圣的道理。 2、八正道:指八种使人由凡入圣、由迷而悟获得解脱的正确途 径。即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意志)、正语 (正确的语言)、正业(正确的行为)、正命(正确的生 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思想)、正定 (正确的思想统一)。 3、十二因缘: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都有一定 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因缘。十二因缘是讲造成人生苦恼的 过程和原因,是按照佛教的理解把人生现象分成十二个连续 的环节: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 第 一 节 宗 教 的 产 生 与 世 界 主 要 宗 教
第十章宗教地理陟 <二>大乘、小乘、密乘 第一节 “乘”原为“车辆”之意。 沸教(大众部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 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该教派弘扬菩萨和“菩 萨行”(寓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践行之中)。比较改 革 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体系上仍接近于原 始佛教。小乘佛教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教义重自 我解脱,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小乘”原为大乘佛教对其贬称 近代学者习惯上也沿用大乘、小乘称呼,但已不具贬褒之意。比较 传统。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密乘佛教:密宗在印度佛教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印度密教是大乘 佛教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因素而形成的 特殊宗教形态。它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世俗作为其特 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 故名密教。相对而言,其他大乘教派被称为显宗显教),即受应身佛 释迦牟尼所说种种经典的传授 (人文地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第十章 宗教地理 ▪ <二>大乘、小乘、密乘 ▪ “乘”原为“车辆”之意。 ▪ 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认为十方世界都有佛,修行果位分为罗汉、 菩萨、佛三级,修行的最终目的在于成佛。该教派弘扬菩萨和“菩 萨行”(寓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践行之中)。比较改 革。 ▪ 小乘佛教又名上座部佛教,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体系上仍接近于原 始佛教。小乘佛教认为世上只有一个佛,即佛祖释迦牟。教义重自 我解脱,修行的最高果位为罗汉。“小乘”原为大乘佛教对其贬称, 近代学者习惯上也沿用大乘、小乘称呼,但已不具贬褒之意。比较 传统。 ▪ 密乘佛教:密宗在印度佛教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印度密教是大乘 佛教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因素而形成的 特殊宗教形态。它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仪轨、世俗作为其特征。 密宗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 故名密教。相对而言,其他大乘教派被称为显宗(显教),即受应身佛 释迦牟尼所说种种经典的传授。 第 一 节 宗 教 的 产 生 与 世 界 主 要 宗 教
第十章宗教地理陟 <三>、佛教描绘的世界 第一节 任何一种宗教,都要向教徒描绘世界的形状。佛教的世界是由 ”,也就是“天堂一人间一地狱”三大部分组成的 而人间、地狱又分成许多等级。信徒只有一步一步地不断修行,才可 以到达净土,成为佛陀,永远得到安乐和颐养。 净土,又叫“净界”、“净园”,是佛居住的世界,与世俗众生居住的 所谓“秽土”、“秽园”相反。大乘佛教认为佛有无数,净土也有无 数,著名的有如来佛的灵山净土,阿弥陀佛的西天净土,药师佛的东 方净琉璃世界等。其中西方净土通常叫做“西天”或“极乐世界”。 世俗世界又称为“三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层。欲界是普通人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怀有种种欲望。色界在欲界之上,这里的人 们已经消除了各种欲望,但还是不能离开物质。无色界又在色界之上 这里的人们已不需要物质,但天,指天界的生命体,一般的神天神 居住的地方,非常美妙,清净光明,天神体态优美,健康长寿 地狱,指地下受罪受苦的地方。地域中烈火熊熊,布满残酷的刑具,如 因罪而堕落此处,将会倍受痛苦。 人文地理】陕西师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第十章 宗教地理 <三>、佛教描绘的世界 任何一种宗教,都要向教徒描绘世界的形状。佛教的世界是由“净 土—世俗世界—地狱” ,也就是“天堂—人间—地狱”三大部分组成的, 而人间、地狱又分成许多等级。信徒只有一步一步地不断修行,才可 以到达净土,成为佛陀,永远得到安乐和颐养。 净土,又叫“净界” 、 “净园” ,是佛居住的世界,与世俗众生居住的 所谓“秽土” 、 “秽园”相反。大乘佛教认为佛有无数,净土也有无 数,著名的有如来佛的灵山净土,阿弥陀佛的西天净土,药师佛的东 方净琉璃世界等。其中西方净土通常叫做“西天”或“极乐世界”。 世俗世界又称为“三界” ,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层。欲界是普通人 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怀有种种欲望。色界在欲界之上,这里的人 们已经消除了各种欲望,但还是不能离开物质。无色界又在色界之上, 这里的人们已不需要物质,但天,指天界的生命体,一般的神、天神 居住的地方,非常美妙,清净光明,天神体态优美,健康长寿。 地狱,指地下受罪受苦的地方。地域中烈火熊熊,布满残酷的刑具,如 因罪而堕落此处,将会倍受痛苦。 第 一 节 宗 教 的 产 生 与 世 界 主 要 宗 教
第十章宗教地理陟 <五>、戒律 第一节 佛教中,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修行,要先经过入教手续,即 在佛前宣誓、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才成为正式的佛门弟子 三皈依(皈依是回归、依靠之意) 主要内容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五戒:是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为戒律的基础。 主要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3.八戒;也称“八关斋戒”,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三 个,即 主要内容是不装饰香华蔓,不使用香油涂身,不观赏歌舞娼 不睡、坐高大华丽之床不食非时食 人文地理】陕西师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第十章 宗教地理 ▪ <五>、戒律 ▪ 佛教中,无论是出家还是在家修行,要先经过入教手续,即 在佛前宣誓、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才成为正式的佛门弟子。 1.三皈依(皈依是回归、依靠之意) 主要内容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五戒:是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为戒律的基础。 主要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八戒;也称“八关斋戒” ,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三 个,即: 主要内容是不装饰香华蔓,不使用香油涂身,不观赏歌舞娼妓, 不睡、坐高大华丽之床,不食非时食 第 一 节 宗 教 的 产 生 与 世 界 主 要 宗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