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 习题课 小 1 概述 4 4 目标1、2 2 案例研究 8 6 14 目标1、2 3 徽信推文设计案例研究 4 6 10 目标1、2 4 海报设计案例研究 6 10 目标1、2 H5设计案例研究 4 6 10 目标1、2 A 计 24 24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 1.案例分析法 2.田野调查法、观察法 3.提问与主题工作坊 4.讲授法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第二章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30%: 期中考核成绩(第三章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30%: 期末考核成绩(第四、五章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40%; 备注:考勘采取倒扣分制,全勤不加分。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艾卓·曼奇尼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年第1版。 参考书:《平面设计方法及过程导论》,约翰鲍尔斯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经典译丛:设计与文化导论》,彭妮·斯帕克(Sparke P.)编著,译林出版社,2012 年第1版。 撰写人: 黄悦 审核人: 绿 日色 三x8 新论十年竹g州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 绑特 文学与新铜传播学碗 2018年7月1日 18
18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计 1 概述 4 4 目标 1、2 2 案例研究 8 6 14 目标 1、2 3 微信推文设计案例研究 4 6 10 目标 1、2 4 海报设计案例研究 4 6 10 目标 1、2 5 H5 设计案例研究 4 6 10 目标 1、2 合 计 24 24 48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 1. 案例分析法 2. 田野调查法、观察法 3. 提问与主题工作坊 4. 讲授法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中期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等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成绩(第二章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期中考核成绩(第三章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期末考核成绩(第四、五章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 40%; 备注:考勤采取倒扣分制,全勤不加分。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艾卓·曼奇尼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年第 1 版。 参考书:《平面设计方法及过程导论》,约翰·鲍尔斯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年第 1 版。 参考书:《设计经典译丛:设计与文化导论》,彭妮•斯帕克 (Sparke P.)编著,译林出版社,2012 年第 1 版。 撰写人: 黄悦 审核人: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24090 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56;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大众传播学(1) 适用专业(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必修课。其目的在于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培 养和训练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视角和方法去认识社会现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忧 患意识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学在近 现代人文科学中的地位和所能起到根本作用,根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潜在职 业取向,将着重讲解社会学与传播学和新闻学之间的交叉、彼此间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并致力 于强调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学生搭建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方法体系。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社会学概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指标点6.1.1) 2.教学目标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指标点6.1.2)》 3.救学目标3.熟练使用文献数据库(指标点62.1) 4.救学目标4.掌握本科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指标点6.3.1) 5.教学目标5.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力(指标点7.1.1) 6.教学目标6初步具体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指标点7.2.1) 7.救半目标7.初步具备领导能力(指标点7.3.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6:掌握研究方法 19
19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6424090 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56;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开课部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4 建议先修课程:大众传播学(1) 适用专业(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必修课。其目的在于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培 养和训练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视角和方法去认识社会现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忧 患意识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社会学在近 现代人文科学中的地位和所能起到根本作用,根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潜在职 业取向,将着重讲解社会学与传播学和新闻学之间的交叉、彼此间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并致力 于强调社会学研究方法,为学生搭建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方法体系。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社会学概括》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指标点 6.1.1) 2.教学目标 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指标点 6.1.2) 3.教学目标 3.熟练使用文献数据库(指标点 6.2.1) 4.教学目标 4.掌握本科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指标点 6.3.1) 5.教学目标 5.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力(指标点 7.1.1) 6.教学目标 6.初步具体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指标点 7.2.1) 7.教学目标 7.初步具备领导能力(指标点 7.3.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6:掌握研究方法
毕业要求7: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6.1:掌握研究方法 (2)指标点6.1.1: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 (3)指标点6.1.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 (4)指标点6.2:具备文献检索能力 (5)指标点6.2.1:数量使用文献数据库 (6)指标点63:具备论文写作能力 (7)指标点6.3.1:掌握本科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规范、技巧和技能 (8)指标点71:具备沟通能力 (9)指标点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力 (10)指标点7.2:具备协调能力 (11)指标点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12)指标点7.3:具备组织能力 (13)指标点7.3.1:初步具备领导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任课教师:陆烨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6: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评价和和使用社会科 6.1掌握研究方法 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6.1.1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 达成途径:通过对包括社会学及研究领域、社会学发展 征 的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 6.1.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 学的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社会调查方法与 征 实践等内容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质化研究方法,了解 量化研究方法。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设计、 实施和修正及考试。 毕业要求6: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献数据库并达成准确检 6.2:具备文献检索的能力 索文献的能力。 6.2.1:熟练使用文献数据库 达成途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和 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原则、社会研究 的准备、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的 系统讲授,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社会调查、中国 共产党的社会调查、中国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及西方社 会调查与社会学方法评析,训练学生正确认识数据库并 规范得当、目的清晰的在数据库中检索文献。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设计、 20
20 毕业要求 7: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6.1:掌握研究方法 (2)指标点 6.1.1: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 (3)指标点 6.1.2: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征 (4)指标点 6.2:具备文献检索能力 (5)指标点 6.2.1:数量使用文献数据库 (6)指标点 6.3:具备论文写作能力 (7)指标点 6.3.1:掌握本科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规范、技巧和技能 (8)指标点 7.1:具备沟通能力 (9)指标点 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能力 (10)指标点 7.2:具备协调能力 (11)指标点 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12)指标点 7.3:具备组织能力 (13)指标点 7.3.1:初步具备领导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任课教师:陆烨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课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6: 6.1 掌握研究方法 6.1.1 掌握质化研究的本质和特 征 6.1.2 了解量化研究的本质和特 征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评价和和使用社会科 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包括社会学及研究领域、社会学发展 的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社会 学的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社会调查方法与 实践等内容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质化研究方法,了解 量化研究方法。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设计、 实施和修正及考试。 毕业要求 6: 6.2:具备文献检索的能力 6.2.1:熟练使用文献数据库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献数据库并达成准确检 索文献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和 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原则、社会研究 的准备、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的 系统讲授,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社会调查、中国 共产党的社会调查、中国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及西方社 会调查与社会学方法评析,训练学生正确认识数据库并 规范得当、目的清晰的在数据库中检索文献。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设计
实施和修正及考试。 半业要求6: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方法、规范、技能和技 6.3:具备论文写作能力 巧 6.3.1:掌握本科学术论文写作的 达成途径:通过对社会学定性研究中收集资料方法中的 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 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的讲授,对社会学定性研究分 析资料方法中的定性描述法、定性解释法的讲授,对社 会学定量研究收集资料方法中的问卷法、实验法,对社 会学研究定量研究分析资料方法中的定量描述方法、定 量解释研究和计算机统计软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训练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设计、 实施和修正及考试。 毕业要求7: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7.1:具备沟通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个人与社会、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 社会组织等章节的具体内容,尤其是社会结构与社会交 能力 往、人的社会化、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社会群体、组织结 构与组织体系、组织管理和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变革, 训练学生对人际、组织沟通、传播有本质、理论层面的 理解,进而达成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组织传播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实施及 考试。 毕业要求7: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7.2:具备协调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社会组织、社会制度、阶级、阶层 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 与社会流动、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等章节的具体内容, 能力 尤其是组织管理、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制度的多 重功能、中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演变等具体内容, 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并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初步具 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实施及 考试。 毕业要求7: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7.2:具备组织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社区与城市化、社会发展与社会公 7.2.1:初步具备领导能力 正、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等章节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城 市化与中国的城市社区发展、谁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社 会公正、社会管理的基本格局、社会管理的组织和制度、 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等具体内容,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 并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初步具备领导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实施及 考试。 21
21 实施和修正及考试。 毕业要求 6: 6.3:具备论文写作能力 6.3.1:掌握本科学术论文写作的 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方法、规范、技能和技 巧 达成途径:通过对社会学定性研究中收集资料方法中的 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的讲授,对社会学定性研究分 析资料方法中的定性描述法、定性解释法的讲授,对社 会学定量研究收集资料方法中的问卷法、实验法,对社 会学研究定量研究分析资料方法中的定量描述方法、定 量解释研究和计算机统计软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训练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规范、技能和技巧。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设计、 实施和修正及考试。 毕业要求 7: 7.1:具备沟通能力 7.1.1:具备人际沟通、组织传播 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个人与社会、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等章节的具体内容,尤其是社会结构与社会交 往、人的社会化、社会生活中的主要社会群体、组织结 构与组织体系、组织管理和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变革, 训练学生对人际、组织沟通、传播有本质、理论层面的 理解,进而达成良好的人际沟通和组织传播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实施及 考试。 毕业要求 7: 7.2:具备协调能力 7.2.1:初步具备处理复杂事务的 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社会组织、社会制度、阶级、阶层 与社会流动、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等章节的具体内容, 尤其是组织管理、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制度的多 重功能、中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演变等具体内容, 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并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初步具 备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实施及 考试。 毕业要求 7: 7.2:具备组织能力 7.2.1:初步具备领导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社区与城市化、社会发展与社会公 正、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等章节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城 市化与中国的城市社区发展、谁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社 会公正、社会管理的基本格局、社会管理的组织和制度、 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等具体内容,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 并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初步具备领导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社会学调查报告的实施及 考试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社会学导论 自学内容:自孔德起的法国社会学发展沿 1.1社会学及研究领域 革;社会学中的芝加哥学派 1.2社会学发展的历史 课堂作业: 13中国话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1.4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和方法 课外作业:(任选其一) 知识点: 1.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 2.试析西方社会学的局限性。 会学的研究领域。 3.试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特点。 2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西方社会学的形 4.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社会 哪些方面? 学在中国的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学 3.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 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学思想。 4.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学习社会学的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自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有哪些基本 2.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 观点;现代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2.2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论。 2.3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 课堂作业: 知识点: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课外作业:(任选其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原则。 1.社会学定量研究中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2.社会学研究的准备、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 2.社会学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社会调查、中国共产 党的社会调查、中国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西 方社会调查与社会学方法评析。 第三章个人与社会 自学内容:埃里克森社会化进程的八个阶 3.1人的属性和社会的额本质 段、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3.2社会结构与社会交往 课堂作业: 3.3人的社会化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知识点: 课堂讨论: 1.人的属性、社会的本质和基础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怎样看待人的现象与 2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社会类型、社会交往 本质 3社会化的概念与类型、社会化的阶段与场 2何时大众传播成了人社会化的主体?大 所、社会化的内容与功能、社会化过程中人的 众传播如何对人进行社会化? 主观能动性 课外作业:(任选其一) 1什么是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如何解 释社会的本质? 2什么是社会结构?社会类型有哪些主要 划分? 3.社会交往的内涵与手段有哪些?马克思 22
22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社会学导论 1.1 社会学及研究领域 1.2 社会学发展的历史 1.3 中国话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1.4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和方法 知识点: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 会学的研究领域。 2.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西方社会学的形 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社会 学在中国的发展。 3.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学思想。 4.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学习社会学的方法。 自学内容:自孔德起的法国社会学发展沿 革;社会学中的芝加哥学派 课堂作业: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课外作业:(任选其一) 1.什么是社会学? 2.试析西方社会学的局限性。 3.试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特点。 4.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 哪些方面?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学 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2.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 2.2 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2.3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 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原则。 2.社会学研究的准备、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 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社会调查、中国共产 党的社会调查、中国社会学者的社会调查、西 方社会调查与社会学方法评析。 自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有哪些基本 观点;现代西方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论。 课堂作业: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课外作业:(任选其一) 1.社会学定量研究中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2.社会学定性研究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第三章 个人与社会 3.1 人的属性和社会的额本质 3.2 社会结构与社会交往 3.3 人的社会化 知识点: 1.人的属性、社会的本质和基础 2.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社会类型、社会交往 3.社会化的概念与类型、社会化的阶段与场 所、社会化的内容与功能、社会化过程中人的 主观能动性 自学内容:埃里克森社会化进程的八个阶 段、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课堂作业: 本章节无课堂作业 课堂讨论: 1.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怎样看待人的现象与 本质 2.何时大众传播成了人社会化的主体?大 众传播如何对人进行社会化? 课外作业:(任选其一) 1.什么是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如何解 释社会的本质? 2.什么是社会结构?社会类型有哪些主要 划分? 3.社会交往的内涵与手段有哪些?马克思